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听玛丽姐的。”
周小兰在跟着三人小队回村的路上,就发现这三个人的头发都挺短的。
虽然有些奇怪,但之前就知道他们是从外洋回乡的,想必那外洋也有些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周小兰也就没太在意,等到进了村,这才发现,虽然全村人都说的是大泰朝的话,衣着打扮就有些不一样,后来金顺告诉她,朝圩村的由来。
村子几百年不跟外界交通,有些差异倒也不奇怪。
甚至孔金顺说过,村子里这些神奇的物件,都是从古至今留下的,坏一样就少一样,她也都相信了。
如今只是把长到小腿的头发剪到腰部而已,自然没什么为难的。
孙玛丽没学过美发,可去美发店的次数多啊,这一上手,还似模似样的,刷刷刷地给周小兰把头发剪到了腰间,又修理了下发稍和流海,还给涂了点发蜡,更显得长发乌黑亮丽了。
孙玛丽给周小兰编了两个辫子,在脑后交叉盘绕,固定好就是俏皮的盘发了。
这会面膜也做好了。
果然这么一保养,皮肤的状态更润了,打上乳液后,上粉底更服贴自然。
孔母看到孙玛丽这一套一套的,乐得眉眼弯弯。
“玛丽啊,你家还有没有多的擦脸油啊?我原先就用的一罐雪花膏,这不,也快用完了,再说老太婆用的跟小姑娘用的又不一样,不然你把多的卖给我吧?”
周小兰这姑娘多好啊,勤快又不挑这挑那的,要是还在现代,她肯定得让金顺带着小兰进城给买全套的贵的护肤品,外带三金啥的,可这不是在古代没地儿买去吗?
孙玛丽就从自己的小箱包里拿出一小瓶面霜。
“这个是XXX牌的,我用着还行,也没拆开过,就当是送给他们的礼物了。”
这瓶面霜还是个不错的牌子,孙玛丽囤货的时候赠送的,就一直没拆开过,再不用没几个月就过期了,还不如拿来送人情。
等那眼花缭乱的化妆程序弄完之后,周小兰看着镜子里的人,觉得简直就像是另外一新人似的,比她见过的所有新娘子都好看多了!
孔母万分感谢地送走了化妆师孙玛丽,就赶紧催着孔金顺和周小兰俩人去领证。
两个人被送出家门。
并肩走在去村委的路上,孔金顺还时不时地偷看下周小兰。
“小兰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我听玛丽姐说了,她打算自己做化妆品,等到她做出来了,我就去她那儿买……”
“……那就不用了,那也太浪费了。”
“不浪费,用在脸上的肯定不浪费……”
孔金顺现在明白为什么好多男的都要过节送口红了,虽然用的是媳妇,可养眼的是自己啊。
他俩到村委大院的时候,村委大院的人还不少,都忙忙碌碌的。
崔小强一打眼就瞧见了他俩,立马就举起了手机。
“呀,这是来领证了?快进来,大伙可都等着你们呢!”
“你们这一对是咱们村第一对领结婚证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我做为村委的宣传干事,要全程做记录……”
“没错没错,全程做记录,咱们大家都是见证者!”
“看见那个屋了没有,婚姻登记所!专门为了你们俩开的!”
“先到这边拍结婚照!”
周小兰脸上全程挂着笑容,周围一圈都是人,她又紧张,就跟着孔金顺这个屋,那个屋的进。
人家问问题,她就跟着答。
最后,两人还并肩站在大白墙前头拍了一张照片。
起先周小兰还不知道这是啥意思,等到有人拿出一张贴子样的结婚证书来,交到他俩手里,她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她和孔金顺的画像,小小巧巧的,还没婴儿巴掌大,被贴在了那个证书上面,她手里一本,孔金顺一本。
婚书在省城就写了,上头有名字,有手印,可都不如这结婚证一目了然啊。
有了这个,果然是想赖都赖不了了!
村医耿老二笑眯眯地,亲手将一本小册子交给他们。
“恭喜你们这一对,祝你们新婚愉快,早生贵子啊!”
周小兰跟着孔金顺学了一段时间的字,能认得百十来个,就看着上头写着新婚指南……
她还没明白过来啥意思,孔金顺的老脸就先红了,赶紧在众人的笑声中,把那个小册子塞进了衣服口袋,跟大伙拱手道谢,约好了吃喜酒的时间,就拉着周小兰落荒而逃了。
众人的笑声更欢。
这其中,几个单身狗笑声最大,心里也更酸。
比如崔小强,他本来自视甚高,觉得他到了古代,那是能大展拳脚的,不说娶个公主吧,退而求其次,娶个大家小姐应该没问题。
当时见孔金顺孔来富他们不管三七二十就找古代小姑娘,还都是大字不识的,虽然嘴上没说啥,心里却觉得层次不高,可现在呢?
周小兰这么一打扮,颜值直接上升几个level,看人家俩亲亲热热的模样,崔小强就有些落寞了……不行,他也要锻炼胆量,锻炼游泳去!
而村委会这么热闹,除了要给第一对新婚夫妻办结婚证之外,也是有件大事要做。
昨儿林刚来找司娓娓,就是要说这件事的。
在司娓娓离村的这几天,那边又传来了一些用得着的技术资料。
与此同时传送来的,是通信方式的变化。
之前是通过编辑网页来的,现在改成了用聊天工具。
也就是在聊天界面里,多了一个叫武三舅(539)的人。
这个人加的好友,就只有两个,一个司娓娓,一个是林刚。
这样传送信息就比以前更直观,更省事了。
武三舅提出了一种能提高通信带宽和时间的设想,需要村民们在古代做相应的操作。
林刚虽然是网管员,可没权利同意这个,所以只能等到司娓娓回来了,才能拍板。
这不,今天她就带着村民去大湖构建实验条件。
第70章 融入集体
崔小强死磨硬泡着也要跟着去,美其名曰,努力融入集体。
司娓娓就同意也带上他。
结果到了下悬崖这个环节,这家伙就开始鬼哭狼嚎,抖得像个一百八十斤的孩子。
最后还是蒙上眼睛,让他瞧不见外头,这才能顺利地着陆的。
即使这样,脚踏上湖岸的地面,还是软成了面条,要二十分钟才恢复过来。
岸边可不是当初朝圩村刚来探险那会儿了,为了修船方便,也为了船只停靠,现如今已经修了个袖珍型小码头。
靠着崖壁,也起了两间小屋子,打鱼的和来往新村的村民可以在这里歇脚。
因为造第二条船,岸边还堆着一些木头。
司娓娓就指挥着村民们,将这些木头钉成一个四方形的巨大框架,再用易拉罐固定在上头,组成奇奇怪的形状,之后再把框架用船拖到湖的中心位置去……
除此之外,他们在崖壁上,每隔十米,也会钉上一个内里装着线路的易拉罐。
村民们都纳闷不已。
“咱这是做什么呀?”
“这是做实验,如果能成功的话,过阵子大家就清楚了。”
司娓娓觉得也快是时候告诉村民们还能跟现代联系的事实了。
如果真的像武三舅说的那样,可以实现全天候连接,那对村民来说,绝对是个轰动性的大消息!
像有些全家都穿过来的,比如孙玛丽母子,孔来富,老杨头这些人,能不能跟现代通信,意义可能还不太大,可换成其他人,比如猪场老王家,修车老刘家,耿老二家……他们的儿孙可都在现代呢,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了,能互相传个信息也行啊!
就举个最庸俗的例子吧。
比如老王家,想把在现代银行里存的钱交给儿子,总能告诉儿子银行密码吧?当然了,光知道银行密码可能还取不了钱,但如果村网能和现代网联通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村民们不明觉厉地忙活了一通,最后走的时候也没空手,在湖里捕了几十条鱼回去了。
湖里的大鱼被捕了一拨又一拨,现在连一米长的都少见了,大部分都是半米多长的,所以村里就不组织村民捕鱼了,都是干活的时候顺带手抓一些。
崔小强下上两趟悬崖,全程蒙眼,就这回去的时候还是两腿直抖。
不过这人心眼可精得很。
瞅没人的时候就问司娓娓,“村长啊,你就说,今天弄那个跟个放大器一样的,是不是那边让放的?”
刚开始村里跟现代联系上的时候,他还老守在一边,后头那边时灵时不灵的,而且只是互相传些字符,内容不是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就是风力造手纸技术,再不然就是各种中药散剂药丸的制作……
没有一样是他感兴趣而且擅长的,后来他想睡个舒服觉,就不跟在一边掺和了。
“嗯,没错!虽然没明说,但应该就是类似的功能,只不过咱们村里材料有限,只能弄成这样简陋了。”
司娓娓点点头。
不得不说,虽然崔小强胆小,恐高,死宅,懒惰……缺点一大堆,但想像力丰富这个优点是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