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说服皇上会很难,没想到父皇竟然昏迷。
只有硬逼老六,让老六同意。
六皇子看了一眼户部李尚书,自己的岳父,
见岳父微微点头,六皇子这才开口:“那就按三哥的意思,提穆家军为先锋军,穆家军主帅,为西北战前首领。”
最后的话说的很模糊,穆家军主帅到底是谁?
他们也不清楚。
以前的主帅是穆老将军,自从穆老将军走之后。
朝廷就再也没有指派人。
西北城外五十里处。
穆烨北看着京城的方向,手里接过圣旨。
见圣旨上模糊的用词,就知道穆家军的情况,唯有皇上知道的最清楚。
想到京城传来的消息,皇上昏迷,由六皇子主持朝政。
但京城的事情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现在西北城破,京城人,梁朝人惶恐不安,正是他出来的好时候。
穆家军也好,穆烨北也好。
已经蛰伏的够久。
有这个圣旨便是师出有名。
穆烨北转身看着一脸兴奋的穆家军将士,黝黑的瞳孔不带一丝感情,手缓缓抬起:“开拔!”
放眼望去,黑压压的士兵整齐划一,早就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跟另一半溃不成军的西北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穆烨北摸了摸胸前的帕子,上面残留着一丝李宛瑶用的桃花香薰。
他来西北已经够久了。
是该结束这一切。
京城风声鹤唳,原本都不关心西北的事。
现在注意力都到了那边。
生怕西北的穆家军再守不住,那京城,梁朝,也就完了?
几乎每天都有人等着,听西北方面的消息。
百姓们都有些绝望。
毕竟经常出现的蒙古族,虽然身材矮小了些。但各个生的强壮,络腮胡加上皮毛制成的衣服。
让京城人猛然发现。
原来西北的关外,还有这样凶悍的族群。
李宛瑶打着小团扇,在听青娘说话。
“现在京城里,最热闹的,就是百闻。,里面的说书先生,可厉害的很。把西北穆家军的战事,讲的活灵活现。”
海氏皱眉:“三皇子换将的命令刚下,怎么就有穆家军的消息。”
“讲的是穆家军前几年的事,我们远在京城不知道。原来故去的穆老将军那样厉害,一二十年,挡住无数的敌寇。”青娘惊异道,“要不是这次西北城破,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年的安定,竟然是穆家军给我们换来的。”
李宛瑶听到这里,微微抬头。
以前这些消息,京城的人都不知道。
怎么现在一股脑的,全都翻出来。
还在穆家军重新成为西北先锋军的时候。
不得不说,这样的消息,确实能稳定人心。
特别是在西北连连战败,穆家军的存在,无疑给百姓们极大的安慰。
可想而知,如果穆家军一路连胜。
那穆家军的名字,便会响彻整个梁朝。
李宛瑶被自己的想法惊讶,若不是她有上辈子的记忆。
这会肯定跟大家一样,觉得穆家军跟蒙古族之间,定然是一场苦战。
到底谁胜谁负,根本说不好。
没看穆烨北怕她担心,还特意写信过来。
可知道战争的结果后,李宛瑶想到穆烨北那双,让人看不清神情的眼睛。
难道说,这一切都在穆烨北的掌控之中?
如果不是这次城破,西北打多少胜仗,京城都不会在意。
京城跟梁朝的人,已经习惯了安定的生活。
西北如何,似乎事不关己。
但这次蒙古族的前来,让全天下的人都有了危机感。
穆家军再站出来,仿若天神降临,无疑能让全天下的人信赖。
穆烨北,打的是这个主意吗?
李宛瑶神色有些迷茫。
那个一直在自己身边,爱捉弄自己的穆烨北,有这么深的心计?
她当初贸贸然抱大腿,到底抱了个什么样的男人?
作者:爱你们,感谢支持。
第39章
39
湛蓝的天空,不见一丝风。
白云柔软的贴在上面, 看起来软的不可思议。
李宛瑶捏着团扇, 指尖碰了碰檀木盒子里的雪莲。
现在的雪莲已经不如之前那般惊艳。
像每一朵普通的花同样,叶子有了褶皱, 花瓣渐渐显得垂态。
稍微碰触,雪莲的花瓣便会掉落。
太脆弱了。
碧雁开口:“幸好夏日有雪莲在屋子里, 不然这日头可要晒的很。”
快到五月,暑气热的人都换上短衫。
李宛瑶微微点头, 转而问道:“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是的, 主母跟三少爷, 已经派人去看了。”
要是往年,放榜之日定然热闹的很。
可今年在西北战事的衬托下, 显得平平淡淡。
李宛瑶的父亲是户部尚书,一打起仗, 军需物资, 都是他一手筹备。
已经连着半个月披星戴月的处理政务。
再加上如今掌权的人是六皇子。
跟李尚书是翁婿的关系。
朝中盯着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李尚书不敢出一丝差错, 脸色逐渐凝重。
不过今日放榜, 李尚书还是提前回来,等着好消息。
李宛瑶到的时候, 全家人都已经到了,唯独她来的有些迟。
见此,李宛环有些不乐意。李宛孟已经无暇顾及这些,看得出来十分紧张。
眼看到了中午,该是揭榜的时间。
海氏拉着李宛瑶的手。
门房的人匆匆忙忙跑过来, 脸上带着狂喜。
李宛孟先站起来。
众人都以为,是来了放榜的好消息。
李尚书的脸上都带了少许喜色,第一次科举就考取功名的,实在是少数。
还没等一家子高兴,只听门房却报:“老爷,夫人!大喜!西北城夺回来了!京城没有危险了!”
话音落下。
不止是家里的主子们高兴。
就连奴仆们都是轻声欢呼。
自西北城交由穆家军之后,已经过了七天。
这七天里,一点战报都没传过来。
大家都以为,穆家军没能打胜仗。
京城的气氛愈发紧张。
可是突然说,不仅打了胜仗,直接把蒙古族占领的西北城给夺回来?
这样的消息,谁能坐得住!
送来消息的信使官,在京城一路喊着好消息,把战报送到皇宫当中。
盘旋在京城众人头上的阴霾,终于散去。
李尚书听此,眉梢带了些喜色,对海氏道:“我立刻进宫,皇上跟六皇子,肯定要召见我们。”
三月末开始,西北连败一个月。
这是一个月多以来,头个好消息。
前几天大家还怕蒙古的铁骑踏破京城,今天就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了。
穆家军力挽狂澜,夺回西北城!
李宛瑶瞬间松口气,胜了。
穆烨北赢了。
接下来的一天,京城陷入沸腾当中。
先是西北的战报传来,再是战报中所说。
故去穆老将军的儿子穆烨北,在两军对垒当中,一把弯弓,直取敌军将军首级。
这给穆家军夺回西北城,占了先机!
军书上把穆烨北夸的天上有底下无。
让朝臣们有些尴尬。
能坐到如今位置的大臣们,都不是吃素的。
自然知道皇上的心思。
皇上费尽功夫,把穆家踢出朝政圈子。
一场跟蒙古的战役。
穆烨北却以绝对强势的姿态,重新回到西北军。
唯有高兴的人,则是三皇子。
都以为西北战事,是个烂摊子,不愿意接手。
三皇子接了!西北就胜了!
没记错的话,提拔穆家军的建议,还是三皇子提的。
不到一天的时间。
朝野上下,对三皇子的赞誉一片。
除了少数大臣还在揣摩皇上的心思,更多的人欢欣雀跃。
守住西北城,京城必然安然无恙。
国土被收回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值得庆贺。
三皇子借着这件事,在京城涨了不少声望。
虽然以前三皇子也有些支持者,却从未像这般。
三皇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西北穆烨北带领穆家军大获全胜,京城三皇子慧眼识珠运筹帷幄。
这样的君臣相得,引得无数人赞叹。
恰逢科举放榜之日,天下间的学子们聚在一起,恨不得人人都是李白杜甫,势必将此事大书特书。
其中有多少三皇子的手笔,就不得而知。
李宛瑶听着外面的消息,心里安定些。
跟重夺西北城,这种关乎天下百姓的大事相比。
原本引人瞩目的科举放榜,倒是少了意思。
李宛孟拿着手里的文书,第二甲五十三名。
已经是进士出身!
李宛孟嘴唇有些颤抖,十八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
只是身边的人,都在祝贺西北的事,反而对他的科考结果,敷衍的夸了几句。
这原本应该是他最风光的一日。
李宛孟心里有些恼怒西北军,早一天不好,晚一天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