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才意识到,一面倒的偏向于皇后一脉,兴许对太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而言,无异于为自己埋下了滔天的隐患。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平衡。
同时,他也十分的庆幸,当初在发现庄妃是他皇长兄布置在他身边的一步暗棋时,他一时心软,没忍心迁怒于无辜的儿女,虽说之后他对二皇子怎么看都不顺眼,但起码二皇子平安的长大了。
用二皇子来制衡太子,然后……
谢昼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人都是自私的,哪怕他心系江山社稷,但他更在意的人还是自己。
也许,多年之后,当他老态龙钟了,还是会选择将这个如画江山交给太子。当然,也有可能太子早早的跟他生了嫌隙,那换一个继承人也不是不可以。他的儿子们是没先帝那会儿多,但好歹也有十位皇子,再说也会再有的。
当年太后生下谢昼时,先帝大概也就是谢昼如今这个岁数,所以……
一切都会如他所愿的,对不对?
可惜,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他是捧了二皇子,但显然因为这些年来,他对二皇子的忽略和下意识的打压,直接导致二皇子在朝堂上根本就立不住。哪怕二皇子也大婚了,也离开了御学,也参与了朝政,但他看得出来,一则是二皇子本人的能力不足,二则却是朝臣们并不服气二皇子。
谢昼不知道后世有“路人粉”这个概念,太子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因为他是皇后嫡子,又是谢昼的长子,他就会圈一波粉。哪怕这个粉丝群体并不纯粹,但也足够应对二皇子了。
眼瞅着太子被他打发护送太后回京郊皇庄,并且他还特地吩咐了,让太子在皇庄里多停留一段时日,想以此来消除太子对整个朝堂的影响力,但事实上,没能成功。
太子就算不在京城之中,那他也还是太子殿下。
太子即便离开了朝堂,去做护送工作,去陪伴太后,那他也是当今太子。
谢昼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也因此,才会将自己关在御书房里,重新翻出先帝时期的记载,试图从中寻找到突破难关的方法。
然而,谢昼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意识到了他曾经误会了先帝太多年。
先帝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放弃了后宫平衡。可尽管如此,当时的后宫有不少年幼的皇子皇女夭折,但皇后做出的两子一女却平安康健的长大了,若说这里头没有先帝的手笔……可能吗?
唯一的疑问大概就是,关于他大皇姐的。
沉默了许久之后,谢昼唤了刘太监进来,让他去请周公公。
周万全,那是陪伴了先帝多年的老公公。当然在先帝驾崩后,他就自请离开了,只因一朝天子一朝臣,兴许有些重臣是没办法第一时间换掉的,但作为跟前伺候的老太监,他肯定是留不下来的。
谢昼甭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心软的人,他对先帝曾经的怨恨,在最后那两三年里被彻底的磨平了。又因为周公公一贯待他不错,就索性让周公公去以前先帝最爱的那个园子里管事,名为管事大公公,实则就是去养老的,跟前有人伺候着,一应份例也给足了。可以说,周公公的晚年生活,是宫里所有太监都羡慕的。
也幸亏如此,当谢昼终于意识到他对先帝有所误会又心存狐疑时,还能有个人可以问一问。
园子离京城还挺远的,比太后所居的皇庄更远一些。不过即便如此,第二天下午,人还是赶到了。
周公公的年纪要比先帝小上十来岁,可即便如此,他也早已老态龙钟了。
“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再入宫一次。”
宫里的人想出去获得自由,但对于五岁就入宫的周万全来说,皇宫才是他的家,哪怕在这里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活儿干久了也会变成本能的。
周万全入宫是避开其他人耳目的,待他入得御书房后,刘公公很快就离开了。
没人担心周万全有问题,况且他已经老迈到无人搀扶都站不住的地步了,更没必要担心了。
谢昼特地赐了座予他,要开口时,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时至今日,他早已不恨先帝了。事实上,早在先帝最后那两三年,跟他片刻不离时,他就已经选择了原谅。
真要说心里的疙瘩的话,大概就是……
“周公公,沙陀国来信告知朕,来年欲前往我国,试图和亲。”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谢昼一眼瞥到桌案上的折子,忽的想起了这个事儿,便以开了口。
沙陀国只是一个小国,实力不算强大,不过和亲这种事情本来就跟实力无关。真要说的话,将和亲公主下嫁一事,本身就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赏。
当然,谢昼不打算嫁公主,这跟现有的三位公主年岁不合适没有半点儿关系。只是因为,在当年他的大皇姐被迫和亲远嫁时,他就暗暗发誓,假如他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远嫁。
不过,甭管谢昼心中是何等想法,以此作为开场白倒是挺合适的。
周万全沉默不语的听着,待谢昼说完之后,他才哑着嗓子道:“皇上忽召奴才入宫,是为了当年先帝将长公主和亲远嫁一事吧?”
要么怎么说这些个当奴才的,各个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呢?别人且不提,但凡是能做到皇帝跟前第一人的,绝对差不了。
谢昼沉默的点了点头。
说白了,他对先帝当年的做法是原谅,所谓的原谅,就代表他内心还是有怨愤的,只是选择了放下。
可他还是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如果说,当年的后宫乱象迭起还是有原因的,那么为什么必须是他的大皇姐呢?其他人不可以吗?
“那么多的公主,为什么非是她?”谢昼咬着牙挤出这句话,他当年有着太多的不甘,但甭管怎么说,这些不甘心在他继位之后,都慢慢的缓解了。
像先帝对谢晨极度无视,甚至一度斥责谢晨蠢笨不堪,那又如何?在他继位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赐封太后,第二件事情就是赐封他同胞弟弟谢晨为翊亲王。
他唯一赐封的亲王。
可独独对他的大皇姐,纵使他成为了一国之君,也没办法从阎王爷手里抢走。
“敢问皇上,为什么不能是大公主?”周万全口中的大公主当然是指谢昼的大皇姐,“或许对您而言,大公主是不同的,但对先帝而言,每一位公主都是他的女儿。况且,大部分公主都远嫁和亲了,并不只是大公主一人。”
“可也有人留在了京城。”
“远嫁和亲不一定是坏事,留在京城也不一定是好事。皇上您还不明白吗?和亲之后,能不能保住性命看自己。留在京城,能不能却看先帝。”
谢昼脸色极为难看,的确,先帝亲自下手对付了好几位驸马。甚至一度,先帝都是准备对付哪一个世家,就先将公主嫁过去,再以公主早逝为由,对付那个世家。
“在先帝眼里,什么都无法同江山社稷相比。”周万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况且当年的大公主……”
“你继续说!”
“大公主太出众了,想要求娶大公主的人,无一不是勋贵世族。若是留大公主在京城招驸马,那皇后一脉的势力就太大太大了。”周万全满嘴苦涩,有些话他本不想说的,因为一旦说出了口,他怕是就活到头了。
可他更不愿意让谢昼继续误会着先帝,哪怕先帝是对不起当年的大公主,但确实不曾对不住谢昼本人。
“皇后势力大……”谢昼喃喃自语着,“会成为那些人的眼中钉,朕也会成为活靶子,还不如将已经成年的大公主远嫁和亲,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她自己。”
在先帝时期,若想保住皇后一脉,就只能由先帝本人对皇后一脉不停的打压,让其他人彻底不将他们不放在眼里记在心上。只有这样,在狂风骤雨之后,才有可能尽可能的保全住皇后一脉的人。
确切的说,应该是保全住谢昼。
换言之,他的大皇姐之所以会命丧他国,就是因为要保全他这个弟弟。
“朕懂了。你回去吧,朕不会对你做什么的,好好养老吧。”谢昼唤了刘公公进来,让他将周万全送离皇宫。
周万全都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活命的机会,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说出那些话的,为了也只是让九泉之下的主子不再被谢昼所误会。
“皇上啊,还是太心软了。”离开皇宫前,周万全抬头望着那一方天空,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心软对于帝皇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什么都不愿意放弃,什么都想捏在手里,什么决心都不肯下……
然而这世上却没有两全之事。
周万全走后,谢昼又把自己闷在御书房里想了半天事情,他不是对眼下的情况无计可施,而是非要逼迫自己找出一个两全的办法来。
皇位他是要的,皇权必须是他的,太子也舍不得放弃,但他不能忍住自己的臣子在自己还未咽气之前,就已经倒向了太子。
所以……
“还是依着原先的想法,先打压皇后一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