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告诉她,如今来的官夫人中只有她的身份最高。
米仙仙微微点头:“多谢。”
对这些官家太太们今日不登门的举动,米仙仙并不意外,她意外的是钟离夏还有些手段的,能请得这么些商贾娘子登门,瞧着笑意盈盈的模样,倒是热闹得紧,很衬这府上办的喜事。
进了王府,米仙仙还是去给正主儿安郡王妃见了个礼,未语便先笑了起来:“王妃有礼了,真是恭喜王妃,贺喜王妃了。”
安郡王妃坐在上座,面儿上挂着得体的微笑,见她道喜,点点头,意味深长的看着她说了句:“是何夫人,我还以为夫人今日来不了的。”
“王妃说笑了,今日便是有事,可王府这么大的喜事,便是再大的事也得先放一放,紧着王府的喜事要紧。”
安郡王妃本就不是真心实意要给安郡王纳妃,何况还是钟离夏入王府,米仙仙这一口一个喜事,到底是戳了安郡王妃的心窝子,脸上的笑都淡了些:“怎么本王妃记得,何夫人跟新侧妃关系可不怎么好的。”
米仙仙笑笑:“那是以前。”
钟离夏只要一日惦记她相公,她们的关系自然不好,但她只要嫁了人,甭管是侧妃娘子还是别的,米仙仙就可以跟她和和气气的。
她就是这么现实的妇人家。
所以钟离夏嫁人,米仙仙还特意让人备了礼,还亲自登门。
安郡王妃撇开眼:“何夫人还是入座吧。”
都不是蠢的,安郡王妃也一下想明白了,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往前她真心实意把钟离夏当成亲闺女对待,自然对钟离夏的话深信不疑,钟离夏说爱慕何大人,只是米仙仙善妒,不让何大人娶,安郡王妃便信了,觉得米仙仙不贤惠,不慈。
钟离夏那可是对何大人有救命之恩的,这何家不说报答这救命之恩,反倒甚少往来,一副把人拒之门外的做派,安郡王妃早先很是看不惯,便由得钟离夏传出米仙仙的谣言来。
如今才知道,这米氏才是个聪明的,反倒是她,还沾沾自喜,以为再如何钟离夏都翻不出她手心,如今却是被打了脸。
米仙仙也看到了这安郡王妃满脸的不高兴,也不再多说刺人了,客客气气由丫头领着到了位上。
那些商贾人家的娘子认不得她,只远远看着,没敢上前来打招呼,只有三两个官家夫人过来同她打了招呼。
有人还压低了声音问她:“何夫人,你可知为何今儿安郡王府娶侧妃没几家的夫人亲自到场了么?”
这夫人看米仙仙的目光还很是好奇。
安郡王府的事儿他们也是有所耳闻,都以为这些大员家的夫人们不会来,到了场一看,果然如此,只有些商贾家的夫人撑场面。
这也不奇怪,这位侧妃娘娘就是商贾之家出身,她入了王府,只有对这些商贾好的,这些人自然会捧场。
米仙仙见她眼眸发亮,配合的摇摇头。
那夫人便凑近了两分:“何夫人是不知道啊,上回那位出面操办王府秋日宴的那姑娘,她呀,竟然就是今日的侧妃!”
夫人很是不屑的撇了撇嘴儿:“方才我们好些人才从别人口里得了信儿,却是怎么都没想到的,你说说,这王妃娘娘待她多好,拿她当亲闺女不过分了,她倒好,还是个内里奸诈的,听说那日王妃娘娘不在,回来啊这事儿就已经成了,你说说这还能怎么成的?”
她拍了拍腿,肯定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啊!这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安郡王妃也只能按着头认下了。
好几位夫人得了这消息,原本是件喜事的,愣是没人去安郡王妃跟前儿道喜,只看见米仙仙进门后笔直朝着安郡王妃就去了。
还跟她说:“何夫人你可得留心了,这事儿里头有些门道呢,你等着瞧吧,以后这安郡王府怕是热闹了。”
京里的夫人们可不是那等不爱看别人笑话的,相反,别看这些夫人们整日在后宅里待着,但其实个个消息灵通得很。
米仙仙想了想钟离夏这人的性子,对这位夫人的话很是认同:“夫人你说的是。”
钟离夏这种人,一个侧妃只怕是看不上的,她的野心大着呢,又在安郡王府住了好几年,不可能没点根基在,只要有这根基在,她想要在王府搅动些风云也是易事儿。
米仙仙往安郡王妃的方向看了看,眼里颇有些同情。以往安郡王妃身边总是围满了人,如今冷冷清清的,个个恨不得离得远远的。
米仙仙很没良心的松了口气。
跟祸害自家相比,还是祸害别人家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如遇到崩溃问题,请个人中心>系统设置>检查版本更新。
第162章
安郡王府侧妃宴过了后,米仙仙又去了两回宴,便借口寒冬凛日的不出门了。何越的婚事也定下来了。
是他自己挑的,女子小像上看着端庄大方,是光禄寺卿汤家的嫡长女。光禄寺卿是从三品官职,他的嫡长女与何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米仙仙还特意打听了汤家的事,连着请了三两个媒人都没打听出甚么不好来,都说这汤家也算是周全厚道人家了,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算得上是个闲差,许是因为汤家不参合着朝政大事上,汤家人对外厚道,性子上又有些精明,不过这也算不得甚么,谁家没点小心思的?
请了媒人打听了后,何家便请了媒人登了汤家的门。那汤家本就有意,不然也不会巴巴的送了小像来的,何家这边一登门,汤家也没拿着拧着的,等上两日,全了女家的颜面便应了下来。
不过一旬,这两家的婚事便定了下来,便又开始过起礼来。
汤家院子里满满当当的堆满了何家送来的礼,汤家嫡长女汤明薇脸色淡然的站在院子里,身后两个丫头低眉垂眼的站着。
“小心点小心点,对,就挨着那牡丹箱笼放着。”汤夫人满脸欢喜的说着,回头见了汤明薇,拉了她的手上前:“明薇啊,你看看这何家,甚是有心了,送来的礼可样样都是上等,外边有些人还说这何家小门小户的,怕是拿不出甚么来,可你瞧,这些礼比起那些真正的大户也是不差甚么的了。”
汤夫人当日也去了安郡王府举办的秋日宴,是亲眼见到米仙仙舌灿莲花似的把几个从四品的夫人给说得羞愧难当,恨不得落荒而逃的,当日米仙仙头上还带了两支玉钗,其价格很是不菲,时候有不少夫人说这是何家才上京来,怕是特意取了来装点门面的,汤夫人却瞧着不像,若真是那装点门面儿的,自是爱惜非常,生怕磕着了碰着了才是。
但这位何夫人却不,她的模样十分随意,那举手投足间显是并不把这几百两一支的玉钗放在心里一般,汤夫人就知道何家的家底了,何况何家如今简在帝心,何大人比她家老爷可年轻不少,却是正三品大员,假以时日,怕是这朝堂上下说一声儿何大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何家又有出息的子弟,祖荫、子弟、家底,样样不缺,反观汤家,她家老爷这从三品的官位怕是到头了。
汤明薇性子冷,闻言在一地的礼上看了看,轻轻点了个头。
汤夫人已经习惯了她这个性子,自顾的说着:“说来如今是过了明路,何家也送了礼来,但等你出嫁还得等上两年呢,前头媒人已经说了,说何家这位大公子开了春将要外出游学,待两年后才归来,到时候不止成亲,还要参加科举。”
“十八岁就参加会试,何公子当真是个人物。”
汤夫人对有这么个女婿那是满意得很,还叫丫头送了汤明薇回院子里,嘱咐她:“如今已是冬日了,你们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可以相互赠些东西了,不如你给绣个荷包手帕甚的,娘待会让婆子给你送些布料来。”
汤夫人本是张嘴送让汤明薇送些上等的金玉坠子,话到了嘴边却改成了荷包手帕。
无他,汤家穷啊。
跟普通人家相比,汤家官家出身,那也是大户人家,府上下人婆子伺候着,自是说不上穷的,但那是跟普通人家相比,若是跟这京城的富户大户们比,汤家便捉襟见肘了。
汤大人这光禄寺卿的官职月例一月不过十来俩银子,他虽掌宴等,但这采买之事却由当今派遣的另一波人负责,这府上大大小小的开销、人情往来,吃穿用度,甚至修葺这府宅,每一笔都是开销,汤家能运转,汤夫人在其中绞尽脑汁的操持着,又有汤家还有两个小铺子才能维持下来。
更甚这大周的小官们都是在春辉坊另一片租赁着房舍,一家老小节省着过,若是不要求那大富大贵的,凭着大周官员的月例,养活一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汤家这座两进的宅子说来还不是租的,而是买的,真算下来,也说得上不错了,何家送来的这些礼一看就知道没个几百两是买不到的,汤家要回礼虽用不着按这个礼尽数回过去,但回二、三百两是免不了的,且这礼还得重新着人采买,总不能就着何家送来的礼给送回去吧,不像话的。
汤夫人出了这一笔银子,账上立时便要负了,哪里敢大刺刺的说甚送金银玉坠的,左右荷包手帕都是亲手绣出来的,也是代表了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