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孩子们眼里满是渴望,不过是想要捉鱼而已,她又为什么不答应呢?
果然,她这一点头,小朋友们立即雀跃不已。
霎时间,田埂上坐了一排小孩,一个个都在脱鞋袜,这场景,也挺壮观的。
而脱了鞋袜下田的,除了男孩们,竟还有三个女孩儿。
其中一个胆子挺大,跟着男孩子们一起弯腰捉鱼,看那手法,竟然比男孩子们还要捉得麻利些。
剩下两个胆子略微小一些的,就站在水沟旁,一看到鱼就出声喊,帮大家指明方向。
顾乔蹲在田埂边上瞧见这热闹的一幕,不禁笑了。
而她也并没有闲着,因为大家都下到田里去排水沟里捉鱼去了,人太多,这些被吓坏的鱼儿反而都往她这排水沟尽头处涌,她竟然变成了那个坐收渔利的人,不一会儿就抓了好几条。
顾凌在排水沟里正干得热火朝天的,结果一抬头就看到顾乔蹲在田埂边,正低着头伸手在水里摸来摸去。
这是在玩水吧?
他正这么想,谁知道顾乔一抬手,手里便多了一条肥鲤鱼,紧接着她将鱼放入木桶里,又低头将手放进水里。
也不过几息的功夫,她又捉了一条鱼。
这下可把顾凌看愣了!
她什么运气!
他们在这边追来赶去,累得气喘吁吁,结果她在那儿轻轻松松地伸手一捞,就能捞上鱼来,还一条接着一条的,老天爷莫不是在开玩笑?
想到这里,顾凌立即用力将腿从泥里拔了出来,然后拎起撮箕艰难地迈步朝顾乔的方向走去。
隔着几步的距离,他能看到顾乔那里的景象,顿时嘴巴都张大了。
鱼儿竟然都跑她这里来了,全部挤在这一小段水沟里。
因为田水已经变得浑浊,所以一条条鲤鱼都探出鱼嘴,还能隐约看到它们黑色的头。
顾凌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腔了。
这么多鱼,捉起来简直太爽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弯下腰蹲下身子,然后悄悄地将撮箕安放到了水里。
顾乔抬头就看见了他的动作,顾凌连忙将手指竖在嘴巴前,给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又伸手指了指半掩在水沟里的撮箕。
顾乔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朝他点了点头。
顾凌见她明白,立即推着撮箕慢慢地朝她的方向走来,然后在快要到顾乔面前的时候,瞅准时机,一下子将撮箕端了起来。
撮箕陡然离开水面,水流迅速哗啦啦地从缝隙倾泻而下,而撮箕里肉眼可见,满是鲤鱼。
鲤鱼乍然被人抬离水面,又因为太多,立即有两条弹跳起来,带着泥水,啪地一下撞到了顾凌脸上。
顾凌被鱼尾巴这么一抽,下意识地闭上了眼,又因为手里的撮箕太重,一下没拿稳,撮箕便砰地一声摔回了沟里,顾凌舍不得放手,竟被撮箕带得整个人也跌坐在泥地里。
这一下,他不止脸上腿上,浑身上下都是泥了。
这“扑通”一下,吓了顾乔一跳,她立即伸手去水里抬撮箕,想要挽救。
只是她这里水深,鱼儿入了水,立即慌乱逃窜。
又因为鱼太多,太过拥挤,竟然有鱼扑腾起来,顿时甩了顾乔一脸的泥水。
“哈哈哈哈!”
顾凌本来跌坐在泥地里,正觉得狼狈,没想到一抬头就看到顾乔变成了大花脸,立即指着她哈哈大笑起来。
顾乔抹了把脸上的泥,再一看水沟里的撮箕和拥挤的鱼,又扫了眼狼狈不堪的顾凌,本来想说顾凌这人怎么如此不厚道,可瞅见他露出白牙笑得跟个二傻子似的,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两个人相视一眼,笑得更开怀了,于是又多了一个小傻子。
笑了好一会儿,顾乔才缓过气来,忙伸手捡了撮箕,冲顾凌喊道:“行了,赶紧起来。”
顾凌这才从泥地里爬起来,伸手就要去拿她手里的撮箕。
顾乔往后一退,将撮箕往身后一藏,讲道:“你先回家去换衣服,别弄感冒了。”
“感冒?”
“呃,就是染上风寒。”顾乔连忙纠正。
“染风寒,我又不是你们女孩子,才没那么娇气!把撮箕给我,快点儿,鱼又过来了。”
“动不动就我们女孩子,我们女孩子能做的事情,你们男孩未必能做。”顾乔白了他一眼,随后忍不住嘀咕,“年纪小小,倒是一副大男子主义做派。”
“你说什么?有什么你们女孩子做得我们男孩做不得的?”
“绣花你会吗?纳鞋底你会吗?炒菜做饭你会吗?等一下,先别说你不屑做,或者这事就该女人做,有本事你别穿衣吃饭!”
“你!”顾凌被她怼得哑口无言。
他还敢说什么?多说一句就别穿衣吃饭了。
最后憋了半天,他只憋出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你就是女人生养的。”顾乔回得飞快。
“你!”
顾乔见他望过来,立即嘴角含笑,一双透亮的杏眼就那么毫无畏惧的回视过去。
顾凌:“……”
但细想一下,这话好像也没错,他是他娘生养的啊。
“我不和你说,我要捉鱼去了!”他立即涨红了脸,撮箕也不要了,转身就往稻田深处走去。
顾乔抬了抬眉毛,眼睛里划过得意之色,随后自己拿了撮箕,继续她的捕鱼大业。
第79章 妙计防鸭,大获丰收(一更)
有了撮箕后,顾乔捉鱼的速度就快多了,不一会儿旁边的木桶就装满了。
顾婆子走了过来,拎了另外一只木桶,那里面也全是鱼。
“看来鱼还挺多,我俩先去把这两桶鱼放了再说。”
“好。”顾乔站了起来。
顾婆子一手拎了一只木桶走在前面。
顾乔想要帮忙拎木桶,顾婆子却不让她帮,田埂又窄,顾乔搭不上手,不禁担心顾婆子的脚。
“没事,这样,你跑回家一趟,去再拿一只木桶来,咱们把个头大的鱼挑出来,回头好给你外叔祖和舅舅他们送过去。”顾婆子对顾乔吩咐道。
“好,我这就去!”
顾乔迅速跑回家拎了个木桶回来。
放鱼的田离河边养鱼的那块田并不远,自从定了它作为继续养鱼的田后,顾乔便将它放满了田水,顾婆子也趁着前两天晚上的功夫抽空做了两个竹篾,挡在缺口处。
“奶奶,我们数一数吧,看看能有多少鱼,心里有个数。”顾乔建议道。
“可以!”
祖孙俩说干就干,先是将木桶里个头较大的鲤鱼挑选出来,核定了要送人的数,又留了自家中秋过节吃的,然后才开始放鱼。
“一,二……三十七,三十八。”
顾乔这边率先数好,一共三十八条。
见顾婆子还在继续数数,她又转过身来清点盆里留下来的鱼。
舅舅家的八条,外叔祖的四条,族老家的六条,叔祖家的四条,还有自己家吃的六条,这样算下来,送人和自吃的就有二十八条。
这样下来,她这边一共就有六十六条鱼。
等她数清这头的鱼,顾婆子那边也点好了,一共五十三条,这样一共就一百一十九条。
“这么多!”顾乔自己都没有想到。
顾婆子也惊呆了,“这里都这么多了,田里还有,那……巧儿,你竟然还真的养成了!”
顾乔也喜不自胜,这是她第一次养鱼,还真的尝试成功了!
“外叔祖后来又给我带了好几次鱼苗来,再加上我之前零零碎碎往田里放的,怎么也得有两、三百尾鱼,就是不知道能活下来多少。”
“那些小的鱼恐怕就是后来放的,所以还没长大。”顾婆子说的是那些还不足三寸长的鱼。
顾乔点头,然后望向水田,憧憬道:“现在八月,等到过年的时候,三个多月过去,又能长大不少。”
“这块田的水稻已经收割了,天气也会逐渐变冷,这田里恐怕没什么给它们吃的了,要想让它们长大可没那么容易,以后你每日清晨弄一些米糠,再割些碎草丢进田里。”
“这样行吗?”
“行,听奶奶的没错。”顾婆子笑道。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以前还未出嫁的时候,她记得隔壁堂叔就是这样养鱼的。
顾乔立即乖乖点头,紧接着想到她的鸭子,不禁担心,“对了奶奶,鸭子怎么办?鸭子每天回家可都会经过这块田的。”
她这是怕鸭子把鱼给吃掉了。
顾婆子沉吟片刻,努力回想当年堂叔养鱼的细节,随后抬头,“有了。”
“怎么弄?”
“走,把桶先给他们送过去,然后我俩就去后山。”
“后山?”顾乔疑惑。
“跟我来吧。”
就这样,顾乔跟着顾婆子放了木桶,然后又回家拿了柴刀,祖孙俩就去了后山。
看到顾婆子劈砍竹子,顾乔不禁疑惑,“奶奶,难道您是要做篱笆?”
“篱笆那么费事,过完中秋咱们家又要接着收割晚稻,你奶奶我可没这功夫。”顾婆子一边挥舞柴刀一边答道。
“那您这是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