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古代搞基建 (星陨落)


  “就是以前那些走街串巷,给大家伙们表演各种杂耍,卖艺为生的那些人。”
  “嘶,原来是那些人啊,怎么一转眼就有了名头呢?”百姓们不由奇道。
  “听说那些人的表演特别好看,明天就要来咱们县城了,一共表演七天,然后就会去下一个地方,大家伙们可要抓紧机会啊。”买了报纸的人对百姓们叮嘱道,这些消息可是有时限性的,错过了就没了。
  他们地处偏远,那些人说不定来了一次就是他们来这里的最后一次了,实在不容错过。
  “哎,一定一定,到时候我们搬上板凳一定到。”百姓们纷纷道。
  凑热闹是人之天性,到了戏曲家们来到县城的那一天,许多人开始汇聚,这架势让很多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百姓们也加入了进去。
  在一处宽广的地方,戏曲家们搭好台子,百姓们已经准备好板凳等待着,时间一到,帷幕拉开,戏曲家从后台转了出来,而后就亮着嗓子唱了起来。
  剧本由家们亲自捉刀,既有文言文的风雅,也有白话文的通俗,更别说还融入了剧情进去,让表演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了百姓们所有的目光,有些台词重复的次数多了,台下的百姓们就不由咀嚼着这个味也“咿咿呀呀”的跟着唱了起来。
  这台戏唱的是一个被立了女户的独生女在家中父亲这个顶梁柱倒下之后,家中的各路亲戚想要强行划分女子家产的故事。
  哪怕律法已经规定了女户同样享受男户的待遇,可是有些地方,就是能对律法充耳不闻,眼看着家中的顶梁柱倒下或死去,财帛动人心,那些利欲熏心的亲戚们就仗着彼此之间关系趁机欺压人家女子,把女子该得的财产瓜分一空。
  看到被立了女户的女子被赶走流落街头,台下不少百姓们都义愤填膺起来。
  除了某些三观不正的少数人,大部分百姓三观基本还是在线的。
  戏曲被表演的通俗易懂,就像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一般,百姓们基本都能立马理解。
  “这不就是强抢么,那些亲戚可不是人家血脉,那钱就不该他们得才对。”
  百姓们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是基本的得失还是清楚明白的。
  人家父亲的遗产该谁拿不该谁拿,这不是明摆着么。
  “朝廷已经规定的女户的继承制,遇到这样的事情后我们可以举报。”
  “哎呦,我家也给闺女立了女户,我走以后,她要是也遇上了这种事,她一个弱女子被人给欺负了这该咋办啊?”有给家里面的闺女立了女户的人家不由忧心忡忡道,看到戏曲中的那一幕,感觉心都要被揪起。
  有道是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原先想着立了女户以后,血脉姓氏能够得到传承,却忘了,软一点的男人都能被欺负,就更别提更加柔弱的女子了。
  正当百姓们议论纷纷,就看到戏曲中的女子被人给指了一条明路,去了府衙告状。
  “府衙会管这事么?”
  “会管吧,毕竟女户可是得到朝廷承认的,还有咱们以前的举报,不都是府衙给办理的么。”
  说归这么说,百姓们基本没有进过县衙,也不知道那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
  可是今天,他们看见了。
  先是诉说前来府衙的请求,再拿出证据,或者证人等,只要属实,府衙就会出动传唤相关人员到场,一旦案情成立,那些欺负了人家孤女的豺狼亲戚们就会得到严惩。
  如同一层朦胧的面纱被揭开一般,百姓们对县衙的办案流程有了一个大概认知。
  并没有他们之前想象中的复杂和恐怖。
  最后,那名女子在府衙的主持下成功夺回家产,恶人被严惩,并且招了一个俊秀的上门女婿。
  落幕以后,台下掌声雷动。
  尤其是那些家中立了女户的人家,更是彻底的放了心,不用再为自家女儿的未来所担忧。
  怕什么,有什么不平事,有府衙为他们主持公道呢。
  有事,找府衙。
  这就是赵燕歌想让戏曲家们告诉天下百姓的。


第113章
  家财被侵占了找府衙;被人欺负受到不平事了找府衙;需要判断事情的公正也可以找府衙……
  通过戏曲家们在舞台上面的揭露,百姓们对府衙这个大秦官方机构的流程越来越清楚。
  人会因为无知而恐惧,现在既然知道府衙的本来面目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百姓们心里对府衙的畏惧自然就变得少了许多。
  双方的距离好像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一般。
  府衙办案自然不可能光等着人上门来,平时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会积极出动,处理治下案情,维护地方治安,再抓一把民生,这就是府衙最近的改变。
  现在的地方官员可不像之前的人那样咸鱼,因为他们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化为他们的功绩,变成他们漂亮的履历被呈到帝王的案桌上。
  政绩出色者还能登上大秦官报和民报,让那些爱好名声的官员生前就能享受到万人敬仰的美誉。
  这样的情况,大秦的官员们不由更加爱惜羽毛起来。
  大秦有钱,官员们的俸禄和福利也一涨再涨,除了心中贪欲作祟以外想要更多的财富会觉得不满足之外,大部分的官员对于这样的福利待遇都感到心满意足。
  尤其是那些清流们,之前朝廷俸禄少,家里面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甚至还比不得大部分的富户,甚至还有人在家中开垦出来了一片菜地,
  亲自下地干活让自家自给自足。
  这样一来免不得劳力又劳心。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不改本心,依旧始终如一的臣子,大都是有风骨,已经把境界给升华到精神层次上面的人。
  可以说,也是这批人对朝中的改变最有体会。
  以前他们家的日子和普通百姓们没什么两样,缺油少盐,一日三餐是清粥和咸菜,肉一年也吃不上几次。
  可是现在,家里不缺盐以后,饭菜吃起来也变得更加有滋有味,除却基本俸禄,朝廷还给家中定月送来米面,终于把他们一家人从挣扎的温饱线上给拉了回来。
  这样一来,家中剩余的大部分钱就能存储起来,用在家人身上。
  除了这些,饭桌上面的肉食变化是最显眼的。
  他们是中下等人家的条件,现在不过年不过节,偶尔也能买上一块猪肉或者鸡鸭鱼肉来打牙祭。
  吃饭的时候,家中妻子谈起日常开销,眉开眼笑道,“市面上的猪肉又便宜了一文钱,眼看着越来越便宜,多吃点油水,孩子们也能长胖一点。”
  这个时候的胖可不是丑陋,而是富贵的象征,因为胖就代表他的家庭可以让他衣食富足,如何不让人感到羡慕。
  “咸阳城养猪的人家多了,猪肉的价钱自然就降下来了。”清流官员道,给就近的孩子往碗里面夹了一块软烂的红烧肉。
  没多长时间,一碗红亮软烂的红烧肉就进了一家人的肚子里,院子里传来鸡鸭的鸣叫声,小孩子们眼睛不由一亮,道,“父亲,我带弟弟妹妹们去摸鸡蛋和鸭蛋了。”
  “去吧。”当父亲的慈爱道。
  没有了生活上的拖累,他们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公事上,只有大秦变得更好,他们这样的好日子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大秦的官员们在为他们的家庭和事业忙碌着,那些眼前好像已经看到了希望的商人们也在四处奔波着。
  身为商人,他们早就习惯了天南海北的做生意,可是从没有哪一次,他们想到的并非是赚取的多少财富,而是为大秦的贡献程度。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感觉并没有出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是某些明面上没有规定的潜规则则被一一破除。
  就像之前,商人做生意到哪里都不免四处打点一番,少不了要破除点钱财,可是这一次,不管是土豪乡绅还是府衙公职人员,无一例外全都拒绝了这笔送上门来的钱财。
  刚开始钱留在手里送不出去他们感到非常心慌,可是随后府衙的人传话,让他们彻底的打消了心头顾虑。
  朝廷让他们把四处打点的钱投入到生意里,而后赚取更多的钱财,给国库上交更多的商税就行了。
  而他们来此地方,所缴纳的财政收入可是算作地方政绩的。
  商人们这才放心,而后在整个大秦都活跃了起来。
  久没有动静,却悄悄留意着大秦动向的贵族们看到那些商人们的举动心里不由一酸。
  “严晏为什么还不来收购我们的良田?他知不知道这会让我们很被动啊。”贵族们不由无奈道。
  以前吧,地给的心里是万分不舍,生怕王田变法会轮到他们的头上,可是现在,眼看着大秦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心里有想法,也想分一杯羹时,这才想到身上的制约。
  那些千顷良田已经化作一座座大片压在了他们的身上,让他们轻易动弹不得。
  “听说朝中的那些官员已经开始妥协了,还以为他们很有骨气呢,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么。”一名贵族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