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在阿妹的面子上勉强忍耐而已。父亲不也是因为阿妹才对杜家如此忍耐吗?镇国公最看重长子,对疼爱的却是幼女,在郑玄没出生前,郑夫人是容貌最酷似杨夫人的孩子,从小就被镇国公当明珠宠大。
即便后来郑玄出生,都没有能夺走镇国公对郑夫人的宠爱。郑夫人也因父兄的宠爱,导致现在都快四十的人,依然天真的跟闺阁少女似地。她被阿姐劈头盖脸的骂了一会,低头沉默了好一会,才轻轻叹气说:“我就是觉得可惜。”
世子妃不解的问:“可惜什么?”
郑夫人有些失神的说:“当初玉郎跟小妹定亲,家里大人都乐见其成,我们也不是迂腐的人,都让他带小妹出去玩,想让他们在婚前多熟悉,可惜——”
郑玄跟小妹定亲后,对小妹爱理不理,小妹能诗善画、通读典籍,是个少见的才女,可也不见郑玄有多稀罕,她现在这娣妇,大约也就能认几个字罢了,他却能把她捧在手心里,还一心一意的为她盘算。
她父亲离婚,他就给她父亲安排高门贵女的填房。当初郑玄若肯对小姑有王珞的一半用心,小姑也不至于被大皇子哄得婚前就失了身子,最后甚至连命都没保住。
郑夫人知道在外人看来,自己有些好歹不分,郑玄是她亲弟、小妹只是她小姑子,且这事是小妹的错,她不应该因此而迁怒郑玄和娣妇,可她就是忍不住心疼小妹,她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世子妃眉头微蹙,阿妹这话她可不爱听,娣妇也是世家女,知书达理,又给阿弟生了嫡子,婚后安安分分的待在后院,从来不闹什么幺蛾子。杜家女再有才华又如何?小小年纪被有夫之妇弄大了肚子,这是读书读傻了吧?
不过她也知道阿妹视小姑若亲女,也不好对阿妹说什么,“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玉郎当年也是年少气盛,只能说两人没缘分吧。”世子妃暗忖,也亏得没缘分,这样的娣妇给她,她也不敢要。
她又叮咛阿妹说:“嫁妆的事你别插手,免得最后两面不落好,你那位阿姑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门亲事本就是杜家求来的,王家给点脸色也是正常。阿妹真是傻了,才主动插手这事,她就该什么都不管。
郑夫人恹恹的应了,世子妃心中暗叹,但也没说什么,阿妹对阿弟心里有隔阂,可在她看来,她们姐妹将来可能更多的要仰仗三弟,世子妃盘算着是不是让儿媳去亲近亲近娣妇。她年纪大了,跟小姑娘聊不起来,儿媳年纪还不大,又生养了好几个孩子,说不定跟娣妇聊上。
郑夫人本来是去找阿姐抱怨的,结果抱怨不成,反而被阿姐一顿责骂,郑夫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知道长姐是为自己好,故回了郑家也没提世子妃,只说王家不愿多出聘礼,也不要杜家这么多陪嫁。
郑夫人的公爹曾任中书令,后因女儿的缘故,早早的致仕,但众人依然习惯叫他杜中书。杜中书比杜娘子年长十几岁,郑夫人回来时两人正在说话,听郑夫人这么一说,杜娘子立刻没了笑容。
她去世的夫婿曾任吏部侍郎,她也是有恭人诰命的,可是她再嫁王朗后,王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自己都没什么品阶,又怎么可能给妻子请封诰命,也就是说杜娘子再嫁王朗后,就要从诰命夫人,变成普通妇人。
而王朗原本的妻子小崔氏,现在却又正三品的诰命在身,这让杜娘子如何服气?杜中书也不知道委屈了幼妹,只能在嫁妆方面补偿幼妹,却没想到王家居然连这点钱都不肯出。
杜中书和杜娘子都是涵养深的人,两人面上不会表露什么,杜中书和蔼的对媳妇说:“这趟辛苦你了。”
郑夫人恭敬的说:“这是儿媳该做的。”她对公婆向来恭敬有加,两人都是慈善和蔼的人,她当初跟夫婿成亲三年都不曾有孕,她都想过要给夫婿纳妾生子,没想阿家却反对,还让她放宽心,说总会有孩子的。
后来她求神拜佛,不知喝了多少苦药,终于有了嫡长子,再后来她生育就顺遂了,这些全是家翁、阿家的功劳,郑夫人是打从心底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般尊敬。
她犹豫了一会,对杜中书说:“家翁,要不我们私下给阿姑添妆吧?”
杜中书微微颔首:“这是自然。”他对杜娘子轻叹一声,“委屈你了。”
杜娘子淡淡一笑:“有什么好委屈的?我姓杜。”她偏头对郑夫人说:“阿郑,我听说王郎君只有一个嫡子?”
郑夫人颔首说:“是的,不过那孩子这会在郑家族学上课,也不用阿姑照顾。”
杜娘子淡淡一笑,也没说话。
王家直白的拒绝了杜家丰厚的陪嫁,杜家只能捏着鼻子删减了杜娘子的陪嫁,将大部分嫁妆由明转暗,沈夫人见状也不在意,她不会贪儿媳嫁妆,但也别指望她会补贴儿媳。
王朗成亲那天,王家的孩子们都去了,父亲再婚,王琼自然不会缺席,她带着自己三个孩子去了。她在王夫人的劝说下,暂缓了生孩子的频率,这两年一直没生,直到最近才怀上。
王珞也带着虎儿出席了,虎儿这会已经摆脱了出生时的丑样,白嫩的小脸活脱脱王珞的翻版,只是性情冷淡,对前来逗他的人一路冷颜以对。大家都笑着说像郑玄小时候,只有小崔氏对女儿感慨说:“这孩子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小时候也喜欢板着小脸看人,别人逗你,你也不笑。”
第162章 王朗成亲(下)
王朗是郑玄的岳父, 即使王家不欲大办, 可依照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 前来道贺的官员也络绎不绝。赵翀跟郑玄是同僚,郑玄目前又是总管所有武将的大都督,只要在京城的武将几乎都来了。
崔氏作为赵翀的夫人, 自然也一起过来了,她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这会面色红润,浑身洋溢着浓浓的母爱,让人一眼见了就知道她再婚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世家婚姻并不牢靠,很多世家夫妻都会因为种种缘故离婚,前妻跟后夫相携参加前夫婚礼的事也不少见,大家顶多好奇王朗目前的想法,却不好奇崔氏为何会来。
崔氏目前婚姻幸福, 丈夫温存体贴,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落落大方的任众人打量。前来招待外客的世子夫人杨氏看到崔氏如此, 都有些认不出崔氏来了。
在她印象中,小崔氏这个弟妹总是用泼辣无知来掩饰自己的色厉内荏,她很少在没有阿石的场合见她笑过,无论何时何地,她说的话、做出的举动都是那么不合时宜,跟现在落落大方、举止从容的贵夫人完全不一样。
杨氏神色出神的看着崔氏,难道婚姻真能让人脱胎换骨?杨氏微微摇头, 小崔氏能脱胎换骨,还是得益于她有个好女儿,这个好女儿紧紧抓住了郑玄,没有郑玄,赵翀怎么会想到娶小崔氏?
“杨夫人。”崔氏主动跟前嫂子打照顾,以前她很羡慕杨氏是世子夫人,而她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个诰命,现在她也是正三品的诰命夫人了。
“崔夫人里面请。”杨氏一边引着崔氏往里面走,一面暗想杜氏以前是四品的恭人,她要是一直守孝,这诰命自可以留着,可一旦嫁了王朗,她就什么都没了。别人娶妻是越娶越差,她这个小叔倒是运气好,三婚都能娶个高门贵女来。只是这高门贵女娶回家,到底滋味如何,就只能如人饮水了。
王家热热闹闹的将杜氏从杜家迎了回来,因夫妻都是再婚,且都是当祖父、祖母的人了,观礼的人也不像对年轻夫妻那般逗趣,杨氏领着王朗的孩子过来给杜氏见礼。
王琼、二娘、王珞都有诰命在身,论身份都比杜氏要高,可杜氏嫁了王朗,就是她们的母亲,除非她们哪天能成为皇家人,不然身份再高,也只有给杜氏磕头见礼的份。
王琼神色僵硬的看着眼前的蒲团,崔氏嫁给王朗时,她年纪还小,仗着王朗和沈夫人的疼爱,她靠着哭闹混过了磕头见礼,可现在她却不能用这法子了,但她也不愿意给杜氏磕头。在她看来,父亲的妻子只有自己的生母。
而王朗的孩子中,不止王琼不动,王珞也没动,诚然杜氏在跟王朗结婚后,礼法上算自己母亲,但是以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相信只要王珞对杜氏维持面上的尊敬,任何人都不会觉得王珞不肯跪杜氏,是不尊礼法的。
二娘本来就是崔氏养大的,跟王珞是天然一系,王珞不跪,她也不想跪,成亲多年,她也不是之前那个胆小懦弱、任人鱼肉的庶女了。两个姐姐不动,四娘更不会妄动。
王大郎、二郎、三郎和小四,见王珞不动,就更不会动了。别的人家都是重男轻女,而王家是反着来的,几个兄弟都要看姐妹们脸色。
这气氛僵硬着,不止杜氏下不了台,王朗也有些下不了台,要是在以前,他早呵斥孩子们了,可现在大郎、二郎都已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是别人家的人了,他也不好训斥他们。
他目光落在三郎和王小四身上,这两个是他唯二没长大成人的孩子,能骂得也只有他们了。王大郎的妻子姚氏是个机灵的,眼见阿翁下不了台,连忙推着长子,示意长子赶紧带着弟妹们给新祖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