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细水长流 (卉苗菁彩)


  谢尚却是微微一笑插口问道:“这都是些什么?
  晓乐回禀道:“这是两盆牡丹、两盆金桔,再还有些红梅、腊梅、水仙才只两盆牡丹?“谢尚疑惑。
  怎么说都得要有四盆啊,姚黄魏紫各两盆。
  红枣笑着解释道:我这儿的堂屋有两盆足够了!再还要摆金桔、红梅、水仙这些。前堂宽敞,倒是可以多摆些。
  至此谢尚方省起京师不比雉水城,连号称傲雪的红梅也只能摆放在屋內。
  晓喜带人拾花进屋,谢尚则留和告诉红枣道:“昨儿我和元师傅、明山、艾兄商量好了。正月初九我请他们几家人来聚聚。
  “正月初九?“红枣点头道:“我记下了!但就只请这三家人吗?不再有其他?
  翰林院二十来个同年呢?
  就请这三家,“谢尚没犹豫道:"你看爹在京这些年,日常走的乜就这么几家。咱们也犯不着整哪些虚热闹
  难得放假,他只想好好在家歇歇,懒怠应酬那许多不想干的人。
  就红枣个人而言,她也不愿多招待无聊的人来吃席一一冬节那天某些人的异样眼神她都还记着呢刚多作一句不过是为谢尚打算。眼见谢尚说无碍,红枣立赞同道:“老爷说的是。我这就叫人写了帖子和年礼一起送去
  提到年礼,谢尚又道:“年礼倒是要多送几家。似先前爹在京时就来往的周掌院和元师傅,连同其他几位世叔那里,年礼里的牡丹花和暖棚菜蔬都要跟以往一样。
  他爹留下来的交情,他必得继续维系,而白雪皑皑的严冬,花果菜蔬是京城顶顶体面的新春贺礼。
  二舅冢人现都不在京,可以不送,敏姐姐那儿也是照先前的例。他娘那边的亲戚,更不好人走茶凉,寒他娘的心。
  艾兄跟敏姐姐一样,明山是咱们江州人,你给他加送两盆金桔。
  说完年下请客的事,红枣谢尚方才进屋。
  堂屋花几上已经摆上了牡丹花,紫竹和照琴正围着小几剪红纸给腊梅和水仙花贴红-一腊梅、水仙的黄白花朵不够喜庆,需要人为地给添点彩
  对此红枣也是无力吐槽,由着她们迷信。
  看到红枣谢尚进来,两个丫头立刻放下手里的活,一个去倒茶,一个上前来接衣裳
  谢尚看了一会子牡丹,回头和红枣道:“虽是一样的暖房花,但这牡丹我瞧着倒是比咱们雉水城的好些。可见这京师的冷乜不是全无好处。比如这牡丹花吧,想要促早开花,就必得先冻一冻,不冻就不萌发花芽。你看这盆花,高不过两尺,偏却有这许多花苞
  人人都说梅花斗雪,其实牡丹何尝不是?只是她花开在春天,所以毎每被人忽视曾经历过的严寒。比如他能有今天,虽离不了父辈春风和红枣的八字助旺,但自身也没少努力
  红枣原觉得自己喜欢牡丹较梅更甚是个俗人,但听谢尚如此一说,忽而觉得自己还挺高雅,忍不住笑
  接道:“《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谓之中;……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听老爷如此一说,我忽然觉得这牡丹之所以能一枝独秀被赞花王就是因为比梅更知冬藏春发,顺天应时,自然之道,中甭之道!
  谢尚闻言大乐,击掌道:“知我者,红枣也!
  红枣眨眨眼,快活地笑了,觉得这做文艺女青年的感觉,竟然还不错。
  午后红枣正同谢尚试穿针线房送来的新衣,丫头忽然跑来告诉道:"张乙回来了!红枣闻言大喜:“快叫进来!
  然后又同谢尚道:“可算回来了!
  谢尚安慰道:“十六出发,今儿能到,也算一路顺遂!
  出乎意料,一见面张乙首先呈上来的是谢子安的家信和两件狐表。
  看完信,谢子安看到信件上的落款日期,诧异问道:“十八号的信?张乙,你是哪天从济南出发的?
  回老爷太太的话,“张乙回道:"小人是十九才离的济南。
  原定十六日出发,但出发前几天得了德州有庄子售卖的信,小人使骑马赶去德州买庄子,然后再回济南盘账,所以比原计划晚了三天,但由此也见到了振理晓乐一行,还蒙学台老爷恩赏了狐皮袍子。闻言红枣方留意到张乙身上的狐皮袍子,心说果然是她公公的手笔。
  那庄子买到了吗?
  比起皮袍,谢尚更关心能生钱的主子。
  买是买到了,“张乙实事求是道:“就是地比较贫瘠,一多半的盐碱地。价钱也不便宜。唯一的好处就是庄子地处宫道,可以开铺!折算上铺子价钱,不算亏。
  听说适合开铺,谢尚就撇开盐碱地了,点头道:“能开铺就好!
  你十九才出发,今儿就到了,这一路辛苦的,且先家去歇息,什么话都等明儿再说!
  打发走张乙,谢尚又试穿他爹给拿来的青白肷狐皮袍子
  对于男人节前赶回家,碧苔一颗心安回原处,嘴上却抱怨道:“这么大的雪,赶这么急干什么?张乙抱着胖儿子眉开眼笑道:“这不是赶回来祭灶吗?东西你都备好了吧?
  好了!“碧苔道:“但等时辰到了就可以开始。
  那五妹的好事呢?“张乙又问。
  也妥当了!
  打发走芙蓉,甄氏和花几前赏牡丹的文明山讨主意:“谢太太送了咱们这许多暖房家乡菜,咱们回些什么才算合适?
  若是在江州这根本不算个事,但在京城她家没庄子,就成了难回的人情
  这有什么?“文明山眼看着花头也不回道:“我和大尚相交,不说互通有无,但吃他几棵菜罢了。等开了春,把咱们家出产的好茶叶送些给他就是了!
  甄氏没有其他主意,只能道:"那就只能等清明以后了!
  就是明前的新茶,但等文明山想想道:“也不定,你知道腊八那天皇后赏了大尚一条九宝白玉带,谢太太一个九宝金项圈吧?
  吴氏看到谢家送来的东西则颇为高兴,和男人庆幸道:“正愁年下来人没菜呢,现在好了
  不过最好的还是这牡丹红梅。
  俗话说"腊月的黄土贵三分”。时近年根,物价飙升,加上又遇大雪,街面上的米价都已涨到一斗一吊钱了,似这样的牡丹花更是天价一一她连问都没打发人去问。
  想想吴氏又道:老爷,咱们家在京虽没庄子,但有个现成的花园,依我说明春倒是划一块地方搭上暖棚种些菜吧!一来自家能吃,二来还能做礼,省下一大笔花销!
  吴氏说得在理,艾正虽觉得给人知道了没面子,但想着年底送礼可能剩下的钱,点头道:“这家里的事你看着做主就好,不必问我!


第537章 元气满满
  振理晓喜一行在腊月二十六回到了雉水城。
  进老宅两人就被叫去了五福院。
  呈上谢子安和谢尚的信,老太爷谢知道云氏等人听说腊八那天除了御赐外还有皇后赏无不喜出望外御赐金貂虽说稀罕,却称不上独一无二,而麒麟袍上加带规制外的九宝玉带和九宝项圈恩荣的才是风头无二
  陛下这是在给尚儿入阁造势呢
  十岁的谢奕还想不到这么深,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振理,"谢奕急切问道:“我哥这条九宝玉带你见过吧?什么样?你仔细说说谢奕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众人的目光瞬问都集中到振理身上。
  振理早知有此一问,并为此做了充足准备,当下口齿清晰地不急不缓地讲了起来
  乘着所有人为皇后赏的兴奋劲,振理又适时呈上谢尚预备的礼物
  老太爷拿着谢尚送的海龙皮帽子乐得合不拢口一一时隔四十年,他终于又得了顶海龙皮的帽子,而且是重孙子给孝敬的。他这一辈子没白活。
  谢知道看刭帽子更是感慨万千一一他娘死的时候,他心灰意冷,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结果没想六十岁的时候由儿子给跑出了一个宫,今年七十岁又戴上了孙子给孝敬的价比紫貂两倍的海龙皮帽子。他早年运势虽说有些欠缺,但晚年却是得了儿孙们的济一一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他这一辈子也没啥好抱怨的了
  大太太看着眼前一大包雪白银鼠皮,告诉自己尚儿虽不是她亲孙子,但她亲孙子又如何?分家各得了大几千的银子却没一个想着要孝敬她些什么一一每回来想的都是从她这儿再得些什么。
  所以现在这样也没啥不好。俗话说"知足常乐,她得知足
  云氏得了儿子孝敬的紫貂皮,不用说心里乐开了花。
  她家不差钱,唯一盼的就是儿子出息成才,现长子算是养成了,再一个一一云氏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小儿子,谢奕立刻把他属于他的一包猞猁皮递了过来,央求道:“娘,您赶紧叫人做了给我过年穿!
  他还没穿过猞猁皮呢!
  有振理珠玉在前,晓喜给李满囤、王氏的回话也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
  “这么说,"听完李满囤总结道:"今后小姐进宫朝贺的朝服将比其他人多一个项圈?
  晓喜点头,李满囤咋舌道:“气派,太气派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李满囤虽说不知道御赐恩赏上朝戴项圈是个多大的荣耀,但听说别人都没有,只他闺女一个人有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