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自古以来都是龙兴之地,从炎黄二帝开始,一直都在天下占据超凡地位。
大秦因关中而强,大汉因河洛而昌,大唐也因陇右而无敌天下。
在世人眼中,中原是九州罕有的龙脉,天下只此一处。
房遗玉敢说偏远江南能同中原相较,说出去是没什么人会信的,也就唐太宗这位千古明君能大胆接受房遗玉那超前思想。
房遗玉闻言便知唐太宗已是有意发展江南,心中大喜,将脑中资料大概整理一番,道:“我这年余皆在江南,对江南一地的情况自认足够了解,那一带濒海临江,水源充足以致物产丰富,称之天府之国也不为过。”
第516章 开发江南
“若是这么说,同关中也没什么区别啊!”唐太宗闻言插嘴说了句,毕竟在他心中还是偏着关中的,谁让关中才是大唐的根基所在。
“倒是如此!”房遗玉也不急着否认,关中渭水横流,而渭水又是黄河源头,仅是雍州一带就有十几条支流,单论水资源关中并不会逊色江南多少,只是——
“只是——”房遗玉眯眼笑道:“说起气候二者就不能比较了,皇兄或许不知,每片地域的气候降水,同农作物的长势,都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气温过高还是气温过低,都不适合粮食的生长,降雨多了是,降雨少了也是,这正是各地上缴粮食,数量不一的缘故,一般来讲粮食的收成好坏,全看天公作不作美。”
这个方面唐太宗自是不了解,他也是门阀世家出身,祖父又是柱国又是国公,他自幼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对农业知识毫不了解,他知粮食的收成同气候有关,却不知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至于详细的更是不曾听过。
当然,唐太宗早就习惯了从房遗玉的嘴里听到新鲜内容,故而此番也没怀疑房遗玉言语的真实性,只在面上露出了浓郁的好奇神色。
房遗玉继续道:“经我四下走访,发现江南一地的气候极为独特,气候温暖潮湿,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也适合人的生存,而关中在这方面就远远比不得了。加之江南那一带雨水不断,雨量充足,比之中原岂是胜过一筹?”
房遗玉本想说些前世的知识,可又怕说了唐太宗也不懂,也就随意说了些浅显易懂的。
唐太宗沉吟半晌,道:“你说的这些朕虽然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细想来,倒也有些依据,朕登基至今已有十数载,这些年间,朕自问不负子民,对百姓生计极为看重,故而这哪里发水,哪里旱灾,朕全都知晓。”
“这些年间,难免会发生些自然灾害,贞观七年有次洪水甚至淹进了宫门,而江南一地却少有天灾发生,便是有,也是因堤坝塌陷,祸也难及江南腹地。”
唐太宗从桌案上抓起一本奏折,丢给房遗玉查看。
房遗玉一把接过奏折,见落款是户部尚书,其中记载着各地粮税,将大唐各地上邀的粮食数量从高到低记录下来。为首之地是益州,尤以成都一地,其次陇右,紧接着是中原河洛,而后是兖州、江左一带,江南多地概要排在二十名开外。
后面十几页记载的又分别是前面几年的明细表。
前茅者时有变动,时而河洛,时而陇右,时而益州,江南却始终排在二十名开外。
房遗玉本是不解,搞不懂江南各地为何会排在这等位置,随后仔细想了想,却是恍然明悟,这本折子才是唐太宗下定决心开发江南的缘由。
大唐在粮税上有着极为合理的制度,朝廷并不强迫百姓上缴多少粮食,而是按收成,按比例收缴粮食,故而百姓的收成好坏直接关乎粮税数额。
陇右、益州、河洛、兖州这些地方不但有着著名良田,也是各州人口密集之处,耕种的百姓数量多,上缴的粮税自然也是远超旁处。
江南地处偏僻,人口也是稀少的很,同人口众多的大州相比,自是看着逊色的很,也正因此才让朝廷忽视了江南的潜力。
可其实只要认真查看,还是能瞧出其中不同的。
江南粮税虽非第一,甚至连前二十都排不进去,可那只有十四万农民的余杭,其上缴粮税却远超不少拥有二十几万农夫的地域。
排在余杭上方的地域,少说都是拥有三四十万农夫的重镇,若以人头平均来算,江南各地都能排入前五前十,且在近几年中,江南各地非但没被拉下,且各有增长。
可见当真同房遗玉所言,江南气候适宜,故而产量远比别地要多,一旦江南人口增加,耕地增加,其实力自会展现出来。
就在房遗玉明悟的时候,唐太宗继续道:“朕虽然不太能懂你说的那些,但事实就在面前,江南在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却依旧能够保持粮税增长,绝非凑巧,正如你先前所说,是因江南的特殊气候造成,朕也相信,一旦江南发展起来,其粮食产量将碾压益州、中原。”
房遗玉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现象,江南的土地无论是开垦好的良田,还是闲置的荒地,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特殊气候,江南的稻米成熟极快,往往在一年中能够收割两季、三季。这点也只有江南能够完成,故而我一直认为若想解决大唐的粮草问题,必须先振兴江南农业!”
唐太宗闻言动容:“当真如此?”
在大唐耕种水稻,概是以一季为主,百姓们便是有时间也没那胆尝试,多是利用田歇,种些应季蔬菜,没有重复耕种水稻的情况,故而一年收割两季,在当下而言,是骇人听闻的事。
“这点我能担保!”一年收割三季还需研究研究,但以那江南的特殊气候,一年收割两季稻米,还真是手拿把掐的事。
“若当真如此,朕还必须开发这江南不可了!只要粮草足够,朕何愁不能征伐海外!”唐太宗豪情干云,江南在他眼中只是个工具,他真正要做的是成为天下共主,征服那些不臣大唐的国度。
房遗玉突然笑道:“皇兄,我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说到关键,要知江南的田地只是开发江南的一个原因,但真正缘由还其后的金山银山。皇兄,丝路是我大唐经济命脉,但您可知丝路为何会给我大唐带来那般的丰沃利益?”
唐太宗沉吟半晌,道:“许是因国家之间的通商吧!各国物产不一,我大唐稀疏平常的丝织品,在西方国家却是比黄金还要昂贵,而那些国家常见的玩物,在我大唐也是能卖到供不应求。其中的区别之处,自是为彼此带来巨大利益,故而丝路上商旅不绝,我大唐也可从中取得各类税收,收益匪浅。”
第517章 迈入核心
房遗玉提醒道:“既是这般,皇兄何不开辟出几条海上丝路?汪洋的彼岸也有数不尽的国家,也可与之通商,较之西域丝路,海上运输且更为便利,故而遗玉认为,海上丝路将会比西域丝路拥有更大的价值。”
房遗玉这番话彻底让唐太宗动容,这件事他从未想过,要知一条丝路就已让大唐获利万千,若是再来上几条,那大唐经济又会是什么样子?
“当真可行?”唐太宗面上浮现兴奋神情,以他那天塌不惊的承受力,在此刻竟不能自已。
“自是可行!”房遗玉重重点了点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海上丝路比之西域丝路要快捷百倍,取代西域丝路只是时间问题。
“皇兄,先年张子文出使西域,开拓丝路之际,朝中反对之人不在少数,然而汉武帝全力支持,这才有了丝路诞生,他之成功,不正是为我大唐做了榜样?我相信只要能开辟海上丝路,所得利润绝不少于西域丝路,大力发展江南,正是一石二鸟的便利法门。”
唐太宗嘴角一挑:“朕被你说的有些心动!”
房遗玉闻言会心一笑,发展江南能够做到钱粮两得,能从源头解决大唐日后面临的两大困境,岂容唐太宗不动心?
唐太宗沉吟半晌,又道:“既然你对发展江南这般上心,想必心中已是有了充足准备,那这些日子你将思绪整理一番,写成奏折呈上来,过些日子咱们在朝会讨论!”
房遗玉挑衅一笑:“这次我非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知道我们女人的厉害!”
辞别唐太宗,房遗玉依约去了尚书省。
尚书省坐落于太极宫中,此间草木并不繁茂,却自带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
房遗玉还是首次来这尚书省,想到她即将成为这其中的一分子,面上可是愁苦的很。
其实对她而言,加入尚书省好处一堆,全无坏处。
朝廷是天下最复杂的地方,若想在其中发展,才能只是一部分,资历、政见相同的友人也是至关重要的。
房遗玉的资历微末,政见相同的友人更是一个没有。
她如今能混的有声有色,关键还在于她父亲的关照,杜如晦的欣赏,唐太宗的偏爱,不然就凭她那女子的身份,面对长孙辅机、魏徵、褚登善那等级别的政敌,想要混出名堂,概率绝对比登天还要小些。
房遗玉如今所缺的正是个小团体,一个拱卫她的小团体,用白话讲就是党派,大唐初期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并未出现党派之争,但政见相同的友人相互扶持,却也在所难免,而房遗玉所缺少的正是这么个小团体。
相似小说推荐
-
保温杯里泡枸杞(穿书) (殊荼同归) 2019-08-10完结249 744作为穿书界的苟赢大佬方枸杞表示就没有她苟不了的书!然后——她连跪了,痛哭...
-
赐我金嫁衣 (粟西米) 2020-05-12完结187 754晏随少年得志,一战封神,帝急诏入京封赏。老父亲苦苦告诫,进了京要戒骄戒躁,多相看几家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