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谢尚赶紧磕了三个头,红枣自是亦步亦趋地紧紧跟随。
见此,谢老太爷方道:“《周礼》云‘有夫有妇,然后为家’。故《易》又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尚儿,你和你媳妇既成了家,便该将以偕老,有终身之义!”
红枣……
这世人都视婚姻为终身大事。谢尚听到这话没啥犹豫地便一个头磕到地上:“尚儿谨遵老爷教诲!”
红枣跟谢尚一处跪着,不好不磕,便也跟着磕了个头,心里却想着:前世人的婚礼也是各种海誓山盟,所以还是走一步看不一步吧,她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接过谢老太爷递来的匣子,谢尚感觉匣子入手极轻,不觉心说:他爷该不是跟老太爷一样又给了他一份地契吧?
看到老爷再一次把给谢尚的东西托老太爷转交,吕氏着实心塞——上一回下聘,老爷托老太爷转交的便是个万两的大庄子蒲庄,这回的礼一准也不会轻。
似送礼这么大的事老爷不和她商量也就罢了,她知道老爷看重元嫡,但每回给礼也不给她经手,可教她人前如何自处呢?
心里难过,但看到红枣跪递过来的,吕氏还是赶紧接过喝了一口,然后便拿过丫头手里事先准备好的匣子强笑道:“尚儿媳妇,刚老爷的话你都听到了,老爷祝愿你和尚儿长长久久,白头偕老,我也是一样。这匣子里的几样头面,你拿去戴吧!”
老太爷、老爷、谢子安、云氏四个人都没让新媳妇长跪受教训,吕氏自然也不会这么干,然后其他十二房的老爷太太便也都没人这么干——正经的三层公婆都不开口,哪里有他们教训的地?
十三房的老爷太太都不说话,他们的儿子媳妇自然也不会多话,如此谢家上下人口虽多,但谢尚红枣一个早晌竟然便都见好了,同时还收获了四大箱子的大小匣子。
午晌不用说照例是吃席。午饭后送走所有客人,红枣同谢尚回到喜房。
进堂屋瞧到地上堆着的四个箱子,谢尚便让彩画拿了他爹娘和谢老太爷,他爷给的四个匣子来。
谢尚抢先打开谢子安给的匣子,然后红枣便听到谢尚的欢呼。
“呀!爹竟然把这对玉佩给我了!真舍得啊!”
闻言红枣好奇地看了一眼,结果看到匣子里有两块圆形镂空花鸟玉佩。那玉佩的雕刻倒是繁复,但奈何玉质太差,颜色也是不青不白,看着跟快劣质塑料似的,完全没有玉器该有的光泽——就这玩意能算“真舍得”?红枣心说:这玉佩除了个头大,其他,不管是质地还是色泽,比起她的珠玉头面都差太多了!
“这玉,很贵重?”红枣看谢尚目不转睛盯着匣子地样子试探问道。
“嗯!”谢尚点头道:“是古玉。这是两月前,谢福在府城捡的漏。”
原来是古董,红枣明白了——前世博物馆里的古董玉器确是都似这个黯淡无光的样子,不好看!
这一对玉佩,谢子安早晌明言是给两个人的。
谢尚记着他爹的话,当下拿了其中一块给红枣道:“红枣,这块玉佩给你!”
红枣想着这玉佩不好看归不好看,但价钱大啊,而且还是她公公谢子安给的,当即表态道:“尚哥儿放心,我会好好收着的!”
谢尚闻言却是一愣。转想起红枣的出身,谢尚便说道:“红枣,这玉是给你戴的。你家常把这玉戴在身上养着,如此过个几年,这玉生了灵性,便就能反过来护佑你平安顺意,遇难呈祥了!”
红枣……
红枣前世曾听说过“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世”这样的话,自己也曾想买一块美玉护身,但奈何囊中羞涩,入眼的都买不起,只得做罢。
红枣这世倒是刚得了不少玉石,可未曾等她悉心选出中意物件呢,便突然得了这块贵而无华的古玉。
古玉虽说也是玉,但前世《洛阳铲》火爆的时候,红枣很看了不少古玉传说,传说里古玉里面可都住着啊,不可说。
红枣虽然一向唯物主义,但也不想平白无故的把块来历不明的古玉戴身上——她现有的是玉,干啥要戴这一块?
看红枣面有难色,谢尚奇怪问道:“怎么了?”
“这玉贵重,我担心弄坏了。觉得还是收着保险。”
“这么好的玉怎么能收着呢?”谢尚急道:“这样的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
“不然,我爹如何能把这玉给咱们。实在是他不得闲盘!”
红枣……
谢尚想想又道:“你年岁还小,这手不稳也是有的。嗯,彩画,你把这对玉佩拿去给灵雨,让她打了络子来。”
“红枣,等打了络子,你把这玉戴在脖子上,就不用担心会掉了!然后我便教你每天养玉!”
红枣……
谢尚自说自话惯了,当下谈性大发,当即便讲了十八个不知打哪里听来来的类似谁谁一块玉养了十八年,最后玉碎救主的故事,直把红枣听了个目瞪口呆,心向往之。
说完谢尚又高兴说道:“红枣,咱们往后也一起好好养着这对玉佩,如此养给十几二十年,倒是比比谁养的玉好!”
闻言刚追问了谢尚不少“然后呢?”的红枣一时抹不开脸拒绝便只得点头应了。
比就比呗,红枣暗想:谁怕谁啊!真有啥不可说,她再丢也来得及!
谢大奶奶给的匣子如她所说里面是两对宝石花簪。
谢尚一见立刻笑道:“这两对簪子原是太奶奶的,上面镶嵌的红宝石极好,你家常好好收着,非大礼不要戴。”
红枣不通宝石。但她看这六件花簪的宝石个头比她所有头面里的宝石都大,便也朦胧知晓这几根花簪的价值不菲。
谢尚如此说她便就如此应了。
谢尚看红枣叫碧苔收宝石花簪倒是想起一事。
“显荣,”谢尚隔窗吩咐道:“你记得告诉你爹把少奶奶陪嫁人的月例给添上。”
月例?红枣眨了眨眼睛,心说:这不是红楼里面的工资吗?谢尚这么说可是往后都将由谢福来给四丫五丫张乙他们发工资?
谢尚回头看到红枣在看他,便说道:“对了,红枣,趁现在得闲,我把咱们院里的情况跟你说一说,你好生记着。”
“咱们院内外各有一个管事。内管事是周嬷嬷,她是娘的陪房,现管着咱们院丫头和婆子们的规矩。”
“碧苔和金菊两个是你的陪嫁,身份比旁人不同,但也因为如此,规矩啥的更不能错。她两个的规矩都得跟周嬷嬷打头学。”
耳听谢尚口里规矩长规矩短的,红枣莫名想起了《还珠》里容嬷嬷教小燕子规矩的片段,不觉擦了把额角上并不存在的冷汗。
“尚哥儿,”红枣小心问道:“这规矩难学吗?”
“这有啥难的?”谢尚不以为然道:“你看咱们院子里外这些人不都学会了吗?”
红枣……
那是学不会的都被淘汰了!你大少爷根本见不到。红枣心里吐糟,嘴里只问道:“那周嬷嬷严厉吗?会不会打?”
“我听说学堂里先生都有戒尺!”
谢尚……
谢尚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当下细想了一回,然后便肯定道:“该是不会打!咱家又不缺丫头,真学不会赶出去就是了,打她做什么?”
“没得坏了名声!”
红枣……
“所以,红枣,你只管放心,碧苔和金菊,即便真的学不会规矩,周嬷嬷一准也不会打。而且她两个是你的陪嫁,也肯定不能赶。顶多咱们白养着她两个,然后逢年过节的在她们人前露个面也就罢了。”
红枣……
碧苔、金菊……
“外管事就是显荣。他管着咱们院的所有小厮和常随。”
“你陪嫁的六个小厮也得跟显荣打头学规矩……”
这回红枣没再问张乙几个学不会规矩会怎么样了,她现多少已经明白谢尚的想法——富贵如谢家,完全不在意个别奴仆的去留。
第238章 叫我一声少奶奶(八月二十七)
谢老爷给的匣子里果然装了一张地契。地契的庄子蓼庄位于赤水县和雉水县的交界处,离雉水县足有七十里。
红枣正想着这庄子离得可是够远的便听谢尚道说:“我记得太爷爷给我的南庄就在南城外五十里,离这个庄子倒是不远。”
在给五福院之前,谢老太爷还给过谢尚庄子,红枣心里一动,但却什么都没有说。
“红枣,”谢尚道:“这个院子即是爷爷给咱们两个的。咱们往后的家用就从这个庄子里出吧!”
“家用?”闻言红枣眨了眨眼睛——提到钱了,而钱,可是婚姻里的敏感话题。
“咱们虽然吃穿都是公中的,”谢尚道:“不用花钱。但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却是要自己出的。”
听谢尚这么一说,红枣懂了——俗话说“人情大似债,一代转一代”。她今儿收的这些礼,除了谢老太爷、谢老爷和公婆四个直系长辈给的外,其他人的礼往后都得还回去不说,说不定还得倒贴。
吩咐显荣进来收好两个地契匣子送到五福院的书房,谢尚方和红枣说道:“红枣,这余下的匣子,你得闲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