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YTT桃桃)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YTT桃桃
- 入库:04.10
“住口!”
老秀才任尤金,也就是任家村的族长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老者两鬓已斑白,精瘦的模样,眼神却很清明。
另一个喊住口的是任子玖,任里正的二儿子。他爹不在,他说的算,村里人已经习惯。
宋福生赶紧冲老秀才方向施敬礼。
老秀才瞟眼任子玖,既然有人出头,他也就不多事了,唉。
装没看见宋福生对他行礼,才要转身离开,高屠户忽然大声问大伙道:
“里正呢,俺要找里正,就半个月粮,怎就被你们如此酸。得亏听说了有救济粮,才能让俺们挺一个月。”
“救济粮?”
“他们有救济粮?”
就这么一会儿,吵出来很多村里人,听到官府还给发粮,纷纷惊讶讨论。
“什么救济粮,”任子玖脸色一变,这帮人消息还挺灵通,太让人出乎意料。
“我就问你,里正呢,你又是谁。”
“我爹去走亲戚了,我是他二儿。”
“怎是走亲戚呢,昨夜官差不是让里正给俺们上户籍?是不是还赶着牛车骡子车许多拉脚车出村的?”
村里人一愣。
是,任子浩带着他家好几个长工,任里正也带着人,是一早走的,他们看见了,是把牛车骡子车都赶走了。
不过这伙人又没在村里头,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任子玖喉咙一动:“你到底想说什么。”
“想说给俺们上完户籍,里正能不能是帮俺们领救济粮去啦?俺们这些人,二百多口子加一起,一月头不得给个几千上万斤,据说能领回好几个月头的,好几万斤。”
几、几万斤?白给好些个月?那得多少粮?
村里人里三圈外三圈,本来之前有不爱看热闹的,这不是被吵架吵出来了嘛,一听这话,都看向任子玖。
“胡说八道,什么几万斤,也就几千斤!不是,是我爹带些东西是走亲戚去了,顺便帮你们上个户籍。你问问十里八村,有几个我爹这样的里正,走亲戚还不忘你们上户籍。”
“那俺们救济粮?”
“你到底是从哪听来的,散了散了,我不晓得狗屁救济粮,一切等我爹家来再说。你们散不散喽?怎么地,一个个要闹事啊!”
高屠户此刻就一个感受,他家福生,神了。怎的这些人会说什么,任里正是带着牲口车离开,包括任里正压根不在村里,他儿子被问急会恼羞成怒慌神了,他福生都能猜到呢。
牛掌柜终于品出来了:姑爷啊,是不是咱救济粮让人给领了,今个那位里正出门,就是为领咱的粮食?领完有可能不给过来?
老秀才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宋福生嘴边讽刺的笑,他眼神闪了闪,这才背着手离开。
……
“姑父,姑父。”钱米寿听到外面有许多人说话,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麻溜将身上披的棉被一扔,一路小跑奔了出去。
“上午饿坏了吧?就喝点稀汤。”
宋福生抱起米寿,宋茯苓也拉着米寿的小手,还挺热乎,又四下寻找她娘的身影。
钱米寿说:“你们咋才回来,我没忍住,把鸡肉全吃了。”
“什、什么肉?”宋茯苓瞪圆眼睛,哪来的呀,怎么比她吃的还好。
宋阿爷笑呵呵告知回来的人,说咱运气老好了,砍个树还坎到了野鸡窝。上午饿的肚皮咕噜噜响,四壮就给送回来了。
田喜发一边手上伙计不停,也一边笑着补充道:“四壮太厉害了,野鸡飞得高的很,四壮飞的比它还高,一把按住给掐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更大章
最初逃荒,四壮由于伤口总是不好,嘴发白、脸发青、人打蔫、也溜边。干活的能力,只能相等于牛掌柜。
尤其是在老家那座山上停留的那几日,存在感极弱,搭帐篷等体力活有时都见不着他的影。
他就像一只在默默舔舐伤口的小兽。
后来也不知怎的了,吃了几顿宋福生给的消炎药,又钻了一回牛肚子里,一身牛血的再出现,他就不是他了,生龙活虎的狠。
瞧瞧,大冷天的,别人是穿棉袄干活,四壮是穿着宋福生给的阿玛尼半截袖,打着赤膊在哐哐哐劈木头。
听到大伙提他如何能干,后头说两句就夸张了,都猜四壮不仅能扑鸡,也能给狼扑倒,四壮赶紧停下斧头回眸看宋福生,眼神里透出的意思很明显:姑爷,你别让我去打狼,我打不过狼。
宋福生到了自个家这,焦虑的心也终于平静了下来。抱着米寿、看着四壮,听说大伙上午没傻等着挨饿,还吃上肉了,眼里也终于露出了真正的笑意。
家再破,也是家。
家就是,忙了一天后,知道要回到哪的地方。
不像逃荒时,只觉得没尽头。
各处人看到主心骨回家了,纷纷七嘴八舌和宋福生汇报工作。
郭老大说:“福生,今晚那两铺炕就能比昨夜热乎了。俺们停火了半个多时辰,给那俩屋子烟筒灰掏了掏,掏出那老些,比昨夜好烧得多,摸摸炕头也很是热乎了。”
王忠玉汇报:“三哥,俺们这些人,从山上拢共坎了28颗树都给背下来了,堆在那,你看。是二哥说先别坎了,他忙不过来,板子也够用,俺们才没继续背。你瞅瞅,要是不够,明个天亮咱大伙接着上山。”
宋福财赶紧接话,王忠玉提到的那位二哥就是他。
他得解释两句,不是懒,实际上都快要累死他了:
“三弟,我带着这几个人,来回换手破板子。
不是二哥偷懒,是咱家伙什不中用,就两个长锯,怎么换手也得有家伙什啊?
我这?你看看,你瞅瞅,真是尽了力。这几十张板子虽只够咱过半数人住,还是不够用,可?得了,我也不说了,我今晚也不睡了,接着干。”
宋福喜委屈大了。
就他这一个称不上木匠的“木匠人”,连个正经帮手也没有,开头其他人都得靠他教,进度极慢。
然后破完睡觉板子就得修门,修完门还得抽空弄梯子。因为下地窖需要梯子,上房顶盖房草需要梯子,时不时老娘还喊,老二呀,修修窗户框,你不修,这怎么黏窗户纸。
不用宋福喜抱屈,宋福生就已经看出来这些房子已经大不一样。
比起昨夜才来,没门没窗户,那真是一阵风刮过,老惨了,谁看一眼谁永生难忘。
眼下,好几间茅草房的门,已经安装上也能关严实了。
之前让大郎头车带回的窗户纸,也已经糊上了好些。
估计剩下那些房子没糊的,应该是他娘觉得别糊了,浪费,房子太惨得大修的那种,修起来也不是一两天的事。
“娘,别怕费粮,昨夜一宿没睡,今个又干这么重的活,必须让大伙吃饱了。尤其像我二哥这种,必须得吃饱。”
又特意喊来高屠户,让宋福喜和高屠户说必用的工具,让高屠户明个去镇里买菜时顺便给问问看看,要是不那么特别贵,就买。尽量多几个半成手,要不然光指望他二哥一个有工具的木工,真是能累死。再说工具以后也用得着。
马老太在茅草屋里,听到三儿让她多做吃食,大嗓门应一声:“晓得勒。”
老太太忙的根本就没出屋看三儿一眼。
不止老太太,平日里爱叽叽喳喳的妇女们,基本都没出去瞧热闹,也没空问东问西。
几个相对规整的茅草屋里,真是应了那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
只看,和泥的,做土坯子的,砸草往泥里活的,用大锅烧炕顺手和面要蒸200多口人干粮的,一个个忙的头不抬。
两铺能烧的大火炕上,铺满了土坯砖。
谁在翻?一个屋里炕上是男娃子宋金宝,另一个屋里炕上翻土坯的是另一个八岁小男孩,宋富贵家最小的娃,小名小蔫巴。他几个哥哥分别是大蔫二蔫三蔫。
为什么不是女人们在翻,因为一部分这不是在干体力活做土坯子嘛,偶尔倒倒手,互相换着来。另一部分妇女们铺上木板子,坐在那上面在编草席子。
这草,又和以往她们在老家编的还不同。
是乌拉草,是钱佩英召集女人们打回的草。
说这草当草垫子草席子才暖和呢。
妇女们连质疑都没质疑,很是相信钱佩英,理由:钱氏是宋福生媳妇,所以听她的。
连同大丫二丫桃花这些半大姑娘们在内,几个屋里编好的草席子要是认真细数,就这大半日,还得说是去掉打草下地窖规整的时间,妇女们竟然编了上百张草席子。
就这,一个个还着急呢。
何氏给大伙算,她家二小叔子才打了那点木板子,今夜板子上还是不够睡,所以大伙抓抓紧,多编些。到时候让男人们将草席子铺在地上,也能多垫上几张,免得让男人们受冻。
只看,六七间茅草房里的炭盆子也燃起来了。
虽然自个制出的新木炭呛人的狠,但是能取暖就中。并且炕上摆不下的土坯子也能摆在地上了,用木炭盆子的热气熏干。
没错,又开始自制木炭了,主要是不自制不行,大伙需要大量的土坯子搭炕、搭完炕搭火墙、搭火炉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