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边关搞建设 (炼意)


  以后这个家就是阿满当家了,她要管的,最多就是霍家的子侄,还有大兄的后人而已。
  陶倚君出嫁的地方是在陶氏族地,然后迎亲的队伍会直接到陶氏祖宅来接,之后去霍氏族地行礼。因为霍桐也没有父母兄长,她只需要在霍氏族地呆满一个月,就可以回到小方城去做她的将军夫人。
  送亲那日,天气极好。来看热闹的人也很多,甚至还有从城里过来的,有她阿耶当初的同僚,送了薄礼,讨杯喜酒,回去后还能摆上好几天。
  从陶家出门是坐的船,一路北上,到了郡城转陆路,再行三日即可到霍氏族地。
  霍桐已经回去做好了结亲的准备。他不能直接到陶氏这边来,路程太远。便只在郡城候着,等到吉时,从船上将陶倚君接下来送至马车上,全程不能沾地。
  到了霍氏族地也不是立时就行礼,还得等候时辰。
  这个时候的婚礼都是在黄昏时分办的,原为“昏礼”,才会有送入洞房这一说。
  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在观礼者众多的情况下完成了仪式。特别是因为霍家这边的贵族贵客更多,几乎是全族的老少爷们都出动了,迎客的人站在庄子外面都快站不下了。还是开放了好几个大庄园待客,才将宾客们招待妥当。
  霍桐本来就不是个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在边城还好些,都是熟人,要不就是军中同袍,可回来之后,乡绅士族众多,很多人他连见都没有见过,还得跟人赔笑脸招待,只半天时间,他就觉得脸僵得没法动了。
  因为两家相隔太远,加上陶氏家中也没有长辈在,所以三日回门就免掉了,这一待就直接呆满了一个月。
  早些日子就送过来的陶惜君在霍氏族婶的教导下也终于开了点窍,虽然不若她阿姐精明能干,好歹也能分清楚别人的善意恶意,更是明白了当初在继父家里,那几位姐姐对她面慈心恶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阿姐能有今日,也是她自己拼出来的。你福气好,有兄姐在上面撑着。你可知当初你大兄上了战场,差点没命回来。你阿姐怕得全身发抖还强行忍耐着伤心为他疗伤。若不是你兄姐坚强,你哪里有今日的好过。”族婶一点一点的给她掰碎了说,以前那些陶氏兄妹不肯告知幼妹的事儿,也被她全抖了出来。
  听到阿姐在蛮族兵临城下时的作为,听到阿兄为了抗击蛮族寒冬腊月在草原上不得归家的作为,陶惜君终于没忍住,伏在族婶膝头哭了个昏天黑地。
  她只知道兄姐的富贵,却没去想过,兄姐的富贵是用什么换来的。她还在这里拈酸吃醋的时候,兄姐却是在拿性命在拼。如此她何来的面目要兄姐为她付出?她竟然还在心里埋怨兄姐,殊不知兄姐还能认她,都是她这辈子的造化。
  族婶没有劝慰,知道哭才好,就怕还冥顽不灵的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有话要说:  再有一章就完结了,后天更。


第九十八章
  婚后一月, 霍桐带着陶倚君回到了小方城。这一次,她是以将军夫人的身份直接入住了将军府。
  回城之后的第五日, 她在女学宴请城内士族商贾的女眷, 也是正式以将军夫人的身份跟众人见面。
  女学现在在边城一带的名气可大了。很多士族都想办法把自家的女郎送过来入学。倒不是求她们能学个什么能耐,主要是人脉啊, 这出去一说, 自己跟谁谁谁是同窗,是同一位女先生教导的,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
  就比如说, 今年春上,陇西李家的新妇和陇南曹家的新妇, 联手消弭了一场士族间的矛盾。让两地的官员都大加赞赏。为什么她们能做到, 还不是因为她们都是小方城女学出来的。论文, 有理有据;论武,点到即止。既长了自己夫家的面子, 又没有将矛盾激化, 反而给搭了下台的梯子, 让两个家族能坐下来商谈。
  小方城的女学, 除了教导内宅和闺中礼学外,还会教授她们如何打理产业,如何协助郎君们开拓。有几个武将家族的女郎还特意单独凑钱,请了一位精通算学的女先生教导她们。也是因她们的举动,更多的女郎们会因为兴趣凑在一起,大家凑钱请心仪的先生来教授学问。
  这样一来, 小方城好学的风气渐渐传出,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先生们也愿意来这里上课。教育永远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先生多了,跟着开设的学馆也多了,女学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但是其他的城市可没有单独的女学,所以先生们凑在一起,开设了蒙童馆,知学馆等等,大部分收的男童和少年,少部分单独买了宅子建了女学,教授一般家庭的女郎们识文断字。
  在陶倚君回到小方城的第二个月,陛下遣人送来一张匾额,是陛下手书的“女学”二字,另外还有皇后娘娘赐予的金镶玉册。凡女学每期末的考试中,头名之人的闺名可入册。次年皇后会在二月初二这日,根据玉册上的名册赐下奖赏。
  这可不得了,简直就是皇家认证的最佳媳妇人选,顿时女学的门槛差点被挤破了。又因为女学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招生范围,连带的,很多士族都将分支迁来小方城,就为了拥有一个入学的名额。估计这也就是古代版的学区房了。
  迁来的人多了,士族多了,带来的财产也就相应增多。
  李县令得了陶倚君暗示,开始着手修建官道。
  建官道的花费可不低,要凭借陛下拨款那是相当难的,他们想了个主意,以女学和官学的学籍做诱饵,又许诺可以在官道的始末两处竖功德碑,将捐助善款的人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以享百姓的香火供奉。
  霍桐亲自带头捐了百金,而后马家,牛家,胡家等几个大家族各捐八十金。他们不需要女学和官学的学籍,愿意将这几个名额让渡出去。这一下就带动了不少士族富商捐资捐款。到后期,为了区区二十个女学和官学的入学资格,他们将捐款炒至七八百金,最后还是李县令出面定下限额,最高不得超过八百金才制止了快要恶化的局面。
  “没想到有钱的这么多。”李县令跟霍桐在家里喝酒,谈到这事儿,他咋舌不已,“幸好大娘子反应快,否则闹到最后定然成了笑话。”
  陶倚君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就发觉有些人是火气上了头,根本不管不顾,也不去想想自家拿出八百金会不会伤了元气,就一味的抬价,若是不加制止,到最后可能认捐的人拿不出钱,而被压下的人则冷笑旁观,恨不能这条路干脆别修。
  这样一限制,到了八百金就封顶了,哪怕有些人拿不出来,可拿得出的还是多数,且也不会觉得有多大压力,他们恨不能那些先下手的都拿不出来,他们好将认捐名额往前挤一挤,说不定自家的郎君女郎们就能入学了呢。
  入学之后,只要他们学得认真,能拿到学校的第一名,从皇家得到的赏赐就能捞回不少成本,就算不行,这花了八百金结交了不少人脉,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再说了,他们的名字上了功德碑,这一头一年,所有的交易税金打八折,第二年九折,第三年虽然没有折扣,但是有优先权。擅长做生意的,仅这一条优惠就能回本。即便不会做生意的,他们还能拥有一年的免税和挑选优良新种的权利。
  反正不管怎么算,这都是出名得利的好事儿。那些老狐狸们一边四处放话嫌弃,一边让人悄悄摸摸的提前下手,看的李县令和陶倚君哭笑不得。
  筹得的钱修建完官道还有剩余,李县令便利用剩下的钱在一百零九个村子之间修建了一条驿道,可以跑马跑牛的小道,比起官道窄了不少,地面也没那么平整,可到底是条正儿八经的路,也能让各个村子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通畅。
  有些没资格去争夺官道捐资的乡绅士族,就把目光放到了这些驿道上,主动提出可以出资赞助,也不求能把家中儿女送到城中学堂,只希望能让他们自筹资金建立学堂,请县令大人介绍或委派先生去坐馆。
  这些学堂肯定不会教导什么治世经典,但求能教他们认几个字,识几个数,懂一些农桑水利的知识就行。
  对于这些要求,李县令当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且还找郡守要了个口谕,同意这些出资最多的士族乡绅家族可以选人担任驿道吏和水道吏。这两个虽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但也可以在县府领薪水的,相当于事业单位的合同工,除开没有正式编制外,一应福利与县府的官吏等同。
  这下子就让人激动大发了,不出十日,所有的驿道都被认领完,连还在规划中的灌溉渠都被提前认领了。
  陛下从郡守的汇报里知道了他们的操作后,深受启发,在关中,关东等富裕之地也照这样改良了一下办理,效果杠杠的,还一点没落下埋怨,反而还有士族上书说陛下太过偏心,那些富商巨贾凭什么跟他们抢夺这些机会?这明明就该只属于士族的权利!
  陛下可不是一般的陛下,直接冷哼说你要是能在捐资上赢过对方,这名额就是你的,没钱就别哔哔,国库需要的是真金白银,可不是给你士族绷面子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