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柔嘉沉默了下去,不知道该不该给景寒这个恩人道声谢,谢谢他劝说陈宣帝打消再选嗣子的念头,也谢谢他向陈宣帝提出立皇太女的提议。
事实上,要是没有景寒这横插一脚,陈宣帝还真下不了废除陈琅这个嗣子的决心,更别提改立皇太女,推陈柔嘉为储君继承大统了。
沉默片刻后,陈柔嘉到底没有说什么感谢的话,毕竟她和景寒着实不亲近,也不清楚景寒的底细,更别说这个话题本身就不适合深聊,更不适合为着这个特意道谢。
所以,陈柔嘉只微微笑着,像闲话家常一般地问道:“父皇已为朕订下一桩婚事,阁下认为朕何时大婚好呢?若要再等三年,怕是宗室那边会有意见。”
五年前陈柔嘉十四岁,如今已经十九岁了,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她到如今依旧没有和陈涵成婚,两人定下亲事已有五年,但真的不知道何时才会成亲。
其实私心里,陈柔嘉是想给陈宣帝守孝三年的,她对陈宣帝这个父皇的濡慕、崇拜并没有作假,是真的对他很有感情,也是心甘情愿地愿意为他守孝三载。
虽然再等三年她的年纪就更大了,但与陈涵成亲的这件事情,陈柔嘉其实早就做出了推延三年的决定,此时她询问景寒,不是真的征询他的意见,不过是试探罢了。
虽然陈宣帝临终前嘱咐她说,景寒可以完全信任,景寒将是她最大的助力,但陈柔嘉之前并没有和景寒有什么太多接触,也没法确保景寒真的一心为她,心里怎么可能真的放心!
就是寻常人,凡事也都会多留一个心眼,更别说陈柔嘉如今已是一国之君了,更是要步步小心、谨慎行事,如此才不会行差踏错,闹出问题和事故来。
长眉微扬,景寒若有所思地看了陈柔嘉几眼,像是要一眼看进她的心里去。
片刻后,景寒转开了视线,淡淡说道:“陈涵是先帝为你千挑万选出来的夫婿,但先帝对你们的婚事并没有留下旨意,陛下何时成婚,自然由陛下自己定夺。”
不知不觉间,景寒悄悄改变了对陈宣帝的称呼,改称他为先帝了,因为大陈现在的皇帝是陈柔嘉,而她也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了。
陈柔嘉微微颔首,眼底深处的戒备和疑虑打消了许多,她笑吟吟地看着景寒,心中暗想:看来这位来历不明的仙人,并不打算干涉她的事情,也不会左右她的意志。
其实景寒又怎么会看不出陈柔嘉的防备,此时见陈柔嘉沉吟着不知在想什么,他忍不住说道:“其实我也向往轻闲随意的生活,若是陛下需要,我也可以辞官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这话,绝对是景寒的真心话。
虽然说,如今陈柔嘉用不着他帮太多忙,就算留在朝堂为官做社畜,也能在工作中摸鱼,享受清闲惬意的养老生活。
可每天按时打卡当值,在工作中摸鱼,又怎么比得上名正言顺的休假来得爽快呢?既然能够做一条天天放假不用当值的咸鱼,那为什么要工作,然后在工作中摸鱼?
陈柔嘉完全没想到景寒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原本还担心景寒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会因为父皇去世而滋生了野心,成为她亲征的掣肘。
可如今看来,景寒根本就没有野心,反倒是一心想着摆脱身上的负担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呼出一口气来,陈柔嘉摇了摇头,低声说道:“父皇去世后,朕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若是可以,还是请阁下坐镇朝中吧。”
景寒闻言深深看了陈柔嘉一眼,发现她说的不是客套话,也不是在试探,而是真心想留他在朝中,虽然心里很是觉得安慰,却也不免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
轻轻叹息一声,景寒毫不掩饰自己的遗憾之情,他有些无奈地说道:“好吧,如果这是你希望的,那我会留在朝堂,只要你有需要我帮忙的事情,我都会尽力想帮。”
终究不太甘心就这么彻底被绑死,景寒想了想,又态度十分殷切地对陈柔嘉说道:“若是有一日,你不需要我的帮助了,可要记得通知我一声,我正好辞官。”
景寒是真的遗憾极了,曾经有一个辞官归隐、闲云野鹤,成为咸鱼四处玩耍到处浪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但他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景寒,陈柔嘉愣了愣,半晌后终于展颜露出了今天第一个、也是陈宣帝驾崩后的第一个微笑:“好的,朕记下了,若到了合适的时机,一定放您辞官归隐。”
这一番交谈下来,陈柔嘉对景寒的好感度又提升了不少,原本隐隐存在的防备和戒心也是打消了一大半,不再把景寒当做一个危险人物对待,而是将他视作了自己人。
其实,新帝陈柔嘉对景寒的初始好感是不低的——虽然说,在这之前,她并没有和景寒有太多接触,甚至没有正式会过面,只是隐隐约约知道有景寒这个人存在。
为什么陈柔嘉对景寒的初始好感不低呢?这是因为:
一来,是景寒劝说陈宣帝不要再挑选嗣子,而是应该把目光放到她这个亲生女儿身上——换句话说,陈柔嘉的这个皇位几乎有一半的功劳属于景寒。
二来,这五年来陈柔嘉曾不止一次的见过陈宣帝为朝堂上的事情忧虑烦心,苦恼到吃不下饭、半夜都睡不着觉,看得陈柔嘉也跟着焦虑担忧了起来。
但是,那些让陈宣帝头痛的麻烦事大多都奇迹般地在数日后莫名其妙、不知所谓地被人解决掉了,事情解决后,陈宣帝不再烦忧,心情重新变得畅快放松起来,陈柔嘉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如果说,以前的陈柔嘉不知道陈宣帝那些烦心事是怎么解决的,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快就由忧转喜,那在陈宣帝临死前嘱托她一番以后,她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陈柔嘉知晓景寒的存在后,便恍然醒悟,这五年来景寒暗中帮了她父皇做了许多事情,解决了许多麻烦,正是因为有景寒的存在,陈宣帝才那么有底气的推她成为皇太女。
这五年里景寒究竟在暗中为父皇做了多少事,陈柔嘉根本用不着费心去回忆,就能数出一大串来,景寒对她父皇的这份恩情,即使陈宣帝已经故去,陈柔嘉也是要为父皇记住的。
以上的这种种缘由,都是陈柔嘉无比的感激景寒的地方。
景寒不仅对陈宣帝和陈柔嘉有大恩,而且他还半点野心都没有,对景寒这样能力出众、没有野心的外援,陈柔嘉好感不高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陈宣帝灵前上了柱香,和他做过最后的告别后,景寒就离开了皇宫。
想来,短时间内,他不会再被陈柔嘉唤进皇宫,甚至因为陈柔嘉过于能干,他可能以后都不必再进皇宫,为朝堂之事奔波尽力了。
陈宣帝的葬礼过后,依循先帝遗诏登基为帝的陈柔嘉很快就掌握住了局面,她压制住了反对派,也稳住了大力支持她继位但还没得到福利回报的宗室,已经是稳稳地坐稳了皇位。
陈柔嘉继位后,不仅很快稳住了局势,而且她对于朝堂上的政务也上手得很快,显然早在她还是皇太女的时候,先帝就有意锻炼她这方面的能力。
陈柔嘉这般能干,景寒在确定她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帮助后,无法辞官只能继续当社畜的他选择了明目张胆的摸鱼——
景寒利用那些被他抓住把柄、不得不受限于他的官员,走后门把自己从吏部调到了礼部。
没错,就是从主管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权利极大、无比重要的六部重部吏部调到了主管礼乐、祭祀、封建、学校贡举之法的清闲边缘部门礼部。
不论是工作量还是权限大小,吏部都远远胜过礼部不止一筹,吏部是举足轻重、事关国家大事的重大部门,而礼部却是打酱油的小透明,没什么人会关注礼部。
虽然吏部、礼部同为六部之一,但两者的分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一般人只有削尖脑袋往吏部钻的,极少有人主动从吏部调往礼部,因为这样干一点好处都没有。
对旁人来说,从吏部到礼部权力大大削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可对景寒来说,调到礼部享清闲那就是最大的好处,别人拿权力再大、地位再高的官位来跟他换他都不换。
顺利地从吏部调到礼部后,得偿所愿地开始每日摸鱼的景寒心里还是稍稍有那么一些小遗憾:如果可以,他其实更想调回翰林院,继续做翰林院的庶吉士。
在景寒看来,翰林院可是一个比礼部还要适合偷闲摸鱼的好地方,在翰林院当值,每日按时打卡上班后,就可以看看书、喝喝茶等着下值了,这可真是妥妥的养老部门!
相似小说推荐
-
农家科举之路 (顾家十八) 起点女生网VIP2020-11-17完结152.43万字 9.12万总推荐她曾经是高数专家,领域内获奖无数,是公认的天才学霸。一...
-
七零美人养崽日常[穿书] (夏挽歌) 2020.11.11完结2338 12990海棠,妖界中一只娇俏兔子精,遭遇意外后穿进年代文里成了同名女配书中,原主丰胸细腰,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