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包子的反击[快穿] 完结+番外 (三花夕拾)
这样的争议新闻,总是能变成一个爆点的。
网友们延展讨论开的,是“当代父母悲惨记录纪录”,其实这样的讨论也不是这次才开始的,在之前,就有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在思索这其中的对错。
国内传统的父母子女格局,在这些年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年那种父母子女不分家,一家人整整齐齐过活的事情,在现在已经很少出现。
而当代人起初开始反思的,是对教育学一无所知,甚至在家庭关系中,做出破坏性作用的“父母”角色,这绝非狼心狗肺,只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总是大于孩子对父母的,在成长期,父母的作用着实太大。
近年来,随着发展,也有不少人开始思索,父母们遇到的困境。
子女们要独立,不少老人就得面临独自生活的现实,而国内的经济压力,又使得不少父母奋斗大半辈子,才能在临退休前帮子女成家立业,然后最多帮忙照顾一段时间的孙辈——现在也不太可能了,对孩子的教育日渐重视,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大多人年纪一大,根本帮忙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于是越来越的人,在退休后,面临必须得独居的生活。
总之,这回转发的主题,就是那一句:“我巨婴我有理,当爸妈必须付出”,倒不是为了宁初夏这件事,更多人讨论的是延伸开的社会问题,而这一转发,也有人陆续出来爆料了。
“宁初夏的丈夫当初重病在医院,他儿女都只去了一周,我们那时候就住在旁边,冷眼看觉得这子女好无情,可也说不了什么。”
“卧槽,这不是我以前的同学吗?我可太羡慕他们兄妹俩了,毕业不久就结婚,家里人支持帮忙买房,请客结婚等等……我了解到的部分里,他们爸妈确实帮了不少忙。”
“惊了,我太知道了啊,她家儿子是我前单位的同事啊!当时我可酸了,同样的工资,他老婆还辞职在家,一个人养两个,他过得比我们都滋润太多了,后来我才从另一个老同事那里知道,他就是纯啃老,全让他妈妈出钱。”
……
爆料的人都没泄露什么**,只是大概地分享了下知道的情报,可这么拼凑在一起,实在让人有些惊讶。
这按说其实也就是国内“普通”的,为儿女掏心掏肺付出的父母,可像是宁初夏和丈夫这样,毫无回报,两孩子连面子情都不肯做一下的,那还真是有点少。
知名博主忍不住概括总结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养儿/女防老真是概率玄学,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孩子,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变,我悟了,人要像宁阿姨一样学会及时止损,爱狗爱猫爱小朋友,做点公益慈善不好吗?钱丢出去了,还能换来个好脸色,看,这不就找到人生的意义了吗?”
“我看过。”
李阿姨有些惊讶:“可是初夏,这样会不会……”
宁初夏看着李阿姨,展开了自己的说服**:“记者问我,我总不能说谎吧?”
“这,也是。”
她叹了口气:“其实我真没说这俩孩子什么,我甚至都没敢把他们把我推倒的事情往外说,我虽然心里有怨,可也没有多责备他们。”
李阿姨回忆了一下宁初夏回答的话,好像是这样没错。
宁初夏掰着指头说:“记者问我,老王病重的时候,和两个孩子怎么分配时间,我总不好意思撒谎说这俩孩子天天去,我就只能说他们忙,不过最后,老王病重,他们还是特地请假来了一个礼拜,然后排了班帮我分担。”
“对,你这都美化了不少了!”
“你看,人问我那几年在做什么,我总得好好地和人家说,我之前在忙,那忙什么呢?我就也实话实说,这是在照顾孙子孙女,这不大家都是这样的吗?”
李阿姨又点了点头,余光瞥到,旁边有不少一起来做义工的朋友和她一样,宁初夏说一句就认可地点点头。
“记者还问我京宇和京雅平时每个月给我多少钱,我如果过去帮忙的时候,会给我钱吗?”宁初夏一脸无奈,“我这又不好对口供,我就和他们说,俩孩子现在刚成家,当年我和老王只帮忙付了首付,他们每个月要还贷款,各自都很辛苦,这一家人没办法计较太多,我自然是出钱出力的。”
没有感情的点头机器们齐齐点头,这也没错。
宁初夏两手一摊:“刚刚视频里,也都是原话播出的,可能是观众想得比较多?”
已然被说服的李阿姨认可了宁初夏的观点:“是啊,观众好厉害,你没说的东西他们都能猜到。”
旁边有人忍不住插嘴:“我看是你们家那俩孩子做得太过分了,大家这么一想,都觉得忍不了!”
一有人插话,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什么偷听,他们这是光明正大地听,听完这不得发表一下意见吗?
“是啊,小宁,咱们这也要为自己活,你看我儿子到首都去工作,虽然逢年过节也念着我,但我总不能指望他以后回来给我养老或者我去首都拖累他吧?这不就得自己找点乐趣吗?你看,你现在多好!”
“你说现在的孩子,确实和我们以前的不太一样,我小时候这钱都是交公的,从来没有私房钱,年代变了,人也不一样了。”
“我反正就刚刚听你说,我就觉得这孩子不中,你以后也少管,省得自己吃亏。”
大家掏心掏肺地为宁初夏着想,都是同龄人,哪个不感同身受呢?就算现在日子过得和美的,也难眠心有余悸。
宁初夏自然全盘接受,凡是建议一概点头当做认同。
才和众人寒暄完,宁初夏也掏出了自己手机,果不其然,早就设置了不震动不响铃的微信囤积了一大堆信息。
王京宇和王京雅难得合作,拉了个三人群,要求宁初夏同时和他们两人通话。
按照最近的习惯,宁初夏是不会理会他们想法的,不过现在正好有空,便也颇为大方地拨出了电话。
电话一接通,那头便是两人带着怒意越发大的声音。
他们默契地指责宁初夏居然在网上抹黑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
“你有没有想过我在学校有多难堪?现在我的同事看我的眼神都很奇怪,我感觉因为你我都被排挤了。”
“你这样在网络上抹黑我们,你心里就开心了是吗?你是不是觉得我被辞退,身无分文,你就很得意?”
活像是双口相声,你一句我一句,绝不混杂在一起,不断地向宁初夏开炮。
他们情绪激荡地说着自己的遭遇,说自己现在在工作的地方是如何如何尴尬,好像他们真做错什么了一样。
宁初夏耐心地听了一会,发出了灵魂疑问:“不好意思,稍微打断一下。”电话那头,两人同时安静了下来,语气都不太好地叫宁初夏说话。
“请问我是怎么在采访的时候抹黑你们了?我怎么不知道?具体展开说说?”
王京雅气冲冲地接话:“你还问怎么抹黑?你……”她忽然卡壳,你了半天没说出来。
王京宇也看过了视频,他看妹妹像是举不出例子,试着说明:“你没有明着说!但你暗示了,比如你说什么去给我们帮忙,得不到爱和回报……”得,他也说不出来了。
宁初夏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这么抹黑你们的啊,就是把你们做过的事情稍微美化模糊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她疑惑询问,“那我该怎么和记者说呢?你们教教我。”
王京宇又被问住,心里有些埋怨妹妹,以前王京雅挤兑他的时候,倒是特别会说话,怎么现在就不说了呢?
王京雅确实是无言以对,她努力寻找着母亲话间的漏洞,却发现好像找不太到。
宁初夏确实没把他们之间的所有过往详细和记者交代,在一些细节上,还稍微帮他们挽尊了一番,这要攻击,也得找得到漏洞,怎么和记者说才是对的?那只能不说了……可这不是记者来采访吗?
她的想法好像一团浆糊搅和在一起。
这么看,好像是她错怪母亲了,母亲没有在记者面前攻击她。
“可是。”王京雅没忍住,“你就不能不接受采访吗?这些钱你好好留着以后给我们不好吗?为什么就非得要做什么好人好事?你也得考虑一下以后要留点东西给我们吧?”
宁初夏又问:“可是这难道不是我的财产吗?你们花钱的时候,也没有问我,难不成以前你们小时候,家里花钱的时候,我经过你们同意了?咱们家,一直不都是我和你爸做主的吗?”
是这样没错,从小到大,父母花钱从来也没有给她和哥哥看过账目。
王京雅又懵了,她倒是能说出理由——这些钱未来变成遗产,那可是她和哥哥继承的部分,可她现在这么说,不是咒母亲死吗?这种话说出来万一惹怒了母亲,以后更是什么都没得分。
“可我才是你的女儿,那些人是外人,我也不够钱花,你为什么不把钱给我花呢?”说到这就带着点质问味道了。
宁初夏淡淡道:“你总是比他们要更富足的,难道小时候我没有教过你们要乐于助人?你们小时候可是唱过《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你和你哥都有房有车,工作稳定又有存款,我虽然没车,可也有房,我们一家都生活富足,怎么能贪图享乐,不知帮助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