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陆时冬想让他再等几天,“六日后,我们就要考乡试了,你不在,我们有问题都不知该问谁了。”
陆时秋拍拍他的肩膀,“你已经准备够充份的了。不差这两天。万一真有不会的,你可以去张家,向姑爷请教。”
陆时冬见他铁了心,只能点头答应,“好吧。那你路上注意点。”
五日后,陆时秋带着张夫人的信件,跟着张家商队往京城出发了。
商队带着货物,行走比较慢。
走了将近两个月才到京城。
刚进京城,陆时秋就发现京城最宽的那条路封起来了。
这条路叫天福路,笔直一条线,可以直通皇城,足有三丈宽,铺的青石板路,非常方便。照理说,这条路应该不需要修才是。
可它的确被封得死死地,甚至担心别人看,外面还罩了一层油布,里面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看样子里面正在修路。
他们只能绕道。
陆时秋独自住进客栈,向商城买了一瓶解毒药,揭了皇榜,到了皇城门外,请求进宫。
从宫里出来,陆时秋怀里揣着女皇赏赐的五万两银票。
他没要那个虚爵,而是换了个实惠的赏赐。
他要成立育婴堂,为了避免麻烦,他请女皇提字。女皇一口答应。
却让他想个来钱路子。这五万两建个育婴堂,听起来绰绰有余,但是这五万两是个死钱,往后花销日渐增多,这钱日渐减少。想要让育婴堂长长久久开下去,就得有源源不断的来钱路子。
陆时秋开过铺子不假,可海货铺子不适合女子经营。
陆时秋在京城四处闲逛,想看看都有些哪些铺面女子可以经营。
可惜的是,极少,少有几处铺面是女子经营的,但是她们梳着妇人发髻,显然已经成了亲。
大多数姑娘哪怕缺钱,为了自己名声也不肯抛头露面。
陆时秋视线最终停留在一家药铺。
门前站着两个女人,准确来说,是一个妇人拽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两人衣着普通。那姑娘咬着嘴唇,不停摇头。
这姑娘明显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药铺里的坐堂大夫都是男人,她就是不肯进去。
两人经历短暂的拉锯战,妇人成功把姑娘拽了进去。
还不等陆时秋转身,那姑娘整张脸红透,快速从里面冲了出来。妇人紧紧追在她身后。
陆时秋福至心灵,想到一个好主意。
他可以专门开一家女子药铺。
也许这主意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育婴堂不可能一直掏钱养活那些孤儿。等这些姑娘及笄后,到育婴堂做事,自己挣嫁妆,也是一条出路。
打定主意后,陆时秋就回了客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
写通后,他反复修改。确认无误后呈给女皇。
女皇很快召见了他,看过他的文章,非常满意,并且很慷慨赐了他十顷良田,作为育婴堂的田产。
十顷就是一万亩。
京城良田比盐俭县的要贵,一亩良田值十两银子。女皇等同于赏了他十万两银子。
陆时秋激动万分,跪下谢恩。
女皇却摆手,“这些银子是以朕个人名义赏你的。你做了朕一直想要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是朕该谢谢你。朕希望你能把这育婴堂管好。不要出现虐童事件。更不要为他人作嫁衣。”
陆时秋心里一个咯噔。
虐童?为他人作嫁衣?
前一个,他明白。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女皇见他似乎不太懂,又多说了两句,“那些养不起女婴,就想把孩子扔到育婴堂的人家。等你们辛辛苦苦养大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孩子要回去。那你们不是白白忙活一场吗?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回孩子,必须让他们付清所有养育费。”
陆时秋明白了,“是。”
他的确没有女皇想得这么周全。
看来女皇说她之前想成立育婴堂不是假的。可能她太忙了,一时间顾不上这件事。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呢。因为女皇的头发比三年前稀少很多。
四乙可是说了,用脑太多,头发掉得比较快。
陆时秋胡思乱想间,只听女皇继续道,“等育婴堂成立了,孩子们长至六岁,我就遣宫里的嬷嬷过去教养,选些懂事的孩子入宫。待二十岁就放出宫嫁人。”
宫里赏赐多,这也是一条出路。
陆时秋哪有不同意的,跪下磕头谢恩。
当然女皇不会告诉他,她之所以选这些孤女入宫,只是不想在民间选宫女,劳民伤财不说,这些宫女有家人,在民间有软肋,被人拿捏住家人,不得已也会干出糊涂事。
女皇又问起一事,“之前你不想当官,想要著书立说,现在如何了?”
陆时秋很识趣从怀里掏出两本书,“回陛下的话,书已经写好了。”
他来前猜到女皇会问这个问题。他心底也是乐意的,如果他的书能得女皇赏识,写个序,盖个章,哪怕只是简单称赞一句,这书就不愁卖不出去。
宫人呈过去,女皇却不急着看,放到旁边,“你先下去吧。”
陆时秋点头应是,带着地契出了宫。
作者有话要说: 详细救天皇的过程在《穿越后,我有四个孝顺儿子》的146章。有亲说两本都看了,有重复,所以这里一笔代过。
感谢在2020-02-02 22:02:16~2020-02-03 22:09: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仙女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额(⊙o⊙)… 40瓶;一个萝卜 10瓶;长月 5瓶;天晴无雨、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4章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 绿绿的麦苗顶着寒风摇曳。天空中飘着云,暖暖的阳光直射下来。
这就是女皇亲赐的十顷良田, 涨势极好。
这么多良田,交完税, 育婴堂的口粮完全没有问题。
他沿着田埂走, 问旁边人,“哪边可以建房子?”
负责打理女皇私产的管家,带着他往前走, “这一处区域地势比较高,种麦子的时候不影响, 但是种稻子的时候, 水根本存不住。我觉得建在这儿比较合适。”
陆时秋四处打量, 前面这条路非常宽敞。两排马车并排都能走得下。
陆时秋点头, “那就这儿了。”
看完地方,陆时秋回了客栈。
要建育婴堂, 肯定要找人手。陆时秋对京城不太熟悉,也不知道哪些人比较负责。所以他打算找严老爷帮忙。
陆时秋换了身衣服,把自己捯饬得精神利索,腰间还挂了一块玉。一副风流雅士的打扮。
带着张夫的信到严府见严老爷。
门房听到对方自报家门,当即请他进客厅, 他到后院请人。
陆时秋等候的功夫,有小厮奉上茶盏,没一会儿严老爷就来了。
几年未见,严老爷似乎没有当初的精神气, 神色苍老许多。
看到来人是陆时秋,严老爷有一瞬间惊愕,随即挥退扶着他的丫鬟,坐到陆时秋旁边,“陆状元来严府大驾光临,倒是严府的福气了。”
这态度比起之前上了好几个档次。
陆时秋却一点也不觉得突兀。甚至他对严老爷还是很敬服的。
当初他只是一个秀才,严老爷看在亲戚的份上要了十万斤蛤蜊干,这份情谊实属难得。
陆时秋也没有托大,跟他客套几句,就把张夫的信递过去。
严老爷接过来,当着陆时秋的面读了起来,末了他叹了口气,“我这妹妹当真是懂我。”
虽然陆时秋没看过信,但他多少也能猜到一点。
张夫人想让陆时秋帮严家教出一个举人。但严老爷对他应该还有点不满。毕竟他当初可是写了诗讽刺严老爷。稍微要点脸,都会把这事记在心里。
严老爷没有发火,一是因为他是生意人,性子比较圆融,不轻易得罪别人。二是他们确实是亲戚。三是他们身份不是一个层次的。没有必要争一时长短。
严老爷轻轻咳了咳,“实不相瞒,我六个孙儿两个月前就已回了老家考乡试。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现在乡试结果应该已经出来了。
只是看着他没什么精神,陆时秋心里一个咯噔。
陆时秋试探着问,“严老爷可是已经知道乡试结果了?”
严老爷点头,“知道了。昨日就有人快马加鞭给我送了信,六个孙儿全部折了。”
陆时秋心里一叹。果然如此!
“事已至此,严老爷还得放宽心才是。”陆时秋只能安慰他。
严老爷摇头,无力摆了摆手,“想我十六个孙儿,精心栽培,拖了那么多关系请名师教导他们,才教出六个秀才。没想到一个举人都没中。难不成我严家真的只能从事这商贾之业,不能改换门庭吗?”
陆时秋真的很难想到,之前老当益壮的严老爷会这么难过。
他还能说什么。
陆时秋只能安慰他,“如果严老爷信我,我定必能给你培养出一个举子出来。”
他这话谦虚了。就冲严老爷这份心思,估计那十万两赏银不是虚的。他要是买了一瓶思维力神仙水和记忆力药水,再加上他的指点,教出一个举子根本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