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众目癸癸下,这大棚中的玉米以极快的速度被扳下玉米杆,然后撕开玉米苞叶,最后送到外面让人称重。
“一百斤……”
“两百斤……”
“一千斤……”
有人看着远处还未称的玉米堆,在心中计算一番已经面露喜色了。
“五千斤——”
已经有人激动的喊破了声。
“八千斤——”
“一万斤——”
“一万两千斤——”
看着最终的数字,和那高高堆成几座山的玉米,有人激动的快晕过去了。
裴修睿早年在江南,他的外祖乃当世大儒教育他也并未将它养成阳春白雪的性子,反而经常给他讲民间疾苦,也带着他见识过百姓之苦。
何况这些几个月在福安县也够他见识民生百态了,对历来的粮食产量也是了如指掌,这玉米先前一直以为能亩产千斤,如今看来是能两千公斤啊!
这、这该对百姓有多么重要啊!又该对大庆有多么重要啊!
郑海周青山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随着称重人一声一声地唱报脸色通红。
而叶知意心中其实也有些微微吃惊,红包群里的东西果真不同凡响,前世她只听过在最好的条件下玉米能亩产两千斤。
虽然抢到的时候种植大师已经说过这改良玉米能亩产两千公斤。可因为被王家破坏她也没有真正的收过,也一直有些不确定。
更另她激动的是,这玉米基因是稳定的,前世凡事改良后的粮食几乎不能留种,便是留种这产量也比第一代少很多。
可如今收的已经是在大庆种的第二代了,看产量并没有减少,那就证明可以一直种下去。
叶知意在心中暗暗激动,不过眼前这些乡民还是要控制一下。
她叫了两个人,一番耳语后那人离去。片刻,那人又回来对她小声说了几句。
叶知意点点头,那人退下。
她看着激动不已的村民,高声喊道:“大家听我说一下。”
“叶姑娘您请说,我们都听着呢。”现在这些人已经将她当神仙了。
叶知意指着刚刚那人手中的托盘道:“相信大家都吃过玉米的,也肯定知道玉米中间有根棒子,刚刚我让人大概称了一下,一斤带棒子的玉米可以拨出八两玉米粒,要是将其晒干恐怕只有七两。”
“七两也很多了。”那些人抢答道。
三亩地共收了一万二千斤,每亩地四千斤,每斤出七两。每亩便是二千八百斤,这也是很多了,太多了了。
这些人有些语无伦次。
而人群中除了这些庄稼人外还是有几个读过书,反应灵敏的。在知道玉米的产量后他们便有些想通了叶知意说的方法是什么,并且还向她求证。
叶知意见有人明白过来,也是欣慰,直白道:“不错,这就是我说的方法。这玉米的产量大家都是亲眼所见想必不会有人怀疑了,一亩地的收成便可以抵过以往五六亩地,更为难的是玉米它耐旱、耐旱、耐贫瘠适应性极强,明年缺水种玉米在适合不过了。”
“对,我们种玉米,叶姑娘您说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我们相信您。”
“对,我们相信您……”
在一片吹捧声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就有些刺耳了,那怕他已经很微弱了。
“可耐旱还是要水啊……”
这话惹来了其余人的怒目相视。
而叶知意却不在意,反而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件事,这件事还需要大家伙配合。”
“叶姑娘您请说,有什么事情您吩咐一声就行了。”
“那我就说了。”于是,叶知意便将她的计划全数说出,最后终结道,“开春后只是雨水不调,还不到干旱的地步,只要我们将这几个月挨过去就好了,有玉米在大家肯定不会挨饿的,何况朝廷也会来救灾的。”
有玉米在前,现在的叶知意说什么众人也会同意的,何况只是暂且拿出一两亩田来蓄水。
“叶姑娘,老婆子回家我就挖塘蓄水。”当下有人就拍着胸膛保证道。
“可别。”叶知意制止道,“这挖塘要等衙门派来的专业人士教,您老可别擅自挖,免得蓄不住水。”
“还有这说法啊?”
“对!”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连续数日叶知意都在教从各村挑选而来的人怎么挖塘蓄水,还经常亲自去检查指点。
近日,翘首以盼的各州知府都得到了嘉州知府郑海的回信。
信中虽然没有明确表示那些抽调的工人不回来了,可话里话外表达的都是他郑海短时间内不准备将人还回来了。
这让心中算盘打的波波响的人又是一顿郁闷,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技术在人家手中,人也在他手中,他们难不成还能用强的不成?
可让他们放弃玻璃他们也不甘心啊,郁闷过后他们还是要想办法将玻璃弄到手。
既然人要不回来了,那他们就要玻璃吧,比起郑海这个小康知府,他们个个都腰包鼓鼓,有的是钱,况且等玻璃到手了,翻手一倒这银子还不是滚滚而来。
但是先不能将底线给出去,于是,这些人又给郑海去信,信中深明大义地表示你郑海如今有难处,我们也表示理解同情,可你将我们州府的工人调去了是不是应该给点表示云云。
这封信寄送到郑海的手中,他片刻不停的邀来裴修睿与叶知意商议。
裴修睿道:“就按照那日我们说过的回信。”
郑海想起当日所说,迟疑道:“真的要这样回吗?从古至今都没有官员与民争利的……这是否有些不妥?”
叶知意理解郑海的踌躇,“士农工商”全社会都轻视商人犹以官员最为明显。但这些官员一边鄙视商人,一边自己家中大小的庄子、铺子不断。
可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如今要让他们明面上来经营买卖心中自是不情愿,觉得拉低了自己身份更甚者一不留神也会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幸好有个裴修睿在前面站着,郑海才忍住没翻脸。
为免郑海退缩,叶知意出言肯定道:“大人,这您就说错了,我们这怎么叫与民争利呢?我且问您,这玻璃产生的利润可会进入我们的钱袋里面?”
郑海激动道:“当然不会!”
叶知意又问:“那这钱会用在哪里?”
郑海:“百姓身上。”
“那不就对了,以前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如今我们都不在民众身上取了,但还是用在民众身上,这两者相比那一个好,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
叶知意继续道:“再说,历史上那一个青史留名贤臣没有经历过被人误解的痛苦,郑知府为了百姓不拘小节百姓会记得你的好的!”
“这就对了。”叶知意一脸欣慰的点点头,“这玻璃是我献出的,可我却没有收一文钱,只是因为我身为福安县的百姓,想要为县里做一些事情回报乡亲”
郑海闻言心一横:“叶姑娘说的对,为了百姓个人的得失算什么。”他算看出来这叶姑娘是个洗脑的高手,
可他更看出来了跟着她有肉吃。
于是,那些知府得到郑海的回信险些惊点下巴,心中便是这玻璃乃福安县百姓所有,如今他们成立了嘉州福安玻璃厂,如需玻璃欢迎下订单,看在借人的交情可以打九折。
这些人心中再不忿还是只得乖乖掏钱。
没错,叶知意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国企”。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8-07 23:31:57~2020-08-08 23:43: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沅芷澧兰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1章
临近年关, 可福安县今年的年关和往年有些不一样。比一之以往的的清闲今年整个县里都陷入了忙碌之中,更准确的说是陷入了挖坑大业之中。
自从在全县人民亲眼见证之下收获了玉米后,如今叶知意说的话这些乡民全都照办不误。
她根据种植大师给的建议, 根据挖鱼塘的条件让每家每户都拿出一两亩田来挖深蓄水,用这些水来保证明年的庄稼。
而挖出来的淤泥便堆在地里,这是上好的肥料, 而且此事过去后也能将这些泥土再填回田中也好再种稻谷。
她还请了全县的挖井师父为每个村多挖两口井,用以饮用。
虽然这些事情有些麻烦, 可看在不用出钱的份上这些村民也是很积极的。
而另一边, 自从大棚建好后便停工的玻璃窑也早就重新烧起来了。
如今这玻璃厂更名为嘉州福安玻璃厂,所属权为福安县官府,所得盈利叶知意一成另外九成归属衙门用以造福百姓。
玻璃厂的工人近日红光满面、干劲十足。忙碌之余还忍不住说起了这件喜事。
工人甲:“兄弟, 前几日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给的合同你签了吗?”
工人乙:“签了,怎么不签啊,傻子才不签呀, 每个月二两银子呐!这换做是以前咱们要干多久才能挣这么些银子呀。”
工人甲深以为然:“对啊,咱们在砖窑瓷窑里要学点技术可得把那些大师傅伺候好,银子也不给, 苦活累活全都是咱们的,哪像现在咱们知道玻璃是怎么烧的自己就可以烧。”
相似小说推荐
-
花滑学霸女神 (欣宝) 2020-10-15完结14711 17457 伍铮在濒死之际和某个存在做了交易,从此走上文体两开花的道路。“我要你成...
-
心机狐媚穿进修罗场(快穿) (羁旅人) 2020-10-14完结598 2046媚生是个万年狐狸精,善撒娇卖萌,善撒泼打滚,最善一脸懵懂无辜的将人带进沟里,一身的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