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竟是郡守卢成亲自来到牢里劝解阿燕,卢成是个四十来岁颇为斯文的中年人,说话时自带一股官威,不疾不徐,阿燕说得过家仆,却没办法反驳卢成一套一套的言论,索性闭口不言,她在杀人之前就已经不再去想其他,如今能活一日,就是一日。
卢成也无计可施了,真要让他把阿燕弄死在牢里,倒也不是做不来,但现在的牢狱和以前不同,每年死在牢里的案犯有一个专门的渠道,一定要上报给廷尉府,朝廷还会派遣专门的天使来复查案件,除非他能在天使到来之前把一切都做得滴水不漏,且不说如今事情传成这样,能不能做得到,就是能,欺瞒朝廷这样大的干系,他又不是张硕亲爹,何必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做这事。
张蕴毕竟不是吴郡的郡守,手再长也管不到这里,何况张家在两次士族清洗时损失惨重,也拿不出能让卢成甘愿冒死的利益了。
这起案件最终到姬越案头的原因却不是卢成把事情报了上来,而是她最近就在观察江南官学的情况,不巧的是吴郡官学作为一个女学生最少,学风最差的学堂,是姬越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发觉那个唯一的女学生不见了之后,姬越回溯金台,把血腥的案发现场看了个十成十。
随后阿燕入狱,张家来人,卢成探监,全都落进了姬越的眼睛里。
这起案件在晋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完美符合晋律奸罪第二百四十四条,逼-奸民女被杀死者,应判无罪。这个无罪通常是指杀死逼-奸者的家人或者见义勇为之人,阿燕是自己杀的,但也算符合法律条陈。
姬越的心态摆得很正,罪是肯定无罪的,就是要看看这起案子能牵连进多少人了。
☆、第76章 抄家
但凡大案判决, 总会有个秋后行刑,是因春夏乃万物生长之时,不应人为害命,招惹天厌, 秋冬是肃杀时节, 适宜杀人, 通常春夏的案子审理判决之后也要拖到秋冬, 秋冬的案子拖到来年,都是很正常的。
张蕴却不想再等下去了, 以他的人脉关系,想弄死一个身在牢里的案犯, 只需要上下疏通关系, 首当其冲的是他的学生卢成,卢成这个人不见兔子不撒鹰, 但他也有法子, 辗转找到廉务司的多年好友, 好友通过上下联系,得了一份卢成的把柄, 远送至会稽,张蕴心里就有底了。
官员之间的交流少有急赤白脸上来就一通嚷嚷我有你把柄,张蕴是个文化人, 当然也不会这么做, 他组织了一个文会, 会稽和吴郡相隔不远, 两地文人也是时常交流的, 借由文会, 张蕴把卢成的侄儿卢应叫到内间, 给他看了夜明珠……给他看了一份书函,如此这般暗示几下,年轻人懂了,急急忙忙回到吴郡去找自家老叔。
卢成是个尊师重道的人,得知事情之后,暗骂一声老狐狸,先托了同僚查了查他这个事到底是怎么传进张蕴耳朵里的,查到廉务司时不敢查了,官员对于这个新兴衙门的恐惧心理是绕不开的,姬越在设立廉务司时倒是没想到这一层,卢成干脆也不挣扎了,叫来自家亲信幕僚,问怎么处理这个事比较妥善。
幕僚也是个文化人,没能入选官员,暂时在卢成这里吃饭,一听就知道坏事了,卢成把他也给害进去了,万一事发,他跑不脱,这显然是卢成的一箭双雕计,既问了计,又把这个有点头脑的幕僚彻底绑在自己的船上,来日幕僚就算起势了,他也握着个把柄。
幕僚想通关节,思索片刻,对卢成道:“上官这是遭了张家的算计,张家人急于压下此事,既有把柄在张家处,事一定要做,问题在于如何做,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幕僚也知这事张家掺和不多,主要应当是张蕴那边,但当着卢成的面不能提张蕴两个字,这是尊师,便模糊地用张家人来代替。
卢成捋了捋胡子,微微颔首。
幕僚便道:“牢中身死,无论意外疾病,朝廷都会派人来复查案件,所以这件事情的重点就在于,谁来复查此事,若是个没情面可讲的法生,那万事皆休,但要是个儒生,天下儒子出一家,从家传,师承,友人处,总能找到切入口,到时候卖上些许人情,这事要让张家来办,上官可安坐矣。”
卢成面露赞赏之色,官员听到朝廷复查四个字魂都要飞了,这位幕僚却能冷静思考,提出对策,真不枉算计这一场。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说开了也就没什么玄机了,卢成暂时还没动手,给张蕴去了一封信,信里仍然恭敬,仿佛处处都在为恩师着想,张蕴看完内容却是沉思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舍一舍老脸,托一托关系,在同僚面前服个软不丢人,这个事情真按逼-奸民女来处理才是丢人到家了。
张蕴到处托关系时,姬越也没闲着,她近来有不少朝政要忙,打下乌孙的大小事宜是一项,经由吴郡一事,她发觉晋国郡县内看似一片清平,实际上细究起来都是人情关系网,像墨者那样的组织也就罢了,墨者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哪怕认知出了问题,也很难产生太大危害,尤其是上代巨子死后,墨者内部纷争,近二十年都没有巨子的传闻。
与儒学二分朝堂的法家虽然也有家学师承,但法家讲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别说卢成张蕴这样的塑料师生,哪怕亲爹犯法,法家也照抓不误,这一点上,姬越是很喜欢法家的。
儒生则不然,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学说,儒家讲究父子相隐,亲亲相隐,认为法理之外也当容情,按照儒家的主张,张硕犯罪,张家替他隐瞒,张家是不应坐罪的,同理可得,张蕴犯法,卢成也应当为其遮掩,再同理可得,张蕴托的关系犯法,关系本人的学生弟子也应当为他遮掩,否则就会被其他儒生非议,这就是儒家的一张关系网。
所以最近姬越也比较注意其他郡县的儒生官员,这也是一项要忙的事情。
张蕴这边托关系成功的时候,姬越有了动作,派遣秦杉带二百凤翎卫连夜赶赴江南,这是来得及的,因为张蕴要托的关系也在国都曲沃,官员传信无法使用更快捷的通讯台,还是快马来往,等到张蕴收到消息,他还要传讯给卢成,卢成才会动手杀人,而凤翎卫是直接去吴郡,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其实坐视卢成弄死阿燕会更出师有名一些,但姬越对阿燕本人颇为感兴趣,搭一条性命也是浪费,反正她杀人不用理由。
吴郡那边的事情还在路上,姬越先行命廷尉府抓捕了几名张蕴的关系网,最大的那条鱼是韩和的直属属官,廉务司江南监周运,监是官名,周运本人实际上和张蕴没什么关系,但他的一名友人和张蕴的一名友人交好,层层关系托上来时,又发现了这一层关系,于是两下里关系来往更深了,周运其实真没得利,只是欠了友人的人情,人情债难还,这次正好还了。
对于张蕴来说天快要塌下来的头等大事,对周运来说只是一句话的小事,所以周运应得很快,相应的,脑袋也丢得也很快。
渎职一般而言最严重也就是辞官,但周运先前记过一次大过,他先是暗娼常客,后续又查出好几件类似的渎职案,这几起案子可不是还人情了,而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交易,由此又挖出几件冤案来,以廷尉府的那个判刑标准,冤案是真的冤得要死了。
人命在前,姬越对周运的判决很是宽容,仅仅判了他四刑兼并,被查出来的经手冤案有十几件之多,但因为腰斩通常和砍头无法兼容,五马分尸也无法和绞刑合并,为了让他得到最大的同理体验,白起跨时代地提出了罪刑兼并论,简单一点解释,就是同时段对同一个人进行宫刑绞刑,死后再腰斩,然后分尸。
姬越颇有些遗憾,要是周运长了两个头就好了,可以多上一点刑罚。
好在张蕴和卢成已经在赶来行刑的路上了。
秦杉作为继魏雍之后的凤翎卫中郎将,不仅是曲沃的新贵武将,也是士族的噩梦,秦杉经手的灭门大案有十几起那么多,近年已经不怎么出京了,如今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官官自危,威势比起当年魏雍还盛。
卢成不见兔子不撒鹰,没等到恩师的信,他也不敢杀人,如此等了一月有余,他等来了凤翎卫上门送温暖。
秦杉赶到吴郡的那天,正赶上地方县级官员来郡城就劝学令开大会,大会中途,外面差役战战兢兢冒个头进来,说有人找郡守,卢成正在开会,闻言很是不悦,但差役咽了咽口水,还没把话说完,秦杉就一脚把半开的门飞踹开来,带着凤翎卫进宅。
吴郡是江南大郡,下辖十五个县,底下光是县令就坐满了,身后站着的县丞县尉捕头更是黑压压一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卢成被凤翎卫一招擒拿,连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从富有江南特色的雅致园林里拖死狗一样拖了出去。
十五个县令面面相觑,对于地方官员来说,郡守就等于一方天地,是极有威严的,前任郡守没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人还没当官,现任郡守却是个很有官威的中年官员,给他们留下了很高的心理印象,如今这么一出,让这些下级官员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极大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