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娘家去的意思了。
大太太原本就不是擅长说服别的人的人,闻言更不好说什么——如果她有个女儿,也愿意嫁给自己娘家的侄儿。
只是她前脚刚走,二太太后脚就跑到了裴老安人那里,把这件事告诉了裴老安人不说,还像个闺女在母亲面前诉苦一样哭道:“我也不是一定要把阿丹嫁去金陵,可像杨家大太太这样的婆婆肯定是不行的。”
她连大太太都斗不过,更不可能斗得过杨大太太了,她家娇滴滴的女儿嫁过去了,岂不是要被欺负的连话都不能说。
之前大太太说要在杭州城接媳妇的时候裴老安人就憋着一口气,后来是把裴彤叫过来敲打了几句,裴彤聪明,劝大太太改变了主意,裴老安人才没有发脾气的,此时见杨家又打起裴家的主意来了,哪里还忍得住。没等杨大太太返京,就直接叫了大太太过来训斥:“你也是养儿养女的人,怎么就没有一点点的同情心?二房家的儿女亲事也是你能插手的?他们是没有娘老子还是没有祖父母。哦,我说错了,你只养了儿子,自然不知道养女儿的心。我们家老太爷不在了,你也不必顾忌我这个只知道深宅大院的老婆子了。可你是为母的人了,这点我没说错吧?既然是为人母,就得做出点表率来,怎么连家里的那些世仆都不如呢?那些世仆还知道什么话能说不能说呢,你嫁到裴家这么多年,你就不能学着点?你……”
婆婆劈头盖脸的,那语速,像冰雹似的砸在她头上,她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等她反应过来了,又急又气,羞惭地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裴老安人厅堂那合抱粗的红漆柱子上。
偏偏裴老安人还不放过她,道:“你也别觉得委屈。知道我为什么瞧不起你不?就是因为你不好学。而且是无知还不好学。你们杨家是个什么东西,身上的铜钱臭洗干净了没有?怎么不学好,还把些市井的习气带到我们家来呢?要不是裴彤这孩子懂事,我看你们这一房就等着和杨家一样,除了数钱,也没什么可做的了。”
这下可戳中了大太太的痛脚了。
她起身就要去撞那柱子。
裴老安人却看着冷笑,道:“你别脏了我的地方。要撞,回你自己屋里撞去。正好,把两个孩子交给他二叔父或是三叔父教养,也免得坏在了你手里。”
陈大娘都在,当然不可能让大太太撞了柱子,有的去叫裴宴夫妇,有的给二太太报信,还有的去叫了杨大太太过来。
杨大太太也不是吃素的,似笔非笑地顶撞着裴老安人:“谁家会这样对待守寡的儿媳妇。”
裴老安人本来就是敲山震虎,现在老虎出来了,斗志就更旺盛了,讥笑道:“要是觉得委屈,舅太太不如把小姑子接回家去住着,也让京城的那些大户人家看看是我们裴家不对还是你们杨家有道理?还是说,我那两个孙儿都想跟着她娘回杨家?”
这话杨大太太没法接。
因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大太太回娘家好说,却不能把两个已到舞勺之年的儿子带走。
这可是大太太以后的依靠。
不能带走,小姑子回娘家了怎么办?
裴老安人一句话就把杨大太太给噎住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叹息
杨大太太哑然无语,裴大太太再傲气,没有了裴宥撑腰,她也不敢顶撞裴老安人,加之裴老安人提到了她的两个儿子,问她们是不是要带着走,她就更不敢吭声了。
这场争执就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下烟消云散了。
只是裴大太太回去之后哭了很久,杨大太太在旁边看着只叹气,不知道如何劝慰她。倒是裴彤,从顾家回来听说母亲和祖母起了争执,神色一黯,独处半晌,才打起精神去了裴大太太那里。
顾曦的丫鬟荷香看了不免有些担心,问顾曦:“要不要劝姑爷几句?”
顾曦对镜卸妆,想着哥哥叮嘱她的“在没有能力收拾残局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掺和进去”,她淡淡地说了声“不用”,吩咐荷香帮她把嫁妆清点清点,道:“过两天哥哥嫂嫂就要启程去京城了,送些仪程过去。”
但也不至于动用嫁妆吧?
荷香道:“大少爷向来心疼你,您送东西过去,他肯定不会收的。”
顾曦没有说话,瞥了荷香一眼。
这就是要荷香少费话,照她的吩咐去做的意思。
荷香只好去清点顾曦的陪嫁。
顾曦则坐在妆台前久久没有动弹。
正式过礼的时候,她的陪嫁单子又多了两张纸,这两张纸上的东西,都是她的那个小嫂子殷氏从自己的陪嫁里匀给她的。
她知道这是嫂嫂给她做面子。
可她心里还是非常不好受。
什么时候,她顾曦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了?
她决定把嫂嫂给她的东西折成银子一点一点的还给嫂嫂。
不然她这个做小姑子的怎么能在嫂嫂面前抬得起头,说得起话?
只是这样一来,她就得好好计算一番,手里留多少银子才不至于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顾曦这边把东西都收捡好了,想等了裴彤回来和他打个招呼,结果都打了三更敲,裴彤还没有回来。
她有点担心,又不想卷到裴彤母子之间的事里去,派了乳娘悄悄去打听。
乳娘回来的时候脸色不太好,附耳告诉她:“母子两个吵了起来,舅太太在旁边扇风点火的,大太太要上吊呢!”
顾曦听了心里顿时烧起团火来。
这个大太太,没有一点眼力,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全家人都靠着裴宴赏饭吃,还在那里拿乔。常言说的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就不能忍一忍?忍到裴彤读书入仕,升官发达?
顾曦有点烦大太太了,想先去睡了,又觉得新婚燕尔的,她这样也未免太冷漠了。
乳娘就提点她:“得趁机把姑爷的心笼络过来才行。不然以后大太太要是为其他的事闹起来,您肯定要吃亏的。”
这个其他事,指的是她若是得罪了大太太。
“我省得。”顾曦道,嘱咐乳娘,“你们也要把称呼改过来,免得被人听见了不好。”
裴家和顾家一样,也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人多口杂的,很容易落人口实。
顾曦没忍住道:“知道郁氏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吗?”
乳娘知道她的心结,也提醒她:“你也别郁氏郁氏的了,说习惯了,容易说漏嘴。”然后才道,“老安人今天心情不好,二太太好像是在收拾东西,三太太就请了那个史婆子进府,给老安人艾炙。听说效果不错,老安人晚膳的时候好多了,三太太就留了那史婆子在家里多住几天,说是顺便也给其他几位老安人按按摩,做个艾炙什么的。”
顾曦撇嘴,冷笑道:“小门小户的,不懂规矩。这三姑六婆的引进了门,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成了祸害!”
乳娘道:“那也是她的事,我们别管。”
顾曦点了点头。
她又等了快半个时辰,裴彤才回房。
顾曦忙上前帮他更衣:“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毕竟是刚成亲,裴彤要面子,听她这么问,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道:“时候不早了,我们早点歇了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顾曦巴不得不问。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用了早膳准备先去给婆婆问安,再去裴老安人那里,谁知道她还没来得及去裴大太太那里,裴大太太那边传了讯过来,说是杨大太太要赶回京城,让他们快点过去。
顾曦奇道:“不是说过两天才走吗?”
裴彤知道是因为杨大太太觉得继续呆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想早点赶回杨家过年了,又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和顾曦去了杨大太太那里。
杨大太太东西都收拾好了,见过了她们就一道去了裴老安人那里。
裴老安人一点面子也没有给杨大太太,直接说天太早,还没有起来,就不亲自送杨大太太了。
杨大太太气得脸色发青。
裴老安人知道了就拉住了郁棠——原本她是准备让郁棠代她去送客的,既然杨大太太觉得受了委屈,她还怕郁棠去送杨大太太的时候要听闲话,索性让陈大娘去送客。
杨大太太拂袖而去。
裴大太太更想回自己娘家了。
她红着眼睛拉了儿子商量:“你也别劝那些有的没的了,我是不想在这里再多呆一天了。你要是不想看着你娘死,你就给我想办法去京城,去你舅舅那里读书。有一天把我和你弟弟接到京城去。我们在京城,还有自己的宅子呢!”
这是裴宥自己买的。
裴宥死后,裴家不知道是装聋作哑还是没空理会,这宅子一直在他们的手里。
裴彤想到父亲在世时家里的温馨,也不禁眼眶发红,低声向母亲保证:“您且忍忍,我们一家肯定会在京城团圆的。”
裴大太太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
等到了腊月中旬,铺子开始盘点关门,家家户户开始腌鱼腌肉,炸麻花做年糕,李家宗房的大老爷突然来拜访裴宴,面色苍白地拉着裴宴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道:“只怕是又要麻烦三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