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其实是有些躲着这位名义上的母亲的,但架不住王幺娘想炫耀儿子的心,没几天就快把全城的官媒都叫来了一遍,各家的适龄女儿全让她挑剔了个遍,就算有时候卫青觉得哪家女郎听上去不错,她也会立刻找出十个八个缺陷来。
卫青发觉这个母亲从未对他的改变有过半点怀疑,渐渐地也安下了心,他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他对婚事并不看重。
曲沃的官媒都快烦死了王幺娘,可大家虽然聚在一起诉苦,背地里却还是竞争得厉害,毕竟赵五郎君如今也算是曲沃士族里的一等人物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不慕强?哪家听说是要去给大将军的母亲相看,不是嘴上嫌烦,递画像一个比一个快?
司空府邸就差让官媒们踏平了。
卫青他不常发表意见,但也不代表他不觉得自己的意见不需要被人尊重,王幺娘嘴上问他,实际上并不理会他的想法,她一家家挑过来挑过去,不过是为了消遣别人。
耐着性子在家里待了几天,卫青也实在待不下去了,他白天都会躲出去,到了宵禁才会回家。
事实证明他在与不在都是一样的,王幺娘除了一开始找过人,后来发觉没什么影响也就算了,仍旧对着每天上门的官媒挑剔来挑剔去。
姬越最近想开放宵禁。
二三十年前那会儿是没有宵禁的,繁华都城的夜景别有一番滋味,其他地方也许不如曲沃热闹,却也各有特色,但后来盗童鬼频繁作案,渐渐地夜市就荒了,因为没有宵禁,夜里行盗的人也很多,后来才有了宵禁,不许百姓夜里出门。
但现在的情况又有不同,盗童鬼被清缴,各地贼盗案件渐少,白日里热热闹闹,到了晚上一哄而散,确实有些扫人兴致,最重要的一点是,姬越白天要忙于公务,如果开放宵禁,到了晚上她可以轻装简从出去玩,不需要每次出宫散心都要搞一番大阵仗,姬越还年轻,实在难以想象自己像先皇那样,一辈子都像被锁住的鸟儿困在宫墙里。
但开放宵禁不是随意一声令下就完事的,首先要解决的是百姓多年来对夜晚的恐惧心理,姬越决定增设一个城卫司,配以铜弩长刀快马,在各地城池都设置,前期以保护百姓人身安全为首要,一旦遇到贼人,当场严惩,这份章程姬越交给了廷尉府,徐榆列出了五条十八章,从犯案基本等级到惩治力度一应俱全。
五条分别为偷盗砍手,盗童砍头,猥亵宫刑,行骗割鼻,行淫苦役,十八章则是将各类罪行划分得更为细致,惩治力度也各有不同,不多赘述。
基本的章程列完,城卫司也正式挂牌立章,姬越从廷尉府里抽调了一部分人手组成曲沃的都城卫司,一事不烦二主,都城卫司交由徐榆来管。
听上去花费时间不短,但从姬越升起这个念头到曲沃基本开放宵禁也不过花去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其他各地城池还在筹备阶段。
姬越做事是讲效率的。
宵禁开放之后,差不多也到了年关,虽然天气寒冷,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在外面享受难得的夜景,暗巷里少年少女低头细语,脸颊晕红,上了年纪的人在雪地里慢慢行走,踩得嘎吱嘎吱的,蹴鞠的孩童兴奋不已,街头巷尾踢球奔跑,冬日里跑出一身大汗,再回家喝上一碗热粥,碗筷间弥漫着热腾腾的白气。
这就是人间烟火了。
虽然姬越拥有不出宫门就能纵观天下景的金台,但自己走出宫门的感觉还是不同的,她其实不怎么讨厌走路,习惯了自己的残疾,有时候是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忽略这一点的,更何况她的随从也都走得很慢。
姬越走了一段路,刚好走到国子监前不远处,街市上的喧闹声像是隔了一层传过来,安安静静的一条河,一道桥,就是官和民的距离。
迎面有寒风吹拂,姬越于是把两只手揣进厚实的袖子里,刚要上桥,国子监边上的道路尽头就拐出一个人来,姬越眯了眯眼睛,才认出是卫青。
自从开放了宵禁,卫青就找到了借口,他晚上在外游荡,白天在家睡觉,谁也不会在他睡觉的时候打扰他,耳边这才安静了,从这条道走,是因为这条道是除了宫门直道之外,唯一一条从官邸通向街市的道路。
这一点都不算巧,唯一巧的是姬越赶在这个点出宫。
卫青硬着头皮走上前来行礼,见姬越穿着一身土蓝冬衣,木簪束发,看上去很像是寒门士人,显然是微服出巡,可微服出巡还带着一列身板挺直的凤翎卫,哪怕个个粗布麻衣,他也看得出来是凤翎卫,身边带着风情动人的丽夫人,哪怕就是打扮得稍微富贵一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扎眼。
别问,问就是他陪同皇帝微服的经验很多。
虽然一脑门都是汗,卫青还是僵硬地没有表露出来。
姬越的微服经验来源于先皇姬岂,先皇姬岂的微服经验来源于先武帝,而先武帝的微服出宫的爱好是上了史书的,百姓都认识他,先武帝说是微服出宫,其实就是游玩,你真认不出他,他没准要打人。
姬越是真的没发觉有什么不对,媚娘……也一样,打小就进宫的人早就和民间割裂了,更何况还有一句话,叫当局者迷。
姬越打量一下穿得很普通的卫青,发觉他和微服团的打扮还算一致,就微微颔首,说道:“朕出宫来赏夜景,正愁没人带路,将军也一起吧。”
卫青硬着头皮应是,犹豫了一下,叫了一声主人。
姬越却摇摇头,认真地说道:“我等都是平民打扮,不分主仆,你叫我大人就是。”
晋时的大人虽然多半指代父母,但也可以指长辈,虽然看年纪更像兄弟,但姬越不能接受自己比别人低一辈,索性这年头叔叔比侄儿小的事情多了去了。
卫青看了一眼随同的凤翎卫,又看了看一身平民衣物仍然高高在上的陛下,深吸一口气,还是没把到了嘴边的话说出来,干巴巴叫了一声大人。
☆、第68章 上有政策
姬越不常出宫, 做太子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登基之后更是只有寥寥两三次,她熟悉曲沃城, 完全是因为用金台俯瞰过整个城池的格局, 至于哪条街是做什么的,哪家店铺比较热闹, 哪里适合游玩, 她是一概不知的。
连卫青这个才来不久的人都比她更熟悉曲沃城。
过了官桥不远, 就到了一处街市,不同于姬越回溯武帝盛世时的车水马龙, 黑夜如白日一样喧嚣, 她的都城一切井然有序,热闹归热闹, 但没有扰人的叫卖和锣鼓声响, 路边的摊铺支着灯笼杆,开张的店铺点着煤油灯,有卖艺耍把式的也都归整到远离民居的闹市一角, 比起白日,夜市是安静很多的。
走了两条街道, 距离闹市也很近了, 远远地能够听到丝竹之声,这时候的卖艺大多是耍猴,舞剑, 摔跤, 花式蹴鞠, 也有摆好的武擂, 能把擂主撵下台去的就能得一笔花红, 都是颇有意思的。
闹市口有扁食摊子,姬越原本是不打算过去的,她虽然不贪享乐,也没有委屈自己的喜好,但一眼看去忽然觉得那摊子上的老父妻面熟,她出宫次数有限,稍一回想也想起来了,正是二三年前她随先皇出宫时遇到的那对摊主夫妻。
马老二穿着一身得体的粗布衣裳,面前围着一块麻布防止衣裳蹭上火灰,这两年家家户户都宽裕些了,对吃食也挑剔,以往那些吃了些粗粮就去上工的力夫隔三差五也要吃两顿白面,能在晚上有空闲出门的人家更是不吃粗粮,马老二就和老妻商量了一下,白天还卖粗粮,晚上就卖白面吃食,生意比以往好得多了。
今夜不怎么冷,街市上的人也比较多,摊子还没支起多久就卖出去了好几碗白面扁食,马老二乐呵呵地捞着大锅里的汤面,刚盛起一碗来,面前就站了黑压压一行人。
马老二愣了愣,目光落在为首的小郎君身上,迟疑片刻,小心地笑了笑,说道:“是两年前那位小郎君吗?”
姬越点点头,说道:“来二十三份汤面,只我不吃葱蒜。”
马老二的摊子上如今是有蒜的,一个小碗盛着,买最贵的汤面才有小小半勺浇在上头。
马老二连声应了,他的摊子很小,最多的时候也就能挤十个人坐着吃,但他见过这位小郎君和老先生的随从都是蹲着吃,不上桌的,也不慌,数了数只有二十个碗,还特意让老妻去隔壁摊子上借了碗来用。
姬越一共带了二十个凤翎卫,多出来的三份汤面是她的一份,媚娘的一份,卫青的一份。
马老二还算有些见识,只看小郎君的精神面貌就看得出来这必然是当家做主了,所以也不去问两年前那位老先生的事情,一边烫面,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小郎君可是久不来了,要是再过一阵子,可能就再也吃不到我家的面咧。”
姬越唔了一声,还是卫青开口问道:“老人家,这怎么说?可是遇上了麻烦?”
马老二摆摆手,“不是不是,我们两口子挣了点钱,准备回乡去,上回分地,我家分了四十亩好水田哇!两个儿也都大了,正好一把子力气,总不能让他们天天游手好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