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我现在做饭味道不错,我来给你露一手吧。”
俞向安对这个洒脱的四姐很有好感,不比她换了个芯,这是土生土长的19岁少女,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她还能这么坚强。
很多人都做不到。
对于她现在的豁达,俞青山也很欣慰,听到俞向安这么说,点点头:“你妹妹她现在做饭的手艺确实不错,突然之间就开窍了,做的饭菜越来越好吃,你让她给你做一顿,你就知道了。”
俞向清有些不信,才一年,变化这么大?之前他们姐妹两个的手艺可是差不多的。
“小妹,那我今天就等着品尝一下你的手艺了,对了,小妹,你现在在食品厂一切都好吧?”
俞向安:“都好,姐,你还不放心我,在这边有空你会做什么?”
俞向清眨了眨眼睛,“早上早起下地,傍晚天色暗了回来,等到吃完饭洗完澡,天已经全黑了,我是高中学历,偶尔会跟其他知青给队里的村民上扫盲班,给大家念□□、主席语录,只要天气允许,每天都有活干。”不干没有工分,工分不够就没有足够的口粮。
“四姐,你现在还有看书吗?你有没有想过投稿?我记得你当初的作文是被老师夸奖过的吧,你看我都能有被报社录用的文章,你也可以尝试一下,邮费也不贵,要是被录用了,一下子就千百倍的把邮费赚回来了,你在干活的时候正好可以累积素材,你能比我写出更深刻的文章,然后把该忌讳的东西记住,我觉得希望还是挺大的。”
俞青山赞同:“对啊,你可以尝试一下,不行再说,要是可以,就不一样了。”
他也希望四女儿不要纯粹的只在这里下地,能学点别的最好,她又不是要一辈子都在乡下种地,他好不容易才从乡下挣脱了那一身的泥泞,他不想他的孩子又回到了当初他过的日子。
现在没有工作岗位不能回城,但是投稿不需要工作岗位,她可以随便投,要是她就是吃这碗饭的呢,名气大了以后,想要回城,那肯定会更容易操作。
俞向清沉吟了起来,她投稿??
她没有想过,她能行吗。
要不,试试?
“你之前是怎么投稿的?”
“我打听了有哪些报纸收稿子,看了下他们收稿子的风格,找那些相近的投。”
……
俞向安跟她详细说了经过。
心里也在想,她有什么能帮到她的。
回去后帮忙找几本书,还有她摘抄的报纸节选,应该能有点用处。
他们是在中秋的前一天到的,中午他们就要坐车回去,能在这里呆一天时间,足够过个中秋了。
他们带了不少吃的,除了应节的月饼之外,还有肉、糖果、罐头,还有俞向安自己做的各种酱,带了很多,足够俞向清吃一段时间。
聊了会儿天,天色不早了,俞向安撸起袖子,把肉做了,分出一部分给陈奶奶他们,一家三口提前过起了中秋节。
俞向清十分高兴,一起过节,太好了。
还有老家的月饼,自己爸爸、妹妹,有家人在身边。
实在是太好了。
她周身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说着其他没有出现在这里的大哥,外婆,爷爷他们,说着这一年她不在家里,发生的大小事。
这一晚,他们都晚睡了。
不过都睡的很香。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陈奶奶和两个孙子吃完早饭,早早的就出门了,俞向清正要带着爸爸和妹妹在牛角大队走走,莫雯雯过来了,看到她出现在门前,俞向清脸色登时就不好了,“你来做什么?我不是说过了吗?你有事别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找你,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小清,你何必这么绝情,我们这么长时间的感情,你听别人几句话,就全部否定吗?我欠你的已经扯平了,未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相处。”
她看上去十分无辜,不过她好说歹说,俞向清都是一个态度,“你说完了吗,说完了快走,你要去干活了,迟到了会扣工分的,你可别怪别人不提醒你。”
这就是让俞向清厌恶到宁愿搬出来的舍友,看上去人畜无害,笑容甜甜的,没什么心计的样子,看来是咬人的狗不叫。
莫雯雯看俞向清说不通,看向俞向安,“你是小清的妹妹吧,我和你姐姐是朋友,但是现在有些误会,你能不能帮我……”
俞向安:“不能!”
俞向安直言不讳:“你很奇怪,这是我姐姐,我当然信我姐姐的话,而且我姐姐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你听不懂?脸皮这么厚不是心怀不轨都说不过去吧?”
莫雯雯涨红了脸,“你、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只是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可是我姐不想要你这个朋友啊,交朋友可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的,一厢情愿那叫牛皮糖,那叫死皮赖脸。”
看着莫雯雯落荒而逃的样子,俞向清心情大好,有点想不通,她以前到底是怎么想的?
居然还觉得她很好,觉得她是自己来到这里后认识的最好的朋友。
直到她家里没有寄东西过来才发现,她实在太功利了。
有好处就一切都好,没有好处,立刻反口在背后说你笑话。
就像现在,这段时间两人都没什么往来,一听她家人过来了,就主动上门了。
还不是觉得有利可图。
俞青山这时候慢慢的走过来,看着莫雯雯离开的背影,“没关系,以后看人擦亮眼睛就好了。”年轻人,谁没有个眼瞎的时候。
“走吧,你带我们到处走走,还有,你们这里的大队长一般这个时候会在哪里,我去跟他说说话……”
女儿在这里插队,少不了要麻烦大队长,昨天还大方的借了牛车,他要去道一声谢,另外,请对方能多关照四女儿一些。
她的性子,他还是不能放心,还有梁涌,他现在在公社做临时工,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户口,还是在这里的,他以后要是想迁出去,大队长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
第二十九章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特产。
这里的特产, 除了俞向清嘴里的云菇之外,这里还有一种远近闻名的香芋,吃起来香糯可口, 口齿留香。
另外这里的糯米也不错,不过产量少, 种植的不多, 只是种了一点点, 留着过年的时候做年糕用。
香芋和云蘑菇俞向清他们昨晚已经品尝了,确实味道不错,糯米俞向清就没有了, 她去年过年的时候把分到的那一点点的糯米吃了。
听到俞向安关心当地的吃的, 俞向清也没有怀疑,民以食为天,关心几句, 多问几句,有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她详细的说了。
直到听到自己小妹说想要这边的一些蔬菜种子, 还有想要跟这里的乡亲换一些糯米, 俞向清才恍然敬佩的看着自己妹妹,“你的厨艺上涨看来不是没有缘由的, 看一看你现在对这些食材有多关注。”
俞向安:“……”
这是个美妙的误会。
她就是觉得食材不错,也想回去试试看, 要是可以的话,以后她通过自己姐姐跟这里的乡亲交换, 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大队长对他们很客气, 这两个是城里人,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虽然不是他们这边的, 但谁知道以后呢。
瞧这架势,他们对下乡到他们这里的知青女儿很关心,以后要是有什么,多一个认识的人就多一条路,他不介意释放自己的善意。
多余的他不敢说,但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照顾一下一个女知青,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在看到了俞青山掏出来的饼干之后,大队长脸上的笑容就更和蔼了,听着这位知青爸爸的话,“以前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没这讲究了,但是老话多少是有些道理的,孩子还小,就这么离开身边,一个人到外面闯荡,当父母的一直悬着心,所以古人才会有那句父母在不远游,就是不想父母担心,现在时候不一样了,在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下乡也是遵循国家政策更没得说,就是我这是当爸的没办法放心,老哥,你应该也知道,这不管孩子有多大,在我们眼里都是孩子,不能彻底的放下心来。”
大队长赞同的点头。
俞青山:“我另一个女儿在食品厂上班,这是她厂里发的福利,这就是我们那边的特产,请队长你尝尝 。”
送给他的礼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太重了,担心他觉得有利可图,太轻了,又怕他不上心,这个就刚刚好。
大队长听到他这样说也不好拒绝了,这是人家厂里发的福利,也没花钱不是吗?
他懂他的意思,“你放心吧,俞向清同志下乡以来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她是一位好同志,不畏辛苦,积极上进,这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他这话夸得倒也真心实意,在一众知青中,这位下乡不久的新同志表现确实不错。
一开始表现的是差了些,但那也是情有可原,人家之前根本就没干过这些农活,重要的是她度过了一开始的手忙脚乱之后,态度端正,不懂就问,现在已经进步很大了。而且她家里有帮衬,手里有好东西,之前村里有个小孩生病了,缺医少药,还是她送出了自己手上的药片,帮了大忙。
相似小说推荐
-
我收了幼年大佬们做徒弟 (浮岛) 2020-09-08完结19712 58929 穿书轮回者大佬虞楚因为系统差错,在退休之际穿书成了修真文同名恶毒女配。穿来时...
-
在异世混成小富婆了 (小哈金墨) 晋江2020-06-29完结成曦是一个凡人弃婴,在她即将夭折之际,被流连人间美食的神仙:遗仙大人捡回去养大。一天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