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朝着毒虫投掷抛洒出无数驱虫粉末,让那些毒虫瞬间顿在原地,身体想要离去,可是却被控制着留下来,并悍不畏死的朝着十万大军们冲杀过去。
很多毒虫倒在粉末上面,却还剩不少毒虫已经拼尽全力冲到了士兵们的面前,只是比起之前的毒虫数量来,这些毒虫他们已经可以轻松应对。
在南方边界线作战多年,他们和这些毒虫打过的交道次数亦不少,瘴气不会主动攻击人,而这些毒虫却会,想到曾经惨死在毒虫口中的同袍们,大秦士兵们眼睛充血泛红,手下毫不留情的对这些毒虫们进行斩杀。
伴随着无数虫尸,大秦军队不断的向前推进着。
终于,他们看到了他们真正的敌人。
就在百越族开始和大秦军队用弓箭如雨般互射着,大秦军队的后方推进来了数辆投石机。
见到投石机和霹雳雷火相结合的威力,大秦士兵们眼睛一亮,自发的让出一条通道让它们快速通过。
看到己方不少人身上已经挂了彩,大将们眼中闪过一丝怒火,而后朝着百越族冷笑道,“从今以后,尔等百越族将被除名。”
“大秦小儿实在太过猖狂。”百越一方愤怒道,又是一阵“淅索”声,无数毒虫自四面八方的汇聚,把大秦士兵们团团包围住。
面对十万大军,百越族一方也汇聚到了一起,他们联手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比以往双方任何一场战役都要强大。
如此棘手的敌人,如果没有霹雳雷火支援,他们可能会死伤过半。
那样才是真刀实枪的肉搏拼杀。
哪场战役不是用血肉和生命堆积出来的,残酷而又血腥。
不过看到身侧的投石机以后,大将们不禁吐出胸中一直以来的浊气,真切认可了郑循所说的话,“先生所说的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而我大秦则有幸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如果霹雳雷火是出现在敌人们的手上,那他们大秦士兵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这将是一场不公平的战役。”大将们道。
战争从来都谈不上所谓的公平,士兵的数量、后勤的粮草供给、还有军中武器的陈旧更换,更甚着,士气、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
可是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是碾压式的,而今天,身为将领的他们则有幸能够见到这辉煌的一幕。
炮火洗地,还不待百越族进行更加激烈的反扑,就被远程投射而来的霹雳雷火轰炸了全身。
百越族人意识的最后一秒,听到巨大的轰响,这才了然之前那根本就不是旱春雷。
只有身处爆炸中心的他们才能感受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你以为的意外,却是实打实的人为,再没有比这更让人心甘情愿服输的了。
无数越人闭上眼睛,他们百越男儿铁骨铮铮,并不是输不起的人。
轰隆隆的余波久未散去,热浪驱散了密林间的湿热,无数毒虫追随着百越族人死去,看到这一幕,大秦士兵们久久无言。
时代变了,那么身为旧时代的他们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当辛苦练了一辈子刀枪的不敌一颗小小的霹雳雷火,别说敌人们绝望,就是大秦自己人也心生出无限的迷茫。
没有让他们呆愣在原地,大将们回过神来大声怒吼道,“快,迅速搜查百越族人,如果只剩下老弱妇孺,就把他们全都带出去。”
瘴气的混乱和溃散是有时限的,他们必须在时限内处理完所有的事情。
军营中,郑循闭上眼睛,敛去万千思绪,轻声道,“陛下,循,幸不辱命。”
远方,一个弥漫着泥土花草芳香的村庄,一位老者家中的瓦罐突然碎裂开来,里面的虫子身体弹了弹,渐渐没有了气息。
老者回到家中后看到这一幕深深叹了一口气,“百越族,已经彻底的消失了么?”
离开密林的他们还能被称之为越族么?老者看着自己苍老斑驳的双手,突然无限感叹。
他不知道他们离开对百越族来说是对是错,只是身为族长,他需要为自己身后的族人们负责任。
起码现在看来,他们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凄苦,已经算的上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了。
至于那些留在了密林的同胞们,他会缅怀,却不会留恋。
其余已经成为一村之长的越族族长们也都把碎裂的瓦罐收拾干净,然后入土埋葬。
就像是埋葬了一个时代一般。
从今以后,他们就只是大秦名下的一村之长了。
边关,百越族们最后的老弱妇孺们惊恐的看着大秦士兵们,身体的颤抖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
郑循从帐中,走向他们道,“今后世间将不再有百越族,至于你们,可愿并入你们越人的村落中?身为你们的同胞,他们会照顾好你们的。”
一听到不用留在这里,越人的老弱妇孺们连连点头,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这个噩梦之地。
此一役,百越族的青壮们全都阵亡,他们这些人自然没有那个心力来恢复百越的荣光,想到这里,他们不禁悲从中来,任由胜利者们对他们任意安排以后的去向。
能够去那些由越人组成的村庄,已经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越人俘虏们被打散,每个村庄送上一些,让那些村庄对他们进行开导和消化。
南方事了,郑循不由看向了咸阳城的方向。
“先生可是要离开了?”大将们迟疑的问道。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先生说话啰嗦,还喜欢跟他们讲各种道理,让他们压抑心中的火气,可是不得不说,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位的唠叨,如今他要离开,众人心中都感到不舍。
“是啊,循要回去复命了,愿以后能在咸阳城和诸君相见。”郑循道。
他要离开了,可是驻扎在这里的大秦士兵们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做。
修整山林、重整河道、驱逐瘴气,把他们打下来的地盘一一建设上属于大秦的城池……
第99章
百越的收复让朝中一片喜气洋洋。
郑循也在归来的路上。
一想到自己送到郑循身边的那些晚辈,代左相的胡子就不由自主的高兴翘起。
说服过半越人臣服大秦,郑循身上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连带着他身边的那些助手们也能跟着沾一波好听的名声。
这比买卖可以说是做的实惠。
百越收复,开心过后,朝堂之上就讨论起了南方那些不毛之地的建设来。
多山林,河道蜿蜒,道路崎岖,更有环境气候恶劣,滋生毒虫瘴气等种种困难。
最重要的是,那些地方荒无人烟。
原先还有个百越能够跟大秦五十万的士兵做邻居,现在百越迁移中原的迁移中原,被灭的被灭,可以说大秦士兵们的处境一下子就孤单了起来。
不过没有了敌人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建设,不用再担忧敌人的干扰。
“陛下,南方五十万士兵,是否能抽调二十万去往北方边关?”至于剩下的三十万大军,已经不需要抵御外敌,之后可以驻扎在南方进行日常建设。
建设速度他们并不指望,因为等施工队腾出手来,百万施工大军绝对能把建设进度给快速提拉上来。
“那就抽调二十万去北方边关,把善水的都留下,让他们就地砍伐树木造船,派一部分人出海捕鱼。”赵燕歌道。
朝臣们听了眼中不由一亮,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了南方那些山林上,却忘记了百越族大都临海,而海中的物产比之陆地上面还要丰富。
先不说大秦百姓们现在用的平价海盐,珊瑚、珍珠、海贝等天然的珍宝和饰品,就说那海中数不尽的鱼就足够缓解大秦现在的缺粮之急。
“陛下,大量捕捉海鱼,该如何向内陆进行运输?都制成咸鱼么?”也就只有制成咸鱼才能拥有较长时间的食用期,要是不抹上盐,那些鱼肉还没等运到地方就馊了。
活鱼除外,只是旅途颠簸,要想鱼全活着,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把鱼制成罐头,密封包装带回来。”赵燕歌道,准备在沿海区域建造玻璃罐头工厂。
相比起玻璃来,铝罐头无疑更加适合运输,碰撞后也不易碎,但是谁让玻璃的原材料比铝更容易获得,也更廉价。
除了少数知道玻璃制造真相的人,谁能想象的出来那些精美的,宛若玉石水晶一般的玻璃、镜子、落地窗……一切源头的原材料是沙子。
就像陶器的原材料是土一样,同为随手可得的沙子同样能够在大秦造成流通和普及。
既然是玻璃工厂,那么能让罐头批量生产的器械是必不可少的,这点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就能办到。
玻璃在海边工厂就地生产,省去运输环节,之后只需要运回内陆来就行了。
不少鱼的体积都很大,罐头也准备了好几个款式,有巴掌大小的,也有坛子大小,上面是配套的玻璃盖子。
中途只要小心运输,一般问题不大。
不仅如此,陆地上道路颠簸,还可以走水路来保证运输。
南方的道路自然没有修建到百越族边上,和三公探讨了一下,赵燕歌把海味的运输路线改为了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