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指导员还有物资补给?”一位军人在另外一个屋子发现了以前的军用干粮,罐头之类的补给品。
“走,去看看。大家看紧,相互监督,除了打开的这箱,其余的不许打开知道吗?”
“是。”整齐划一的回答声,飘荡在原本密闭的空间。
有些特殊处理过的军用干粮,可以存放二三十年。也许还能用得上。
部队也不富裕,啥啥都缺。
地下工事找到军火库的事情,让旅部派来了大部队帮忙。
想运出去可不容易,君越他们已经赶往另外一个山头。
又是一个夜晚,井湾人坐在一块平地,围着篝火大口吃肉,君越捡了一些蘑菇,熬了一锅鸡汤里面还加了一些蘑菇。
天天光吃肉,对身体不好,炖些蘑菇,吃点蘑菇。上大号都没有那么艰难。
在座的人都各自带着茶缸,喝着鸡汤,嚼着蘑菇,吹着牛,这日子好不惬意。
连晚上守夜的人也不觉得害怕,在另外一座山有几十位军人。真要有什么事,还能搬救兵。
几天以后,君越带着丰厚的回报,还有完好无损的队员们回到家里。
最近几天难得好天气,阳光明媚。
在家的妇女捡来的蘑菇山珍,坚果已经晒干。
一场秋猎接连遇到山裂,小火山口喷发,地下工事,一点也没有闲着。
回到家里,洗洗就睡,他已经顾不上其他的。
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实在是太累了。
等到他睡醒,已经是回家的第二天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
“爹,起来了。马上就吃晚饭。”刚从炕上坐起来,唐高明就走了进来。
“啊,现在是什么时候?”
“咱昨天下午四点到家的,现在是下午五点,您睡了一天一夜。”
“分完了吗?”
“分完了,咱家分了三十斤肉,一只野鸡。”
“蛮好,蛮好。”
已经不少了,估计还有钱分。
“是还不错。”
婉婉从炕的那头爬过来,缩进爷爷的被窝里,然后娇滴滴的说,“爷,吃肉肉。”
小文南在一边书本,这孩子喜欢看书。
“好,等下爷爷给婉婉吃肉肉。”小家伙得到爷爷肯定的回答,缩在被窝里,一个人“咯咯咯”的独自乐呵道。
小文南也悄悄捂嘴直乐,在老家跟着爷爷,比跟着爸妈的日子要好过。好吃的好玩的,啥啥都有。
他都有点不想去爸妈家,在部队没有爷爷家好玩,爷爷对他和妹妹可好了。
家里分了钱,分了肉。偶尔飘出去一点肉味儿,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君越吃过晚饭后,拉着大儿子悄悄的说,“明儿,我悄悄去趟山谷,趁家家有肉的时间,再搞一些肉回来。
让春梅下午在家带孩子,都别出去,随时等我回来。”
“好,我明天下午也会守在家里,等您回家。”
“那也行。”
接连几天的忙碌,君越终于搞定需要他忙活的事情。
第一场雪已经落下。
漫天飞舞的白色鹅毛,纷纷飘扬落在地面。半天的功夫,地面上的积雪一脚踩下去,能覆盖到脚踝上。
“大哥,我要一个大雪人。”三岁的文西央求着文东给他堆一个大雪人。
“下午堆,你听话,去和二哥,婉婉玩。”
文西点点头,转身拉着婉婉朝屋里走。文南把一直藏在心中的好奇问了出来,“哥哥,西西是最小的,怎么名字看着是第三。”
文西是男孩子中最小的,可从名字看,四个孙子中,西应该是第三。
这个名字原本不是属于他,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出生有了名字以后,不到半岁,生病去世了。
老三唐高飞那时刚生了一个儿子还没满月,但也取了名字:文北。
文西这个名字,就空了下来。
两年后陈春梅又生了一个儿子,她死活坚持给小儿子取:文西。她坚持是那“走了”的孩子又回来了。
“那是因为,西西上面原来还有个哥哥,只是那个哥哥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名字就空了下来。
等西西出生以后,这名字就归了他。”
文南已经明白了,知道了,什么去天上做星星,就是死了呗。他懂,他晓得。
“哦,原来是这样啊?”
东北猫冬,孩子们老实不了。君越没事,给五个孩子上课,教他们读书识字。
文东年后九月就要上初中,君越希望他能读到高中,然后进部队,这是他未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之一。
君越是着重辅导文东,西西和婉婉一个两岁一个三岁,纯粹是打酱油。他本着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
顺便教教两个小不点,或者说顺便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知道要想孩子们喜欢读书,喜欢钻研知识,就得培养他们对知识对学习的兴趣。
俩孩子肯定学不了什么,但能跟着一起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寓教于乐,孩子们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许多。孩子们每天学习半天,比在学校学习两天三天的效果还好。
村里陷入寂静,猫冬的时候,屯子里一般都是比较安静的。
“好了,今天上课完毕,下课。”又是过去一个上午,君越的补课结束。
“爷爷,咱什么时候去看爸爸妈妈?”文南昨晚梦见了爸爸妈妈,一直说不想他们的,可梦醒来,满脸泪水。小家伙上午上课时就有些走神,想爸爸妈妈了。
“过两天,爷爷让你大爷到时送咱们去好不好?”
“嗯。”
提前让老大找生产队借马车,送他们祖孙三去部队,不只是他们三人还有行李。还有他准备的白菜,萝卜,以及带的一些干菜,冻鱼,两斤肉,生产队分的肉,都冻成了硬梆梆的硬块。
第二天休息,一早,文东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了四爷爷家里玩。君越家迎来了三儿子一家。
“爹,我回来了。”老三进院门就看到正在屋檐下活动手脚的亲爹忙打招呼。上次分家时,爹严厉的样子,已经印在他的心中。
多少有了惧怕。
“嗯!”君越没有说什么,只是走过来牵着孙子文北,看都不看一眼老三夫妻俩。
“爷爷,我最近能跟您住吗?”小文北一直期待着回爷爷家和哥哥姐姐弟弟他们玩 。
“好啊,不过要看你爸妈同意不同意?”
“我爸肯定同意的。”小文北不喜欢去姥姥姥爷家,表哥表姐都不喜欢他,说他是去姥爷家占便宜的。
姥姥姥爷舅舅姨妈喜欢他,可其余的舅妈表哥表姐都不喜欢他,全排斥他还悄悄掐他悄悄骂他。
这一切的一切他都记在心中,他不喜欢姥姥家不喜欢表哥表姐舅妈们。
他更向往乡下爷爷大爷家,虽然他做错事会被爷爷教训会被爷爷偶尔打几下,但他就喜欢爷爷那样对他,和大爷家的哥哥姐姐弟弟一个待遇。
这样才没有偏心,他喜欢。
“行,明天跟着爷爷去你二大爷家。”
孩子们已经放假,天气冷起来以后,学校放假很早。
“好耶。”小北北高兴的蹦起来,一点也不像他妈那样耷拉着脑袋不爽。
“走,爷爷给你介绍你二大爷家的哥哥妹妹。”拉着孙子进屋。
进屋打扫卫生的唐高飞,时不时的伸出脑袋看看在堂屋和兄弟姐妹们玩的兴奋的儿子。
“看啥看,唐高飞我不管了,你得跟你爸说,那五块钱咱家不能给了。还有找你爸要些粮食和菜,全国一半的城市干旱洪涝,到处都缺粮食。
咱柳城农村虽然干旱,但今年没有受灾。村里都丰收了,你家的粮食肯定够吃,你一定要找你爹多要一些。
现在城里都不好买细粮,以前的粗粮都变成了现在的细粮。粗粮也不好买。”
第132章 寻亲记(14)
如今城市户口, 还有吃商品粮的,每月凭证购买粮食时, 稍稍去迟了,都会买不到粮食,一个月只有两次, 月初 , 月中俩次。
到处都在限购,到处都缺粮食。至于侥幸没有受灾的地方, 农村, 日子反而比城里的人好过,有能吃到七分饱八分饱的粮食,还有足够的蔬菜, 满山的山珍蘑菇野菜,虽然每家每户不会很多, 但偶尔还是能吃上几餐, 能弥补粮食的不足。
秋收开始, 城里的粮食供应就开始下降,细粮也减少到几乎没有。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还不是最严重是。最少现在还有一点细粮,粗粮还能买到。到了明年, 细粮已经消失不见,只有极少的人有门道能弄到一点, 粗粮也不好买, 哪怕拿着购粮证也不好买。
有钱有证有票也难买粮食, 供应一再的减少。
“知道知道,别啰嗦,我爹现在与以前不同了。你再啰嗦小心啥也得不到。”唐高飞最近脾气渐长,有了小小的气焰。
“我不说可以,你得保证找你爹要到粮食。”脾气更大的蔡红英,也不是好性子,一点也不怕脾气渐长的丈夫。
“知道,我爹不会看着我挨饿的。”唐高飞自信满满,他以为不管怎么样,爹都不会看着他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