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宿的出身比乔家要好些,他家本是昌平府的一个商户之家,生意做得不算大,在当地算富足,傅宿当上县令之后,举家来了东陵县。
因为傅宿醉心于读书,一直没定亲,当上了官了该考虑终生大事,这不一直忙碌着,还没来得及安顿。
如今两家结亲,事先都讲究通个气,免得丢脸。
慕绾绾将看好傅宿的事情跟谢霄云和乔松月提了,乔松月听说那人是个年轻进士刚做县令,光这个出身她就挺满意的。
谢家没人做官,她不指望女儿能嫁到大官贵族家里去,那样男人免不得三妻四妾,像这样的县令官阶正好,既是官家,又不会有太过复杂的门庭。更何况只要是县令官,总有乔明渊压着,乔明渊做人家上司,人家就不敢对他的妹子不好。
动了心,乔松月使了媒婆上门去探口风。
傅家听说是巡抚大人的堂妹,一开始没忙着答应,悄悄问了乔**的品行如何,听说是个懂事体贴的姑娘,才毫不犹豫的应了这门婚事。
听说这茬乔明渊还不高兴,觉得他看上了人家,人家竟看不上乔**。
他护短,直说傅宿不识抬举。
慕绾绾劝道:“这样恰好说明傅家不是看人下菜碟的,他们家娶媳妇,注重的是人品内在,不攀附高门富贵,这样的人家务实又有家风,依我看来是个好人家,**嫁过去日子不会差的。”
乔明渊想想也是,这才没意见。
谢家跟傅家很快定了姻亲,择日迎娶。
这么一折腾,天启十六年的新年就快来了。
从腊八节那天爆发出小圆子和小丸子险些被毒死的事情,之后乔明渊和慕绾绾的眼睛一直盯着秋容和秋华。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机会来了。
乔明渊晨起就收到了信,来自京城。
送信的人来时,秋容正蹲在墙角洗毡子,竖着耳朵听了个大概。
慕绾绾问:“谁写的?”
“不是岳父,就是恩师。”乔明渊说。
秋容当即上了心。
她们来乔家就是为了盯着乔明渊,从乔明渊手里套取有用的东西。能有什么比京城往来的信件更有价值?要是能拿到那信,知道这些大官老爷都在交流什么,送回主家去她们还能有点活路。两人在乔家做了一个月的苦力活,真熬不住了。
这时候两人已经觉得与其这样累死,还不如回主家被卖掉的好。
至少她们模样不差,就算卖到秦楼楚馆里去至少也能混个头牌,躺着来钱是折损尊严,再待乔家她们连命都要丢了。
秋容寻了机会看着乔明渊回了书房,在窗户外看乔明渊读完了信,将信塞到了书柜的抽屉里。
入了夜,她和秋华一人盯梢,一人偷溜进了书房。
第446章 军机大臣
两人以为天衣无缝,不曾想暗夜里有眼睛盯着她们。
秋容准确无误的摸到书房,刚拉开那抽屉,伸手摸进去,书房就被打开了。侍卫举着灯,满眼冷漠的看着她,当场将人拿下。
“大胆奴婢,竟敢偷主家的东西!”
“我没偷!”
秋容还想辩解来着。
侍卫冷笑:“没偷你手上拿着的是什么?”
秋容低头看去,她方才摸到了一个信封,还以为是信件,这时候才发觉沉甸甸,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金步摇,并无信纸。她心神巨震之下,又想到自己这一次是真完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爬不起来。同样被扭送过来的还有外面盯梢的秋华,两人面色灰败,恨不能当场撞死。
被送到乔明渊和慕绾绾跟前时,大人和夫人什么话都没说,让暂时送到柴房里去关起来。
之后乔明渊给平阳关徐赟去了信,让徐赟来领人。
这封信不太客气,说家里养不起这种奴才,多谢徐赟的好意,请徐大人来将人领回去。
徐赟拿着这封信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说是无地自容毫不为过。
他一边想着这下丢大脸了,一边又想着难以跟高阁老交代,犹豫再三还是上了乔家门,将人领了回来。怕高阁老责罚,他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秋容和秋华送回了京城。左右高阁老跟前有人做出气筒,他的日子好过一些。
比起在京城的高元潼来,其实徐赟更担心近在咫尺的乔明渊。
乔明渊风头太昌盛了,他如今是做着四品的巡抚,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迟早要给他升官。不说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当朝太师的关门弟子,太子殿下的师叔,就说他这几年在箕陵城干出来的事情,足够让乔明渊名垂千古。
另外,他还干成了天启帝一直想干的大事。
驱除羌吾人,这有几人能做到?
偏他做到了!
徐赟想着这些觉得头皮发麻,他领了秋容和秋华回去,费尽了心思想修复跟乔明渊的关系,好话说尽,好事做尽,也没见上面那位脸色好转。
倒是经此一事给大家伙儿立了个警示,那就是别想着往乔家塞人。
乔大人不收妾室,你送了过去,他给扔在后园里造孽。有人笑他暴殄天物耽误美人,也有人从中回过神来,都说乔明渊夫妻伉俪情深,何必去做这等犯人家忌讳的事情?人是万万送不得的,乔大人只爱他夫人一个,送过去没好下场。
如此一来,那些蠢蠢欲动的都死了心。
当然,有人背地里揣测乔明渊的夫人是不是个不容人的,结果很快被打脸。
见过慕绾绾的人都说,乔明渊的夫人国色天香,又是陛下亲自册封的诰命,当然各方面都不差的,而且医者仁心,人家善良得很,别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番心思蠢蠢欲动又停歇,箕陵城风云静好。
转眼,天启十七年来了。
到了这一年,西北已经基本稳固,乔明渊肃清了周围那些小打小闹的沙匪,保证丝绸之路的往来畅通。同时,他做了西北巡抚,对周边县城的往来安全重新部署,原本只敢在箕陵城做买卖的西域人渐渐往中原腹地行进买卖。这一条路的流通带来的商业价值巨大无比,有陆易所管控,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一时间,中原和西域诸国的交流更为频繁,中原引入了不少从前没见过的东西。
尤其是种子。
慕绾绾最喜欢的胡瓜如今在西北一带已经随处可见,还有香菜、葡萄,都跟着在中原落地生根。
西北百姓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吃得饱饭,住得暖和,谁还愿意捣乱?
战争过后,百废俱兴,乔明渊从天启十六年就一直在用心修复,到今年年初,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百姓们安居乐业,各行各业也开始有人去做。
乔家有个马场,养着战马,西北用不上还有南部,加上军中日常所需,这个进项从来都不少。除了马场还有丝绸、茶叶这些买卖,更别提日进斗金的票号。哪怕慕绾绾没继续做一把手,分给她的那一笔也是巨额数目。有了家底,人的眼界就高了起来,慕绾绾开始看更长远的东西。
乔明渊的官越做越大,家中的银钱都需过了明目,天启帝不喜欢手下人趁机敛财,她的行业都要过了天启帝的眼。
同时,她需要学习的更多了。
以前都是学自己想学的,现在成天都要跟着学规矩、学治家、学处事。其实这些不难,她又聪明,前世积累的也不少,她学得快用得活。但事情总是很多,这样处理好了还有下一样,多的是忙不完的活儿。
而且,随着儿子们长大,她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上。
就这般,她渐渐转为幕后。
为此乔明渊说不出的感激,知道她一步步走到今天,甘愿屈居幕后是做了极大的让步,当时没说什么,直接给她拜了拜。
慕绾绾也回了一拜。
乔明渊还笑:“当初成亲没跟你拜天地,绾绾这是想补上?”
换来的当然是慕绾绾不轻不重扇在手臂上的一巴掌。
两人相濡以沫,十数年时间一晃而过,谁还在意这拜天地?
天启十七年春,天启帝盼望着的转机来了。
军机阁总领汤达病重,无力继续担任军机阁总领一职。他向皇帝上了告罪奏章,开始在家养病。说是养病,太医去看过,回来告诉天启帝,人是不成了,最多用药吊着,还能拖个小三月。汤达是谈敬一脉的人,这么多年来一直站在谈敬身后,如今内阁势力划分,当然是越中立越好,天启帝嘴上说着可惜,心里巴不得汤达一病不起的好。
他收了汤达的奏章,发下很多赏赐给汤家,回头还提拔了汤达的长子出任蕉城知府。
汤达的位置空了出来,内阁就多了个空位,一时间,满朝上下无数人都盯着那个位置。
就跟天启十年内阁纷争的那一场一样,各派都想让自己的人上。每天朝堂都很热闹,一开朝,没说几句就开始引起口水战。
但这时候已经跟天启十年不一样,不说天启帝已经逐步收回了大部分权力,做了大权在握的君主,就说朝廷之中,也不是内阁一言堂。
天启帝在这十年间培养了不少心腹,他属意谁来接任,心腹们当然是为了皇帝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