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很宝贝你的剑?”
苏琉玉突然转过头。
“彦之兄,你为何从酒楼一直跟着我?”
她回头,一双眼睛哪里有刚才的醉意,分明是清醒的不像话。
“你没醉?”
“身后跟了个人,被吓醒了,直到你出声,我才敢确定。”苏琉玉老实开口。
所以,刚刚也不是故意射偏,而是提醒自己别在跟着了?
自己要是不出声,你这箭是不是就直接射出去了?
“上次,也是你。”苏琉玉看着宋彦之,瞬间一脸戒备。
“一场误会。”他解释。
万一让祖父知道伤了这位,恐又要唠叨许久。
“你回去吧。”
“......”
这就没了?
再不济,也要问问吧?
难道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
这么随意!
难怪祖父一直让自己近前保护。
他犹豫了一下,也没再搭话,直接一个轻功跃上房顶,隐在夜色里。
苏琉玉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这位少年为什么跟着自己。
但是想来也许和自己师父有关。
看来还是明天问问自家师父,这个宋彦之到底和他什么关系。
自己以后见了他也好想想办法。
如果真的威胁到师父。
她眼里闪出一丝决绝。
那就办了他。
要被杀的某人没有任何自觉,正在计划如何下次再考察考察这位小殿下。
而另一边。
沈怀舟听到世安眼睛一脸崇拜的说着今日桃花宴苏琉玉如何如何赚钱,兴奋的语气让整个屋子里面都欢快不少。
“今日看来琉玉要高兴许久了。”
沈怀舟笑的一脸纵容。
但又想到她这般努力赚钱是为贴补家用,又有点心疼。
“是啊,小公子确实是个人才,而且他还说要给咱们印刷坊印刷费呢。”
第四十七章 远近闻名
印刷费?
沈怀舟了然的点点头,不过不置可否。
“你含糊过去就行了,琉玉要用银子,你就给她去账房取。”
“小子省的。”世安传完话,就准备告退了。
“等等。”沈怀舟从案首里拿过一封信:“送去京城祖宅,顺便告诉祖父,我要等年节再回去。”
世安愣了愣,他们来这里不过暂住,虽然收了苏琉玉,但前几日先生还要回京来着。
但是世安却没有多问,老实的退了下去。
屋里,又只剩下沉怀舟一个人若有所思。
......
桃花宴后的第二天,外地的学子也陆陆续续的回到自家书院。
看着师兄们从宴上回来,少不得要问魁首是谁,什么题目,怎么比试等等。
“我和你们说,这届桃花宴简直太精彩了,你们绝对猜不到谁得了魁首。”
“先是以一己之力力压群雄,而后五**彩夺魁,真让人看的热血沸腾。”
“我杨某此生少有服人,那宋彦之才华绝顶也不足以让我钦佩,但遇到苏琉玉,我甘拜下风。”
没参加桃花宴的众人傻了。
你看我我看看你。
苏琉玉?
哪号人物?
没听过啊。
同窗正要细问,却见那些参加桃花宴的学子拿出一根木棍,然后小心翼翼的削了起来。
“对了,你那卷子看完记得借我做做。”
“没问题,那话本子你看完也给我瞅瞅。”
买到东西的几个人眼神中带着默契,又让其他人懵逼了。
感觉一个无形的圈子把他们隔了起来。
明明还是和往常一样的同窗,怎么让人感觉难以融入呢。
“那苏琉玉究竟是谁啊,厉害吗?”有人问了一句。
这话一出口,仿佛一把钥匙捅开了话匣,瞬间让人讨论起来。
“怀舟先生亲传徒弟,苏有余亲弟弟。”
“首关做题一人做一百二十七道,算学奇才。”
“一盏茶作诗三首,诗才横溢。”
“发明的弩箭可射一百五十米,绝无仅有。”
“看到这卷子了吗?听说秦山书院的乙班一个月之内就靠这个考上甲字班,知道谁出的吗?琉玉兄。”
“看到这话本子了吗?知道谁写的不?琉玉兄!”
“这笔你见过吗?土老帽了吧,这叫铅笔,才五十文,不用笔墨。”
众人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把桃花宴经过当做故事一样说给同窗听。
语气却完全没有嫉妒,只有崇拜。
好事者,还直接读起了话本子,洗冤录的故事又一次给众人洗脑。
不仅仅是一家书院,其他几家书院也是如此。
苏琉玉之名,自桃花宴起,声名鹊起。
而她的名气,不仅仅在同学之间,就连州学的先生都略有耳闻。
秦山书院是为了童生试最初级的县试做准备。
而州学是县里统一为了府试而做的准备。
等考过了府试,就要去府学学习考童生试最后一关,院试。
如果三场考试中头甲,那就是小三元。
人家六元及第的状元公就是小三元加大三元第一甲,在这大魏,还无一人。
州学的先生大多都是和县令一起去桃花宴的司规。
徐老先生是帮苏琉玉记算学的那位。
他刚刚从县衙回来,一张脸皱在一起,脸色极差。
他夫人看他回家脸色不对,以为发生什么事,急急问道:“老头子,不是去了一趟县衙,怎么回事?”
“别提了,秦山书院有个才学了得的学生,发明了了不得的东西,我想劝县令大人上报朝廷,结果被拒绝了。”
这算什么事情?
徐夫人不以为然。
“那就算了,县令大人有他自己的想法。”
“不只是我,其他州学的先生也找过县令,县令就是不松口,我主要怕这小子是不是得罪了这位大人。”
看起来不像啊。
苏琉玉发明那样一把弩箭,如果上报朝廷,县令大人也有功。
他是实在想不出为什么县令大人不愿意。
就是可惜了苏琉玉那孩子,他作为先生,怎愿意看这颗珍珠蒙尘?
只是奈何势力太小,不然一定要好好帮帮这孩子。
州学的几个先生正发愁着。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带着一道急信送进了林家祖宅。
此时林家众人正在陪老祖母吃晚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只要这位老祖宗还在,林家就不会分房,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林家五进五出,及其华贵。
一大家子的围着老祖母,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此刻,林家祖宗的房门被外面的门房给推开。
来人是一个小厮,风尘滚滚的一脸土气。
他疾步走到男桌边。
对林大老爷递上一封信。
“大老爷,是大少爷的信。”
说着恭敬的往前递了递。
林大老爷已经快五十岁了,但身子健朗,这些年仕途顺利更是让他顺心的年轻好几岁,额头上一丝白头发都没有。
他板着脸,却没有拿信。
“这逆子还知道写信?”他瞟了一眼:“他说什么了?”
“大少爷什么都没说,只说大老爷越快收到越好。”小厮恭敬的开口。
“这小畜生。”林大老爷骂骂咧咧的说了一句,到底把信收了。
一桌的其他三个老爷看了信一眼,难得的劝了一句:
“虽然述哥儿不服管教了先,但也是个有分寸,这样的急信还是第一次,莫不是出了要紧事?大哥还是赶紧看看吧。”
林大老爷皱眉,看了眼桌上的信,放下酒杯,到底是拆了开来。
信纸只是薄薄一张。
上面画着一把弩箭造型。
下面则写了两句话。
“其名为弩,小则射程一百五十余,大则一千五,如若推崇,乃大魏军事之助力。”
又写道:“发明者惊才绝艳,还望父亲美言几句,提拔一二。”
就两句话?
林大老爷把纸翻到反面,白白净净,支字未留。
“这畜生!”林大老爷一拍桌,像是演示自己内心的震撼似的。
他看了这小厮,问了一句:“大少爷信上提到的人,你可知道是谁?”
小厮老实的点点头。
“一直听大少爷说苏小才子,苏小神童,只是名字奴才倒是忘了。”
第四十八章 成为有房一族!
“好了,你下去吧,路上辛苦了,去账房只十两银子去吃酒休息休息。”林大老爷温声吩咐一句。
那小厮眼睛一亮。
十两!
果然京城就是不一样!
大老爷给钱果然大方,不枉自己辛苦跑一趟。
小厮行了个礼,带着笑高高兴兴的领赏去
林大老爷随后把那张薄纸揣在袖子里。
“吃饱了,我先去书房。”
丢了这么一句,林大老爷就告辞了。
一进书房,他把袖里的纸又掏了出来。
里面弩箭的结构精巧,却是个大概模样,按照大儿子信里的话,这个苏小神童,怕是真的不一般。
林家也确实没有什么功绩了啊。
这会这功绩送到自己跟前,可不是现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