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早有一天我要找他算账,哼哼哼,把他剥光了吊在城墙上让大家参观,看他到时候还能不能冷艳高贵装出那副不可侵/犯的冰山样儿。”
王微磨着牙恨恨的想。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旅程,王微带着下属们终于回到了他们的地盘,位于冀州和西域边境处的一个隐蔽之地,王微喜欢叫它根据地,而其他人还是按照当地人的习俗,称呼这里为桃源县。
作者有话要说:再次强调,本文背景都是虚构的哈,不要和历史对照,我也没按历史写。
不存在什么影射暗喻,没有的,没有的。
不过本章的一些描写我不是调侃,伟大领袖真是是很厉害,建议有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他的著作。
第94章
最开始的时候, 桃源县可谓是真不折不扣的弹丸之地,到底有多小呢,吃完饭溜达一圈,从头到尾都花不了半个时辰。王微纯粹是偶然路过, 发现这个地方两面环山, 一面临水, 位置隐蔽, 易守难攻。正好那个时候她琢磨着找个地方当大本营,便使了个诱敌之计,带着手下几百号人把里面盘踞着的敌军清缴干净,从此驻扎了下来。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比起当初桃源县的面积已经扩大了不止两倍, 还开始往两边的山上发展,人口也从稀稀拉拉数百人发展到了接近万人。不要觉得这个数字没什么了不起, 这可不是现代社会, 一个县城能有如此多的人口简直堪称奇迹。根据当年在皇宫的时候王微看到的大致估算,只怕整个中原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到一亿呢。
这么多的人口,自然不可能是靠着两年里老百姓生出来的, 虽然确实人口增长率惊人就是了。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王微在外打游击战的时候救回来的, 其余的一部分则是听说桃源县是和平之地, 扶老携幼投奔而来。要不是王微催促着李有财在西域一带找到了土豆红薯这些作物, 只怕还养不起这么多张嘴巴。
不过仔细想想,依稀记得土豆红薯好像都是原产自南美洲吧。历史上这个时候就已经在西域一带开始播种了吗?王微想到这件事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根据李有财写回来的信件,好像西域一带也是从更西边的国家得到这种作物, 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的种植,仅仅只是在几个小国家里面小片的试着栽培。王微一时兴起,便让李有财去打听一下更西边那片土地上的情况, 她想知道如今的欧洲究竟是怎样的情景。
但是由于地理原因加上语言不通,近年来因为胡人不断的骚扰侵袭四面国家,本来的通商之路已经基本断绝了,偶尔有商队都是从海上走货运,所以李有财也没打听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只是从一些商人口里得知,貌似那个把胡人打得不断后撤,一再紧缩的强大帝国被称为布列尼亚,上一任的皇帝是个女人,刚刚去世没几年。由于她没有生下任何孩子,所以最后继承皇位的是她的侄子。偏偏这位女皇帝侄子还挺多的,彼此都很不服气,新皇帝为了彰显武力树立威望,才发动了对外扩张的战争。
王微听后掐指一算,心说这位女皇帝该不会就是她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的那位什么什么歌兰三世吧?那就奇怪了,记得电视里明明介绍说她去世后几个侄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最后活生生的把一个巨大帝国搞得分崩离析。她穿越前正好就为了这件事和闺蜜讨论过……莫非她穿越的关键不在中原,而在遥远的那个啥布列尼亚帝国?
可惜这件事也就只能想想,看地图那个帝国距离中原地区太远了,而且路上全是崎岖的山路,骑马估计得走上半年,所以王微果断的把这件事放下,没有花费太多心思。
但她倒是希望这个时空里的历史发展也按照她所知道的运行。这样的话,也许未来有一天,她不仅能一统中原,收回所有的权力,还可以率兵西进,效仿当年的蒙古人一路打到欧洲人的城墙下,建立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巨大帝国,从而流芳百世。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没道理洋鬼子女皇帝能做到的事情她就做不到,据她所知,西边的文明发展程度远远不及目前的中原地带,黑暗中世纪早就是被大家拿来当笑话讲的槽点了。
不过这些都太遥远,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好好整顿根据地,安排好新涌入的人口,加紧力度备战,顺便,王微觉得也是时候亲自去西域走一趟,跟几个国王见个面,把联军的事情敲定了。
心里盘算着诸多的计划安排,王微脸上带着笑容,和其他人一起通过了沿途无数个哨岗,一路走进了桃源县的地界。
按理说她擅自扩充该县的范围,还把附近所有大富户大地主的田地都充公,重新拿出来分给难民耕种,早就不知道犯了多少条律法。但谁叫现在这一带她说了算呢,那些被夺了土地的富户地主也基本不是什么好人,平日里欺压乡民为非作歹,王微还借着公开审判他们刷了一波初始威望。
她本想着要是有那种人还不坏没干什么坏事的地主,就抬抬手饶了他们。结果根据乡民的举报揭发,真的一个稍微正派点的人都没找到。但她也就只对着那些充当出头鸟的大户下了黑手,其余小有薄产的乡绅她没有动,也不允许其他人动。
毕竟时代背景不一样,她可还没办法那么干净利落的把所有非无产阶级都给一棍子打翻。民心虽然很重要,可如今的上层建筑到底是掌握在世家和勋贵手里,严格来说,王微自己就是最大的地主富户头子,她总不能自己清算自己吧……
这种时候王微便有点微妙的能理解当年的王雁,想必他也和自己差不多,虽然有着更多更长远的构想和抱负,却因为出身的关系无法尽情施展。
还别说,虽然这两年王微时常私下腹诽王雁,听别人说起他就不会摆出任何好脸色。但心里深处她却诡异的对王雁有了点改观。起码根据打听到的消息,他算是朝廷里少数排除众议,坚持一直抗击敌军的人。然而他这么干对巩固王家的势力毫无帮助,除了给自己刷了不少声望,貌似最近王家对他产生的积怨已经大到有点压制不住了。听说王家不少人正在联合上书,要撤掉王雁襄州节度使的职位,另选他人。
而皇帝那边也非常忌惮他,不但不支援他抗击胡人,还刻意拖后腿刁难,克扣军粮,压着该送去的援军迟迟不发,看样子是巴不得王雁就直接战死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可怜王雁还带着军队驰骋在外跟胡人作战呢,不知道他遭遇这场联合背刺后,心里作何感想,是不是悔不当初。
不过想想他那副鼻孔朝天的德行,王微觉得这家伙多半不会。
而其他的人……江流一如既往的墙头草,在皇帝回到长安后,他见势不妙,立刻就投向皇帝,大表忠心,毫无节操的当起了舔狗。关键在于皇帝居然还真的被他舔得很舒服,两年里一再提拔他,现在居然让江流做到了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想想都觉得岂有此理。
但好消息是皇帝的一号舔狗陆沉怎能容忍其他人分走皇帝的宠信,这段时日他和江流斗得十分厉害,狗咬狗一嘴毛,王微巴不得他俩最好斗个两败俱伤,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郑桀当年见势不妙,赶在皇帝回来前带着军队一溜烟的跑回了自己的地盘,皇帝也拿他没办法。但郑桀除了不怎么主动出兵攻打胡人外,但凡有胡人敢靠近他的地盘,他就会带着军队疯狂报复,杀得方圆五百里的胡人闻风丧胆。久而久之,胡人再也不敢接近他半步。
而且若不是郑桀和萧弗一起卡住了西边最重要的两条通道,胡人早就大肆进攻中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大家都清楚,皇帝肯定不愿意看着各地的节度使一再坐大,巴不得把他们全部杀光收回兵权。在这种情况下,节度使们吃饱了没事干才会主动去帮皇帝打仗,消耗自己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郑桀和萧弗至少已经仁至义尽。
“郑桀倒还算了,问题在于萧弗,这货最近两年动作不断,野心暴露无遗,不是准备着造反,我就跟他姓。唉,早知道会这样,当年我就该把他直接弄死在长安城里,失策,失策。”
心里想着杀气腾腾的勾当,王微对着一大群前来迎接自己的下属,露出了亲切的微笑,还很有架势的对着他们挥手示意,就差没说几句“同志们辛苦了”。
“主公,您回来啦!一路辛苦!”
“恭迎主公,您看看,走之前吩咐的事情,属下做得如何,您满不满意?”
“主公,主公,这一次又杀了多少胡子?有没有把他们的脑袋带回来?”
下属们上前见礼后,便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神情显得很是快活。好几个比较活泼的已经看见了背负在马背上的那头鹿,兴致勃勃的跑过去围观,商议着晚上要吃一回烤鹿肉。不过这些围上来缠着王微东问西问的,大多都是些年轻小伙子,年纪比较大的都站在后面没有靠过来,面带矜持的微笑,还时不时互相挤挤眼睛,嗤笑几声。
没办法,俗话说从军三年,母猪赛貂蝉。况且王微还不是母猪,是个妥妥的漂亮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