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菜倒是可以再试一试。
算了,不想了。到时候再来看吧。
寸土寸金的京城人口众多总会有商机的。
梅先生带着她的丫头坐了一辆马车,自己和叶儿一辆;春兰娘带着蒿弟与向妈妈坐一辆,跟着安师傅的镖一起浩浩荡荡向京城出发。
“姐,先生说之前她之所以接受爹的邀请是因为不想进京。”艾叶好笑的说道:“谁知道现在居然还是逃不过进京的命运。”
艾香听了有点不好意思,梅先生确实对京城没什么好感的。
好在她虽然心里有点介蒂,却也乐意随行,这让温春兰和艾香都感激不已。
“先生说她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艾叶道:“先生说我至少还可以再学三年。”
三年后艾叶也就及笈了。
在现代还是初中毕业生的年代,她就该谈婚论嫁,总是快了那么一步。
第二百四十四章 家人团聚
从古榆县到京城,一路都是走的官道,路上还算太平。
“今上励精图法,上位二十年,不说太平盛世倒也是算是国泰民安了。”安师傅道:“若不然这么多货我三五个人是不敢行走的。”
安师傅的意思是说他现在押镖也不过是护送货物而已,也算不上有多危险的活。
“再过些年头,估计着我们都会找不着活干了。”安师傅笑着将艾香一家子送到了京城东边的柯家路艾长青临时租住的院子。
“多谢安师傅了。”他一番言论让艾香心里动了动,但是也知道眼下不适合提出来的,且再等等看:“安师傅,您也知道我们家住在这里,回头您到京城一定来家里坐坐,我有什么需要您捎带回古榆县城的也好请您帮忙。”
“好说好说。”安师傅爽快的应答道:“金家每一季都会押一趟镖来往,到时候我就过来找你。”
艾长青当差去了,房门还紧闭着,一家子只好先将东西搬下来等,大大小小的包袱堆了一地。
安师傅见状也不用帮忙就告辞了。
原来想留到他餐的,结果自己家门都打不开。
安师傅走了小半个时辰,艾叶率先发现了爹的身影。
“爹回来了。”艾叶跑上前去站在艾长青面前:“爹,您穿着官服真好看!”
艾长青满脸堆笑,顾不上艾叶,连忙掏出钥匙递给艾香,一边向梅先生打了一声招呼。
“来,蒿儿,让爹抱,你娘抱累了。”一边伸出手从妻子手中接过儿子一边道:“春兰,累着了吧?”
“相公,我还好,不累的。”温春兰脸上浮起了红晕,看着一身官服的艾长青她也有艾叶的那种想法,相公穿着官服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威严呢。
不过,当官的人不是都有小厮伺候吗,相公身后却是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人。
进了屋率先将梅先生安置下来,夫妻二人进了屋
艾叶叫着要跟进去,艾香一把拉住了她,这小妮子眼色不太好。
“我们去帮忙烧点茶水煮饭菜,向妈妈年纪大了,也坐久了车不宜太劳累。”一路上全靠了向妈妈张罗了一家子,有这样忠心的婆子就能省不少的事。
向妈妈看艾香艾叶进厨房连忙说不用不用。
“叶儿,茶水烧好了,快给先生端进去。”举家迁京城,现在就像现兴家一般。
老爹一个人厨房里什么都没有准备,还得去买菜。
向妈妈说她适才已经问好了人,这儿离能买到菜的地方并不远。
“这条巷子口那边就有卖菜卖肉的摊子。”向妈妈道:“估计着价格有点贵。”
贵也得吃,艾香和向妈妈一起去看,吩咐了艾叶还在家里煮着饭。
这条巷子口就文西路,看样子是一个临时的菜市场,很是简陋。
肉是二十六文钱一斤,青菜也得四文钱一斤。
饶是如此买家也甚多。
人多的地方就是好做生意。
艾香来这儿是来踩点的,她要看看干点什么可以谋生。
向妈妈买了两斤肉和两斤青菜,苦笑着说有点下不得手。
若不是艾香说亏什么都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她还只想买一斤的。
艾长青也和温春兰说着京城的开支。
“俸禄是每个月十二两银子,然后有点绢布、棉布什么的。”艾长青道:“人啊,想想也奇怪,以前在向家坝一年有二两都觉得很有钱,眼下却是觉得不够用。”
这个小院房租每月就是四两银子了,余下八两银子的话供一家子的吃穿用度捉襟见肘,还不要说梅先生一年一百二十两银子的束修。
所以,他们很愁。
“我来之前也担心钱不够用,香儿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看她那样子仿佛胸有成竹的,我也就没有再多想了。”温春兰叹口气道:“相公,要不我还是做些绣活拿出去换点零用钱吧。”
“咱们问问香儿再说。”艾长青觉得女儿是有主意的人,说不定会有什么想法。
新想法没有,但是可以沿用老法子。
“这儿的肉比较贵,这些人家却也买得起。”艾香在那个临时菜时站了好一会儿,她发现买肉的人比买 青菜的还要多,说明大家都舍得吃。
艾香决定卖卤肉,与在临化镇不同的是不卖猪头而是卖排骨。
京城人嘛,消费自然就要高一点,卤精排,香喷喷的远远的就能勾起人的食欲。
来京城时,她就在千金堂买了些卤料磨成了好几斤粉末,原准备是自己吃方便,现在看来有备无患还能换钱。
她也看过了,这些人都喜欢卖肥肉,瘦肉都不太喜欢,更不要说骨头了。
艾香去找了那个屠夫,说专门买骨头带点瘦肉多少钱一斤,那人还当她是一个傻的,确认后却又摇头。
为什么呢?
一斤带骨头的肉是二十六文钱,但若是分开卖他就要少卖很多钱。
没辙的艾香最后只能带骨带肉一起买。
第一次就买了十斤,然后让屠夫帮忙分开,分斤少两,排骨变成了四斤肉只有五斤四两了。
屠夫好奇的问她要怎么办。
“我试试我们家乡的吃法。”艾香道:“初到京城,饮食上还有些不习惯呢,得慢慢的调整过来。”
艾香的排骨有很多瘦肉在上面,再一根根的卤了,斩成了一小节一小节的,精黄喷香,艾叶都忍不住又偷了一下嘴。
“先生要看到你这样子该有多痛心疾首啊,她引以为傲的弟子规矩全白学了。”艾香笑道:“习惯可得养好了,没然出门会被人笑话。”
“姐,千万别被先生知道了。”艾叶吐了吐舌头:“我偷嘴还不是因为你卤得香。”
“那是因为时间久了没吃的原因吧。”从古榆县到京城,一行人足足走了四十多天,入乡随俗,走哪吃哪,有时候宿在野外吃一口热汤都难,哪有自己做来吃的香呢。
“反正是好吃!”艾叶道:“姐,我最喜欢吃你做的菜了。”
家有小馋猫,她自然要满足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邻里关系
艾香这四斤排骨卤出来只砍了八碗。
她没有打算卖,而是送出去拉好邻里关系。
向妈妈已成功的和左邻右舍有了交情。
“左边第一家姓文,就是我们的房东,她家两个儿子,这是修来给小儿子的院子,老爷来租的时候她想着有银子赚就同意了。”向妈妈道:“这条街上的人都是做些小买卖的,他们只知道老爷是当官的,还好奇为什么会住到这里呢。”
什么意思?
原来京城的官老爷们都喜欢住在紧挨皇城的城西。
“说是城西住贵人,这儿是城东,住的都是些无权无势的小买卖人。”向妈妈也没有落自家老爷的面子,只说是初来乍到先安顿安顿。
小买卖人艾香就喜欢了,随即让向妈妈端了排骨一家一家的送,左右各四家,最后连自家也只有吃卤肉的份。
没啃上卤排骨,艾叶心里还有点郁闷呢。
正说着话呢,就有一个精瘦的中年妇人来敲门。
“请进!”一看端着的碗是自家的,艾香就知道是送出去的人来还碗了,碗里还装了几个鸡蛋。
原来这就是房东。
“婶子真是客气了!”礼尚往来发挥得淋漓致尽,你送我卤肉我送你鸡蛋,碗来碗去都不会空歇。
“你是大姑娘?”文婶子惊喜的说道:“听向妈妈说你还擅长看女人病,这香喷喷的菜也是你做出来的?”
“会一点。”艾香也没有遮着掩着:“当不起婶子的夸赞。”
“你这菜啊,我们家的人都喜欢。”文婶子来可是带着使命的:“我家大儿子在正丰路那边卖肉,有时候运气不太好卖不完,冬天还好,要是夏天剩下了就麻烦了。也不知道你这个方子可不可以转卖给我家?”
买方子是一锤子的买卖,眼下自家没什么大的进帐了,她还指着卤肉养家。
“婶子,我还正寻思着找谁联手做点事呢。”一来就说明了来意,可见是一个爽利的人,艾香也就不打哑谜了:“这方子呢是我家堂嫂家传的,我却是做不得主来卖,不过使用倒是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