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也笑:“估计是天时地利人和?圣贤人悟道,都有个机遇和时机,玩乐也一样。”
众人纷纷附和,说皇子们天人之姿,龙凤之姿。四位公主听他们说的,好奇心大起,二公主和四公主忍不住,一起踩着凳子趴马车门口看,一眼看到那个特别不一样的大清地理方块拼图。
大清地理?四公主没大明白,二公主只觉得自己的小心脏“砰砰”跳:“保康弟弟,姐姐妹妹的拼图?”
保康笑:“等胤禛弟弟和胤祺弟弟玩出来,和姐姐妹妹的玩具交换玩。”
四公主拍掌欢呼:“交换着玩,这主意好。”
胤禛和胤祺:“下午就能玩出来。”
大公主微笑:“我们下午也能玩出来。”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夸夸公主们的灵秀、皇子们友爱姐妹们等等。
皇上听得特开心,午休,用晚膳,听儿子们说要给匠人们多编书本儿,研究匠艺理论,他也欣然答应。
大队人马就这么一路北上,随行的大臣们一边跟着吃吃吃、玩玩玩,一边接受来自快乐大师那层出不穷的好主意——带来的各种打击,还要忍着心痛拍皇上的“龙屁”,那个滋味儿,那个复杂。
明珠还好,特别是索额图!
索额图预备的各种“招式”没机会发挥,憋屈得来——
咳咳,其实大家伙儿的心情都差不多,三月二十六到达盛京的时候,一个个的,都特“激动”。
皇上无法对人言说,皇上也特“激动”!
除了皇子公主们是真心玩乐,乐在其中;除了皇后娘娘跟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其他人,甭管脸上装作怎么样的清高深沉不屑一顾,一路上都是“痛并快乐着”。
护卫盛京的文武大臣们前来迎接,就看着皇上和大臣们奇怪的样子,特奇怪。
第81章
奇怪归奇怪, 他们也不好直接问。
一方热情迎接,一方当然也不会说。皇上一行人一个个的端着架子,又风尘仆仆的,赶紧进城到盛京的宫里洗漱休息,准备晚上的接风宴。
保康进来盛京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户边,眼见盛京和京城的各种不同建筑风景,不同服饰面容的人群, 忍不住对着天空挥舞拳头, 盛京, 师祖, 保康来了嗷嗷!
等到保康来到盛京的宫殿, 面对这个堪称狭窄的地方, 瞪大眼睛。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皇子公主们也瞪大眼睛。
无他, 这里的地方太小了。
盛京曾经是大清朝十多年的都城, 原名沈阳。明洪武二十年, 明朝廷曾在此置沈阳中卫, 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大清天命六年三月,清太~祖,也就是当时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占沈阳,并且迁都至沈阳。
沈阳在后金与明军的数年征战中,沈阳的明城墙除北门外, 几乎全部被毁坏。努尔哈赤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 规模也不大。到天聪八年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满语“mukden”, 意为“兴盛”,汉译“盛京”,意即“大清兴起之地的都城”。
可他也没有扩建。
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一直到现在,虽然宫殿一直都有用心的维护保养和修缮,有了“八门对八街”的井字形规模,据说是越来越雄伟壮观,可并没有扩建,宫殿看着,还是太小了。
不管建筑、规模、格式等都很小。
保康的第一个念头:怪不得太皇太后不喜欢来这里。阿弥陀佛。肯定在这里生活得不愉快。
保康从宽敞舒适的五台山进京后,第一反应就是,紫禁城好小,各个宫殿更小。可是此刻见到盛京的皇宫,不说保康这么想,他的兄弟姐妹们也这么想。
紫禁城这几年住着就已经感觉到小小的拥挤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一倍的紫禁城,阿弥陀佛。幸亏来的人少。
皇后娘娘面带微笑不说话,皇上脸黑。
皇上看着孩子们的表情,重重地咳嗽一声。
皇子公主们齐齐秒变脸,端正严肃,肃穆恭敬。
皇上:“……”
其实皇上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好小。
已近午时,话不多说,一家人进去盛京皇宫,各自去到自己的住处,洗漱沐浴,开始午休。
又累又困之下,倒也没有换地方的不适应,都睡得特别好。
接风宴、视察盛京守护,检阅军队……两天后,皇上领着一家人,从新宾的永陵,盛京远郊的福陵,到盛京城内的昭陵,挨个拜祭。
本来皇上领着儿子们拜祭先人,是一件非常严肃荣耀的事儿,可是索额图又闹出来。
有关于太子的礼制。
咳咳,当然,这次不是索额图反对,而是明珠强烈反对,索额图极力维护。
太子的礼制是有索额图制定的,自从册封太子,太子的这些礼制一直是有索额图负责,皇上也纵容。
朝臣们知道皇上宠溺太子,也都顺着皇上的心意来。去年拜祭孝陵,因为挨着诚孝皇后下葬的事儿,皇上正是心疼太子一出生就失母的时候,太子的礼制大大的逾越,更没人敢说一声。
可是这次,明珠提了出来。
明珠一副“视死如归死谏”的态度:“皇上是皇上,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的祭拜礼制和皇上的近乎相仿,是国有二君乎?”
这话就说的比较诛心了,当下里大臣们纷纷斥责他,索额图更是跪下来痛哭流涕的表明心迹,皇上也双手扶起来索额图,斥责明珠。
可是,谁都无法不承认,明珠的话说到了皇上的心里去,也说到大臣们的心里去。
这些年来,皇上默许索额图所定规格几乎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许裁剪;皇上还亲在规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大礼节,并避讳太子名讳。
自古就只有避讳皇帝的名字,一般没人去特意避讳太子的名字。可是皇上要宠太子,皇上还给太子随意取用内务府钱物的权利,太子东宫的日常所用之物皆较皇帝上乘,奢靡挥霍。
皇上还主动给皇太子寻找那么多的名师,拉近太子和汉家文人、西洋传教士的关系。
如此这般等等等等。
一次一次的,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了,索额图也习惯了,就是太子本人也习惯了。
可是,他们都忘记了,这是不合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规矩”的;都忽视时易世变,人也变的道理;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这种种优待,都必须是皇上乐意给的。
就如同皇上当初一个人和满洲王公抗衡,一力要册封太子一样。皇上愿意,那就千好万好;皇上不愿意,那就是万万个不好。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他们的计划行程。
保康等小一点儿的孩子们都不知道,公主们也都不知道。
太子从索额图那里得知了,也只是气怒于明珠的可恶。
大阿哥从明珠那里得知了,也只是气怒于汗阿玛的偏心。
皇后娘娘被人告知消息后,一笑而过,只当做不知道。
祭拜计划如期举行,保康在永陵见到他的师祖。
永陵是清朝皇家的祖陵,坐落在呼兰哈达下,苏克素浒毕拉河北岸,尼雅满山南麓,背风朝阳,窝风藏气的龙脉之地。据说,早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皇家的先人就得高人指点,选择尼雅满山岗之阳做为家族墓地。
这里先后埋葬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以及努尔哈赤的其它伯祖、叔祖等人,有其他迁过来的祖先坟墓,有努尔哈赤的原配妻子,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青。
那个时候,皇上一行人刚刚到达山下的驿站,坐下来休息。师祖站在永陵的中轴线的“神路”上眼望尼雅满山,一身朴素的青色僧衣,浑身的气息安安静静的,于无意间,天地山水都成为他的背景。
春风吹动僧衣的衣角,依稀可见风流。
保康和他师祖“心有灵犀”,从驿馆出来一看,一眼就看到他的师祖,兴奋得来,迈开腿就朝师祖这里跑。
“师祖——”一边跑一边喊。
师祖微微笑着,弯腰抱住跑来的小徒孙。
“师祖,保康想师祖。”保康的大眼睛闪亮亮的,浑身发亮。
“师祖也想保康。”师祖的眼神慈爱宠溺,身上的气息越发的平和。
老少两个相视一笑,保康忍不住将脑袋窝在师祖的肩膀上蹭蹭,满心满眼的濡慕亲近溢于言表,师祖的一颗心软成一片。
小徒孙五岁了,马上六岁了,也就现在还可以抱一抱,再长大,他也抱不动了。
师祖心里想着小徒孙长大的模样,应该是风流潇洒的美少年郎,引得小姑娘们追着丢帕子。
师祖轻轻问道:“保康累不累?”
保康摇头:“保康不累。”
师祖瞧着他是真不累,笑得开怀。
“我们去走一走。”
“好。”
师祖和保康一人一马,一路顺着神路向前走,从陵墓正穴向南长约两里地的笔直通道,走走停停,说说话,师祖和保康讲讲这里的山水传说,还讲讲这里陵墓的风水讲究,规划布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