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神话故事的结尾是有盐氏和有陶氏再也不打架,过上了和平的生活。但是谁知道呢,或许休战只是暂时的,有陶氏后来又被有盐氏吞并了,或者被其他部落吞并了。
听完神话故事,姜盈觉得最后消失的是有陶氏一点也不奇怪——妫姓部落一分为二,有盐氏分到了盐湖,有陶氏分到了可以将泥土变成陶器的永不熄灭的神火——去掉神话色彩,姜盈认为就是烧制陶器的技术。
明显有陶氏吃亏了啊!
反正让姜盈自己二选一,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盐湖!
有盐氏用盐换粮食,有陶氏用陶器换粮食。
盐是吃了就没了的,陶器用上很多年都不会坏。用粮食换盐的需求年年有,用粮食换陶器的需求可未必年年有。
而且盐湖是死的,烧制陶器的技术是活的。有盐氏只要守住盐湖,就能占有所有的盐,有陶氏想要守住烧制陶器的技术不外传,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现代有专利有法律,技术成果还经常被窃取呢。
如果神话内容是真的,烧制陶器的技术最初是从有陶氏开始的话,现在显然已经传遍了各个部落。姜姓部落就会烧陶器,各个部落都会烧陶器,陶器早就成为了像麻布一样可以代替货币的硬通货。
各个部落都会烧制陶器之后,自然就没有部落用粮食来找有陶氏换陶器了,而有陶氏的土地又种不出粮食来。
等待有陶氏的自然只有灭亡。
不过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姜盈最关心的根本不是有陶氏的存亡。
她第一个问题问有陶氏,是因为她一时间不敢问最关心的问题,或者说她已经在神话故事中找到了答案,根本不必再问了。
去掉所有的神话色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姜盈:“妫妇只有池和烁两个男人吗?她所有的孩子都是和这两个男人生的吗?”
姜月点头:“故事里是这样的。”
姜盈听到身边的族人们议论起来。
“妫妇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都是这两个男人的呢?”
“因为她只和这两个男人睡过吧?”
“那池和烁一定很英俊,妫妇都不愿意和其他的男人睡了呢……”
部落里的女人和男人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他们从小就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像姜盈这样思考过其中的问题,听到姜盈的提问才发现其中的奇怪之处。
故事里的情况和姜姓部落的情况不一样。
姜姓部落大部分女人生的孩子,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故事里妫妇所有孩子的父亲都是池和烁。
姜盈又问道:“那妫妇又是怎么知道,哪些孩子是池的,哪些孩子是烁的?”
“池和烁怎么知道哪些孩子是自己的?”
“那些孩子也知道,他们长大后都支持自己的父亲,跟着自己的父亲打架。”
族人们又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怎么知道的呢?”
“看长相吧,比如说池和烁一个大眼睛、一个小眼睛,大眼睛的孩子是池的,小眼睛的孩子是烁的。”
“那也不一定准……”
阿雀突然说道:“有办法知道的。”
姜盈听到阿雀的声音很笃定,示意阿雀说。
阿雀:“时间隔开就可以了。”
“如果妫妇今年只和池睡,明年只和烁睡,在这中间隔出一段时间谁也不睡,就能通过时间判断妫妇生下来的孩子属于谁了。”
族人们都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
姜花依旧不解:“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妫妇很想知道生下来的孩子是谁的吗?”
姜花问出了部落里女人的心声,她们对此都很不解:“对啊……孩子是谁的重要吗?”
姜姓部落的女人们大多数都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哪个男人的,她们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没有这个概念,自己生的孩子当然是自己的啊!
啊?必须一男一女才能生孩子?
这次没来换盐,正在部落里喂奶的姜朱:不,我并不这么认为。
当然,经过姜盈的知识普及,部落里的女人们现在都知道孩子是一男一女生下来的了,但是她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并不是非要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像阿雀说的那样,为了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严格地区分时间,这在女人们心中是很离奇的。
姜盈提醒大家:“不一定是妫妇想知道孩子是谁的啊。”
阿雀立刻说道:“肯定是池和烁想知道孩子是谁的!”
部落里的女人和男人们都恍然大悟。
男人们瞬间理解了!他们就是很想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啊!
女人也纷纷点头!男人就是这样,总是在猜哪个孩子是自己的,甚至会因此做出很多荒唐事。
如果是这样那就很正常了。
姜花立刻意识到问题的关键:“那妫妇一定很听池和烁两个男人的话。”愿意按照他们的意愿严格地区分时间。
姜姓部落里也有长期同时和两个男人在一起的女人,阿朱就是如此,阿朱绝对不可能像妫妇这样做。
如果阿鲤和阿鲢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族人们立刻想到,阿朱一定再也不理提出这个要求的男人。
姜花又很快想到了更深层的地方:“那妫妇只生了这两个男人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两个男人不想让妫妇和别的男人生孩子!”
“对对对,这两个男人都有神力,他们一定把其他想和妫妇生孩子的男人都打跑了。”
“也有可能妫妇是神女,神女和普通男人生不出孩子来,只有池和烁这样也有神力的男人才能和妫妇生孩子!”
族人们都在思考“神女”“神力”,然而姜盈一开始就屏蔽掉了这个故事中所有的神话色彩。
男人让女人只为自己生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用感情、用利益、用武力……
去掉瑰丽的神话色彩之后,这是一个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故事。
这是一场权力的争夺中,男人胜利,女人失败惨死的故事。
只看这个故事的结局——妫妇死了,池和烁活着,都成为了部落首领。
这个神话故事的真相一点也不难还原。
妫姓部落的聚居地在盐湖旁边,因为土地含盐量太高,所以种植不活任何农作物。不过妫姓部落拥有制盐和烧陶的技术,由部落长妫妇掌握,妫姓部落用盐和陶器从其他部落那里交换粮食。
妫妇有两个丈夫,池和烁——甚至这两个男人根本不是妫妇的丈夫,他们未必和妫妇有男女关系。
池和烁是部落里拥有最多声望和权力的男人,他们各自拥有一批支持者。
妫妇、池、烁——在这三方的权力斗争中,妫妇失败惨死,制盐的技术被池得到,烧陶的技术被烁得到。
最初,池和烁应该力量相当,于是裂土而治,暂时和平相处。
最后,有陶氏已经消失了,有盐氏依旧在,姜盈已经远远望见了山脚下星罗棋布的房子。
妫妇的失败或许是偶然,但是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姜盈知道这是历史上的必然。
当耕种取代采摘和渔猎,成为远古人主要获取食物的手段后,男人靠着力量的优势在经济生产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用了几百年?几千年?唔,感觉妫妇的神话故事距离现在已经有几百年了,所以过渡的过程一定有几千年。
姜盈不知道到底用了多久,但是她知道有盐氏和有陶氏一定是其中相对早的部落。
姜盈在心中分析原因,这应该和妫姓部落的经济模式相关。制盐、烧陶都是需要体力的劳动,部落里的男人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用盐、陶器和其他部落进行贸易,很有可能让妫姓部落的生活过得相对富裕。
吃光用光的时候谁是我的孩子不重要,反正也没东西可以留给孩子。
但是富裕的时候,有东西留给孩子的时候,男人就想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了。
母系社会女性掌握更多的权力,因为母亲天然能整合孩子们的力量,部落中最小的单位就是母亲和她的孩子们。
等到男人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也确定后,自然就变得不一样了。
姜盈距离山脚越来越近,山下的房子越来越大,她已经能清晰地看到正在不停忙碌的有盐氏的族人。
“休息一下。”姜盈下令,族人们立刻放下身上的粮食,原地休息。
姜盈望着山下星罗棋布的房子,伸手一个个数:“一、二、三……”
有盐氏的规模比她之前得知的更大,初步估算不止几千人,很有可能上万人!
姜姓部落现在算上犯人也不过一千多人,而犯人们还没有融入姜姓部落,不可能拿上武器上战场。
几百人的军队攻打上万人的有盐氏,哪怕他们的武器再先进,也没有可行性。
就算真的打赢了,几百人也无法控制上万人,更无法守护这片辽阔的盐湖。
除了战争……其他得到盐湖和有盐氏的方法在姜盈脑中依次掠过。她靠在一棵粗大的树上,凝神思考。
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这是历史上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