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老师又拿出课本,把三年级的知识考了七彩一遍。毫无疑问,七彩顺利通关。
老师觉得,程虹是他教书以来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了,这才开学不到一个月,课本刚发没几天,程虹竟然自学完三年级的课程。
“既然她爸三年级的知识都学透了,再去上课也是耽误时间。她年龄又小,也不着急跳级,想学医就去好好学,这也是个机会。”
上学不就是为了找工作吗。学医确实是好事,既然家长愿意让孩子学,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当老师的没道理拦着,况且程虹把课程都自学完了,想学就去学吧。这孩子忒聪明,说不定将来会有大出息。
程茂林和七彩谢过老师以后,回家拾掇明天要带的东西去了。
“七彩,你去市里学医,肯定不能天天回来,回回坐车也得花钱呢。我看不如这样,我跟你姑奶奶说说,以后你学完就在她家住下,到时我把你的口粮送过去,你就在你姑奶奶家吃饭睡觉。”
“嗯。”七彩想了想问:“爸,咱家粮食够吃吗?”
“暂时够吃的,不用你操心。”
他家去年在地窖里存了不少野山药,再加上自留地的产出,存下一些粮食。现在他和媳妇赚的工分,肯定不够一家子嚼用,主要是靠私下贴补着吃,才能将将吃饱肚子。等来年小儿子大点,媳妇能脱开身了,赚的工分能多点了。
七彩琢磨了一下,跟她爸提了个建议:“爸,要不咱在山里偷偷种点粮食吧。”
程茂林考虑了考虑,才说:“要是在山里种粮食,肯定不能在近处种,要是被人发现,还不得充公?可是进深山种粮,难找合适的地方不说,就怕野物祸祸庄稼,到时候白瞎了种粮。”
“咱加自留地里种的粮,暂时够家里吃的,先这么着吧。”程茂林觉得不值当冒险。“何况就算种出粮食,咱们一家也不能大吃二喝。如果吃得胖乎乎的,不是摆明了家里有问题吗,还不得引起别人的怀疑。”
七彩觉得她爸说得也对。家里还不到那份上。看来她得另想办法改善家里的生活。好在他们家时不时在山上弄点猎物,打打牙祭,日子过得不算苦,比村里大部分人家好多了。现在好多地方还有人饿肚子呢,起码他们家还能吃上肉。
程茂林嘱咐闺女:“等到了城里好好跟师傅学习,别总惦记家里。咱家日子还过得去。”
“嗯。”
一路上没看到几个人影,估计这个点都在家歇着呢。爷俩说着话回到家,等到家里,李秀珍已经把一份东西收拾好。
程茂林跟媳妇说:“秀珍,再准备点粮食带上,七彩总不能天天来回跑,以后让她在姑姑家吃住。”
李秀珍:“那得给七彩准备多少斤口粮?她多久回来一趟?”
大人一个月才三十斤左右的口粮,孩子一般是十几斤。
程茂林:“先准备二十斤,够七彩吃个把月的。多了也带不了,还有不少东西得带过去。”
去市里坐车得花钱,程茂林也不想经常往市里跑,来回路费就是三四块钱,跑不起。他盘算着,一个月跑一趟差不多。这次带太多东西就算了,下次去市里,他可以带上点野物偷偷换钱,起码能把来回路费赚回来。那样的话,不至于把家里存的钱都花在车费上。
乡村的夜晚格外宁静,偶尔会传出几声犬吠声,有时还有听到渗人的狼啸声。
七彩马上就要进城住下了,程立国舍不得妹妹,两人睡前说悄悄话。
“哥,我不在家,你抽空多帮爸妈干点活,放学看好咱弟弟。等我回来,咱们一起进山玩。”
程立国不服地说说:“还用你嘱咐?我肯定帮爸妈干活,你就别操心了。”
然后他对妹妹说:“七彩,你去城里抽空好好逛逛,记住怎么走。下回我去城里,你也带我到处转转。上回去城里,还没还逛够就回来了。”
“嗯,等我摸熟了,带你在城里逛。”
第二天一早,程茂林背着好多东西,七彩挎着个小包袱,立马装着她的书和衣服。
因为他们带了很多东西,所以上车后引起别人的询问。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打听:“你们这是去哪儿,咋带这么多东西?”
她的眼睛一直往筐子里瞄,恨不能看透里面都装了啥东西。
因为坐车的人不多,所以程茂林直接把筐子放在车厢内。如果坐车的人太多的话,只能把东西放到车顶上。
程茂林觉得这女人多事,瞎打听啥,“家里快吃不上饭了,送孩子去城里亲戚家住两天。”
不管这话有没有人信,反正这女人看样子信了。她认为筐子里不可能装吃的东西,撇撇嘴扭过头,不再搭理程茂林了。
有的乘客接上话说:“有个城里亲戚真好,还能去送孩子去享福。”
程茂林笑笑没再说话。他只管看着自个的东西,别人看他不爱理人,也没人跟他聊天了。
等爷俩到了程方秀家以后,程方秀见他们带来不少东西,便问:“茂林,准备好拜师礼了?”
“嗯,准备了几只野物,还有点心、罐头。”
关于山参,程茂林没提这茬。毕竟是贵重东西,还要送人了,他也没跟姑姑说。万一姑姑或姑父家的谁看上山参,提出不送周师傅,要留下,他也不好拒绝。所以干脆提都没提。
山参在底下压着呢,只要不翻个倒腾筐子,谁也不会发现。
程方秀笑着说:“城里缺肉吃,多送点野物挺好的。”
程茂林把七彩请假的事说了,“姑姑,七彩觉得功课简单,这两年想先跟周师傅学医。你看我们在城里没住的地方,到时候怕是得让七彩住您这里。不过您放心,我会送口粮过来,不让七彩白吃饭。”
程方秀觉得侄子太客气了,于是说:“看你说的,七彩能吃多少饭,她住下就饿不着她。我还能缺她口饭吃了?”
程茂林解释:“不是还有嫂子吗,我怕人家嫌麻烦。可是孩子既然拜师了,就得跟着好好学,这不就得麻烦你们了。”
亲戚之间帮忙,也得是你情我愿的。不能非得爸责任往人家身上推。
程方秀觉得侄子懂事,虽然麻烦她,但没把孩子扔给她,啥都不管,已经算是好的了。起码不像有的穷亲戚,啥都不带,直接往亲戚家打秋风。要真是那样,估计她儿媳妇不能愿意。
不过茂林挺大方的,这两次来送来不少肉,家里跟着沾了光。
这事说定以后,程茂林说:“姑姑,我带七彩去她师傅那里一趟,赶紧给他把礼送过去,下晌我还得赶回去呢。”
“你不住下了?”
“不住了,还得回去上工,不上工可没公分,没公分就吃不上饭。”
他这么说了,程方秀也没再跟他客套,挥挥手说:“那你赶紧把东西送过去吧。”
程茂林把筐子上面的袋子递给姑姑,“这是七彩的口粮,一回拿不了太多,先吃着,吃完我再送来。”
程方秀家里大人孩子都是吃定量饭,倒是能挤出点来给七彩吃,可是时间长了不是办法,所以她把粮食收下了。
程茂林背着筐子又带七彩去了周师傅那里。
“周师傅,我听说送孩子学本事都得准备拜师礼。我家条件就那样,这不我在家凑合凑合,弄了点东西来,您可别嫌弃。”
周师傅是看七彩聪明才收下她当徒弟,还真没考虑过拜师礼的事,程茂林这一说,他还楞了一下。
“乡下日子又不好过,你还送啥东西,留着给孩子吃吧。”周师傅还真没想要东西。
第50章
周师傅寻思徒弟家在农村, 肯定不是很富裕的人家,他收徒又不是为了收礼,即便程茂林诚心送礼, 他也不想收。眼下日子太艰难,他不缺吃不缺穿的, 用不着徒弟孝敬。等徒弟长大有本事了,自己能赚钱了, 再孝敬他也不晚。
程茂林笑着说:“周师傅, 也没啥好东西, 就有几只小猎物,还有点心啥的, 大多是吃的东西,没花钱。对了,这东西您肯定喜欢。”
程茂林把压在最下面的人参拿出来, 递给周师傅:“您看看这参有多少年头了。”
虽然当地有参, 但程茂林不是采参人,他对人参了解不算多起码不会看人参年份。一般只有懂行的才能估摸出来。
人参一亮相,周师傅的注意力立马转移到它上面。
“这是你采的?看品相起码是百年山参,真不错。”周师傅拿起来仔细一看,发现有的参须断了,他惋惜地说:“可惜有的参须断了, 品相不完整。采参时应该注意点,尽量保持整株人参完整。相同年份、品相越好的参越值钱。”
这时七彩冒头说:“师傅,这是我在山里采的。”
程茂林也说:“嗯, 是七彩弄回来的。我从小到大还没遇到过山参呢。”
周师傅:“你才学医,还不懂如何正确处理各种药材,以后我会教给你识别和炮制药材……”
周师傅没有责怪小徒弟。她才学医几天?不懂才正常。她能认出人参植株,并挖回来,已经很不错了。
程茂林:“周师傅,我们家也没有啥能拿出手的东西,这参就送您了,算是您教七彩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