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半,班车抵达阳宁县车站。
君越扛着大袋子,气喘吁吁的回到城里的家。
早上,去到魏家看了下四姐,说了一声自己回来了。他就离开,从院子里推着一辆以前预备的独轮车,绑好硕大的袋子,一个人回家了。
回到家里,蔡母也赶过到郭家看儿子,没想到还收到几样礼物。
蔡母看着儿子买回来的细棉布,忙说帮着给孩子做衣服裤子,做尿布。要是是别的儿子说是给孩子用细棉布做尿布,蔡母估计能气晕,多有钱的败家子,瑕疵再严重也是细棉布,怎么能做尿布?
这话是小五说的,那就没话说:小五多会过日子,从小就知道赚钱的孩子,难道还不明白吗?小五才不会败家,看看,这瑕疵怎么能做衣服,也就能做做尿布。
蔡母,郭母,郭玲三女人,热烈的探讨着怎么做衣服,怎么做尿布的事情。
君越给蔡父蔡母,郭父郭母两对夫妻每对一床瑕疵毛毯。冬天盖着热乎,暖暖的。
总共两床毛毯,全给了四位老人。
线毯也是一对一床,他一共买了四床线毯。自己夫妻俩和未来的孩子用。
中午,蔡母吃完午饭,拉着老头子进房间,指着炕上的棉衣,里面带厚毛的大头鞋,毛毯,线毯说,“看看咱家的小五,多孝顺。去一趟京城,给你买了多少好东西。
这鞋子,虽然前面有些不好看,但不影响穿。里面的毛,又长又厚,穿着肯定暖乎。
猫冬的时候,你再出去,肯定不冷。
这孩子,啥时候都挂着咱俩。买啥都有咱俩一份。”
儿子孝顺,蔡父心里很舒服。可看着满炕的衣服,毛毯,线毯,还有一双新鞋子,皱着眉头说,“小五哪哪都好,就是太会花钱。他攒的那些估计早就花光了。”
“早就花光了,他现在花的钱都是他现在挣的。”蔡母可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怎么挣的?”
“你别管,小五心里有数。”蔡母也担忧过,可儿子让她放心,说他是大人了,有了小家,不会胡来。
慢慢的,她也就不追问了。
难得糊涂……
蔡父反应很快,立马他就想到了,死死的皱着眉头,很久都没有舒展开。
低声叹息:唉……儿大不听话。
蔡家其余三兄弟,发现爹妈最近几天,心情时而高兴,时而低落。
对他们三也没个笑脸。
夏日,知了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炎热好像与小林生产大队周围没啥关系。
在外面炎热的太阳,在这里是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舒服的不行。
怀孕几个月的郭玲,依然下地做事,做事麻利又快又好,拿的工分虽然没有满工分,一天也有八工分。
现在是农闲时,中午都回家吃饭。不用像春耕秋收时在田间地头吃饭。吃完再接着干。
一群人从地里回村,基本就三条路再汇聚在村道上。
两辆吉普车,从村外疾驰而来。
所有人站在村道的两边,看着开进村里的小轿车。在自行车比后世奔驰宝马还稀罕的年代,吉普车,那就更让人稀罕。
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看着嘎吱一声停在面前的吉普车。
一位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伸出头来问,“老乡,麻烦打听下,小林生产大队的队部怎么走?”
一直站在边缘的蔡父走了过来,他身后紧紧跟着队委的班子成员。
“同志,您好。跟我走吧。”
魁梧高大的蔡父,走路时背挺的直直的,笔挺笔挺。
坐在吉普车后座的一人看了眼蔡父,然后笑了,多亲切。
一群老爷们背着锄头,跟着一起去了队委,站在晒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队委里面,蔡父几人正在和京城来的贵客正谈话。
外面一人,帮忙跑腿,喊来已经回家的蔡君越。
君越进屋时,发现亲爹笑眯眯满脸骄傲的望着自己,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等他坐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来奖励他的,只是功劳被改了。
第180章 末世女穿六零(15)
对外奖励表彰的不是他帮忙破获重.大.敌.特.组织的功劳。
他在京城的那几天, 刚好有处地方发生了火灾,还是半军事地方。
某部门在十天前,已经全部破获君越撞到的那一隐藏的组织。这次可是连根拔起, 从头到尾,除了已经死了的人, 全部被抓获。
破获以后,写材料,报告上去一切全部忙完后,关于君越的奖励表彰才商量好。
为了普通百姓(君越)的人身安全着想, 是不能实事求是的说出来, 只能把功劳安在同一时间, 在京城某处刚好发生火灾的地方。
说他救火救灾救人有重大贡献,说的他很是高大上, 舍己救人。还把他的功劳记录在档案中,因为是那地方是半军事单位, 很多都是普通人无法去查阅求证的。
里面的弯弯绕绕很多,奖励给了他一张奖状,还有一部分钱和票券。最重要的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去到他救火的单位上班,在保卫处上班。
这下,给君越弄的哭笑不得。
保卫处工作, 可不是门卫, 但负责管理门卫。
他学历也还行, 比不少的保卫处同志的学历都高。
要求他半个月以后去到京城某单位上班。
半个月的时间让他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尽早的去到京城,去了还要收拾屋子,分给他一个套间宿舍。也得自己提前去收拾收拾。
在座的人,都羡慕的看着蔡父,看着君越。一下子飞进了京城,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君越有了工作,还是京城工作的事情,如同插上翅膀,很快就吹到了县城,蔡君霞在下午就听下班的回家的公公说了。
知道弟弟一下子飞进京城的事情,县里各单位都传遍了。
魏二嫂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打听,“弟妹,你家小五真是运气好啊?就救几下火,又是奖励又是特招给工作的……”
一个人嘚吧嘚吧嘚吧的说了好一会儿,蔡四姐被二嫂给气笑了,放下碗筷,说,“二嫂,什么叫就救几下火,你不知道那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吗?工作,是珍贵,可我家小五的命,比那工作珍贵一百倍。”
魏二哥如今是放飞自我,完全放弃了拯救口无遮拦的妻子。
你说她这人多坏也没有,你说她是个好人善良的人,那也不是。
有嫉妒心虚荣心,嘴碎胆子又小,干坏事没胆子,在小事上做好事基本很难。在大是大非上还行。
有时候他也被自家的媳妇儿闹的哭笑不得。
蔡君霞和公婆说了一声,打算明天回趟娘家,魏父欣然应允,他替老战友高兴。魏母也难得没有说什么。
老三家的娘家弟弟能去京城上班,是往高处走。她肯定不会阻拦。
前几天,君越在家里处理事情,每到晚饭后,总有不少人来家里唠唠,他有时候只能在一旁陪着闲唠。
夫妻俩打算一起进城,一起收拾分配的一个小套间。
郭父郭母虽然不舍得小夫妻俩,但也没有阻拦,还极力劝说闺女一定要跟着去。城里的医疗条件好,对闺女以后生孩子肯定要好些。
转眼过去九天,君越在车站告别父母亲人,带着妻子还有棉被衣服巨多的行李,踏上去京城的班车。
又是魏建军开的车,夫妻俩坐在司机位置后边的双人座。
京城篇
离市中心有些距离的某研究所(八所)。
夫妻俩办完好些手续以后,终于站到了分给君越的小套间内。二楼的最边上的一套小套间。
说是小套间不是很准确,前后有阳台,这时候也没有公摊面积,套内面积有五十平方,加上两阳台,地方更大。
时间足够,君越自己动手,与邻居家相连的楼道,他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简易厨房。
买来两个煤炉,还有一个旧碗柜,翻新弄的干干净净,清爽。
在一边用旧木板做了两个装新煤球的木筐,还做了一个装烧完了煤球的小木筐,还有结实的粗麻绳,方便上下楼提着出去倒煤球。
客厅侧面有阳台,阳台能放下一张一米八双人床,他在阳台上用玻璃窗做封闭。
防雨防风做的不错,这里以后等玲子生孩子时,能住人。
几天的时间,五十平的小套间,变成了两室一厅一厕一厨的小蜗居。
他们夫妻的房间在客厅的后面,三面通风,还不错。
第一个月,他要接受保密方面的相关培训。
除了记的东西多,还有就是训练,他们也要训练的。
郭玲的城里生活也正式开始,她有时候都在想,自己穿越,虽不是女主,可过的不比女主差。
京城的夏日,比小林生产大队要炎热难受。
日子一天天的过,君越夫妻俩谨小慎微,空间一点也不敢用。
天已经入秋,秋季的京城最美。
今天休息,君越带着郭玲去到医院做例行检查,回来的路上,夫妻俩慢慢的走着。说着在家里都不敢说的话。
“家里的小米不多了。我让爹给寄点来,到时再掺进去一些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