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家当年的事情,办的不厚道,村里人都是知道的。
赵老太倒是并不意外,秋杳会知道这件事情。
可能是听谁说的吧,当年的事情,她怎么样也不亏心,所以也不怕秋杳知道。
不过生怕秋杳吃亏,回去的路上,还是小声跟秋杳说了一下:“你别管老赵家那一窝子的贪货,那一窝子歹竹就没出个好笋。”
“我知道的,娘。”秋杳乖巧的应了下来。
赵老太还想多说几句,可是又怕说多了,秋杳不爱听,想了想,以后还得跟秋杳搭着垄干活,省得自己一个不留意,秋杳再被人给欺负了。
毕竟在赵老太看来,秋杳就是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孩子,在家里被压迫了这么多年,来了她这里,她原本就心里有愧,自然得对秋杳好点。
反正她的泼妇名头已经全村皆知,也不怕再为自己的儿媳妇出头撒泼了。
因为下工晚,这会儿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不过因为赶着春种,便是带黑回家,谁也不可能会有意见,最多就是吐槽两句。
回了家里,赵老太也没点煤油灯,毕竟煤油也贵着呢,借着外面还有的微光,就开始做饭。
看着她熟练的摸了这个,又切了那个,就知道她其实已经习惯了这种黑暗程度。
也是没办法,但凡有点办法,也不至于省成这样。
大娃和二娃这会儿也回来了,两个人挖了不少的野菜,因为蘑菇吃死过人,两个人孩子也分不清什么蘑菇有毒,什么蘑菇没有毒,干脆就一朵也不采回来。
只挖了野菜,下午倒是听话的,没挖鸟蛋。
可能是因为父母都没了,两个孩子早早懂事儿,回来之后也不缠着大人,大娃带着二娃就过去洗脸洗手了。
疯了一下午,身上也脏了,不洗洗的话,他们怕娘嫌弃。
秋杳顺手埋了两根小红薯在灶底,借着晚饭的功夫,就能烤熟了。
赵大娘看到了,还打趣一声:“你可别惯着他们,小孩子惯不得。”
话是这么说的,赵大娘面上却是带着笑的。
对她的孙子好,便是多费点粮食,她也是愿意的。
“小孩子,饿的快,又没别的零嘴,红薯烤起来香甜一些,当个零嘴吃吃吧。”秋杳倒是不怎么在意,家里口粮是紧张,但是也不至于把孩子给饿着了。
二娃回来的时候,眼巴巴的盯着灶台在看,秋杳就知道,这孩子是饿了。
原主觉得对不起这两个孩子,对不起赵老太,秋杳就争取对他们好点呗。
反正她吃的少,可以省下不少的口粮。
饭菜弄进锅里之后,天是彻底的暗下来了,赵大娘这才肉疼的点了煤油灯。
微弱的光亮,其实照明的范围很小,但是总比摸黑要强的。
晚饭比中午饭还要简单的多,赵老太煮了些玉米碴子粥,干粮都没准备,又切了一点萝卜咸菜。
晚上吃了饭就睡觉,不需要下地干活,所以能省点口粮就省点。
秋杳也是看到了,这才给两个孩子烤了小红薯。
粥品之类的消化的太快,估计两个孩子到半夜就得饿了。
毕竟他们还在长身体,秋杳如今别的也给他们补不了,所以能多给一口是一口吧。
赵老太弄好了饭菜,就去把野菜收拾了。
摘干净,也清洗了一下,然后直接拿盐腌上,明天一早可以当个菜吃,就不需要再消耗家里的咸菜。
当然,也可以炒着吃,或是烙饼煮汤。
但是太麻烦,而且也费油。
拌着吃,最省事儿,也省东西。
家里最近一直都是这么个条件,两个孩子显然已经习惯了。
倒是秋杳给他们烤了小红薯,让两个孩子有些意外。
“娘,这个甜。”二娃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然后傻乎乎的冲着秋杳笑了笑。
第116章 妹妹是团宠12
“嗯,好好吃饭。”二娃看着很乖巧,秋杳虽然没养过孩子,不过对于乖巧的孩子,也还能接受。
再加上,任务嘛……
任务奖励都用了,这个时候总得上点心。
所以点了点二娃的小脑袋,秋杳笑着说了一句。
大娃在一边看着这个傻弟弟,脸上微微热,不过红薯真甜啊。
秋杳只喝了一碗粥就停下了,赵老太一看,还愣了愣。
反应过来又要给秋杳盛。
粥不顶饿,消化的还快,只喝一碗可受不了。
“娘,我吃的少,够了。”秋杳吃饭不过就是装样子。
一看赵老太还要给盛,忙压了压她的手。
看秋杳是真没再多吃的意思,赵老太这心里又酸的难受。
这孩子在家里,估计就没吃过饱饭,来了他们家,也不敢放开了吃。
不过想想也是,如今这条件,谁家能放开了吃呢?
都是穷闹的啊。
越是这么想着,赵老太越发的觉得对不起秋杳。
二娃傻乎乎的吃着红薯,什么也顾不上看。
而且他年纪小,看了也不懂。
倒是懂事的大娃,看着秋杳吃这么少,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虽然大娃之前一直怕后娘对他们不好,心里有些防备。
可是奶奶说的道理,他都明白。
如果他们爹还在,奶也不至于这么急着给他们再娶一个娘。
问题是,他们娘没了,爹也没了,奶奶年纪又大了,他们家又不是顶顶好的条件,说是娶个后娘,其实就是找个人来养孩子。
谁家也不愿意把姑娘真送过来。
秋杳过来,大娃心里虽然别扭,还防备着,但是也是感激的。
如今看秋杳舍不得吃,都留着给他们,还特意给兄弟两个人烤红薯,大娃心里酸酸的,原本的防备,也慢慢放了下来。
吃过饭,秋杳帮着洗碗收拾桌子。
不会做饭,这点小事儿总还是能做的。
倒是大娃跑前跑后,跟着一起忙活着。
“确实是两个不错的孩子。”看着跟着自己忙活着的大娃,秋杳跟小七说了一句。
在原主的记忆里,不管是赵老太还是两个孩子,都对她很好。
原主省着家里的吃喝,也要维持她自己的体面,赵老太和孩子也便由着她。
甚至因为这个,赵老太病了也不敢说,一直拖到最后没得治了,早早撒手,两个孩子也拖了好大年纪这才娶上了媳妇。
娶了媳妇之后,还想着多贴补这个后娘,为的自然是让原主维持着她想要的体面,结果闹的自己家庭不睦。
这么一想,原主确实挺对不起这一家人的。
虽然细算下来,赵老太可能是因为愧疚,毕竟让原主守了一辈子寡这种事情,确实不怎么厚道。
而两个孩子,也是因为养育之恩。
但是,有些事情也是分两面去看的。
就原主在余家的那个地位,就算是没有赵老太,还会有其它家。
拖到二十多岁了,为了妹妹念书的时候,在学校过得好点,就被家里随便嫁了人。
真换一家,可能还不如老赵家呢。
听秋杳这样说,小七跟着点头道:“确实是不错。”
七岁八岁,猫狗也嫌。
可是大娃成熟懂事,二娃就是憨了点,却也是个乖巧的。
跟村子里那些天天把爹妈气得抄着扫把追着打的孩子相比,秋杳觉得这两个简直是小天使。
可能也是跟他们父母早亡有关系吧。
收拾完之后,秋杳回了西屋去睡。
如今两个孩子还是跟着赵老太睡,毕竟秋杳刚过门,一个是怕秋杳不愿意带孩子,另外一个人家也得防着点。
这新媳妇刚来,暂时看着是个好的,万一存了歹心,这么早把孩子交出去,再把孩子送了卖了的,就不太好了。
便是如今日子不好过,但是也有那不能生孩子的,想求个男娃的。
赵老太不可能冒这样的风险。
秋杳简单的洗漱之后,便准备爬上炕了。
结果,赵老太这个时候过来敲门。
对于儿媳妇的私人空间,赵老太还是很尊重的。
老太太对外虽然形象不好,还爱撒泼,但是对于家里人,是真的很不错。
“娘?”秋杳开了门,见赵老太拿了个挺大的布包,一脸的不明所以,不过却还是让出了地方,让赵老太进来。
赵老太倒也没客气,进来之后,把布包放到炕上。
“我瞧着你就这一身衣服,我那里还有些老粗布,得了空给你裁了做身衣服穿,这里面的两身衣服是我的旧衣,你别嫌弃着,换洗穿,总不能一直穿着这一身吧。这包里还有些碎布头子,里面有几块料子挺软和的,你看着能不能缝一缝,做点贴身的衣服穿。”赵老太知道,秋杳就穿着这一身衣服过来的。
春种忙,一天一身汗的,大家再舍不得水和衣服,那该洗也得洗,不然天天一身味儿的,别人看你眼神都不对。
赵老太家里也没多余的布料,那老粗布还是从前攒的,不过那布做外面穿的衣服还行,真做贴身衣服,太硬了,她老太太都不愿意穿。
好在从前还有些布头子攒下来了,拼一拼也能拼出两件,够换洗的,先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