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听说他汗阿玛给他师祖写信了,乐器课一结束就跑来,一跑来就看见师祖端身正坐的静候的姿势,小心肝儿一颤。
师祖:“保康唱一唱,师祖听一听。”
保康立马精神“抖擞”。
“师祖,你听。”
保康又蹦又跳,放开嗓门高声歌唱:“chbinSchnappi,daskleineKrokodil,Kommausgypten,dasliegtdirektamNil,Zuerst lagichineinemEidannschni-schna-schnappteichmichfrei,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
师祖:“……”
师祖听着听着这果然是魔幻般的音调和节奏,不由地笑出来,看着小徒孙胖嘟嘟的小身板扭啊扭,脸上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精灵古怪、顽皮邪气的笑儿,更是笑容加大。
可是师祖怎么听怎么能觉得有点怪怪的。
联想到一帮小皇子小公主们,四九城的男女老少们,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哼哼……
师祖等小徒孙跳完了,唱完了,摆出来一副“求夸夸”的小样儿,微微笑:“挺好,我们保康就是聪明。”
保康摆出来一个“飞翔”的姿势,听到师祖的话瞬间眉眼飞扬,喜上眉梢:“师祖,喜欢吗?保康昨天看见有人骑着小毛驴,保康就想起来保康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
师祖:“……”
“很开心的调子。保康明儿写出来师祖看看。”
保康高兴地欢呼:“师祖,保康马上去写,写完跳给师祖看。”
保康小心翼翼地来,兴冲冲地走,红色的小架势鼓起来,一阵小旋风一般,师祖对他身影消失的方向无声地笑。
石溪道人等快乐大师的身影看不见了从外间走进来,也哈哈哈大笑。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初不懂乡愿为何物?后翻阅古籍,曰:孔圣人见了乡愿则‘辞而疾’复‘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又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无憾矣’。”
“我由此观之,孔圣人是讨厌乡愿之人。然还是一头雾水,乡愿到底为何人把孔子气成这样也。后读到孟子,孟子说‘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也,阉然媚于世者,是乡愿也。’”
“不光如此,孟子似乎对这类人气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又说‘居之似忠信,行至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可到底何为‘乡愿’,老道今儿是明白了,哈哈哈哈。”
石溪道人笑得畅快,师祖也笑得开怀释然。
世人分四种,一曰中道之人,类似圣人;二曰狂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这种人很仗义,依据自己的性格做事;三曰狷士,无大志而能洁身自好者谓之狷;四曰乡愿。
一副道德的面孔,穿一身文章的衣服,口里讲的是尧舜的故事,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言曰良心,言曰真善美,见到类似李逵、鲁智深等等人的行为只是喝彩,然叫他自己去行动,则逃之夭夭矣!
可是这样的人,占据总人口的大大、大大、大大……多数,他们的亲人、友人、甚至他们自己偶尔也是。
可是如今,人们将那股子“一股腐酸之气”收回去,自得其乐地跟着唱“傻逼-傻逼-傻逼……”,却又无端多了几分可亲可爱。
世人皆傻,不傻就痴呆。孔圣人被逼的装疯卖傻“取瑟而歌”,孟圣人被逼的手舞足蹈连发牢骚,可他们如今不光自己唱,还能听到所有人一起亲口唱“傻逼、傻逼、傻逼……”,如何不觉得幸运,如何不觉得自己和世人的可亲可爱?
石溪道人感叹:“老道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狷士’,年少出家,流连山水,不与世人语。可是现在又觉得,自己怎么也要做一名‘狂士’。”
人生短短几何,快乐即可。师祖听懂了,也哈哈哈大笑:“阿弥陀佛。恭喜道人。”
石溪道人真的好似是顿悟一般,当然,这算是他来到五台山这快一年来的水到渠成。
保康给他师祖跳“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石溪道人跳着八角鼓跟着唱,还说:“人生就该是这样,跌倒了,摔趴下了,不需要着急站起来,也不需要软弱的哭泣,可以就去看看地面上的风景,这就是心态。”
保康:“……”
保康表示:长辈们都是这样,就喜欢“伤春悲秋”地研究大道理,他能怎么办?他只想去骑一骑小毛驴。
师祖:“……”师祖看见小徒孙那不停的“暗示”,笑而不语。
保康仰天呐喊:“师祖,保康要骑小毛驴。”
师祖:“好。”
保康:“……”
保康没想到师祖这么简单就答应了,欢喜得来——
一行人在“schnapp和嘟嘟嘟”的曲子里继续他们的旅行,快乐大师骑上自己“快乐的小毛驴”,奶声奶气的声音随风传出去老远。
“骑上我快乐的小毛驴,展开我神奇的小翅膀,驾着太阳驾着月亮,自由飞翔,自由飞翔……”
一行人本来就因为这一路上的山水美景,荤素美食是高兴,因为快乐大师每天的各种趣事儿而哈哈哈哈大笑,现在更是乐傻了一般——跟着快乐大师唱着毫无章法的歌曲,傻乎乎地乐呵。
车队到达济南府的时候,皇上收到师祖的回信,通篇看下来,就是说皇上大惊小怪,“小儿欢乐之语”而已。
皇上:“……”
皇上生气,皇上憋屈,可皇上没奈何。皇上再看随信寄来的画儿,石溪道人的手笔,绝对的好画,可是画里,那是他的熊儿子身穿红色的小僧衣,骑着小毛驴高歌欢唱……
好像更胖了几分的胖脸圆乎乎的。
小毛驴眉飞色舞的快乐,后面还有配词《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
…………
皇上觉得他熊儿子这一出去就玩疯了。
可是保康觉得他这是鱼入大海般的快乐。
可是师祖觉得,小徒孙这么非常好。
保康和他师祖一行人,因为他们在石家庄拜会了隆兴寺和柏林禅寺,不光是谈禅论法的愉快,还有这两个禅宗祖庭,北方寺庙领袖的推荐,等到他们九月初九在济南府过重阳节的时候,直接受到当地佛门人士的热情招待。
阿弥陀佛。济南好啊,保康喜欢。
吃喝:仁风西瓜甜又甜,脆又脆;红玉杏肉细嫩,酸甜可口;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长清木鱼石,长清茶、平阴玫瑰也都是宝。还有那黄河大米、明水香稻光闻着清香之气能令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更不要说那正宗山东菜的坛子肉、爆三样、九转大肠、把子肉等等大碗大菜,有名的泉水宴之一大明湖畔的奶汤蒲菜,大街小巷的甜沫和锅贴……快乐大师·小保康特接地气儿,一大早起来喝着甜沫,用着锅贴,舒坦。
中午他看到侍卫们和武僧们,甚至石溪道人都吃得倍儿香,闻着腐乳煎饼卷葱白,烧肉大蒜就馒头那韵味十足的“香气”,也食指大动,好在让师祖阻止。
玩乐:济南又叫泉城,那当然是看泉,看山。九月九重阳节城里大闹三天,沐浴斋戒,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饮宴求寿……保康一行人的足迹踏遍济南城各处名胜。
济南第一古寺灵岩寺的秋天,淌豆泉咕咕流淌,源在岩壁上,水自岩缝流出,经凿石修建的长方形池,顺山势北流,汇于石坝拦截的蓄水池内。泉旁伴有一株挺拔高大的古银杏树,黄色的树叶子迎风招展,开开心心地落了一地……
快乐大师·小保康在银杏树下一觉醒来,就听到、看到他的老师石溪道人和几位老和尚在不远处,正一起唱“schnapp-schnapp”,一边唱,一边跳,疯疯癫癫的,那个热闹。
快乐大师嘻嘻笑,一跃而起,扭着胳膊腿儿跟着跳。
胳膊一腿,腿儿一抬,别人是腰一扭,他是整个人一扭……蒲松龄跟着小沙弥缓步进来寺庙后山,先听到这般杂乱欢乐的歌声就是一愣,待走进一看这幅“群魔乱舞、群仙醉酒”的场面,也不由地笑出来。
特别是人群中的那个一身红色僧衣的小和尚,那个“胖气”,可爱得来——
蒲松龄写《聊斋异志》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可他写好后除了几个好友之外无人问津,也没有书店愿意给出版,他正发愁怎么去求哪个名人帮忙写个序之类,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大江南北开始流行“象声”了。
人们的胃口大变,就喜欢看这么魔幻出奇的小书本儿。
他在家发愁不知道,他的好友兴奋地告诉他这个情况,还借给他银子,他拿着书到济南找到一家书店一问,立马就是三千本印刷,抢购一空后,就是再五千本。
随之而来的名声什么的不说,《聊斋异志》的出版首先大大地缓解他的家境窘迫。
他对改良“象声”的纳兰容若先生感激万分,听到古寺灵住持说纳兰容若先生的小学生来到济南,还喜欢他的书,想见他,他就立马赶来,他以为这是一位爱学习,爱听笑话的小孩子,那知道这是一位小和尚,一位这般白白胖胖,快快乐乐的小和尚。
蒲松龄看着场中跳舞的大小老少和尚看得发呆,小沙弥赶紧提醒他去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