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福晋耷拉着脸,胤禛幽幽道:“爷知道你心疼孩子们,恨不得她们个个都留在京中。可你也晓得,先前大哥那般得汗阿玛圣心,他膝下四个嫡女,其中两个抚蒙。”
林羡余嫌弃地撇撇嘴:“那是他不心疼女儿!”——如今大阿哥被圈禁,哪怕留嫁京中的两位格格只怕日子也不好过。
这个胤禔,自己作死,连累妻儿!
好在大福晋死得早,没看到女儿们这般处境,否则还不得心疼死?
胤禛默然片刻,才道:“爷会尽力而为。”——好在他如今已经是亲王之尊,哪怕博吉利是庶出也能封个郡君品级多罗格格,若是抚蒙,品级怎么也得升一等,也就是县主品级多罗格格。
清朝的宗室贵女共分七等,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固山格格、乡君格格和普通宗女格格。
固伦公主乃皇后嫡出之女,和硕公主系嫔妃所出。
太子和亲王嫡出的女儿才能加封和硕格格,也就是郡主。
多罗格格比较特殊,分为县主品级多罗格格和郡君品级多罗格格。郡王嫡女方能封县主品级,贝勒嫡女则是郡君品级。
固山贝子嫡女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之嫡女为乡君。
不入八分公以下之女皆不受封,只称宗女。
另外,庶出之女比嫡出要足足降两等加封,所以博吉利哪怕是亲王之女,照例也只能与贝勒嫡女等同,封个郡君。但若是抚蒙,倒是可以破例提高等级。
最惨的是固山贝子极其以下之人的庶女,也只能称宗女,无法获得封爵。
比如说九贝子胤禟的女儿,因都是庶出,所以将来只能称为“宗女”,顶着个皇室格格身份出嫁。
怪不得这些个皇子一个个挤破了脑袋夺嫡,即使自己不夺嫡,也要找个人支持一下。将来混个亲王郡王,子孙妻女皆能受惠。
这也不能怪皇帝抠门,想想明朝,那些个王爷多不胜数,到了明朝晚年,宗室开支之巨大,足以拖垮一个国家。偏生后代子孙还无法更改祖制,只能养一堆闲人。
清朝倒是很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不许太监识字、用文字狱限制文人势力,使得再阉党和东林党,另外也严格限制宗室爵位,开国之初就定下了八大铁帽子的上限,也就是世袭罔替的亲王最多有八位。
康熙更是进一步压制给亲生儿子的爵位发放,迄今为止,也只封了诚亲王和雍亲王这两个儿子为亲王而已。
这种行为虽然是个渣爹行径,但也确实有效地限制了宗室爵位,减少了国库开支。
还有宗室贵女们的爵位,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不分嫡庶加封,但康熙却生生将庶出格格们的爵位压低两等,表面上是以示嫡出之别,实则就是抠门。因为这些宗室贵女一旦获得爵位,那也是领国家俸禄的!爵位越高、俸禄越高!
还有宗室子弟的袭爵,也被严格限制,除了八大铁帽子和少数世职,其余爵位都是世袭累降,通常是嫡长子袭爵,一代比一代低。
更悲催的是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和庶子,得到爵位甚至比宗室庶女还低,而且还必须参加国家的“考试”,俗称“考封”。
除袭爵子弟外,其他宗室子弟满二十岁要参加考封,只有通过考封,才能获得爵位——而且这个爵位往往比较低,而且考试难度不低,要考翻译、步弓、骑弓,每三年一考封,每每挂到一大片,不过没关系,三年后你还可以继续考!考多少次都可以滴哟!
因此,有的是宗室子弟四十五岁还在考试!
一日不通过考试,就永远只是光头宗室。
以和硕亲王为例,一般嫡长子会被封为世子,自然不需要参加考封。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嫡子通过考封最多可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侧室子最多是二等镇国将军、妾侍子最多三等辅国将军。——当然了,前提是要通过考封,而且三项考试全优等,才能受封应有爵位。
以此为基准,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二平者、二优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如此严苛宗室考封,清代宗室有爵之人比例就相低了,宗室的开支也同样大大降低。
这就是康熙的抠门治国法则!!
虽然很抠门,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缩小了国家的开支,对清朝的长久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第170章 宋氏送女
天气渐暖的午后,宋氏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儿跑来福攸堂,林羡余看到宋氏和大格格博吉利眼圈都红红的,便晓得她们母女已经知道了未来的惨淡。
林羡余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宋氏便带着两个女儿噗通跪下了。
林羡余头疼:“我能做自会尽力而为,只是有些事情,我也力有未逮。”
宋氏顿时眼泪滚落,她咚咚磕了个头,“大格格的婚事,妾身不敢为难福晋,只求福晋垂怜三格格,让这孩子记在您名下,在您膝下尽孝吧!”
林羡余一愣,她万没想到宋氏竟然主动送出亲生女儿!
无论是宫里的阿哥公主,还是宫外宗室府邸的小阿哥和小格格,虽然都要记入宗室牒谱,却不是一出生就录入的,而是每个几年更新一次。
宋氏的三格格和李氏三阿哥都还未曾载入宗室牒谱。
牒谱这东西,一旦记入,基本上就不可能更改了。
宋氏这一记“送女儿”的举动,让林羡余愣了半晌。
她大概是明白宋氏的目的了,大格格博吉利将来也就能封个多罗格格,但若是她这个雍亲王嫡福晋的女儿,那将来就能封为和硕格格。
其实,宋氏完全没必要如此,将来四爷是要当皇帝的,四爷的女儿个个都是公主。
她摸了摸鼻子,不过现下她也没法告诉宋氏,四爷将来是九五之尊,便道:“你若是想将三格格记在我名下,倒是可以,不过三格格毕竟是你亲生,你可以继续养在膝下。”
听了这话,宋氏微微有些吃惊,身为人母,当然希望孩子养在自己身边。
但是,宋氏咬了咬牙齿,磕了个头:“求福晋抚养三格格。”
林羡余怔了怔,旋即也猜到宋氏的意思。三格格若是教养在她膝下,天长日久的,总会生出几分情分,那日后三格格的婚事,她自然就要更尽几分心力。
宋氏为了女儿,倒是用心良苦。
林羡余叹了口气,“我回头请示一下四爷再说。”
这种事情,四爷欣慰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
只不过,三格格毕竟是宋氏亲生,如今要记在嫡福晋名下,自然要上报皇帝知晓。
虽说将庶女记为嫡女,将来混个和硕格格是占了皇帝便宜,只不过麻子康熙还没抠门到这个地步。
一番操作之后,三格格能丹宜尔哈便成了林羡余的亲生女儿了。
林羡余白捡一萝莉,自然是高兴的。
三格格才三岁半,粉雕玉琢的一个小可爱,乖乖巧巧、呆呆萌萌,多么赏心悦目。
一转眼,天热了,皇帝御驾去了畅春园,胤禛也带着家属去往避暑园子。
这园子原只是个寻常皇庄,皇帝也只是随手赐予了儿子,
如今的圆明园还远没有后世的规格,但也远比林羡余的桃山别院大得多,园中山环水绕,宛若江南水乡,甚是清雅。
林羡余作为一个贤惠的嫡福晋,没有厚此薄彼,她把四爷的所有侍妾全都带上。主要也是因为四爷姬妾不多,加起来也还不到十个。
其中最年轻的钮祜禄氏也年近双十了,前些年满十五岁的时候,钮祜禄氏就开始侍奉四爷了,只是她容色只能算秀雅,并非绝色,所以四爷待她也并不十分宠爱。只因她是满人,所以侍奉次数才与耿氏差不离。
因这些年四爷忙碌,不甚宠幸后院侍妾,所以耿氏和钮祜禄氏至今未曾有喜讯。
日后的孝圣宪太后钮祜禄氏,如今也只是四爷后院里一个并不起眼的的侍妾罢了,平日里除了请安,便甚少走出自己的院子,其人沉静柔顺,即使面对李氏的酸言妒语,也都是谦顺的。
简而言之,是个存在感较低的侍妾。
圆明园中风景如画,林羡余特特设了家宴,在繁花簇拥的牡丹亭摆了两桌宴席。
主桌上自然是雍亲王胤禛和她这个嫡福晋乌拉那拉贤玉,以及四爷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至于李氏、宋氏、武氏、耿氏、钮祜禄氏一干侍妾则在旁边那桌。
侍妾能够上桌用膳,已经是格外恩赐,当然决计不可能跟四爷、四福晋一桌,反倒是年幼的孩子们可以与王爷福晋同桌用膳。
瞧这济济一堂,人数还真不少呢。其实雍王府的女眷算是少的了。
胤禛扫一眼众人,微微颔首:“福晋有心了。”
作为府上的男女主人,林羡余和四爷自然坐在主桌最上位,林羡余身旁是刚刚记在她名下也养在她膝下的三格格能丹宜尔哈,小小的孩子屁股底下垫了五六层软垫方才冒出个小脑袋,水汪汪大眼睛甚是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