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琅点了点头,也拿出了自己的点心,像蓝琪瑶一样,并不多做交流。
冯玲珑自然希望徐琳琅和蓝琪瑶也能相熟,日后三人能在书院相互作伴,相互扶持。
可此刻蓝琪瑶和徐琳琅却都没有想要彼此结交的意思,冯玲珑有些尴尬:“琳琅,你还不知道琪瑶的性子呢,她待谁都是这样,不怎么说话的。”
冯玲珑认为是琳琅若是了解了琪瑶的性子,便也能和她一样,和琪瑶成为朋友了。
前世,徐琳琅待蓝琪瑶也是热络的,自认为通过努力,蓝琪瑶也能接受她,和她成为好友。
事实上,前世徐琳琅主动示好,给蓝琪瑶带点心、和冯玲珑一同夸赞蓝琪瑶,蓝琪瑶却对她和冯玲珑始终都是淡淡的,从未热络过。
上一世的徐琳琅和冯玲珑,以为蓝琪瑶性子冰冷,待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故而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的待蓝琪瑶好。
就算是块石头,也该被焐热了,蓝琪瑶却一如既往的待二人淡泊。
二人遭人嘲笑时,蓝琪瑶从未出言相帮。
二人落难时,蓝琪瑶也从未伸手相助,甚至也没有问上一句。
蓝琪瑶孤高的似不识人间烟火。
后来,徐琳琅却从别处得知,刚来的时候,蓝琪瑶也曾待李琼玉亲近,李琼玉却因蓝琪瑶的成绩和她不相上下,影响了她应天府第一才女的地位,并不愿意多搭理蓝琪瑶。
李琼玉不搭理蓝琪瑶,连带着徐锦芙冯城璧和胡珺儿也对蓝琪瑶排斥起来。
李琼玉不愿和蓝琪瑶多往来,蓝琪瑶又瞧不上旁人,便也只能落单了。
亏得有冯玲珑总是主动去找蓝琪瑶,使得蓝琪瑶在书院里不会太过于落寞。
徐琳琅猜测,蓝琪瑶内心里是不愿与冯玲珑自己二人为伍的。
既然蓝琪瑶的心是捂不热的,徐琳琅也懒得去焐了。
蓝琪瑶的内心里确是如同徐琳琅猜测的那般。
在这书院里,大家都看不起冯玲珑和徐琳琅,而她却只能和这两个人结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纵然她名列前茅,别人却也只会把她和冯玲珑徐琳琅二人联系起来,蓝琪瑶想想也是头疼。
可是又不能不与这二人来往,若是不来往,便无人和自己相互照应。
蓝琪瑶打定了主意,只和冯玲珑徐琳琅二人结伴,却不过分热络,这样旁人便也会觉得她和这二人是不同的。
蓝琪瑶向往李琼玉等人的小圈子,可是却做不到像胡珺儿那样放下身段去讨好,不得已,只能和冯玲珑和徐琳琅这样的人相伴了。
冯玲是个庶女,衣着打扮上不得什么台面不说,还每每都考末几名。
而徐琳琅,更是一言难尽了,只怕以后是要考末一名的。
蓝琪瑶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以后还是要和二人保持好距离才是。
蓝琪瑶并不与徐琳琅和冯玲珑说话,冯玲珑感到了没趣儿,也坐不下去了,便拉着徐琳琅的手回了座位了。
胡珺儿和冯城璧要出学舍,路过冯玲珑的座位,看到了冯玲珑和徐琳琅的点心,嘲讽道:“这是什么破吃食啊,还好意思带到书院来。”
冯玲珑带来的点心确实一般,这也是宋国公府里的厨娘随手给准备的了,和冯城璧带来的差着十万八千里。
徐琳琅的倒是还说的过去,不过压根不能和徐锦芙的比。
胡珺儿之所以这样嘲讽,就是因为,方才她们几个聚在一起吃点心,除了李琼玉,她们三个都嘲笑了徐琳琅和胡珺儿的点心。
这明面上是嘲笑,实际上也是强调她们在府中的地位了。
徐琳琅和徐锦芙、冯玲珑和冯城璧,虽然同在棠梨书院读书,但是在府中的地位,终究还是不同的。
徐琳琅朝着徐锦芙她们那桌上的点心看了一眼,并没有多言。
冯玲珑已经被奚落惯了,并无旁的反应。
晚上回了府,秋檀告诉徐琳琅,舅舅舅母派人传过话来,酒楼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她有时间去看看呢。
徐琳琅点了点头,现在想来,这去书院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啊,又得一整日都听那些早已滚瓜烂熟的课业,还要耽误开酒楼,不过,就算再没必要,也还是要去书院的。
可若是不去书院的话,就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参加考试,就不能破那些传言。
况且,若是不去书院的话,就不能和玲珑多相见了。
冯玲珑的死,是徐琳琅前世心头的伤痕,这一世,她不会让这个伤痕有机会出现了。
徐琳琅想起冯玲珑身上穿的普通衣裳和她的朴素首饰,叹了口气。
冯玲珑明明生的貌美,因为庶女身份,根本得不着什么好东西。
徐琳琅倒是想一棍脑给冯玲珑置办些衣裳首饰,又担心这样做突兀,会吓着冯玲珑。
况且,冯玲珑也是有气节的人,无功不受禄,冯玲珑也不会接受。
怎样才能让冯玲珑过的稍微轻松一点呢。想到今日里胡珺儿的嘲讽,徐琳琅当即吩咐了秋檀:“秋檀,你吩咐人将芷清苑里的小厨房收拾出来,然后再去准备一些红枣、牛乳、牛肉,还有红豆。”
在濠州的时候,徐琳琅就常和娘亲张氏一起做点心,除了和师傅学了枣泥山药糕、绿豆糕、白玉芸豆糕等常见糕点,二人更是研究出好几道新的糕点。
徐琳琅对于做糕点这样的事情兴致颇浓,前世来了国公府后,整日里学规矩、学学问、绣花,也抽不出时间去做这些有趣儿事。
待后来私奔一事一出,徐琳琅心事沉重个,也无心思去做这些了。
做了皇后之后,后宫事物复杂繁忙,也难能抽出时间去做这些。
徐琳琅能做的,也只有收集了一些做糕点、做食物的方子法子聊以安慰自己的兴趣了。
如今,徐琳琅以无需再向旁人证明绣工,也不想装出刻苦读书的样子了。
这样一来,倒是能腾出时间做这些事情。
徐琳琅到了芷清苑的小厨房,丫鬟们正忙不迭的收拾着小厨房,小厨房内,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只是眼下要想用,还得花些功夫收拾了。
徐琳琅住进芷清苑的时候,谢夫人并未着人打扫这小厨房,谢夫人压根就没想着徐琳琅能用的上小厨房。
这府里,只有徐老夫人和谢夫人是有小厨房的,徐老夫人上了岁数,需得吃些和软的食物,自然是单独做比较方便。
谢夫人那里的小厨房是用来做些精致稀罕吃食的,除了徐达和徐锦芙,别人也是轻易吃不着。
除了自己做些点心,徐琳琅还打算请个做饭手艺精湛厨娘,将芷清苑的小厨房,彻底用起来。
这一世,衣食住行,徐琳琅一样都不愿意委屈自己。
在秋檀的吩咐安排下,丫鬟们将小厨房收拾的灿然一新。
锅碗瓢盆上面的釉色都反着光,擦锅碗灶台的毛巾都被烫洗了好几遍,此刻正晾在小厨房的通风处。
灶火下放着劈好的柴火,粗细均匀,长短和中,很是好用。
缸里已经打好了清粼粼的井水。
有两个丫鬟各端着一个大托盘走进了小厨房,托盘上放的是花色相同的瓶子罐子,一看便知道是各式调味料了。
“小姐让我准备这些食材,我想着说不定还需要这些调料呢,便让人去大厨房各样都要了些,说不定小姐能用上。”秋檀站起身来道。
“你办事果然是周全妥帖的很。”徐琳琅毫不吝惜夸赞秋檀。
秋檀听了徐琳琅的认可,很是开心,小姐带着阿夏去书院当伴读,把她留在宅子里打点,她自然是要事事上心。
现在芷清苑没有主事嬷嬷,丫鬟们做事情都像乱撞的苍蝇,秋檀留在院子里,便想着要把这些都归整顺当了。思索的多了,做事便也愈发的周全了。
徐琳琅挥退了丫鬟们,和秋檀在小厨房里忙活起来。
徐琳琅将红枣去核、山药去皮,然后一同上了蒸屉上蒸熟。
红枣和山药同在一个蒸屉内,味道相互渗透,红枣的味道比山药的更重些,山药上挂的红枣的香甜也更重些。
徐琳琅要做一道红枣山药糕给冯玲珑带去,昨日徐琳琅也看着了,冯玲珑带的点心并不是什么好吃食,看着也不新鲜的。
棠梨书院的小姐们,都是带着顶好的点心去书院的,相较之下,冯玲珑的便逊色多了。
冯玲珑在宋国公府里并没有什么地位,有的时候下人也给冯玲珑带一些已放了几日的点心应付,而悄悄将好的自己留下吃了。
这其中自然有宋国公夫人的授意,冯玲珑的性子又绵软,只能是这般了。
待红枣和山药都蒸好后,从蒸屉中取出,晾凉之后,将山药碾压和红枣同时碾压成泥,加以白糖、藕粉、糯米粉,反复揉捏拍打,待这糕点坯子成柔韧厚重的一团后,再加入剁碎的干红枣,放在模子里压成形状,让后放入蒸屉,蒸上一炷香的时间。
取出后,一个淡粉色的红枣山药糕,间杂着点点的碎红枣,一时间红枣的清甜四溢,中又夹杂这藕粉和糯米粉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