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混古代 (杨柳爱豆包)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杨柳爱豆包
- 入库:04.10
这样的想法何时有的,阿酷比自己也忘了。他只知道与这伙人接触越深,就越对他们背后的大部落好奇。到底是一片什么样的神奇土地才能孕育出如此厉害又奇特的人?
与那些只知道抢劫杀人的白皮不同,这些黄皮肤的人显然比那些魔鬼文明多也良善多了。尽管他们的规矩比白皮更多,可却是讲公义,讲道理的,只要不去触犯他们的规矩,努力工作,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以及尊重。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五年时间下来已经能读报,但他并不满足,那个夜校教的东西太少了,他还想学习更多。他想搞清楚,为什么大明人的船能走那么快,能造那么大;也想搞清楚,为什么大明人的渔网那么结实,那捕那么多鱼?
其实大明人并不吝啬学问,只要你请教,他们都会耐心的告诉你。但阿酷比觉得即便如此能吸收的东西也太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总是去麻烦别人。
若是自己能去大明读书就好了……
阿酷比默默想着。
比起眼下的安逸,他更渴望去大明留学,为了这个机会,他情愿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
类似阿酷比这样的人还有好些个,别以为原住民智商低,都是智人的后代,起点都是一样的,会形成族群间智商差异的其实是因为教育。
社会文明的整体提升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而社会文明的提升中最不可缺乏的就是教育。这些原住民或许没有大明人聪明,但是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事也是能琢磨过来的。
他们就想着,要是去了大明学到了真正的大本事,那再归来的话,岂不是比现在更好?
有了大明人的帮助,他们下一代的出生率提高了,死亡率变小了,要是自己能发达起来,那么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变得更好。
面对大明抛出的诱惑,这些有脑子的原住民很是向往,所以他们干活很卖力,就期望能博一个前去大明的机会。就算不是留学,去开开眼界也好啊!
这不,机会很快就来了。
为了激励这些原住民,按照左弗早前的计划,这回回大明就带上了一些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
当然,几个表现极佳的“带路党”也不能落下,尤其是铁杆“土奸”阿酷比。
这些来大明的土著儿童将在大明度过漫长的求学生涯,为了不让他们感到不安,所以他们的父母也可以跟着一起过来。
为了培养这些原住民对华夏的亲近感,左弗可谓是煞费苦心。让他们的下一代率先接受中华文明洗礼,让他们从小的时候就住在大明,那么慢慢的,等这些孩子回去,就会对大明有天热的亲近感,为吞并澳洲打下基础。
华夏人是没有那狠的,做不出赶尽杀绝的事来。后世曾有不少人在论坛里提问,如果郑和再走得远一些,如果是中国人先发现了美洲那么会怎么样?
其实根本不用什么期待,因为仁义二字浸透兔子的骨髓灵魂,你没有别人狠,就只能慢慢同化他们。
左弗采取的也是这样的套路。
想要吞并下整个澳洲,那就必须接受当地的原住民,并将他们吸收进来,同化他们,给予他们国家民族的概念,无论什么肤色,只要在大明治下,那就是华夏人!
这样做很费神,但比起杀戮,左弗觉得还是值得的,能减少许多很多后患。
再说阿酷比等澳洲原住民一路奔波,终于到达琼州后,还未进真正的琼州,就被隔离岛上的设施给震惊了!
这儿还只是大明的外围,可繁华程度也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那些三层高的小楼房,那些夜晚会发光的神器都让他们惊叹不已。而这还只是大明一个用来隔离的小岛!不敢想象大明本土又该是何等繁华?
在岛上隔离了一段日子后,他们终于登上了琼州岛。无数用水泥浇筑的道理让这些原住民都看直眼了。来来往往的车辆上更是装满了无数货品,赶车赶路的人看起来都十分匆忙,但却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越走越深入就越繁华,人也越多,而他们已经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只觉着这是天国,也只有神才有这样的能力创造出这一切。
等他们看到琼州府的城墙后,更是惊得跪下连连参拜。如此高大的城墙怎么可能是人造出来得呢?
望着这些土著吃惊的样子,一群大明人乐呵呵地直笑。一些百姓也十分好奇,这些人是哪里来的呢?怎么跟那些西夷不一样,跟昆仑奴也有些差别,长相好奇怪啊!
他们的鼻子怎么那么大?会不会是假的?作为一个海贸城市,琼州人也算见多识广,可这样的人却从未见过。
琼州百姓的好奇心是很重的,所以看见这群人长相截然不同却穿着大明衣冠的澳洲土著都感到十分惊奇。
指指点点是难免了,虽然不礼貌,可真还没什么恶意。有些胆大的小孩甚至上前去,去摸那些跪在地上的土著的鼻子,想知道他们的鼻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这么大?
也得亏这些土著经过大明人多年调教,攻击性变弱,见大明小孩来摸他们鼻子,他们还咧嘴笑了。
在他们看来,这或许大明人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老师不是说了吗?大明很大,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或许琼州人就是这样表达善意的吧。
见这些土著人咧嘴笑,一群百姓也笑了。
虽然看起来有点老土外带傻帽,不过看起来倒蛮温和的,不像那些东南亚来的人,懒惰不说,还凶得狠。
阿酷比望着这群友善的人,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他们是非常喜欢唱歌的民族,他们所有的历史都在这些歌曲中,所以当这些大明人对他们露出笑容时,他本能地就唱起了歌来。
充满异域风情的歌声在琼州城外响起,虽有些奇怪,可大明百姓还是在其中听到了一种古老沧桑的味道。
这些人是从澳洲回来的,难道这就是左大人说的澳洲土著么?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野蛮呐,唱歌还挺好听的……
第655章 土著眼里的琼州
澳洲来人的事左弗已经禀告过朱慈烺了,可朱慈烺对此却没什么表示,只让左弗自己安排就好。
左弗想了想当年郑和下西洋时也带回过土著,所以在朱慈烺看来这事不算什么吧?不过也好。那些土著需要再好好教导一番,冒然进了京城惹出事来可不好了。
提笔写信给琼州官府,让他们按劳工政策安排留学儿童父母工作,并开设专班,教导这些土著儿童。在这封信里,左弗着重了儒学对于这些求学儿童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其先识华夏之礼,再教知识。
琼州官府接到左弗的信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其实这事也不难办,因为如今琼州的外籍孩童还是挺多的。
大量的安南人,朝鲜人,东瀛人来到琼州务工,他们的孩子都被安排进了学校,这个事在左弗还在琼州时就办起来了,所以现在也算是熟门熟路。
这些外国小孩在与大明小孩混读前必须单独开班学习,除了要学习汉字外,还得学习大明的风俗礼仪,所有教材都是特编的,而所有授课的老师也是经过特殊培训的。
他们要确保他们的教学让这些孩子对华夏文明产生崇拜感,亲近感,对于那些肤色人种相同的人,更是反复暗示,他们的祖先是华夏过去的,他们是炎黄后裔。
这样的教材,这样的教导,搁在后世非得被喷死不可,可在这时代却没什么问题。因为在这时代,哪怕大明被夺走了半壁江山,可依然是世人眼里不可逾越的高峰,是超级大国!
这时代的他国民众对华夏有种天然的崇敬感,别看安南这个二五仔经常跳水,可却依然使用着华夏文字穿着华夏衣冠。
所以在儒家文明圈里,其实国与国的界限概念是很模糊的,若有天大明再将安南收服了,当地百姓也不会有亡国的感觉,因为他们本来也属华夏圈的嘛!
将这些孩子安置好,生活用品发放到位,又给这些孩子的父母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件事就算完事了。
在琼州,这些新来的外籍人员会有专门的生活指导,一般由当地百姓自愿担任,衙门会给予一些米油盐的补助。
而且,从三年起,这些经过隔离过的“老外”在华就可以自由租借房屋了。会这么做,也是希望这些“老外”能融入大明文化,为下一步归化做准备。
目前琼州有吸收移民的政策,不过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归化民的。首先,如果不是东亚人种,归化就会比较困难;第二,得连续在琼州劳动五年,且五年无犯罪记录,且必须有100票当地居民的投票才能成为归化民。
尽管如今的劳力缺口很大,可左弗在这上面还是相当谨慎的。可以来工作,但不代表能入籍,因为那意味着福利分配。
如今琼州衙门都在鼓励生育,从第三个孩子起就可以享受专项补贴。但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而且琼州府一直十分注重孩童的教育,在左弗还在时,适龄儿童无论男女,若是无特殊情况,不送孩子就学那可是要吃官司的,所以可预见的是,这些孩童将来不会去从事什么体力劳动或者低技能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