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赵燕歌今天放话说他们能依附大秦的商队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赚取更大的钱财,要不然他们还得缩着胆子,什么话都不敢往外说。
现在感性上来,他们就对赵燕歌说起了自己心中也曾起过贪念这件事。
“人生在世,为的最多的就是“名、利”二字,身为朝中官员,朕其实并不要求你们每个人都是圣贤。”
“但是却想让你们明白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
“陛下,臣明白了,咱们大秦自己的钱财不能拿,我们可以从外国来为自己赚取钱财。”官员明悟道。
其实说白了,就像欺负自己家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你欺负自己家里面的人,身为家中的长辈肯定要为另一个孩子做主。
而要是和外人产生冲突呢,家中长辈毋庸置疑是站在他们身后的。
“不是欺负,是交易,有些事情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的。”赵燕歌更正道。
“好了,你们要“名”给“名”,要“利”给“利”,接下来可要好好干活了。”
“喏,陛下。”官员心悦诚服道。
出门一看,是自己的另一位同僚。
“你也来找陛下谈心?”
“可不是,今天陛下这话可把我给激动的,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和“财”无缘了呢。”
“我也是,有时候做梦都怕落得和那些贪官污吏们一个下场,现在好了,心结解开,以后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朝中还有贪官一事,赵燕歌一直以来都心知肚明,只要他们不伸爪子,好好做事,他没必要一直抓着这事不放。
当然,他也知道他的铁血让那些心有贪念的官员恐惧和害怕,让他们不敢伸爪子。
只是跑过来和他谈心是赵燕歌想不到的,甚至还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好在收服百家时已经习惯了给人喝心灵鸡汤,安抚了他们一番,让他们以后把眼睛都往外面看,别总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才把人送走。
“名、利”二字可以安抚朝堂大部分官员的内心,至于那些来朝堂想要一展胸中抱负,有了“名、利”二字更能锦上添花。
虽然他们不求这个,但是能够衣食无忧,也能让他们把心思都放到自己的理想上面去。
一时间,整个朝堂气氛和谐,君臣相宜,不少官员都在内心深处把赵燕歌引为知己。
就像当初的百家人一样,赵燕歌为他们找到自己最擅长,并且能一展抱负的准确位置,要不然依靠着所谓的名声利益,是打动不了那些具有崇高精神的百家人的。
大秦的外贸队伍从咸阳城开始出发,后面是贵族们的商队。
虽然贵族们的第一批货物还没有回来,但是每次大秦外贸队伍他们都没落下,错过就是损失,尤其是知道了去年第一支外贸队伍回来带回来的那些东西,不少贵族们都在私下里感叹,“这简直比抢钱还快。”
瞧瞧大秦的外贸利润,再看看他们以前做的私盐生意,两者根本没法比。
农历二月十九,是阴阳家推算出来的植树节。
农历三月十二,清明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和后世一点差别都没有。
阴阳家人对赵燕歌道,“陛下,只要我们大秦富裕,臣等能推算出三百六十五个节日来。”
咳咳,一年才三百六十五天啊。
“对了,你们负责制作的大秦日历推演的如何了?”赵燕歌问道。
“陛下,日历已经被我们推演到百年以后,现在还在继续,预计可以推算到数千年以后。”阴阳家的人躬身道。
日历是根据天上太阳太阴位置变化所推演出来的,换句话说,日历就是古代天文知识的产物。
虽然古人不会登月,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在地面上对天空之外各种星体的观察,所谓的“上知天文”字面上的意思。
“很好,你们看什么时候把日历放出去合适吧。”赵燕歌道。
距离大秦如今最近的节日就是植树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正是植树的好时节。
百姓们看到民报上宣传的植树节,头脑不由一懵,不明白这个节日是用来干什么的。
要知道,中原但凡以来的节日,那是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同欢乐的。
“陛下怎么突然想着要种树了?”百姓们疑惑道。
“报纸上面不是已经写了么,要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树木,要不然纸张迟早有一天无法生产,同时也能改善我们的环境。”会识字看报的文人们道。
别说听的百姓们不懂,就是他们也读不懂。
不过这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跟随陛下在那一天种树就行啦。
陛下是不会让他们吃亏的。
第131章
长久以来赵燕歌在百姓们心中的树立的威信让百姓们发自内心,想也不想的就照做起来。
全民种树,那规模何其庞大,首先树苗就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树木的位置规划。
不是你把树往路边随处一种就可以的,这点将由地方府衙来布置。
今年的南方被分发到了不少的小树苗,府衙的官员带着百姓们看着区域规划,没有小树苗也可以从密林中刨大树出来种植到别的地方去。
尤其是南方密林,树木很是密集,大部分的树木都被更为高大的树木所遮挡,汲取不到足够生长的阳光和雨露,现在可以给它们搬个家继续生长,
也能给人们腾出一条利于百姓们行走的通道来。
植树节这天,大秦的百姓们轰轰烈烈的种起了树。
刚栽种下去的小树苗自然不能为百姓们现在带来便利,只是用长远的目光看,他们现在享受不到树荫的清凉,子孙后代们却总有享受到的一天。
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不少老人们都乐呵呵的种着树,然后告诉家里面的孩子们,说这些树木会跟随着你们一起长大,要好好爱护。
树木的种类并不限制,松树、榕树、果树,甚至还有很多奇珍,比如黄花梨、红酸枝、金丝楠等,树木种植在临水边缘,然后给它们之间留下足够的间距。
赵燕歌自然也带着文武百官们亲手种下树木,桃树、杏树、梨树、石榴树……种完以后就像是一个百果园一般。
“陛下种的树,很朴实啊。”代左相笑着道。
“可不是,都是吃的,都还季节不同,到时候这个没果,下一个就结了。”
“这就是农家嫁接出来的那些果树吧,没想到能生长的这么好。”
嫁接果树已经证明了嫁接术的厉害之处,现在文武百官们最期待的就是杂交粮种的诞生。
北方的小麦,南方的大米。一旦这两样能成,那他们大秦今后将再也不缺粮草。
“诸位尝尝这些柑果,是闽南那块的特产,我们正想着如何嫁接能够在北方生长。”农家人为正在干活的众人送来清甜可口的芦柑。
至于现在是不是芦柑生长的时节,自从有了玻璃大棚,农家人已经各种反季节了,百官们也见怪不怪。
芦柑个头长得像橘子和橙子,皮薄肉厚,比橙子好剥,味道比橘子汁水更甜,一吃就让人上瘾,几个官员手上不停歇,快速剥开芦柑皮,连连几个芦柑下肚。
“好甜,跟甘蔗的甜度差不多。”
“甘蔗经过培育,它的甜度还能再往上走,不仅如此,经过我们验证,这次从西域带回来的葡萄也非常适宜制糖,葡萄的生长和甘蔗不同,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迅速培育出来。”农家人道,他们相信葡萄的种植量很快就能赶上甘蔗,如此一来,他们大秦的制糖方式就多了。
“对了,听说你们上次发现了一种比芝麻出油率还要高的植物,叫什么?”
“是油菜籽,油菜花结出来的种子,出油率在四成左右,比芝麻还要高。”农家人笑着说道。
他们把从动物体内得到的油称为荤油,从植物体内萃取到的油称为素油。
两种油味道各有千秋,不过总得来说,植物油暂且还只在朝堂之上,贵族层次普及,底层的百姓们现在用的还是荤油。
不过素油在民间的推广也快了,只要把芝麻和油菜花在民间大面积的种植,素油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
与此同时,大秦去年前往西域的第二支队伍和第三支队伍经过一整个冬天在西域的休养生息,交易过后,一同结伴踏上了归程。
和中原寒冷的冬季不同,西域哪怕是冬天,气候也非常的适宜,根本就用不着穿棉衣,只需要注意防护好风沙就行。
这次归来,这两支队伍还带上了几位与众不同的客人们。
听说他们是从更为遥远的地方过来这边,让听了他们来历的大秦外贸队伍敬佩不已。
而这些客人们也对大秦外贸队伍中的大秦国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那里也有一个强大而兴盛的国家,要不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恐怕早就已经进行国际接轨。
这次他们一路苦行至这里,就是想看看别的地方有没有规模庞大的人口,他们想要进行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