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闺蜜对她没那么真心,只是因为她胖胖的外形想找个对照组。如果是真心的为她好,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穿她介入别人的感情。
她也知道男生不是真心喜欢她,只是和女友赌气,想要压一下气焰嚣张的女友,以及炫耀一下自己可以随时随地劈腿的男性魅力。
她还知道那个女友也没那么爱那个男生,单纯骑驴找马把他当备胎。后来看到男生居然找了那么差的她来当小三,怕ATM跑了,女友不乐意了所以才来撕。
小时候开始,她就发现周围的人都很虚伪,哪怕是父母,明明累得要死根本不想理人,也还要勉强自己来照顾她,而且还用一些她都觉得蠢的方式。
现在这个只有脸没有脑子的男生也一样,说喜欢也没有多喜欢,包容都是自上而下的,她只是想知道男生是不是他表现得那么对女友情比金坚,其实也不过如此。
这次他们一起过来撕,她倒要看看把所有证据当面对质是谁更丢脸一点。
一定很有趣。
——
麦秋写的这个小三没什么苦大仇深的,就是单纯的恶,她更像是一种象征,某些时候看甚至有一种魅力在里面。而奇怪的是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很少能找到这样的角色,有也是没有前因后果,为了反派而反派,招人厌恶,其他没了,比符号还符号。
再不然就一定有个悲惨的童年,或者是性格超级拜金,利益至上。有的时候麦秋也挺怀疑,是不是为了省事才都这样写女性坏人的角色,千篇一律,看一百集和看一集没什么区别。
麦秋把这篇小传发给了地中海老师,那边很久没回,过了几个钟头也回了小作文给她。
全篇都是问号。
问麦秋是怎么想出这样的角色的?她写这个角色的理念是什么?在小三的视角里,她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那么其他人的视角里,她又是个什么样的人?父母感情是真的好吗?闺蜜跟小三除了外貌有没有其他利益冲突?女友是真的开始时丝毫不知道男友劈腿吗?
最后问麦秋,有没有兴趣上他们学校,从招考阶段就能看出他们学校的校风,招入的学生考试老师都必须签字,流程非常透明。
完了还发了麦秋一个网络链接,点进去是近年毕业班学生的成名新闻,虽然电视剧咖比电影咖多得多,但至少都能证明是有些东西的。
“怎么样?要不要来?我们学校小帅哥很多呦!”最后还发了表情包卖了个萌。
麦秋:“……”现在的学校招生都这么招了吗?
第20章 梦想
“任何人物关系都可以进行一个归类,人物性格也可以,同样的周遭的环境、时代也会影响人物造就的事件发展。挖人物关系,角色特点一定要深刻。”
跟老师互发小作文的第二天,麦秋收到了一个视频文件,因为微信不能传太大文件,麦秋还又重新注册了一个新的QQ。视频里是地中海教授的一堂课,看时间是比较早的,用的就是“糟糕的情感纠葛”来举例,说明揣摩角色与剧本之间的关系,怎样去确立鲜明的形象。
“看到这个题目的一瞬间,你们会想到什么?”教授提问道。
反正不会想到小三,麦秋默默的吐槽。
然而有的同学依旧回答了第三者,或者劈腿等等,老师没有否认:“说的很对,但是除了这些呢?情感可不止有爱情这一种,亲情、友情难道不算是情感吗?先说亲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往上往下算一辈,三服以内,五服以内,排列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种关系,在血缘关系以外,养父母与子女一样是一种亲情。”
“再往外算,父母离婚后的另一半和原本的子女,就像童话里白雪公主和王后可以是敌对,也可以亲如一家,这算不算情感纠葛?算,当然算。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甚至异父异母,这些生活中常见不常见的关系和人物都可以成为素材。对吧,小矮人们?”
同学们温和的笑了笑。
老师玩笑了一句,继续说道:“开阔思维,放开视野,不要跟E国记者似的天天盯着人家卧房里的那点事儿,你们跑的也不快。”
同学们登时放声大笑。
“大家都是有理想有梦想有自己思考能力的学生,不然也不会考上我们学校不是?要是实在想不出来那就去图书馆,多读书少看电视,起码也不会被婆媳剧和傻白甜洗脑是不是?”
老师又吐槽了一句。
在座的同学们一群人齐齐喊:“是!”
老师点点头,拉回话题:“我们刚刚说的框架只是一个范畴,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我们国家的古代,放在皇室里,由继承人这一个位置引发的无数事件,宫斗剧能演的都演了不少,很多时候亲情放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是正常的情感;再比如民国,新旧思想冲突,守旧和受过新潮思想熏陶的亲人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放到现代有些家庭干脆是全体互相冷暴力,这些都是有先例的。”
电教室里播放着PPT,有很多这个世界的名人家庭的新闻。
“我们再说友情,人是社会动物,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有无数的,不同的社交圈子,”老师按着遥控器,边举例:“每个圈子里可能有人我们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喜欢的人也许会成为朋友,那么友情基础就在这里。同是学生,成绩好坏,外貌,老师的态度,同学的态度,甚至家庭的经济条件,这都是会影响到友情的因素。工作以后,是不是同个公司,有没有竞争关系,优秀的异性是否关注,等等等等。恋爱、结婚以后,另一半、孩子、经济,也都是决定彼此关系的原因之一。”
“我记得以前有两个学生就是这样,关系非常好,形影不离。当时有一部大戏,其中一个是第一主角,另一个是戏份略少一些的配角,学院是为了教你们学习而不是给你们实习,规矩是不鼓励同一部戏超过一个学生去实习,因为这样搞肯定会出现大面积缺课。那么我想请问,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做主角劝朋友放弃,还是做配角劝朋友放弃,又或者是两个人都不去了?提示一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到现在也一样。大家都是名不经传的普通学生,没有公司,没有后台,错过了可能就改变一生。”
“我们自己知道,做演员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每天早上操场有那么多人练声压腿,上课还要受我们这些老师折磨,演一些可能一辈子都演不到的奇怪角色。而哪怕这些你都熬过去了,可能你毕业后又会面临失业,好不容易选角选上了又有可能面对潜·规则,拒绝要被封杀,并不拒绝自己又过不了那一关。这个时候你会想起什么呢?会不会想起要是当初我拍了那部戏,一切就都会不一样了?”
“几年后大家同学聚会,再看到你最好的朋友,心情如何?而朋友碰巧拍了那部戏就一下子火了,你还会无怨无悔吗?”地中海教授十分挑事的说。
麦秋看视频都觉得他话音落下,同学们看彼此的眼光都有点不一样了。气氛尴尬中带着尴尬,防备中带着防备,不好意思中带着不好意思,简直了。
最可恨的是,他挑完就把这个话题跳过了,直接进行下一话题。
“友情纠葛之后就是你们最感兴趣的爱情纠葛,我们来做个小小的调查,劈腿过的人有谁来举个手?”听听,啧啧,根本就是恶意满满。
理所当然,没有人举手。
地中海老师:“那被劈腿过的人呢?”
所有人周围看了看,最后依旧没有人举手。
“想过劈腿的人,我的意思是有男女朋友的同时,想过其他的异性,咳,或者同性(同学们乐了),觉得这个人不错的,有没有?”
开始停顿了几秒,有三分之一的人举手,又停顿了几秒,举手的人变成二分之一。
——剩下二分之一被另一半人盯。
“好,”老师笑了,脸上的皱纹有点灿烂:“那生活中,亲眼见到,接触过,比如说你的朋友、认识的人,哪怕是不熟的,劈腿或者被劈腿的,有没有?”
这下子举手的人数一下多了起来,高达三分之二。
“姑且认为大部分人关于这种情感纠葛,是很少亲身经历过的。或者经历过也只是特例,为什么会变成了普遍现象?有人做过调查,在全国这种情况都不算少。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是你们,身在其中,劈腿或者被劈腿甚至作为第三者的原因是什么?”
感情变淡?喜新厌旧?钱?脸?身材?回答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还有个女生特别博学,举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知道,是多巴胺!”
老师点了她解答,什么是多巴胺。
女生大概解释了一下,就是人在某一种状态产生的激素,会使脑子处在一种兴奋状态,就跟喝了酒似的,等时间一长激素退去,脑子就会变得“清醒”起来。
“说的挺对,这也是其中一种因素,”老师夸了一下:“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渊博。”
女生像只骄傲的孔雀,昂首挺胸,看着有点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