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听了脸色阴沉,心中两难抉择着,尽管不对付,那些人好歹也是草原的一员,可是一回想起在双方手中死去的草原儿郎们,心中想要复仇的火焰就熊熊燃起,他现在已经报仇无望了,要不要借刀杀人一把?
终于,匈奴单于开口道,“我可以说,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代左相问道。
“你们可以让我吃的差住的差,可是绝不能再侮辱我作为草原之王的尊严。”让整个中原百姓对他唾骂,实在是超出了匈奴单于的承受范围。
草原之王的他曾经是多么的高高在上啊,他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拒绝接受那种侮辱。
“好,只要你的情报足够,我会在春季来临之前向陛下为你说情的。”代左相承诺道。
“我还不知道你的身份呢,你拿什么向我保证?”匈奴单于谨慎道。
代左相走进屋子,让匈奴单于看清楚他的脸,匈奴单于回想了一下,发现这张脸的确是站在靠前位置的,官职的确不低。
“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代左相道。
匈奴单于低头,心头莫名的难堪。
如果两人此时的身份调换一下该有多好,只可惜没有如果。
“……合作愉快。”
第82章
把有关于草原的诸多情报都交代给代左相以后,匈奴单于的心中蓦然变得空落落的。
只是比起远在天边的草原同胞们,他这里显然更危险。
反正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回大草原了,还不如用那些情报来为他换取好一点的待遇。
这样想着,匈奴单于心里的负罪感少了一些。
代左相得到情报后也没对匈奴单于吝啬待遇,除了依旧没有自由,不管是吃的还是住的,匈奴单于的待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陛下,臣大概整理了一下草原的情报,游牧民居逐水而居,居住地点并不固定,可是就像我们有所谓的良田和下田之分,每年春夏之际,草原最肥美的草地也会迎来诸多部落争锋。”
“这其中,有不少部落我大秦都是可以进行拉拢的。”代左相道。
匈奴是大秦对所有外族人的统称,实际上他们分很多部落,如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有的部落会养殖大量的马匹,一到冬天就会来中原地区掠夺,与此同时他们各个部落也会互相掠夺牛羊马来壮大自己的部落。
代左相敏锐的察觉到了外族已经开始有了大融合的迹象,就像当初的秦灭六国一样,如今外族中最为强大的部落已经开始了草原横扫之旅。
“……是以,臣想请陛下派人出边关,说服那些没有对我大秦进攻过的部落,把他们吸纳进我大秦。”代左相。
“那卿心中可有合适的游说人选?”赵燕歌问道。
代左相沉吟道,“陛下,臣推荐纵横家的翁老。”
翁老就是那位现在正在稷下学宫任职的纵横家老者。
名家的郑循南下百越游说,分身乏术,不少名家和杂家的后起之秀也跟随离去,让代左相身边无可用之人,他自己又不能离开中央,只能在剩下的人推荐一个合适的出来。
翁老本事未显,可凡是听说过纵横家名头的人谁不对他们的手段了解一二。
比起名家和杂家来,纵横家的名气同样不小。
“既然这样,那收复北方部落的事情就交由你去办吧。”赵燕歌对代左相道。
“喏,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代左相心中不由一喜。
他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
大秦的史官刚正不阿,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后世留名基本不成问题。
可你要是没个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相比起同期的人就难免黯然失色不少。
左相负责教育,功在千秋,右相制定法度,稳定朝纲,公孙太尉掌管军事,可以想象的出来,后世一定会对他们重点关注。
相比之下,他们这些士大夫如果没有拿的出手的功绩,后世的评价肯定会低于那三人,而代左相想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让他的名字哪怕在数百至千年以后也能让人传颂并铭记。
还好他好的是“名”,他要是好的是“利”,手伸长了,难免会被陛下剁掉。
对于代左相的积极做事,赵燕歌自然是鼓励的,只要文武百官们不触犯原则上面的错误,他这个上司还是挺宠的。
回到后宫,赵燕歌看到公孙起正坐在桌前,笔墨纸砚备齐,手中正书写着什么。
赵燕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对公孙起数年不见一次的动笔感到震惊。
“你这是弃武从文了么?”赵燕歌笑着问道。
走近一看,发现公孙起正在纸上作画,墨水晕染在纸张上,赵燕歌看了半天,愣是看不出来公孙起画的是山水还是人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公孙起笔一横,用墨迹把原先的痕迹覆盖掉,问赵燕歌道,“你能看得出来我画的是什么么?”
赵燕歌老实的摇头。
公孙起道,“好巧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
那压根就是一副涂鸦,回想起来,公孙起不由唾弃自己白白浪费笔墨干什么。
“你原本想画什么?我可以帮你画。”赵燕歌道,不同于公孙起的涂鸦水平,他作画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我准备给玉研阁增加一个服装区,想画一些衣服款式的草稿来,这些你都了解么?”公孙起问道。
赵燕歌摇头,对那浩瀚如烟的女式服装感到头疼。
在这方面,他的兴趣没有公孙起的大。
因为修路已经走了国库的原因,赵燕歌的私库花销起来没有以前大了,玉研阁就正式成为了公孙起的产业。
里面原先售卖各种护肤品、化妆品、高跟鞋和美容养颜的美容院,赵燕歌不是女人,自然只看收入,公孙起想的明显比他多,想把玉研阁更完善一点。
她试着把古代的衣服款式给画出来,明明那个画面就在她的脑海里面,可是一动笔,她的手就不再听从她的使唤,乱画一通。
不再和画画较劲,公孙起道,“今天中午我们吃火锅吧。”
“好,我这就让人去弄。”
“今天多点蔬菜吧,总觉得最近有些上火。”公孙起道。
“天天吃火锅,能不上火么。”赵燕歌道。
夫妻两人都是能吃辣的人,可是也禁不住天天吃,所以赵燕歌今天弄了一份鸳鸯锅。
一半红锅,一半白锅,还没开始涮菜,锅中的味道就让人的口水开始泛滥。
窗外大雨纷飞,室内却温暖如春,夫妻两人吃着火锅赏着雪,赵燕歌给公孙起说起了代左相的提议。
匈奴单于说出了很多关于草原部落的信息,当然,也避重就轻的略过自己的部落,重点为代左相说明了和他们部落作战的那些对手部落,明晃晃的借刀杀人。
只是他不清楚,代左相眼中看到的并不是草原部落争端,而是哪些部落属于冒犯过大秦,哪些部落老实本分可被拉拢的。
“等北方的那些部落收复后,我们就不缺牛羊马了,到时候让他们依旧放牧为生,中原勤加耕种,用粮食来换取足够的肉食。”赵燕歌道。
至于失败,有热武器在手,他还真没想过。
“这样一来,能管理的过来么?”公孙起忧心道,毕竟就大秦这点人口,还真管理不过来那么大片的疆土。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每逢过冬,来年就会有一大批新生儿降生。”毕竟冬天没有事干,就窝在家里面,平民百姓们可没有贵族们的消遣多,唯一的乐趣可不就是积极造人么。
这点放到匈奴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开春以后,他们那里同样也会有一大批新生儿降生。
“相比之下,反倒是粮食才是大问题。”赵燕歌道。
没有足够的粮食,人口生再多也是饿死的下场,这也是赵燕歌没有明文鼓励民间大肆生育的原因。
孩子生下来如果不能负担起他们的责任来,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生。
玉米红薯土豆的产量的确高,但是它们却代替不了主食的地位,而不久之后,真正就被流传下去的主食也就只有两种,一是北方的小麦,二是南方的水稻。
而现在,五谷中并没有水稻的位置,因为北方种稻的少,这个时候的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基本都在北方,五谷自然也以北方为主。
“要不,你去拜拜你们龙族的青龙老祖,那位可是管种田的。”公孙起对赵燕歌道。
“……你以为我没有试过么。”赵燕歌道。
无奈,专业不对口啊,这要是换了善于种田的真龙过来,恐怕要年年大丰收。
这是属于真龙的天赋加成。
赵燕歌自然是也有的。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慢慢来了,粮食这事是急不来的,毕竟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粮食也都是多年培植而成的。”公孙起道。
“这我知道,我有这个耐心。”赵燕歌道。
他当然有能力从系统那里兑换足够的新粮种出来给大秦耕种,只是那样一来步子可就太大,上一次带领帝国这么做的前辈,早就凉的透透的了,赵燕歌自然要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