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七彩对赚钱早有想法,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她回家时采摘一部分药草,炮制后卖给收购药材的地方;或者她可以打猎,把猎物卖给收购站或私下找人卖掉。
不过因为她人小,后一种办法不保险,得让爸爸出面才行。目前来说,采药卖药是比较适合七彩的办法。
没等七彩决定好怎么做,师兄告诉她回头会给她人参钱。
原来,杜念生挖到的那颗人参,不是他自己找到的,毕竟那是师妹最先看到的,原则上来讲,应该是师妹的。
杜念生从小学医,接触药材不少,跟在师傅身边,学到不少关于各地药材的知识。对于人参,他了解的也不少,起码五六十年的人参,在收购站卖多少钱,卖给私人又是多少钱,他是了解的。
人参不是便宜东西,可以随便想送。可是师妹不是让给他了吗,杜念生自然不会沾师妹便宜,他打算按行市给师妹算钱。
“师妹,那人参回头我再让师傅看看值多少钱,到时给你算成钱。”
七彩却拒绝了:“师兄,你跟我见外了吧?既然是你挖到的,那就是你的。我不要你钱。”
她刚想送什么还师兄人情呢,有这颗人参,刚好解决了她的烦恼。
七彩真的烦恼送师兄什么当回礼。虽然她年龄小,可她并不是不知事,没法理所当然接受别人送的东西。
师兄送了她衣服糖果等东西,她钱不凑手,不好买同等价值的东西送回去。如果那样的话,太刻意了,师兄就算收到,估计也会不开心。可是送人参的话就没那些事了,恰好师兄又喜欢,送他人参不用烦恼再费心思找别的礼物了。
至于人参价值太高,七彩根本没这想法。反正是白在山上挖的,又没花钱,送了也不心疼。就算人参不好找,她不是还有异能吗,还能自己催生呢,所以她送的理所当然,爽快至极。
杜念生不想占师妹便宜,自然坚持给钱,“不行,人参比较值钱,我不能白要你的。我现在手头钱不够,回头给你。”
其实这人参不是他自己要的。他有个大学同学,家里长辈治病需要人参,知道他家这边产参,问他家有没有人参。杜念生知道师傅有点存货,一般病人不需要,师傅不会轻易动用他收藏的人参,宝贝着呢。
杜念生不好意思在师傅那里要人参,便打算从别处替同学寻摸人参。恰好他听说师妹送给师傅的拜师礼是人参,还是在附近山上采的,因此他跟着过来一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人参。他没想到真给找到了。
这人参拿给他同学,同学肯定会付钱给他,他不给师妹钱,不就等于占师妹便宜吗?
所以杜念生坚持给师妹钱。
本来七彩不要钱的,等师兄给她解释清楚原因。七彩也就同意收钱了,大不了以后她再送师兄别的礼物。
如果师兄把人参卖了给她钱,七彩暂时不用为钱发愁了。
七彩是啥都不用愁,可是别人愁。
程老大两口子最近在发愁呢。老大家不是有三个儿子吗,老大程立宗今年上高三,明年考大学,至于能不能考上全看明年的了。老二程立邦上初中,在班里学习成绩占中游。老三程立伟还小,还在上小学,花费是最少的。
这不程立宗眼看十八岁了,如果不是上学,这时应该相看人家找对象了。
如果明年立宗考上大学还好,上了大学分配了工作,可以在城里找对象。那样的话,不慌着给他张罗对象。可是如果立宗考不上大学呢?程茂才和刘玉香两口子,不得为大儿子盘算吗。
眼看大儿子就快到结婚的年龄,结婚男方不得出彩礼吗,这是程茂才和刘玉香在盘算发愁的事。
老大结了婚,还有老二老三呢。眼看一个个接上茬得结婚,接下来花钱的时候多着呢。他们做父母的,不得不为几个孩子的未来考虑。
这一考虑,可不就是考虑出事来了。
程老大两口子竟然打算让老二程立邦退学。老二有十几岁了,回家上工还能多少赚点工分呢。
至于为啥程老大两口子想让立邦退学务?还不是因为父母手指头有长有短,爸妈偏心导致的呗。
程立宗一向得程老大两口子看重,不能退学;立伟还小,上小学花钱最少。程老大两口子认为好歹得让小儿子上个小学懂识字算数。
所以夹在中间的程立邦最倒霉,成为被爸妈牺牲的那个。
程立邦上初中花钱不说,再一个,还得带粮去学校吃饭。这两样对程老大两口子来说都是负担。
虽然立宗也是如此花钱。可他眼看就要高中毕业快考大学了,距离赚钱回报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短。程老大两口子又看重立宗,不可能让立宗退学,只能委屈二儿子立邦了。
第64章
程立邦听爸妈说打算让他退学, 当场表示不愿意。
“妈, 我大哥也退学吗, 立伟也退学吗?他俩不退学,凭啥让我退学?”程立邦表示他非常委屈。
就算他成绩不算太好, 可也没考倒数,爸妈竟然让他退学?
退学以后,他岂不是要天天下地干活, 以后跟村里人一样, 跟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不会有任何出息, 被埋没在河上村这片土地里。
虽然程立邦话少, 但他好歹读了初中, 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 也许对未来还有了规划, 当然不愿意被爸妈硬生生地折断羽翼。
刘玉香苦口婆心跟儿子解释:“我和你爸也不想让你退学, 可是你们仨一年比一年大,眼看挨个就要结婚了。你说说,到时你们结婚能不花钱吗?我跟你爸就那点本事,一年攒不下几个钱, 现在还不是为了你们将来考虑。就是小三,等他上完小学,我和你爸也不打算让他上初中了。你大哥眼看就要考出来了,让他退学太亏。如果他考上大学端了铁饭碗,以后不能不拉巴你和立伟……”
刘玉香也是觉得没办法。分家以后, 儿子们的婚事全压在她和丈夫身上,关键是家里孩子都上学,没有帮着赚工分的,就指着她和丈夫赚钱养家,一年存不下多少钱。没钱将来怎么给儿子出彩礼?出不起彩礼,儿子们就结不了婚,到时岂不是让村里人看笑话。
刘玉香的想法也是这年头很多父母的想法。好多人家因为供不起太多儿女上学,会在其中选择一个,集全家之力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这个孩子成才之后,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帮助家人,或者是帮兄弟姐妹介绍工作或对象,或者是为他们的儿女忙活。
可是,程立邦还小,对未来结婚的事从未考虑过。他现阶段的理想是高中毕业以后,能在城里找个工作,以后再想办法在城里安家。
程立邦听说了,城里招工都招有文化的,最起码也得初中或高中毕业。他连初中都毕不了业,怎么去城里找工作?
所以,爸妈让他退学,程立邦不愿意。
可是他想上学,就得让爸妈出学费,爸妈不出学费,他也上不了。
所以,程立邦去找爷奶了。
“爷爷,我爸妈说不让我上学了?”
程爷爷吃了一惊问:“为啥啊?”
立邦都上初中了,再上几年就供出来了,这时候让他退学多可惜。
程爷爷作为程家的大家长,自然更希望子孙后辈有出息,所以没分家时,他让家里孩子都去读书。
在程爷爷看来,想要程家兴旺,还得子孙有出息才行。所以他让所有孙子孙女上学。至于孩子们能读到什么程度,全看他们自己。
可是自从儿子们分家后,孙子孙女们上学的事就不归老两口管了。他只能尽量劝儿子们让孩子上学,可是却不能强制要求送孩子们去上学。
分了家以后,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算他管,儿媳妇们也可以阴奉阳违不听。
程立邦委屈地跟爷爷说:“我妈说我们都大了,以后结婚会花很多钱。她说以后只让我大哥上学,立伟上完小学,也不让他上了。”
程爷爷听完皱着眉说:“把你爸叫来,我问问他。”
结果程茂才去了,也是同样的说法。他就说儿子们长大了,一个个快要轮着找对象结婚了。他和媳妇能力有限,没法继续供孩子读书,还得给他们找媳妇,二选一,他们只能让儿子放弃上学,攒钱给他们娶媳妇。老大立宗不上可惜了,把老大供出来以后,可以拉巴他两个兄弟。
程爷爷听了,却痛心疾首训斥儿子,“胡闹。你脑子糊住了,怎么会这么想?我以前怎么跟你说的,孩子们上学很重要。你说你们兄妹几个,我哪个没让你们读书识字,也就是你们没赶上好时候,正好赶上打仗的年头,才都留在村里种地。要不是这样,你们也能凭识字在城里找个工作干。“
“你又不是没听你姑姑说过,城里的工厂找人,也是招初高中毕业的,立邦再有一年就初中毕业了,你怎么就不能让他多上一年了。如果他们能上出学来,端上铁饭碗,还用着急准备彩礼找媳妇吗?”
程爷爷认为,只要孩子有了稳定工作,媳妇应该很好找的,说不定还能在城里找个更好的;即便不在城里找,在乡下找的话,有工作的男人也好找对象。他觉得大儿子和大儿媳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困难,看不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怕是要耽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