他的嫡妻,不能由得自己的意愿。
想一想,太子东宫的那些妻妾。
皇帝指的婚,肯定背后都是有关系的。
贤哥儿想争了。
如果没得力的妻族。那是妄想。
毕竟,东宫现在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庞大。
不可否认的,玉荣在中间也是添了料。
她不怕东宫势大,她怕东宫势不够大。
她为何想挑拔了一下两位良娣,给二人多些赏。明里暗里的一些暗示?
不外乎,她想让东宫的人,都生一点子野心。
玉荣在琢磨了。
一旦东宫势力更大时。皇帝发现,他的儿子不那么安份。
储君还是摸上了兵权。
那时候,皇帝如何想?
玉荣等待了结果。
她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她已经得了一些消息。
太子吃了饵食。
玉荣想说的,便是果然啊。
人嘛,野心都是越来越大的。
太子是凡人。
也是有翻的志气,想做一翻的事业。
可人活世间,上位者想做事。
是要有自己的人手。
那么,太子一旦动起来。
加之,他妻族们。
玉荣在等待了开花,等待了结果啊。
“……”
四皇子司马礼很沉默的,起身,拱手一礼。
这是他的态度。
玉荣摆摆手。
到底是顺着儿子的意思,让他多想想。
皇帝那儿,玉荣自然也讲了,她的态度。
这是让儿子再考虑考虑。
三天后。
玉荣等到了四子礼哥儿的答案。
这是一个倔强的人。
答案还是如旧。
在坤宁宫中。
玉荣头有点儿疼。
可她当娘的,真是心疼了儿子。
她倒底还是妥协了。
“也罢。”
玉荣摇摇头。
“母后不勉强了你。若你真愿意,这一桩婚事,母后去给你父皇递话。便会赐婚与你们。”
玉荣是一个做事果断的。
礼哥儿的一辈子,还是让玉荣心有愧疚的。
毕竟,礼哥儿会得了哑疾,是她没本事,这一个当娘护不住孩子。
所以,这是她的一处心伤。
如今孩子求了话。
既然孩子乐意了。
玉荣也便是同意了。
至于武家那边?
玉荣只有冷笑。
这般送女儿入宫,为的就是嫁给皇家做儿媳。
这嫁哪一个皇子嘛,自然是皇家做主的。
至于武秀秀?
那姑娘自个儿认命的,听了赐婚。
想来,玉荣知道的,只要赐婚了。
寿康宫的那一位武嬷嬷是宫中的老人,会给武秀秀扭一扭心思的。
皇家的儿媳。
可不容易做了。
哪一位皇子妃,都是一位尊贵的主儿。
哪怕四皇子有哑疾,可将来一个王爵是一定的。
那么,四皇子妃就注定了是一位王妃娘娘。
玉荣心中有数儿。
当然,在跟皇帝讲了后。也去了寿康宫。
把皇帝的意思,与皇太后讲一讲。
寿康宫中。
皇太后听了皇后的话。
她真没什么精神的。
可一听了皇后承诺的这一桩婚事。
皇太后勉励的提了精神。
“好。”
皇太后给了一个答案。
她还是招招手。
是武嬷嬷这一位听用的,赶紧的应了话。
皇太后指了武嬷嬷,说道:“等秀秀大婚,嬷嬷就做了秀秀的陪嫁嬷嬷……”
皇太后的目光,望向了武嬷嬷。
“奴婢舍不得太后娘娘。”
武嬷嬷跪了下来。
“皇后,就让礼哥儿、秀秀给武嬷嬷养老……”
皇太后伸手,握紧了玉荣的手。
明明皇太后用力了。
可玉荣却是感觉不到皇太后使了多少的力。
“嗯。”
玉荣点点头,说道:“依了母后的意思。”
“他们两个小辈,也是多赖嬷嬷往后提点提点。”玉荣这话,自然是跟武嬷嬷客套了。
第115章
皇太后与玉荣之间的谈话, 也是各自安了对方的心思。
对此,玉荣接受了。
毕竟,武秀秀这一个儿媳都接受了。
其它的, 她也不再反对。
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盼着四子礼哥儿将来能夫妻和睦。
这一桩婚事, 在皇太后这儿落实。
然后,自然是指婚。
说起来, 四皇子是年岁在三皇子后面。
按说, 应该是三皇子先指婚。
可皇太后的病情越发的严重。
太医院的意思更明白, 怕是年节前熬不过。
如此这般。
武秀秀是从皇宫离开, 回了武府等了圣旨。
皇太后这儿,也是得了皇帝肯定的答复。
然后,一道圣旨下来。
武国公府。
全府上下的人,刚是接了圣旨。
赐婚的圣旨一下。
归府的武秀秀的日子,更是被众人捧了起来。
哪怕是武二太太在女儿刚回来时, 那是心头有些不满意的。
可到底还是忍了。
一直到这一道圣旨下来。
武二太太又是满面的笑容。
武府里。
国公府的世孙已经成婚。
如今未成婚的, 自然便是二房大姑娘, 二姑娘武秀秀, 以及武秀秀嫡出的弟弟。
这武秀秀的婚事, 是皇家指婚。
又是要嫁进皇家, 做了皇家的儿媳。
武大太太就跟弟妹提了话。
“大姑娘的婚事, 还是应该订下来。若不然,姐姐不出嫁,姐姐先成婚, 倒不成体统了。”武大太太这话提醒的, 也是怕坏了武府的名声。
“嫂嫂提醒的是。”
武二太太自然就应下话。
对于庶长姐。
武二太太的感觉不错,倒底打小抱养在身边。
说起来,比起亲生的女儿武秀秀, 这武大姑娘在武二太太的跟前长大,感情自然更好。
于是,武二太太一回了住的二房正院。
她就唤了武大姑娘。
“女儿给母亲请安。”
武大姑娘给武二太太福了礼。
“起吧。”
二太太摆摆手,笑道:“今个儿唤你来,也是有一桩事情,要与你说说。”
二太太这儿,大姑娘一直挺巴结讨好的。
对于嫡母,她可清楚着,她的一辈子婚姻大事,就是嫡母点头之间的决断。
这庶出的女儿,想讨好了嫡母。
还要讨好了嫡出的弟弟,这里面花了多少功夫,大姑娘自己最清楚。
“全听母亲的。”
大姑娘落了坐,坐在二太太的近前。
她是一乖巧的模样。
打小抱养在二太太跟前。
奶嬷嬷也是一直哄了大姑娘,那就是要孝顺了二太太。总归,小时候不懂事,大姑娘还以为二太太是她的亲娘。
等着懂事了,明白嫡庶之分后。
她跟二妹妹之间就是有些隔核。再然后,二妹妹进宫了,双方也便是生疏。
现在大姑娘瞧着二妹妹归府。
一回来,宫里的圣旨就来了。
姐妹嫡庶不同。
这姻缘也不同。
要论大姑娘有没有嫉妒,肯定有的。
可更多的,还是清楚的知道,这是命。嫡庶有别,比不得,也不敢比。
“你的年岁,也应该订一门婚事。前面都与你相看过。我也挑中了三人。这跟你父亲商量过。现在就问问你自己的看法。”
武二太太给了答案。
一说起了婚事。
武大姑娘是低了头,还有些害羞的模样。
哪一个未出嫁的姑娘,一听了这事情,自然都是害羞的。
此时,她轻声说道:“全凭母亲做主就是,女儿信了母亲的眼光。”
武二太太听了这话后,满意的点点头。
说是问一问大姑娘的意思。
其时,还是武二太太做主的。
哪可能真让武大姑娘做主?
这不过是做些面子情。
在武二太太看来,这养在跟前的就是不同。
这很贴心。
比起亲生的女儿秀秀,更是贴心了。
“好,好。你放心,母亲一定给你订下一门好婚。让你风风光光的大嫁。”
武二太太笑了,还是执了武大姑娘的手,那是满意的拍了拍。
武大姑娘这儿是一个温柔的性子。
一切由得武二太太做主。
那武二老爷那儿,武二太太就要好好的商量一下。
这不,等武二老爷一归府。武二太太就让人请来。
“老爷。”
武二太太说道:“有一件事情,要说老爷商量商量。是关乎了大姑娘的婚事。”
“太太看中了哪家?”
武二老爷问道。
显然在武二老爷的眼中,武二太太会问了话。这必然已经有了相中的人家。
武二太太点点头。
“相中了几家。可还要跟老爷议议。这各家自有自己的优点。”
武二太太说道:“还是盼着能给大姑娘挑一门亲,也能给老爷结一份助力。”
听着武二太太这么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