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奶奶眼神奇怪,古言玉有那么好?不是听说以前是个不着调的吗?
不着调的人能得她这姐姐这般看待?
“您在我们家做客千万别客气,有什么您尽管吩咐丫鬟就是,”古言玉与蒋映红慢慢走在青石小路上,两人刚巧走到浅云院外面,被烧毁的浅云院还在重建。
蒋映红望着浅云院问道:“这是怎么了?”
“不小心被大火给烧了,还在重建呢,幸好我们府里各院都是分开的,没有连在一起,才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也没有人员伤亡。”古言玉解释道。
蒋映红看着有点可惜:“怎么就突然起火了。”
古言玉道:“都是守屋子的人不小心,家里人多,管理起来是件特别费力的事情,祖母年纪大了,难免有点力不从心,有些事情就不太能注意到。”
她不想继续跟蒋映红说宅子到底是怎么被烧了的事情,笑着转移话题道:“蒋姨家和姨奶奶家挨得很近吧?”
蒋映红点头:“是挨得近,那些年受了姨母们不少照顾。”
比起大姨母自然是带她来的小姨母照顾得更多些,毕竟小姨母挨得近,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小姨母总是来看他们,每次来都会带不少东西,吃的穿的用的。
大姨母隔得远,偶尔会派人送些银子给她,每次送来的银子都足够他们姐弟三人买好几个月的米,那些年虽然困难,但是因为有人帮助,两个弟弟又懂事,所以她并未觉得生活有多么艰难,如果没有两位姨母的照顾,想来又是另一番光景。
所以她对老太太其实十分感激,只是两家人实在隔得远,来去路上就要花两天时间,所以这么多年,她都没有过来看看。
“你成婚的时候,我本应该过来的,只是不巧,刚好染了极重的风寒,所以才缺席了,实在是失礼。”蒋映红道。
古言玉无所谓地笑笑:“您的身体最重要,况且就算您来了,祖母也没有时间好好招待您,我更看不见您了,还容
易让您病情加重,因病缺席,哪存在失礼的。”
蒋映红想,这是个十分体贴的姑娘。
两人沿着青石路面有说有笑地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在园子里逛了半个时辰才回到祥和院,立马有丫鬟送上热茶,蒋映红和古言玉喝了茶,在西次间坐下来。
老太太就吩咐道:“言玉,你姨奶奶有点累了,先带你姨奶奶和蒋姨回房间休息一会儿。”
古言玉起身应道:“是。”
老太太又转而对姨奶奶和蒋映红道:“你们先休息,到了晚膳的时候我就派人去请你们来用晚膳,或者你们休息好了,让丫鬟带你们过来也行。”
“好。”蒋映红道。
古言玉带她们到客房后吩咐丫鬟好生伺候,又与她们寒暄了几句,这才折回祥和院,有管事的在向老太太禀事,古言玉等管事的走了才进西次间,老太太还坐在大炕上。
古言玉走过去给老太太揉肩,笑问道:“祖母,那蒋姨是您请来的吧?”
老太太笑道“就你鬼灵精!”
古言玉见老太太眼里盛着笑意,就知道她对蒋映红的
印象很好,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也不等她问,就主动说道:“她是个苦命人。”
然后古言玉就被老太太灌了一耳朵过往悲惨史。
她道:“她只说得了你们不少照顾,却没有说这些年她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可见是个性子刚硬的,否则突然从天堂跌入地狱,她也过不下去。”
老太太笑问:“那你以为她如何?”
“祖母都这般满意了,我这个当孙女的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况且她两个兄弟都争气,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日子过得也不错,不像陶氏,娘家的一家人都乱七八糟的。”古言玉道。
这就是嫁娶讲究门当户对的原因,他们这样的豪门大户,是陶氏那样的娘家根本配不上的,那陶氏不夹着尾巴做人便也算了,竟然还在背地里搞出那么多事。
老太太一点也不想提起陶氏,她道:“等你爹回来,我问问你爹。”
“干嘛要问爹,他是能帮您管理内院还是怎么的?他老人家十天有一半时间都住在刑部,您问他,不等于没问嘛,您帮他做了主就好了呀!”古言玉道。
老太太想想,觉得古言玉也说得有理,况且这事她也问过古宏,古宏说她做主就好,于是她道:“那我们再观察几日,若是都觉得不错,那就让你姨奶奶去说媒,如何?”
古言玉点点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就好了。”
晚膳自然是在祥和院摆,老太太特意派人去刑部把古宏叫了回来,都是自家人,便不讲那么多礼数,都围在一间屋子用膳。
今日又是古言玉成亲满一月回家的喜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便也不讲究“食不言”了,偶尔互相夹菜,偶尔互相问候几句,气氛十分融洽。
不过说话的都是几个长辈和古言玉,像古言画和古言霖这等,是不敢轻易开口的,而古言笙是个例外,他是懒得说话。
用了晚膳,一起到堂屋坐着喝了会儿茶聊了会儿天,两位老太太都累了,便各自回房间休息,古言玉留下来伺候老太太梳洗。
还不忘编排她父亲:“我跟您说爹就是个木头吧,您看,今日蒋姨就坐在他对面,也不见他抬头看人家一眼,全程
就顶着桌上的菜肴,好像就没吃过饭似的。”
第六十八章 太不是东西了
太不是东西了
老太太哭笑不得:“你嫁了人,胆子也大了,这话若是被你父亲听见了,小心他数落你。”
“父亲不会的,我都嫁人了。”古言玉道。
“我看你对别人的事情倒是关心得很,那威远侯府乃是实权在握的豪门大户,你嫁进去,肯定也有很多事情,你把我给你的人看得死死的,我竟都不知道你在威远侯府到底过得好不好,回来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报喜不报忧。”老太太唉声叹气地说。
古言玉拿起梳子给老太太梳头:“您担心什么?我在威远侯可好着呢,如今掌家的权利就在我手里,太夫人对我也很满意,侯爷,他也挑不出我什么错处。”
“那两个孩子呢?”
“很乖,很听话,我很喜欢他们。”
“两个孩子是养在谁的名下的?”老太太私心地问道。
古言玉眉头皱了皱,忽然反应过来,老太太问的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孩子的母亲,那两个孩子是入了族谱的,这么多年,秦荀殷也没个妾室,那两个孩子的母亲写的是谁?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古言玉实话实说。
老太太的眉目就沉了下来,转头瞪着古言玉:“你怎么能不知道呢?若是两个孩子如今记到了你的名下,那便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嫡女,嫡女便也罢了,嫡长子是继承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将来若是你生下了嫡子,他前头还有个嫡亲的兄长,他就不能继承爵位。”
古言玉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一时间有点讪讪然。
其实她对威远侯这个爵位,并没有什么想法,不过这话她不敢当着老太太的面说,否则老太太铁定要教训她。
“这次回去后,你就去查清楚,那两个孩子到底有没有改到你的名下,如果真的改到了你的名下,却没有跟你商议,那这威远侯也太不是东西了!”老太太道。
古言玉吐吐舌头:“知道了,您别急,回去我就去查清楚。”
其实她觉得两个孩子肯定不在自己名下,秦荀殷不是那种做这种事情却不跟她商量的人,毕竟这关系到她将来孩子的前程。
“你也嫁过去一个月了,好好养着身体,早点生下孩子,才能在威远侯府站稳脚跟,你那个想嫡亲的孙子想得做梦的婆婆也才会发自内心地接纳你。”老太太教导道。
古言玉乖顺地应道:“是,祖母。”
“我的事情您就别操心了,我已经长大了,也嫁人了
,不到一个月我就已经主持中馈,您该对我放心才是,家里的事情都让您多了那么多白头发,您若是还操心我的事情,孙女就要日夜担心您的身体了。”古言玉温声细语地劝道,“您放心吧,我心中有数的。”
老太太道:“你有数就好,就怕你心太软。”
祖孙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古言玉扶着老太太到床上躺下,放下床幔,这才回自己屋里。
威远侯府,秦荀殷回来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春花上前问他吃了饭没有,没有的话他们就马上去准备,秦荀殷让不用准备了,问:“夫人呢?”
春花恭敬地回答:“今日刚好是侯爷和夫人成亲一个月的日子,按风俗,夫人要回娘家住几日的,今早五少爷就把夫人接回娘家了。”
她觉得奇怪,夫人今日要回娘家,难不成没跟侯爷说?
秦荀殷忽然想起前日里古言玉跟他提过这件事,不过他忘了,没想到今天回来就没看到人,他摆摆手让春花退下,自己一个人回了卧房。
卧房里的蜡烛安静地燃烧着,可惜房里却并没有古言玉的身影,以前他回来的时候她要么是跟两个孩子在嬉闹,要么就是坐在灯下做针线或者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