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一愣,随即也是乐呵。
“没有。这事儿,世人都猜测,是岳父的两位侍妾。”
清清点头,事到如今,她终于可以说出那些埋在心里的“腐烂不堪”。
“我父母,一个是家里的娇娇女,又是第一批上女子学院的人,骄傲着;一个是家里的老来子,父母疼宠,兄嫂谦让,本身还才华横溢,长相俊秀……
他们感情不和,从来不会和其他人一般忍让,更不愿意和其他夫妻那般凑活过日子,他们天天吵,天天闹,饮食习惯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这也算是一方面。”
“他们闹和离,和离也就和离了,亲朋好友们都知道他们两个的脾气,也实在是劝说不下去。
去年,我母亲说,她再次嫁人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妻子;我父亲说,他失去两个庶子,失去再做父亲的机会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丈夫……”
清清窝在他的怀里,嗅着他身上干净温暖的味道,感觉她一辈子的幸运,就是被他喜欢。而她,她万分感激上苍,如果付出这般苦难就能遇到他,她甘之如饴。
“他们两个对对方都有恨,看到我就不顺眼,谁也不要我。我跟着祖母回到江南老家,母亲去了塞外,父亲一时没有续娶,日子过得糊涂。
后院没有管,两个姨娘自以为她们谁生了儿子就可以做正式妾室,一直闹,后来她们都生了儿子,更闹。”
“一个弟弟因为看护不利夭折,一个弟弟得了肺病治疗无力夭折。父亲在那个时候又纳了一名侍妾,正式的名分上的侍妾,一个良家出身的女子,仰慕他的才华自愿做妾……”
清清的脸上露出一抹莫可名状的笑。
“父亲和那个女子如胶似漆跟夫妻似得,两个月后那个女子有身孕,府里隐隐有传言说父亲要扶她做正室,那两个女子彻底疯狂。妾室扶正,这在家族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那两个女子失去了理智……”
失去理智的,疯狂的女子,报复起来也是疯狂的。她们的本意,可能只是要那个女子的命或者说要她滑胎,哪知道父亲误打误撞喝了那碗‘不孕不育’的药……
事情出来,清清的外祖母当即接清清去塞外,远离这一切。
清清的祖母终于意识到她自己在教育老来子方面的错误,疼得昏过去,恨得牙痒痒,却要忍住所有的心痛和火气给他收拾烂摊子。
清清的父亲也是一个倔脾气,他得知是这名他深爱的侍妾在府里传“扶正”谣言,一脚踹出去,那个侍妾本就因为这一连串的事儿胆战心惊怀胎不稳,受了这一脚直接流产。
清清的父亲宁可过继,还放话出来“宁可给女儿做女户招上门女婿”,他一点儿也没后悔他失去的,可能是唯一的儿子,一个女儿也是一条命,可他就这么个脾气改不掉了。
清清的祖母咬牙含泪给他续娶,可能老天爷突然心软一下,给他娶到一个温和通达的女子,中等官宦人家的嫡长女却打小儿在继母手里蹉跎,嫁给清清的父亲也不求儿孙绕膝,反正有清清在不是?
夫妻两个过得非常好,吃喝不愁身体好想得开,尤其这位女子因为自己吃够了继母的苦,对清清一直都很友好。
从此以后,就是两对夫妻都和和睦睦,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了。
唯有清清,在祖母身边待半年,去外祖母身边待半年,承受所有的眼光和压力。
父母和离没爹没娘的孩子总是备受非议。她人聪明,性情敏锐又好强,对一干或同情她看不起的亲友们从来不搭理,越长大越独立。
保康低头亲亲媳妇儿一口:“媳妇儿棒棒哒。”
清清脸蛋儿红红,对着他痴痴地笑。
“……谢谢爷。”声音柔的滴水。保康很高兴媳妇儿终于和他说起这些,却是瞧着她脸蛋儿红红的模样忍不住要欺负。
捏捏她的小鼻子,小流氓一般地问:“小娘子要怎么谢?”
清清:“……”
清清脖子都红了,剩下的话都忘记了。清清决定不搭理他,却是闻着他身上的气息不一会儿睡着。
保康一笑,给她盖好被子,调整好姿势,也很快睡去。
月牙儿弯弯,星星眨眼,清清第二天醒来,迷迷瞪瞪的,想起来,她最想和他说的话,还没说。
可是时间不允许。爷要赶去皇家技艺学院,因为飞机研究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弘晏要去上早朝学习处理政务,弘南要去学院,北北也要去进学,还有弘曚迎接哇哇唤着要吃奶……
清清瞬间忘记自己的事儿,照顾好弘曚,打理好自己,用早膳,送北北去畅春园小学堂,抱着弘曚去请安……等她一通忙乎好,一个清华园,除了宫人,就剩下她一个。
清清:“……”
她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忍不住又笑。
想着马上进入冬天,一家人要搬回去紫禁城,她这几天都趁着有时间的时候收拾家里。
弘晏和弘南从西部带回来的物事,除了他们自己喜欢的留下,剩下的,该送拍卖行送走,该送亲友的送亲友,有家里谁喜欢的,都给好好保管……
一家子的过冬衣物内务府开始准备,她也要盯着一两眼,让一家人穿的舒心开心。
马上进入十一月份,到冬至节,大面上该准备的礼物虽然有总管嬷嬷看着,可她也要心里有数,重要的亲友更要她亲自去操办,迎来送往的礼节可是大事儿不能错一丝儿。
他们身边的宫人谁要调动,谁有小心思要送走;弘晏长大了他身边的丫鬟要谨慎注意着,弘南身边的丫鬟年龄大了要不要安排亲事,弘北身边的丫鬟要开始培养……
虽然还是和皇上皇后住在一起,可他们和西花园的太子殿下一家一样,都是独自操办各种人情来往,自己管着自己的小家……
说起这个方面,清清再次感激老天爷。
皇上英明仁爱,皇后娘娘堪称大清最好的婆婆,他们从来不插手西花园和清华园的事儿。甚至皇后娘娘在太子妃一进门后放手宫务,这些年来就没插手过。不管哪个皇子家里闹矛盾,都先占儿媳妇这边。
对她,更是当成亲闺女一样疼着。
第198章
清清在嫁人后, 重拾对家人的信心。
父母和离后,来自整个社会的压力和眼光,她都可以不在意, 可她无法释怀父母对她的“遗弃”。
在女子学院, 同窗们偷偷议论她“看她,就那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她父母谁也不要她……”她只管学习,从来不参加他们的诗会郊游, 从来独来独往一个人。他们又当她是“怪物”。
在家庭聚会的时候, 一个亲友家里的长辈们看她的眼光只有怜悯,同龄人看她就好像看一个“异类”, 她强忍着一概不理会, 他们又说她孤僻自视清高,说她果然是没人要的孩子。
她的母亲有了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的把她忘到脑勺后头;她的父亲忙于朝上爬做政绩,顾虑她和继母可能处不来, 或者其他谁知道的原因,也不提接她回家……
就连伺候她长大的丫鬟嬷嬷也在外面备受歧视,受不住了纷纷要求去其他地方伺候。
她祖母告诉她,世人就是如此,父母和离,明明不是孩子的错误, 明明孩子才是最伤心的一个, 可世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低孩子。
她知道,自己管不住世人的嘴巴;她知道, 她也改变不了世人的看法, 她更明白, 自己有祖母外祖母,有庞大的家产可以继承,对比其他父母和离后的孩子,已经够好。
可她知道归知道,如何能放下对父母渴望?那段日子,她本就因为父母和离而变得特别脆弱,再遭到这类打着同情怜悯外衣的看低歧视,直接性情大变。
再加上长时间渴望不到一丝丝来自父母的关爱,她的心里慢慢发生变化,她开始恨,开始怨。
祖母和外祖母相继去世,她的世界直接崩塌。
长大到十三四岁,各方求娶的人家络绎不绝,舅舅家、叔叔家、姑姑家也都在琢磨她的亲事,“肥水不流外人田”,她那来自父母的,日益庞大的身家是诱惑人跨出贪婪那一步的原罪。
可他们,他们所有人,又不舒坦她是父母和离的孩子,总想着她会不会和她母亲一般骄横,和父亲一般不流于世俗任性妄为,总想着她配不上他们最疼爱的好儿子。
可世事就是如此。她的父亲在家事上乱七八糟的,干脆将全部身心放在朝堂上,在朝堂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她母亲那边的兄弟姐妹日渐长成,都和她关系很好,这又是一个莫大的诱惑。
她通通拒绝,她父亲自觉有愧于她,担心继子亏待她,也想着过继不如让女儿招女婿来的亲近。
他们,有的要娶她做次子媳妇小儿媳妇,有的要过继孩子给她父亲,还有的要娶她做继室……好在他们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家业官位,至少也都是要脸面的人,没有,也不敢去行那龌龊的手段。
有她也不怕。
一个个的,派出来他们眼里俊秀的好儿子好侄子好外甥各种偶遇,以为她看不出来?
以为她会看到一个俊俏的男子就自动求嫁?还是以为她会春心萌动和那话本儿里的姑娘一般就喜欢穷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