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遥平复好心情,把钱放在一边,和章雯解释,“雯姐姐,我不希望因为这个事情耽误他们快乐成长,我会告诉他们这本书的出版,但以后也不会逼迫他们写,因为出发点就是为了记录生活,不是为了钱。”
听到她的话,章雯不由地发笑,“我也是这么想的,孩子们不需要有压力,这些都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没必要被迫去写。”
但是事情还是要告诉家里人的,李小红和胡老太太听完后,也是惊讶到无声,静静地思考这个事情。
胡老太太不自主地又重复了一遍,“出书了?挣钱了?”
章雯和沈月遥点点头,“是!”
旁边李小红一拍大腿,“笑笑真棒,以后啊,就让她把我画的好看点,那我也在书里呢。”
这话逗得几人发笑,胡老太太笑着嗔怪她,“行了,笑笑画的有自己的章法,你长得好,她就画的好了。”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都坐齐整了,阮文丽早上抱着小月饼出去打疫苗也回来了。
章雯把出版的事情重新完整地说了一遍,除了稿费的数量没提,两个小孩的笔名也说了,“.....月遥考虑到隐私方面,提议用的笔名叫阮枖。我带了几个样书,你们可以留下传看,以后再买就花钱了。”
笔名是在沈月遥和阮文山商量后取的,兄妹二人名字各一半,柏取木,笑取夭,合成枖字,阮枖的名字就这样来的。
桌上安静了一刻,阮笑笑还知道这个事情,只是惊讶于真的出版了,可是毫不知情的阮青柏却一头雾水......
等大家反应过来,立刻热闹起来,都纷纷讨论。
“笑笑真厉害,还没上学都出书了。”阮文军发自内心地觉得孩子们优秀,比大人们还优秀。
阮笑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的故事被放进书里,每个人都能知道她的生活,还有些难为情。
“没想到家里还有个小作家,小画家,以后咱家也是书香门第了呗!”
“咱们都在书里,是不是以后好多人能看见?”
“......”
听着大家的讨论,胡老太太赶紧按住,“好了,看给孩子们吓得,就是一本书吗,孩子们优秀就好,以后该怎么生活还要继续,谁也不许拿这个事出去吹嘘,也不许为难孩子了。”
桌上的人都笑着应下,本来就是和孩子们开玩笑呢,胡老太太一发话,大家也不再揪着这事。
阮笑笑心里疯狂点头,赶紧翻页吧,旁边哥哥都呆了,给他夹块肉压压惊。
吃完饭,送走章雯母子,又给拿了一些最近的新酱菜,一家人关起门来说了这次的事。
胡老太太再三嘱咐后,问了下还在走神的阮青柏,“青柏,你想写什么继续写,家里不会有人说你。”
阮文山把一直走神的儿子拉倒面前,拍拍他的头,问他,“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和爹说!”
被点到的阮青柏回过神,有些犹豫,“爹,我想写......”
其他人也过来听他想写什么,阮青松猜到了一点,兄弟俩天天在一起,难免会知道他惦记什么。
“你想写上次的人贩子是吗?”
阮青柏迟疑地点点头,“上次娘说过,如果不是有人救了他,他就和父母分开了。”
这话听得其他人满脸问号,阮文山只好给大家讲了第一次进京探亲偶遇人贩子团伙的事情。
“......没想到你还记得,可以写,你写在日记里,以后如果有大人拿着书给小孩讲故事,就会有好多人知道,不应该离开孩子身边,会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阮文山为儿子的想法感到骄傲。
阮笑笑瘪着嘴,忍住想哭的冲动拉着阮青柏小声说,“哥,你真棒!”
遇见这个事情的时候俩人还没开始合作写日记,今天听说书出版了,他第一反应就是加进去,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阮青柏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是我和你们分开,肯定怕死了。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吃了糖就和别人走。”
沈月遥低下身抱住他,怜惜孩子的赤子之心,“不会的,警察叔叔也在努力帮着打败这些坏人。”
下午,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坐在桌子前设计怎么去写这些内容。
阮青河条理清晰地分析,“先画个被拐之前的内容,再画个被解救,再画个警察叔叔抓坏人。”
阮青柏想了想,加上一些,“那我们要加上拐走的几个例子,爹说有给糖、带孩子找父母骗走的,还有在门口被抱走的......”
拿着笔的阮笑笑认真打草稿,几笔画出一个大人的模样,蹲下来伸手递了一块糖给小孩,“姐姐,对吗?”
阮青梅帮她检查,指出哪看起来不对的地方,“这里,把糖画的大一些,像大白兔那样,会让人看见就知道是糖。”
阮笑笑认真修改,等把草稿画好,再整理到本子上,阮青柏来写字。
经过沈父沈母经常给讲故事,布置作业,阮家孩子的课外阅读也越来越多,尤其阮青柏的阅读面很广,沈父周末经常带他到京大图书馆借书回来看。写字的阮青柏写日记里的话更加生动形象。
晚上沈月遥才告诉阮文山稿费的事情,拿出来信封给他,“今天白天没说,因为太多了,我想着还是先不说了。”
阮文山打开信封数了一下,也有些惊讶,“三千?”
阮笑笑睡得早,还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三千块钱工资的事,正伸着胳膊腿,睡得四仰八叉。
“那就不说,这钱存起来,给两个孩子留着吧。”阮文山把钱放在抽屉里,等白天去存,“我觉得孩子们也只是当兴趣,今天青柏说想借着书写拐卖的事情,我真的很骄傲。”
沈月遥靠在他肩膀旁边,柔声说,“是啊,孩子们都很好。”
出版的事情没有在阮家激起太大的浪花,只有平时开些小玩笑,也没人拿出去吹嘘,继续脚踏实地生活。
日记出版后,在市面上受到追捧,尤其是山村生活和兄妹二人的快乐,感染了许多人,出版社想给孩子们约个采访,通过章雯来到阮家。
阮家本想拒绝,但是听说可以匿名而且问题也是提前准备好的,是京城最大的报社,不用担心其他问题,这才答应。
阮家人都到对面沈家待着,院子里只留下阮文山和两个孩子。
“记者同志,你们好。”阮文山把两个女记者迎进院子里,寒暄几句。
年长的女记者看着两个小孩,觉得有些年纪太小,听到和看到是两回事,“孩子们真的很优秀,我看见也是大吃一惊。”
阮笑笑软萌地笑了一下,引得两个记者母爱泛滥。
问题都是简单的创作过程,问问为什么要创作,哪些事情会记,以后还会再继续写吗......
阮青柏一一回答,条理清晰,“最初是因为我想记录一些内容,妈妈给我找了本子,我妹妹画画很好,就一起写日记......我们记下来开心地事情,比如一起种花、一起挖野菜、一起吃烤鸭......还在继续写......”
访谈进行的很顺利,结束前,阮文山拦住要走的二人,提出个小要求,“我们知道贵社有很多读者,所以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帮忙。”
小记者以为是这家人要提出无理要求,刚要说话被年长的女记者制止,客气地问阮文山,“请问什么事情?”
阮文山没回答,拍拍儿子的头,提示他拿出那几页纸,递给两位记者传看,“孩子们在进京路上遇见过一次人贩子团伙,见到有这样的事情,就想画下来给大家传递防拐知识,可是这本书已经印刷完......我们希望借助贵社发表这几张内容,不需要稿费和其他的。”
年长的记者看着图画和配字,不自觉地留下热泪,“我回去尽力沟通下,如果可以我带这几张纸走可以吗?如果可以,我们会尽早刊登。”
送走两位记者,阮文山到对面接家人回来,阮笑笑留在那看小表弟安安。
阮笑笑趴在床边看他,见他开始笑,就逗着他玩,“安安!”
沈月遥和沈母在一边说话,见她自言自语也没在意,听到她喊才过去看。
“安安拉臭臭!”阮笑笑捏着鼻子说,指了指床上的小不点。
沈母熟练地把尿布换下来,给他擦擦屁股,抱到被子上躺好,把脏了的尿布放到盆里,拿出去洗,被在院子里看书的沈岳泽接过去了。
“妈,我来吧,你歇会。”
阮笑笑看见舅舅认真地洗尿布,觉得自己爹以前也给自己洗过。
“以前你的尿布也是你爹洗,可臭可臭了,你爹也洗了!”沈月遥看她一直望着洗尿布的大哥,就给她讲小时候阮文山洗尿布的事。
阮笑笑大声反驳,“不臭!我可香了!”
沈月遥轻哼一声,“那你晚上上厕所自己闻闻去?”
气呼呼地阮笑笑进屋去了,心里同情地想,后世发明纸尿裤是有道理的,手洗也太累了。
等再冷一点,阮笑笑穿上外套的时候,四岁的生日到了,她和沈父是同一天生日,可是这却是第一次俩人一起过生日。
刚生阮笑笑的时候,沈月遥就感叹巧在同一天,那时候没想到会回京来,还能一起过生日,今年却是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