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包子的反击[快穿] 完结+番外 (三花夕拾)
闹到了这份上,谁也不信服谁,原先和蒋富贵同仇敌忾的宁家亲戚们也蒙了。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宁初夏求助地拉住了村长:“村长,你说了契约入档可以报官对不对?我要告他!他把我阿爹的画换没了!”
蒋富贵看这倒打一耙,先是有几分退却,毕竟这年头没有几个想去县衙转一圈的,可又了满满的斗志:“行,报官就报官!”
……
大源朝的县衙,审核是公开制的,除却县令不愿意公开的案件,否则总是府门大开,百姓想看就看,只是判案过程通常很长,大多时候也不过是个偷盗小案,平日里来看的也不算多。
只是这一次的“换画案”不大一样,上告的竟然是个九岁孤女并她两个弟弟,而被告的,则是她的姑父。
县衙外前所未有的人多,原先围在这的是宁家村的几个陪同来的村人和宁家的那些亲戚代表,后来陆续有人看到这有热闹,便也凑了过来。
围在外面的人比里头还要早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到这姑父强买九岁孤女家传名画,众人便忍不住啧啧称奇。
在原身的记忆里,当地县衙里的这位县令治理还算清明。
宁初夏在县令的令下,便也低头恭敬地念起自己的诉状。
“……小女自幼受爹娘教导,粗通文墨,家中珍藏画卷小女看过多年,绝不是姑父所指假画,请县令明鉴,还小女死去的爹和小女清白。”
在一旁的蒋富贵听得无语,要不是颇有些怕这县令,他都直接呛声,他应对得随意,自认很有把握:“这画我问过省城的廖大人、吴富商……他们均说此为假画。”
作为证据的画卷已经在县令那展开。
“你所指的这几位,可否说过这画假在何处?”
蒋富贵被问到便一愣,他当然答不上来,只支支吾吾地说:“他们只说此为假画!”
反正这些大人物都说了,这是假画,那还用问?
“那你又有何证据,此画非你家珍藏?”
宁初夏再叩,她心中已经为身边的姑父点燃了三根香。
上辈子的蒋富贵几乎是点亮了所有的幸运天赋,他不懂画也能把画顺利卖出。
可惜……这辈子有她在。
“小女家中有一卷书,乃外租家中所留。”宁初夏呈上证据,“明华有怪病……”
这位名为明华的画家,大概是周伯通这样的人物。
他生来有些左撇子,但古代不太理解,便在后来学习时被强行矫正,可终究,他的左手才是他的惯用手。
因而明华便有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习惯,他左手作画,右手题字,如果不知道他习惯的人,临摹时通常会因为落笔方向等问题翻车。
而这幅假画,则是完全的右手画,其中更有不少仔细看便能看出的问题。
宁初夏送上的这本书,并非孤本,是后人记叙明华所留。
“……明华的画作,喜欢在水中留暗记,当年阿爹曾为我直过,《送别山水画》的湖中,暗藏别后重逢四字,《玉佛》一画中藏白马寺三字……而这些画中……”宁初夏沉默,一副无言模样。
蒋富贵看不到画,只能抬头看向县令,同时从他们两人的眼里看到了无语神情。
这是假的吧?哪有人会在画里写字。
宁初夏还没说完:“还有这山……”
她滔滔不绝,挨个指出。
宁初夏当然能记得起这幅画的每一个缺陷之处。
毕竟这幅画可不是出自明华,而是出自她之手。
第63章 长姐如母(三)
什么山啊水啊的, 蒋富贵根本听不明白。
他要是懂这些山山水水的,那肯定是撒谎。
纵然这幅画陪着他过了那么长的时间,可蒋富贵还是很难根据宁初夏的描述对应着想起画的细节。
他看不到案上场景, 只看得到县令同旁边的师爷一起抚须点头的姿态,蒋富贵不由地心一颤, 这些人别是被宁初夏给糊弄了!
果不其然,他刚生出这样的想法,那位县令便看了过来。
县令姓吴, 他虽然也是通过层层科考后被安排到此处的, 可对于这些书画终究差了些了解。
他所学皆是八股,在作诗上没什么天赋, 对画的品鉴自然也差上许多。
不过就算再不懂画的人,估计也不会看错这张画。
吴县令同旁边的对视一眼, 脸上不禁有些无言, 这仿画之人很是落落大方, 在画上留下了“临摹之作”四个字,当看到这四个字之后, 宁初夏后续讲的那些, 也都不用听了。
“这副《送别山水画》和其他的这些画作, 确实是假的。”吴县令如是道。
蒋富贵一听这话便也精神了起来:“县令大人,这些画便是宁初夏售卖给我的假画!”他一下振作起来, 说话间也是满满地自信。
蒋富贵很是自信,却没看见吴县令和身边师爷的微妙神情。
宁初夏再拜:“县令大人, 小女可用身家性命担保, 当日我交予姑父的画确实不是这几幅。”她的眼中噙着泪, 一副饱受屈辱的姿态,“若不是自幼看着真画长大, 小女又从何得知真画是什么模样呢?”
蒋富贵不禁呛声:“你当日给我的画就是这几幅,可别空口污人清白!你刚刚不是自己说了吗?你们家那有书,记载了那么多东西,你当然知道。”
他倒是不怀疑宁初夏,只觉得很是败兴,他本来还以为他那没用的连襟是藏了什么财富,现在看来,他这没用人确实也藏不住什么值钱的东西。
他就不该信那败家娘们的话。
宁初夏眼睛一眨,眼泪便落下,抱着两个弟弟,一副备受姑父压迫模样,身后围观的人里已经有人压不住开始窃窃私语。
吴县令皱眉:“书中只记载了画中藏字,并未记载每幅画所藏字眼……”
他心中的天平已然倾向了宁初夏这边。
这蒋富贵有一双三白眼,眉眼间藏着贼气,很不正道,吴县令刚刚又从师爷那听到,这位蒋富贵有赌瘾,曾经因为赌博散尽家财,这么想来……这位蒋富贵一看问题就很大!
蒋富贵琢磨了一番,总算品明白了县令的话:“我们都没见过真画,谁知道她是不是空口胡言?”他冷笑,“我还说那画里藏了一二三四呢!”
他开始胡搅蛮缠,吴县令心中也有些烦乱。
两人的这个所谓的掉包案,现在根本是一桩无头公案,以目前的证据很难强行定案,本应该择日再审,但吴县令心中又有种父母官对于子民的怜惜。
要是他这么择日下去,恐怕这位小姑娘能被她这边的这些亲戚给吞个精光。
堂上的气氛一时有些冷了下来,吴县令陷入沉思。
宁初夏看了眼一脸挑衅的蒋富贵,面上怯怯,心中却是满满地放松。
在原身的记忆里,她可是同这位好姑父打过很多回交道,自然知道他是什么个性。
宁初夏便偷偷地瞥着姑父,眼神里带着愤怒和不满。
“你这是什么眼神?”蒋富贵气急,上堂了那么久,他便又有些肆无忌惮起来,反正他占理,“你爹藏假画,你把假画卖给我有理?”
害,她的憨憨姑父呀。
你还是看不懂情况。
宁初夏心中感慨,可面上却好像被姑父吓得浑身一震,眼泪便不断往外淌。
宁居乐和宁居耀一起护着姐姐,看着这位几乎没上过门,这几次每回上门都在欺负姐姐的姑父就像看仇人一般,要不是在上堂前,姐姐吩咐了要他们不要说话,此时他们都恨不得冲上去和姑父打一顿了。
门外的百姓对视着都颇为唏嘘。
大家站在一起,没有别的事情干自然就要唠嗑,这么聊着聊着,关于今天发生的事情来龙去脉大家心里也清楚。
虽说蒋富贵看似占理,但人小姑娘多可怜呀?
有人都忍不住说了:“这你们自己非要买的人家的画,又不是人家小姑娘非要卖给你们的,这怎么还闹腾呢?你见人家杂货铺门口天天有人来闹着要退东西吗?”
当然,说话的人不敢大声,他们早就在刚刚的科普中知道了,这买画的除了现在上堂的这位蒋富贵外,还有宁家的一窝亲戚。
人家人多势众,自然不敢说得太过分。
只是……终究是觉得可怜。
这还真是人善被人欺,爹娘下葬才多久,小姑娘便又是得被逼着卖家产,又逼着来上堂。
旁边的宁家亲戚也觉得难堪,事实上他们到现在还觉得云里雾里。
他们在那天之后,便照旧过起了自己的日子,每天搓手等着马上要到手的钱。
他们就连收到钱以后要怎么分配都已经想得妥妥当当,甚至还有人为了这钱拿回去哪房多些哪房少些打了一架。
结果这么等着等着,竟等来了怒气冲冲的蒋富贵,这白花花的银两说没就没,大家还能不急眼?自然是跟在蒋富贵身后他说打哪打哪。
可现在冷静下来,这心中也不免生出了奇怪的感觉。
宁知中和蒋富贵两人摆在一起,要相信谁的人品这还用问吗?
哪怕换成宁知中的女儿,这结果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