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和固定资金,她在外留了一份,剩下的都藏在那处山洞了。
而那深山,她也多次探查过,除了山脚有樵夫,偶尔有猎户,没有人敢去里边儿。
因为山里有豺狼和老虎曾经吃过人。
又过了一日,州试入围红榜出来了。
云及没有立刻去看,而是等到人都离开的差不多了,才踏出门槛儿。
果然他上榜了,而且是第二的位置。
州试第二。
肯定有很多人暗中觉得他不配。云及自己也不知道配不配,但是他懂一点,这个成绩没有水分。
若是第一,那才会更加遭人诟病呢。
本来云及的考卷儿被考官一致评判为最好的,但是杜十一认为,不可再引出风波了,于是便将原来的第二提到了第一。
云及则位列第二。
这个成绩再配上云及的考卷与事迹,足以应付礼部的审查了。
杜十一早在十几天前就已经修书上表朝廷,里面详细说了为何重考,既摆脱了云及榜单之事,又将他自己的罪责消灭的一干二净。
连他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小聪明呢。
“恭喜啊云弟,你果然有这个实力的。”管尚轩真心替云及感到高兴,若是放在以往,考试几乎之一次性通过,可这次州试居然异端频频而起,实在是难以叹惋。
“可惜了,若是甲等第一,又不一样咯。”黄竹予一边咋舌一边感叹。
“怎么,你不服我大哥考第一?”一旁的另一个书生仰着头,抬着下巴看着黄竹予。
黄竹予感受到了他眼神中的蔑视。当即怒火而起,说道:“是又如何?你不服?”不等那人做出反应,黄竹予立刻道:“不服也得给我忍着,区区州试还不足以令你上天。”
说完,黄竹予便主动站到了东门微生后头去。东门微生长的高大,那人在他面前显得渺小极了。
“你……”有本事你别怂啊!
感觉到东门微生不是好惹的,那人气冲冲的离开此处。
“州试没有面试这一关,在此逗留许久,已是超出预期,我们要回书院了,回去之前,我会先去沐州一趟,书院再见了。”黄竹予向云及与尚轩拜别。
云及道:“书院再见,师兄多保重。”
东门微生他老爹肯定是要办一场的,因为从现在开始,他们都是举人了。不过举人的含金量也不咋地高,只是比秀才厉害罢了。
要过了明年春闱,也就是所谓的省试,他们的腰杆儿才是真正的挺直了。
而且省试不过,州试作废。
所谓无硝烟的战场,不过如此罢了。若是省试不过,就得再等两年,参加下一次州试,接着再参加省试。如此一来,又是一个三年轮回之路。
有的人考了七八次贡举省试,朝廷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会酌情给予称号官职,只是这官做得就是那九品芝麻官了,而且绝无上调的机会。
本来也是,一个连科考都不能再晋升一步的人,将来做了官又能如何?
这是一种定是思维,拿科考作为一定衡量的标准。
而这世上也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选拔标准了。
天齐的科考让寒门世子也有了入世的机会,一些官员大家之子若是没有科考成功,那也是没法子做官的。
但就现在的整体情况来看,朝廷内部大部分还是二代三代的比较多。寒门士子有一定数量,却不是大头。
毕竟寒门出贵子那是难上加难,一没钱,二没资源。
书本价格本就不便宜,能读得起书的家中都是有些底蕴的。
从来没有那个生而为乞丐的人去做了宰相,也不可能让文盲做太学博士。
不过天齐百姓的觉悟基本很高,都知道读书才能有出息。所以整个天齐是历朝历代中文盲率最低的。
虽然民风比较开放,但比起唐来说,还略微差了些。
天齐朝的风气不是外放,而是讲究修身养性式的内敛。所以天齐的武力值比起历代来说,整体较弱,属于被欺负那种。
黎清得知云及位列第二,欣慰的抱了抱他。
没有多做停留。
两个娃子再次拜会了主考官杜十一之后,便启程离开锦州城。
杜十一嘱咐他们好好读书,来年一举夺贡。
他们没有打算去书院,而是匆匆回了乐旭。
管尚轩与云及就此分开。
姜氏和黎清带着云及祭拜了他的父亲和祖父,之后便去大叶柏族祠祭拜了姜家老祖先。
云及成了十里塘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举人,虽不是历代头一份,但确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
去探望姜奎时,他一手拄着拐杖,另一手拉着云及,久久不愿分开,嘴里一直说着:“出息了,出息了好哇,早知道这孩子不是池中之物,果真如此。”
“太爷都夸的我不好意思了呢。”云及揶揄的笑道。
姜奎听完云及的话,不赞同的说道:“有什么不好意思,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堂堂正正的接受这份荣耀。”
“是,云及遵从太爷教诲。”
黎清在一旁看着两人互动,才不过八年,姜奎的身体就好像发生了沧桑巨变一样。由原先的硬朗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头发已经花白,胡子蓄起,还拄了拐杖。
第270章 用人不疑
黎清打算过了年,就带着云及北上京城了。
若是云及一个人,她肯定是不放心的。何况还有姜氏呢,要是黎清敢放任云及一个人,姜氏得修理死她不可。
于是拜别了十里塘,黎清和云及便回到了西郊这边。
今年周怀与阿圆今年议亲了,准备年后成亲,结为夫妻。
黎清对此只能持赞同的态度,虽然她认为两人的年龄都太小了。这古代成了亲自然就得生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骨架子还没长全,很伤身体。
但她又不可能反对,所以只能笑语祝福了。
毕竟“她自己”就是在那个年纪生下了云及。
黎清替云及寻了小厮和丫鬟,分别照顾云及的日常,燕青是粗中有细,但他始终不胜任书童的工作,黎清也不愿意再压榨他了。
那丫鬟名唤秋彤,小名红杉子,和小厮淮安都是暗门培养。淮安有些拳脚,秋彤则懂药,还会做饭女工,居家旅行必带好丫鬟。
这是黎清专门培养给云及的,当然黎清为了避免让丫鬟对云及产生不好的想法,提前打了预防针。秋彤喜欢别人,自然也就对云及无所企图了。
这年代,丫鬟想上位的实在太多了。
而黎清自己只有一个春华,除此之外,三娘被黎清分去照顾姜氏。为此姜氏还逮着说了好些天。家里突然多了这么多丫鬟小厮,可费钱了,又不是大贵之家,何必如此铺张?
黎清只回道:“这是给儿子未来的排面,所以才用的,以后云及面对的都是些大贵之家,亦或者是文士,家里没点排面,岂不会遭人诟病?”
这话将姜氏接下来想说的什么节俭都塞回了肚子里。
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富一代,黎清有权利给自家富二代的娃子置办好一切的关于名利的东西。
都说孩子要富养,这话她赞同。
因为一个人从小缺乏什么,长大了他才想要什么。
黎清不希望云及以后成为名利场的附庸,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让云及知道自家的实力的冰山一角。
让云及明白,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因为你一直拥有。
可以说,云及在这一点上比别家的孩子幸福一万倍。黎清用的教育理念和手段都是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
对口因材施教。
所以云及的思维才能那么活跃与超前。
“阿娘,奶奶要跟我们一起走对吗?”云及检查了秋彤帮他收拾的东西,又找到黎清问。
“当然,你家老娘我攒了这么多年的银子,终于可以在上京买地置办产业了,这一次你可要争气呀,我们是抱着去了上京就不再回来的态度哟。”黎清勾了勾云及的鼻头道。
“当然,云及已经十四了,已经是个成熟的云及了,是时候挑起家族的大梁,娘亲你就看着吧,云及定当全力以赴,把娘亲手中的重担接过来,挑起走的快快的。”
“哎哟,我家小白真乖,有志向,奶奶就等着享福咯。”
姜氏端着一盘绣好的荷包进来,还没踏进门,就听到云及在向黎清述说他的宏图大志,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云及甜甜的喊了一声,赶忙上去扶着姜氏进来。
“这是庄子上的巧妇们为我们家小白缝制的荷包,说是百家线,用这个能让我们家小白找到好媳妇,我就拿来给你了,祝愿小白找到好媳妇,奶奶也能早点抱重孙子。”
姜氏把托盘放下,拿起其中一个荷包,挂在云及腰间。
这荷包一共有四个,男式女式的各两个,一看就是两对。
云及笑容逐渐凝固,黎清在一旁揶揄的笑道:“'哟嚯,看来我们小白确实长大了,他奶奶已经怕云及娶不到媳妇了呢?”
“阿娘,说什么呢?”云及脸上开始发热,耳根子都红了。
姜氏见了云及这副可爱的模样,将剩下的荷包装进他箱子里,道:“剩下的都收起来,你腰间的是女孩子的荷包,等遇到喜欢的,你就将这个送给她。”说完,姜氏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道:“千万擦亮眼睛,别喜欢上不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