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来京时,他们虽敬重谭盛礼品行,但身份地位没差,眼下不同,谭盛礼乃新科状元,又即将做国子监祭酒,地位千差万别,将来更甚,此时不拉拢关系,日后恐怕连见谭盛礼一面都难了。
  怀着这种心情,他们天天在楼里住着,哪怕和谭盛礼说上两句话都觉得欢喜,这种感觉怪奇妙的,来京路上,他们不是没和谭盛礼说过话聊过天,虽受益匪浅,但不会有弥足珍贵的感觉,如今回想起来,只觉得自己当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们虽和谭盛礼交流学问,却不敢坦然地把文章诗词给谭盛礼看,害怕谭盛礼抄了去,现在呢,想让谭盛礼指点两句还得看人家有没有时间。
  他们不是不后悔的,比如陆举人,想当初,他和谭盛礼还算走得近,结果差点成为仇人,要不是谭盛礼大度,自己所作所为恐怕会为世人唾弃吧,他留着不肯走的原因和其他人不同,他想亲口和谭盛礼说几句话,为自己的心胸狭隘赔罪……
  估摸着时辰,他早早就在门口候着,旁边还站着几个拎书箱的读书人,年龄都在四十左右,脊背微佝,皮肤泛着黑色,靠墙角站着,每来个人他们就恭敬的拱手行礼,卑微的神态看得陆举人心下皱眉,正欲开口询问两句,就听有人惊呼,“谭老爷来了。”
  陆举人抬头,就看迎着朝阳缓缓而来的谭盛礼,朝霞落在他身上,温暖宜人,陆举人看得愣了下,这时,周围的人已经凑了上去,他落下半拍,依着往日情形,又得等上许久了。
  岂知那些人放下文章诗词就走了,并不和谭盛礼寒暄,陆举人喜上眉梢,激动地上前,“谭老爷。”
  他和谭盛礼的私怨皆因自己小肚鸡肠而起,回想自己所作所为,陆举人羞愧不已,他真诚地向谭盛礼赔罪,不仅仅是为平州土匪那事,还有谭佩珠的亲事,当日他向谭盛礼提亲,自认陆家门第高谭家就该接受,被拒绝后他心气难平,心底没少骂谭盛礼不识趣,仔细想想,谭家家教甚严,谭家姑娘温婉端庄,虽不注重家世门第,但个人品行不能差。
  大姑娘嫁的是绵州铁匠出身的商人,但那人乐善好施,德厚流光,岂是儿子能比的?在亲事上,是他强人所难了。
  “前几日我给犬子说了门亲事……”对方是其他州府举人家的姑娘,两家家世差不多,也算门当户对。
  听闻陆公子亲事尘埃落定,谭盛礼道喜,陆举人颔首,“多谢。”
  经过国子监秋试之事,陆举人发自心底佩服谭盛礼,以德报怨,非常人能达,陆举人道,“我等在这就是为告诉谭老爷此事的,在京逗留太久,最晚再过几日就得回去了。”他和蒋举人他们约好,等谭盛礼正式入国子监,他们就启程离京。
  谭盛礼拱手,“谭某那日有事,不能亲自相送,还望陆兄谅解。”
  “哪儿的话,此生能认识谭老爷是我陆某的福气。”若没有随谭盛礼结伴来京,谭盛礼顶多活在旁人嘴里,真正接触后才知,谭盛礼的品行要比人们形容得更好,陆举人拱手,“陆某在此恭贺谭老爷任国子监祭酒。”
  古往今来,新科两榜进士任国子监祭酒的前所未有,要不是谭盛礼学问渊博品德高尚,怎么会有此资格呢?
  “多谢。”
  谭盛礼手里还拿着读书人的文章,陆举人不好耽误他忙正事,转身去了后院……
  殿试过后,楼里的读书人陆续离开,但仍门庭若市,多是来请教谭盛礼学问的,不乏有国子监学生过来混个脸熟,谭盛礼一视同仁,关乎学问,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若攀关系,礼貌且疏离,人们摸透他性子,倒是不敢聊无关紧要的事儿了。
  难得的,杨府两位少爷也来了,两人年轻,站在众多年长者里显得格格不入,轮到他们时,他们拿出书箱里的文章诗词,是近几年兄弟两所写,杨严谨道,“父亲说我的文章很难再有进步,除非有高人指点,还望谭老爷看看。”
  兄弟两是不想来的,会试落榜,他们又招了不少闲话,说他们能花钱买到谭家人的书,但买不到谭家血脉里传承的学问修养,他们烦不胜烦,与人起了争执,父亲知道后,呵斥他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喝水不忘挖井人,杨家有今天是受益于谭家,他们该存以感激的心情,而非嫉妒。
  父亲要他们来请教谭盛礼学问,好好调整心态,否则将来为官易受人唆使犯下大错。
  两人不知父亲话里的意思,不过还是来了。
  谭盛礼请他们坐下等等,手边还有其他文章,他看完后点评几句,轮到兄弟两时,观其神色,没有半分不耐,谭盛礼这才拿起他们的文章看,杨家底蕴不算深,不过兄弟两的文章都透着武将的炙热和热忱,与谭振兴他们的文章风格大不相同,文章可圈可点,只要明算不太差,没理由会落榜。
  谭盛礼考察其算学,杨严谨反应更快,回答得也算精准,许是受其父职位的影响,在银钱方面,兄弟两更为敏感,谭盛礼又考察其他功课,回答得都不差,谭盛礼想了想,道,“两位少爷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功课不差,落榜就该是其他原因了。
  屋里还有其他人,杨严谨羞于启齿,扭扭捏捏地不肯说,谭盛礼起身邀请屋里人去外边稍等片刻,其他人会意,识趣地退了出去。
  如此,就剩下谭盛礼和杨府兄弟。
  杨严谨道,“不瞒谭老爷说,我们此来是想请谭老爷出面澄清杨谭两家祖上的关系……”
  都说杨家当年趁火打劫了谭家书籍才有今天的飞黄腾达,哪怕杨明诀贵为户部尚书仍免不了遭受质疑,更有甚者为此大做文章,为人子不能替父分忧,杨严谨万分愧疚,饮水思源,他感念谭家的好却不想和谭家扯上关系,父亲顶天立地,不该因此染上污名的。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最成功的三件事,教好了当年的皇帝,有个志存高远的学生,留下的书籍教化了杨家人了


第140章
  “杨家能在朝廷站稳脚跟靠的是尚书聪慧明哲,两位少爷何须因他人言就心生疑虑呢?”入京后,谭盛礼亦听了些和杨谭两家有关的事,子孙虽是受小人蛊惑贱卖了书籍,究其缘由,自身品行不好,谭盛礼道,“谭家祖上的事儿与杨家无关,两位少爷无须耿耿于怀。”
  谭盛礼没有和杨家人打过交道,但他知道杨家不是撺掇怂恿子孙的小人,谭家藏书万卷,被卖到各府,而以书修养品行官至尚书的仅有杨明诀而已,读其书行其事,杨家人的坚韧通达不是谁都有的,想到平州土匪拿着谭家的书以低价变卖而无人买,谭家的书能造福人是无比让谭盛礼欣慰的事儿,他道,“杨尚书心怀坦白,言行正派,杨府有今日的地位,和令尊的努力息息相关……”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从书里学到如何为人处事,相较而言,杨明诀值得人敬佩。
  父亲被人称赞,杨严谨倍感骄傲,可说这话的是谭盛礼,多少让人觉得别扭。
  看出两人不自在,谭盛礼笑了笑,温声道,“谭家人离京前卖书不少,真正以书里的道理要求自己的恐怕就令尊了吧,谭家祖上泉下有知也多高兴吧。”
  杨严谨怔然,细细琢磨谭盛礼话里的意思,自惭形秽,父亲说得对,纵然能读到帝师的书,却学不到其豁达的胸襟,兄弟两起身向谭盛礼施礼,“晚辈言行有失,还望谭老爷指正。”
  “你们亦是为家族名声着想,情有可原……”谭盛礼将两人的文章还给他们,说道,“学问方面我应该没什么能教你们的,遇事勿焦躁,平心静气,切忌争强好胜,若有疑惑,多问问令尊,令尊是过来人,懂得更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杨明诀德才兼备,悉心教子的话,杨严谨兄弟两他日必成大器。
  “是。”
  出去时,外边等候的读书人纷纷侧身,角落里有两人窃窃私语,杨严谨心头不喜,转而想起谭盛礼的话,眉头骤然舒展,回府后去书房找杨明诀,将他们和谭盛礼的谈话悉数告知,杨明诀道,“谭老爷胸襟豁达,比帝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得他教诲是你们福气,好好跟着他做学问保你们受益无穷。”
  杨明诀任户部尚书,天子近臣,知道的事儿比兄弟两要多,比如太子已到启蒙年纪,皇上迟迟没有定下太傅人选,谭盛礼不过是个新科状元,入翰林前直接授五品官……谭家在帝王心里地位超然,不是旁人能比的,杨明诀提醒儿子,“收起你们那点心思别再让人看了笑话。”
  他说的是街上拦截谭振兴他们并赠予钱财之事,回想那事,兄弟两自知做得不对,羞愧道,“是。”
  “下去吧。”杨明诀摆手,转而想起谭盛礼的话,又补充了句,“日后若有不懂的地方先问为父,为父若是无空,写在纸条上差小厮送来。”
  兄弟两面面相觑,“是。”
  任户部尚书后父亲就忙于政务,极少过问他们的功课,现在说出这话,是想亲自教导了?都说虎父无犬子,哪有儿子不仰慕父亲的呢?兄弟两开心地退下,到门口时,杨严谨突然想起有件事,迟疑地折身回到屋里,“父亲,有件事儿子没有和你说实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