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搞不懂“阿弥陀佛”的意思,她也相信梁九功也确实不知道多少。但璇玑从苏茉儿姑姑和梁九功的形态里大致推断出来,皇上那里,估计也不安生。
璇玑不知道,明明他们小阿哥该金尊玉贵地长大,受尽宠爱,为何要经历这些,她心里凄然还不能在外人面前哭出来,一路念着“阿弥陀佛”回来坤宁宫。
皇后娘娘刚刚用完晚膳正在里间补妆,看到璇玑进来,也没说话。
璇玑心里着急,耐住性子等娘娘梳妆完毕,示意小宫女们都退下,悄悄儿,将苏茉儿姑姑和梁九功的话重复一遍,语气神态都一样。
皇后娘娘面无表情。
如果可以,她想冲进慈宁宫拉着皇上问一问,她的儿子真的不应该出生吗?她就应该没有孩子吗?这般狠心,当初她怀着儿子的时候为何不直接给她一碗药?
是的,就是这般狠心。她当初的身体情况,太医都说根本不可能有孩子了,否则皇上为何会那般痛快地册封她为皇后,太皇太后又为何会同意?
她的儿子,苍天赐给她的儿子。
皇后娘娘想起弟弟法喀来信中,她儿子的快乐,她儿子的康健,她儿子的聪明……脸上露出一个慈爱的笑儿,一句话也没说,直直地从梳妆台前的绣墩上站起来。
她的儿子,他是那么的好,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可是只有半个月,她还在坐月子,她儿子被抱离开她的身边,被送到五台山。
她宁可自己死了,她宁可自己不做皇后,她宁可自己当初没有进宫……
皇后娘娘自己带上大礼服帽,腰背挺直,一派端庄地地朝外走。
她的脑海翻滚着她这三十年的人生,面上却是平静,平静得吓人。
十二岁进宫选秀,明明她的家世在一众秀女中最高,可赫舍里氏是皇后,她连一个妃位都没有。义父鳌拜在牢里活活气死,父亲遏必隆获罪下大牢,太子之位已定,皇家却又给她一个皇后的位子……
皇家要拉拢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势力,拉拢瓜尔佳家和钮钴禄家……她也安然接受。
她的身体不好,也不知道可以活多久。权利斗争,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吧,愿赌服输,她也没有怨言。她死心了,告诉自己就做一个合格的皇后,一个合格的妻子,那就好了。
可是苍天给了她一个儿子!
苍天还让她坚持着活到现在!
她一定要儿子回宫,从正阳门光明正大地回宫!
她一定要保护儿子安全长大,好好活着看着儿子长大,看着他长得比任何一个皇子都好。
娶妻生子,快乐一生。她就和民间的小老太太一样,每天和她儿子一起笑笑乐乐,听着孙子孙女们奶声奶气地喊她玛麽。
她儿子那么好,她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额涅,最开心的小老太太。
皇后娘娘幻想着未来的她,白发苍苍,胖嘟嘟的小孩子围在她的身边,脸上又露出慈爱的笑儿,就连那双因为哭多了干涸的眼睛也好似活了过来,眼里都是笑儿。
快乐大师·小保康开心笑起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模样。
璇玑想拦住皇后娘娘,胳膊伸出去,又伸回来。坤宁宫的宫人们呆呆地看着他们的皇后娘娘,紧张的心脏砰砰跳,可他们看着皇后娘娘这个梦幻般的笑容,眼泪刷地出来。
因为小阿哥要走正阳门,皇上和太皇太后闹起来,他们娘娘去慈宁宫,作为小阿哥的亲娘,一定会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迁怒,可是他们都不忍心在拦住娘娘。
忍了三年多了,一直忍啊忍,难道他们小阿哥回宫后也这样忍着,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敢说,忍着长大吗?
那他们宁可小阿哥不回宫。
坤宁宫的宫人们默默地打起来皇后仪仗,跟着他们的皇后娘娘,直奔慈宁宫。
后宫妃嫔都被皇后娘娘这个阵势吓到,一个个的,眼神惊惧,更是不敢露头。苏茉儿姑姑听到小宫女的禀告,也吓到。
可是皇后娘娘的脚程很快,不等苏茉儿姑姑找到皇上单独出来劝说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的人就到了慈宁宫门口。
她也没进去,也没哭嚎着没有形象地大哭大闹,她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声音低沉但清晰有力地喊话。
“钮钴禄氏,求皇上,太皇太后,皇太后,接皇儿保康回宫。”
“钮钴禄氏,求皇上,太皇太后,皇太后,接皇儿保康回宫。”
“钮钴禄氏,求皇上,太皇太后,皇太后,接皇儿保康回宫。”
“……”
“……”
皇后娘娘一遍一遍地喊着,喊一句,磕一个头,喊一句,磕一个头。
她的儿子很好,他的出生也很好,他没有不详。
她的儿子那么孝顺,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就特别乖巧,她的身体因为怀了儿子好起来,她都知道,她儿子的出生是大吉,是喜庆,是大清的福气。
她的儿子那么灵慧,救了易县一万人的性命,自己昏迷了一天一夜,她儿子没有和太子相克,她儿子很好。
她的儿子,应该从正阳门光明正大地回宫。
皇后娘娘喊一声,磕一个头,喊一声,磕一个头。
正阳门外,保康好似是感应到一样,哇哇大哭“额涅额涅”
作者有话要说: 孝献皇后 董鄂皇贵妃当时的封号,皇后的封号后来取消的。
感谢在2020-05-29 12:30:59~2020-05-29 16:14: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草莓味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折翼的天使 10瓶;梦倾幽、JINGUANZAICI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章
慈宁宫里, 皇上、太皇太后、皇太后, 都还在僵持着。
因为不光是皇上要亲自迎接保康阿哥回宫,要带着他其他的儿子们去给“师祖”看看;皇太后也要出宫,要去见“他”。
太皇太后没想到皇太后也任性起来, 更不想答应。
三个人就这样安静沉默地僵持着, 皇太后用完一碗药后还是呆呆地躺着,太皇太后和皇上坐在皇太后对面的暖坑上, 也不说话, 这一方空间静得落针可闻。
不说午休, 晚膳也没用。苏茉儿姑姑担心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身体, 刚刚伺候着三位主子各用一碗奶汤, 就因为小宫女的暗示出来暖阁,然后就听到皇后娘娘过来慈宁宫的消息。
然后,事情就成这样了, 皇后娘娘大声喊出来,她要见儿子,她要皇上出宫迎接她儿子回宫,大大方方地走正阳门, 给她儿子正名。
事情到这个地步, 就是闹开了,皇后娘娘为了儿子, 不再忍。
苏茉儿姑姑不敢说话,只低着头。
皇太后还是那个样子,眼珠子动了动, 就再也没有动静。
皇上听着皇后的喊声,还得知她在不停磕头,心里担心皇后的身体情况,人就刷地站起来,双脚自我行动地就大步出来慈宁宫。
太皇太后默不作声,太皇太后看着皇帝急匆匆的背影面色发冷,却也知道,她已经无力再阻拦。
皇后先礼后兵,若不答应,皇后就会动用其他办法,比如,中宫笺表。
虽然一般来说,中宫笺表一般是,象徵大於实质意义,皇后也不能随便使用。但若是皇后铁了心要闹起来,真的动用了,皇上,估计,还真不好驳回。
当然,皇帝,估计也不愿意驳回,正好皇后这一闹,给了他出迎的理由。太皇太后嘴角升起一抹冷笑,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罢了,我也不拦着你们了。”
“你要去,你就去吧。”
皇太后的眼珠子又动了动,慢慢地起身,给太皇太后行礼。
面色平静,言语间也是冷静了下来:“我知道,自从太宗皇帝以来,大清皇室同科尔沁的联姻就成为定制,确保科尔沁蒙古对清朝的效忠方面,确保科尔沁在整个大清国的地位。”
“入宫,为后,我没有怨言。十三岁进宫到现在,三十年了,每天一个人吃饭、休闲、念佛……一个人过日子,我也没有怨言。可是我有一个不甘,我想去,问清楚。”
太皇太后摆摆手,这一瞬间,好似老迈了许多。
“去吧。”说着话,闭眼不再看人,只手里转动一串佛珠,无声地念佛。
皇太后又蹲身行了一礼,默默退下。
寂静的暖阁里,只有苏茉儿姑姑一个人陪着太皇太后,苏茉儿姑姑瞧着太皇太后老去的面容,想起来太皇太后当年的青春岁月,忍不住默默流泪。
太皇太后却是抬头看她一眼,安慰道:“我老了。孩子们大了。”
苏茉儿姑姑哭着,轻轻摇头:“太皇太后没老。”
太皇太后微微笑。
她老了,她可能,早就老了。
当年她以为,大清刚刚入关,南明政权反抗斗争仍在持续进行,前线的历次战役当中都有科尔沁部的大力支持,都需要科尔沁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稳定北部和南部蒙古这一方面。
这个认为是对的。可她固执地使用了一个方法——皇后的位子。
而“他”执意要废后。
一边娘家,一边夫家,她承认她有私心,她都想顾着,她自大地认为“他”终归是自己的亲儿子……她在勉强同意“他”废后的同时,再次枉顾“他”的个人意愿,为“他”再立一位蒙古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