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那还是我去吧。”
  在谭盛礼面前,田先生有些许不自在,将几篇典型的文章给谭盛礼看,“这次策论是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题,题没有难度,文章不该写成这样啊……”夏试题目难度太大,以致于国子监学生发挥失常,为了保住国子监在众人心里的威望,出题时他们特意减小了难度,结果仍然不尽人意。
  “坐吧。”谭盛礼给他倒茶,瞥了眼桌上的文章,“有何不妥吗?”
  行文流畅,比平时的功课还要好,谭盛礼觉得田先生该欣慰才是,这段时间没有白学,是好事啊。
  “科举是什么场合,主考官翻到这些文章做何感想?”这话后边还有‘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瞧瞧学生们写的什么啊,“是不是身体疲劳过度,心思没用在读书上啊。”
  题的意思是百姓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会重视礼仪荣辱,赞成的人引经据典,道理大同小异,反对的人能自圆其说,理由五花八门,谭盛礼知道田先生不满意的原因了,将茶递到田先生手边,“喝杯茶慢慢说吧。”
  茶是田先生没喝过的,极其苦涩,他抿了口就不动了,静等谭盛礼说话。
  茶味四溢,整间屋子都飘着苦涩的味道,谭盛礼缓缓开口,“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是不同家世门第的学生呢。”他翻出相较而言文笔较差的文章,“饱暖思淫欲,焉非私欲恶念起于仓廪实衣食足?楚之士大夫身份崇高,受君王重用,衣食无忧也,然其心不知足,嫉贤妒能,拉帮结派铲除异己致贤者无辜枉命也……”
  后边有些措辞不甚准确,但其能自圆其说就算本事,谭盛礼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谭某以为此文不差。”
  田先生:“……”这还不差?主考官看到这题想不也想就直接判定落榜了吧。
  “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且不违背道义,有什么不好呢?”谭盛礼放下文章,问田先生,“田先生以为谭某如何?”
  田先生:“……”实话有损情分,田先生想了想,“谭祭酒满腹经纶,受天下读书人敬重,为人自是好的。”
  谭盛礼笑了笑,端起茶杯呷了口茶,笑容和煦,看得田先生莫名心虚。


第166章
  他嘴上钦佩谭盛礼学问品行,心里却不以为然,谭家名声为天下人知,谭盛礼布衣出身,能稳坐祭酒是托祖上帝师之福而已,谭家卖女求荣的事传开,自己曾与其他先生私底下嘀咕过,上梁不正下梁歪,对谭盛礼嗤之以鼻,此刻见谭盛礼笑意浅浅,他脸颊烧得厉害,佯装低头品茶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田先生以为国子监那些先生性情如何?”谭盛礼自顾往下说,“叶老先生爱算学,柳先生好乐器,熊监丞喜诗文,喜好不同,性格千差万别,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也不多,甚至私底下连朋友都算不上,但在学生们面前,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竭尽所能的做个好老师不是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谭某以为真正的学府就该包容万象,老师们能为学生摒弃不同意见而站在同个阵营,是为人师者该有的风范责任,而学生们呢?有人喜欢李太白的狂放,有人喜欢李清照的婉约,有人喜欢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有人喜欢陶潜的采菊东篱,性格不同,文章风格不同,志向也会有所不同,谭某以为,只要不违背礼仪廉耻,我们都该鼓励。”
  国子监的学生们和寒门学子不同,他们生来就有让人羡慕的身份地位,不用为柴米油盐忧心,不用费尽心思的为生计奔走,这样的他们,是能创造更多美好的。
  田先生沉默不语,谭盛礼又道,“他们喜欢做官,我们就教他们为官之道,他们不喜欢做官,我们就教他们怎么做个于人有益的人,以德报怨,以传德报德,将来无论身处何地会温暖造福很多人,你读过的书,你识过的字会随着年纪慢慢遗忘,但善良的品德光芒万丈,会感染很多人。”
  田先生若有所思,想起谭盛礼进国子监后学生们的改变,自惭形秽,“还是谭祭酒豁达。”
  “谭某也是教子有感。”几个儿子性格大相径庭,但骨子里的善良却是相通的,若学生们都如此,不失为件好事,他话题回到文章上,“这几篇文章各有特色,言辞犀利,针砭时弊,但字里行间透着警醒反思,有心了啊。”
  田先生再看,确实如谭盛礼所说,措辞南辕北辙,但有相通的地方,那份对贪官污吏的厌恶应该会警醒他们克己复礼,以免长成自己厌恶的人吧。
  他站起身,拱手弯腰,“田某惭愧。”
  这句愧疚,不仅仅是自己过去轻视谭盛礼的种种行径,还有对学生们的误会,以前两人没有推心置腹的聊过天,田先生觉得自己错看了谭盛礼,谭盛礼轻科举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想创造百家争鸣唯善唯孝相通的局面,论格局,他自叹不如。
  “日后若有需要田某帮忙的地方,还望谭祭酒直言。”人心复杂,谭盛礼早先虽然找过他说国子监的事儿,不过那时自己态度漫不经心,谭盛礼该是察觉自己不甚关心而有所保留吧。
  谭盛礼拱手,“多谢。”
  “都是为学生谈何感谢。”见谭盛礼神色真挚,田先生愈发惭愧,回去后又仔细读了遍这些文章,将其中两人叫到跟前问了几句,真是让谭盛礼猜中了,比起做官,两人更喜欢做只闲云野鹤,像古人四处游历,写尽祖国大好山河,他没有骂他们胸无大志,而是告诫他们好好读书,读书明理,无论想做什么,都得先读书。
  和学生们交心后,田先生又去找以往看谭盛礼不顺眼的先生喝茶,劝他们找机会和谭盛礼聊聊,会受益无穷。
  他在谭盛礼那学到了为人师者真正该有的品质。
  哪晓得几位先入为主,根本不愿和谭盛礼走太近,田先生不好强人所难,不过想起谭盛礼那句‘性格不合能为学生摒弃成见就很好’的话,没有再劝,而是说起秋试的事儿来。
  他们处心积虑的为学生们考虑,题难度都不大,结果仍差强人意,以致于在京里引起不小轰动,要知道,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人才济济,怎么谭盛礼进国子监后学生们就大不如从前呢?谭盛礼高风亮节,没人质疑他教不好学生,除了谭盛礼,他们被推向风口浪尖……
  很多人怀疑他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看似博学多才,实则胸无点墨,外人议论纷纷,田先生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哪儿听得别人质疑的话呢?
  “诸位可想法子?”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法子是有,就是差出头的人,“你和叶老先生关系如何?”
  田先生摇头,“私下并无交情。”
  众所周知,叶老先生好面子,面对闲言碎语是沉不住气的,就在他们犹豫着找叶老先生合力办个宴会吟诗作对彰显自己的才华时,叶老先生给他们发了帖子,他决定办场算学宴来证明自己学问,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其他人纷纷效仿,以致于秋试过后,学生们最忙的不是查漏补缺等待挨棍子,而是到处参加比考试还难的宴会。
  几日下来,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应酬还不如读书砍柴轻松,宴会上先生们出的题堪称千古难题,肚里没点墨水连话都不敢说。
  这日子,真的越来越难了。
  先生们各凭本事为自己正了名,照理说谣言就该止住,谁知学生们又成了众矢之的,老师们没问题,学生考得不好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什么不学无术,败家子等等词汇纷纷涌入耳朵,换作以往,这群娇生惯养的少爷们早按耐不住冲上前揍人了,但这次他们却安静得很,不反驳不辩解,早上去山里砍柴听课,下午回藏书阁看书,傍晚回家写功课,平日爱逛青楼小倌的少爷们都静心养性了。
  明明努力勤奋,怎么考得不尽人意呢?
  几乎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事,天天在码头累得死去活来的唐恒想捂耳朵装聋子都不行,冉诚要他蛰伏,待谭家东山再起后和他们撕破脸争家产,但他真的快坚持不住,身体累就算了,更重要的看不到头,谭盛礼衣着朴素,行事低调节俭,但是个烂好心,凡看到街上有乞丐就给他们买吃食,照谭盛礼这么下去,攒得起来家产吗?
  唐恒很是怀疑。
  他琢磨着写信给冉诚说说这事,但他不会写字,尽管谭振兴口口声声说要教他,什么时候教却没说,他瞥向身边眉开眼笑数自己工钱的卢状,眼露鄙夷,“别数了,人家管事还能昧你工钱不成?”总共就几十文工钱,卢状来来回回的数,贪婪的嘴脸看得唐恒反胃,若是可以,真想和卢状划清界限做个陌生人算了,太丢脸了。
  “嘿嘿嘿,我就数数。”卢状将钱收好,擦了擦脸上的汗,唐恒突然顿住脚步嘟哝了声,“待会替我写封信。”
  “啊?”卢状没听清,顺着唐恒的视线望向远处巷子,巷子里似乎死了人,有人抬着棺材进去,他问唐恒,“恒公子在和我说话吗?”
  唐恒:“……”
  “没有。”就这么个蠢货,唐恒不放心将写信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心烦意乱道,“你先走,我到处逛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