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混古代 (杨柳爱豆包)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杨柳爱豆包
- 入库:04.10
宗盛说着便从自己身上的挎包里拿出一份报纸,“这是今天的报纸。这报纸三天出一份,诸贵人若想了解常州民情,可看这报纸。”
任宁接过报纸,一股油墨香味飘入鼻中。再看手中的纸,有些惊讶地道“这是什么纸?怎如此挺括?”
“这小人也不知。”
说话间已到了车队边上,一看这车,任宁又傻眼了。
“这车怎么四个轮子?”
“这是我们大人设计的车,然后通过竞标,将车交给了几个商户打造,官府控两成股,算是技术投资。”
任宁的眼成了蚊香眼。
怎么一堆新鲜词?以前从未听过。
撇去这些新鲜词不谈,就看这马车。
四轮车怎么走?能转向?
就在他纳闷的时候,工部营缮清吏司的主事常昆,常伯玉已弯下腰,查看这四轮车。
“妙,妙!”
他忍不住惊呼,“长乐兄任宁字,你快来看呀!真是妙啊!前车架上置两轮,另两轮置另一车架上,前后车架用一根轴相连,这想法妙啊!这等于是将两个两轮车连一起,如此,就能转向了!”
常昆激动了起来,“这问题困扰我等上千年,想不到竟是如此简单!这左云舒擅工事,果是名不虚传啊!”
几个工部的官员一听这话,纷纷弯腰来看这马车的构建。
虽说是进士出身,可既然被拨到了工部,大多还是懂技术的。
四轮车,明朝不是没有。只是那车转向很困难,需要用蛮力。除非运送重物,不然是很少用到的。
中国地貌多变,与以平原地形为主的欧洲相比,中国的地势显然要崎岖得多。在山丘地带,还是二轮车更有优势。
更重要的,在松散之地,四轮车前轮压过以后,后轮就容易陷落在前轮的车辙上,使得稳当性还不如二轮马车,所以久而久之,四轮车转向问道就没人去研究了。
不过左弗在修建了道路后,觉得这四轮车还是有必要的。不但坐着更舒适,且承重量也大些,而常州的地势也适合用这种车。所以几下一合计,便将四轮马车的图纸画下来,然后通过竞标的方式,将这车放给商户们去做了。
这些商户通过结盟,将资产结合,拿下了四轮车的制造权后,便按照左弗的指使,去往乡下,在新闸一带开了工厂。
厂房建造的材料都是跟左弗购买的。他们无需付出金钱,只要给家具药材来支付这些建筑材料费。对于这些商户来说,这种活动板房很神奇,建造度快,只需几日便能投入使用,而药材家具这些东西他们是很容易搜集到的。
这些商户集合在一起,资本较雄厚,在与地方官府签订了相关的合同,以及采购了左弗提供的各类工具后,工厂很快就运转了起来。
才短短几月,他们就完成了武进县县衙的订单两百辆四轮车。
这些四轮车做工精美,一辆车可以坐四个大人,一匹骡子拉着就能走,车体都做成统一的模样,在车上还写上了“出租”二字。
没错,这就是古代版的出租车。左弗订购了这些四轮马车,然而再将马车出租出去,除了可以收取部分租金外,还能为乡民提供就业机会。
现在,停在任宁常昆等人面前的,就是这些出租车。
一望无际的车队带给任宁等人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马车的转向设计更是让他们惊叹不已!
盛名之下无虚士,能造出那等可怕火器的左云舒果是可怕啊!
上了马车,又有了新现。
车上的座位竟异常软和。任宁用手按了按,感觉不像简单的棉花填充物,似更有弹性一些。
而且不止座位软和,座位的靠背也被包了起来,靠在上面,一样软和。再摸了摸,感觉填充物和坐垫是一样的,有弹性,靠着十分舒服。
“宗管事,这坐垫似异常柔和,还有弹性,这里面用了什么?”
“听说是装了海绵,可海绵是什么,小的也不清楚。”
说话间,马车已启动了,竟是感觉不到什么颠簸,这让任宁更惊异了。
就算这里用了水泥路,可坐车马颠簸是免不了的,这车怎一点颠簸感都没有?
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宗盛笑着道“听说老父母大人明了一种叫作弹簧的东西,装在这车上可减颠簸,这些城里出租四轮车都装了弹簧,所以行驶起来特别稳当,坐得也舒服。现在已有不少富贵人家跟四通车行厂订购了。”
“厂?”
“是。县太爷说,小规模生产的叫作坊,大规模的产生的叫厂。小作坊生产成本高,大厂生产成本能降低,所以鼓励大家开厂。”
“这是何道理?”
常昆一脸懵,“不都是作坊吗?”
“这个小的也不清楚,只知报纸上说,开厂的,大人会提供各类方便的工具,而且采取流水线生产模式,一人负责一个部件,最后组装,不但省时省力,还能节省成本,说这法子秦时就有了”
第267章 看不透
“这倒有趣了。”
常昆笑着道“我知物勒工名是秦时流传下来的。可却不知,秦时还有这流水线作业法。”
“这个小的就不清楚啦。”
宗盛挠了挠脑袋,“都是报纸上说的。报纸是县太爷组织弄的,应该不会胡说。”
说到报纸,任宁又想起了自己的疑问。他将宗盛之前给自己的报纸又从袖口抽了出来,摊开看了看,这回他不再纠结这纸怎么做的了。
反正问这个人也得不到答案,不如以后问左弗好了。
现在他倒是对这个类似邸报的东西更有兴趣了。
商户如何生产,怎么生产报纸上也说?这左弗行事还真是怪异,处处都透着古怪。
报纸上常州日报四字很显眼,在这四个字下面,还有期刊以及日期。
在日期下面有一条线,将这一部分隔开,下面最显眼的地方写了一排比“常州日报”略小的字今日要闻。
在这下面的字体就比较小了。而内容也比较丰富,有时政,有本地要闻以及政策,还有对天气的预测等。
内容很多,每一条都比较简短。等翻一面过来,现反面有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补充。
这些东西,有些邸报上也有。左弗身为武进县地方官,了解朝廷动向也要靠邸报,将邸报的东西弄着上面来倒也不奇怪。
只是这人也聪明,明显知道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都是经过删减挑选的。
这人不像传说中那般鲁莽,还是很知分寸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任宁又继续翻动报纸。到第二张纸时,内容陡然轻松了起来。
上面有连载话本,说得是修仙之事。写法颇为新奇,通篇大白话,但却也觉精彩。
想到宗盛说,这是面向百姓的邸报,便也不觉通篇大白话奇怪了。
其实,第一张纸上的内容也是大白话,只是稍微文雅严肃点罢了。
除去这话本连载,还有写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医学养生的。除去这些,竟还有木材,米价,盐价等物的近期市场均价,这对那些外地来常的商贾来说,是十分有用的信息。
这点,再次证明了左弗是个颇懂经济之事的人。同时也又一次推翻了她私人把持商市的谣言。
两张纸,内容颇多,可价钱却是便宜,这点也让任宁很纳闷。
卖这么便宜,就不怕亏本么?只是见这印刷字体颇为古怪,心里又琢磨,她难道掌握了什么新的印刷之法,可大大降低成本?
“长乐兄,快看!”
正纳闷着,常昆的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维。
他顺着常昆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路边摆着几个巨大铁制笼子,有几个人被关在里面,在笼子上面还插着标,上面还写着字。
定眼瞧了瞧,现那插标上分别写着随地大小便,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字眼。
“这是?”
“老父母大人不许任何人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吐痰,初犯罚钱,再犯就要被关笼子。这笼子里的人都是屡教不改的人,所以被关在这儿,受烈日炙烤的惩罚。”
宗盛指向窗外,“贵人请看,那边有垃圾桶,每隔一段路就有这样的垃圾桶,连坊间内都有,所以若是随手扔垃圾会被处罚。而进城的牲畜也都要套上粪兜子,你看,我们拉扯的骡马都套了粪兜的。
这些粪便官府是集中收的,官府还给钱呢。所以大家也都能自觉遵守。”
“这牲畜有三急可以套粪兜,可人怎么办?”
常昆有些不解道“这粪尿影响市容,爱干净是好事,可这人总有三急啊?”
“大人在城里正在造公共厕所,现在许多商家都和官府合作,出租店家内的茅房,在门口挂上红色牌子,大家就知道这家净衣的服务,便可入内解决三急之事。至于吐痰惠民市有种纸手帕卖,价钱很便宜,可以吐在纸里,包好,扔在那个绿色垃圾桶内。”
任宁感到不可思议,“就因为这个,居然花巨资造茅房?”
宗盛咧嘴笑了,“大人行事看着古怪,上来我们也不理解,可慢慢就觉到好处了。以往夏日,城里都臭烘烘的,可自打大人改了排水系统,将其封闭后,这臭味就减少了。现在又狠抓这些不守规矩的人,街道干净了,空气好了,我们也觉舒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