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尉迟璟的邀约帖子收起,柳太守手指敲着桌子,眼睛眯了眯,他要知道,这位定国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要做什么,这很关键。
作者有话要说:某定国公:我啥也不想,就想娶媳妇儿!!!丶( ̄▽ ̄)√
第63章
关于禄寿粉的事情,柳太守往上发的奏折内容外人并不知道,所以得知皇上派钦差大臣过来洛阳之事,诸位官员心里都没有底。
钦差大臣到哪个地方,说明那个地方便有问题!让皇上都重视的严重问题!钦差大臣出行,所调查之事最后的罪臣被五马分尸,诛九族不在少数。
特别是在宴会上尉迟璟还抓了一个书生,那是定远学院的学子,如今书院内一片衰气,惶恐于这个书生会不会给书院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尉迟璟这个钦差大臣的到来,表面上洛阳还是那个洛阳,实则已经乱成一团。
宴会结束后,这些个大臣打听无门,外头一点风声都没有,皇城倒是知道定国公带着侍卫出城了,但具体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还是通过洛阳这边飞鸽传书回去,才知道原来定国公为皇上办事去了。
此次公事非常隐蔽,举国朝野上下,竟无一人知道到底是为何。
就是这般,才更加让人忐忑不安,生怕皇帝新上任,这第一把火烧到自己的身上,反倒是因为有了岳婿这层关系的柳太守更为安全,当日定国公的态度就看得出,此次钦差大人之行,是和柳太守无关的事儿。
费劲一番什么都打听不到,最后只能从那名叫宋志的学子入手,他家里人口简单,只有一名六十余岁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从小被母亲带大,勤奋好学,考入定远书院,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平日里是个老好人……
怎么看都不像有问题的样子,想到任何可能,都和这名学子联系不到一起,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抱着打听的心思,巡抚大人给柳太守下了帖子,想要上门见一面,其余人就等着看巡抚会得到太守的什么态度,结果门房的下人说太守大人出门了,去了钦差大人那里。
巡抚一听便赶紧离开了,打听之事明日再来也不迟,别在让钦差大臣记上了他的名号,到时候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大家有些恍然,从昨日起,便一直派人盯着太守府的一举一动,这太守是何时出府的?
越想心中愈发不明白,感叹柳太守有自己的门道,若是不想让外人发现行踪,任凭你派人在门口盯着不眨眼,也不知道人什么时候出去,众人再次给柳太守套上了一层高深莫测的标签。
只能说这些人把事情想复杂了,如果柳太守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还用得着让下人说他去哪里?
纯粹是因为柳太守离开的时候比较低调,乘着一顶灰色轿子走的小角门,小轿子只能容纳一人,看守的人以为是后院女眷,便没有放在心上,谁能想到堂堂太守会坐那种逼仄小轿子。
柳太守坐这个小轿子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柳喻夏和柳母今日要去上香,早几日便订好了的,所有一大早便乘着家里最宽敞舒服的轿子出门了。
平日柳太守出门要么骑马要么步行,必要才会坐轿子,所以柳太守不注重坐什么样的轿子,随便指一顶便出门了。
结果没想到因此反倒让众人讳莫如深。
***
洛阳山
山上有一座万相寺,每年的年底柳母都会带着女儿过来烧香礼佛,然后年初再来一趟。
柳喻夏腰兜里的小金库,便藏在洛阳山后面的双林山上,那是皇帝赐给郡主的封地之一,柳喻夏特意在那里修了个小地道,专门藏自己的宝贝。
最初穿越过来的时候,柳喻夏总有些被害妄想症,觉得古代没有人权,随便一句话可能便抄家灭族,如电视剧中被抄家的人连包袱都不让拿,白身离开,身无分文简直太惨了。
所以柳喻夏搞了个小金库,关键是柳太守和柳母赞成女儿的做法,当时柳喻夏还小,工匠都是柳太守给找的,若说惯孩子,夫妻俩的确不相上下。
寺庙里有香客休息的地方,包厢内,柳喻夏挽着母亲的胳膊,随口问道:“母亲,您刚才许什么愿望了?”
看到扔出上上签之后,母亲笑得跟花一样,前些年母亲得了好签,从来没这么‘喜形于色’,吃喝不愁,身体健康的母亲,到底许了什么愿望?柳喻夏有些好奇。
柳母听到女儿这么问,脸上带着笑意道:“我问佛祖什么时候能够抱上大外孙,解签的僧人说我今年便能心想事成。”
柳喻夏:………………
——当她没问。
“咳,娘,我刚看后面的梅花林开得好漂亮,您先歇着,我去看看。”柳喻夏岔着话题,心里吐槽想不到自己居然穿越到古代来,还要面临催婚的问题。
柳母当然看出来女儿躲闪的心思,好笑的撇了她一眼,道:“记得正午回来吃斋饭。”
每年上香母女俩都会留下吃一顿斋饭,寺庙不留施主留宿,太阳落山之前,所有香客都要离开。
***
柳喻夏说是来看梅花,主要是为了躲开母亲的唠叨,眼前连片的小山峰中最顶上,柳喻夏看着正好有处平整,轻轻起身跃到上面随手摘了两把野草,扫了扫灰尘,干净后铺上披风转身躺在了上面,眯着眼睛晒太阳。
今儿太阳很大,阳光特别足,有着冬日特有的暖意,柳喻夏翘着二郎腿,很是惬意。
“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啊!我听几个侍卫他们聊天猜测说,那宋志好像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朝廷应该还不知道禄寿粉的事情,估计是来查印子钱了!”
“印子钱归二爷管,咱们也得通知一声儿”
……
底下传来窃窃私语,对于不小心听到他人谈话的这种情况,柳喻夏是打算捂住耳朵的,结果手刚抬起来,就听到了禄寿粉三个字,登时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晚上二爷来的时候咱们再说,太守夫人来了,身边带着六个侍卫,你们可看好了!别让他们发现了什么纰漏。”
“我明白!”
俩人边说眼睛边瞄着四周,偏偏就是没想到他们头顶上方还有个柳喻夏,就是在这样的四下无人的环境下,俩人依旧很谨慎,说了这么几句便急匆匆离开了。
在俩人离开后,柳喻夏等了好一会儿,才坐起身来,视线正好能够看到前院寺庙的牌匾——万相寺。
刚才两个声音,有一个较为洪亮,另一个有些沙哑,两个声音都很有特色,柳喻夏仔细回想,和母亲刚进寺庙,接待她们的一个大师父好像就是那个沙哑嗓音的人。
柳喻夏观察四周确定无人后,起身回到了厢房,在门口处正好碰到一个小和尚送来了斋饭。
“施主请用。”
小和尚说了句话,然后退出了房间,柳喻夏看着和尚的背影,表情若有所思。
“囡囡,怎么了?快吃,等会儿凉了。”柳母招呼着。
万相寺的斋饭只供香客午膳,且还是定量的,做菜的食材生长在山上,有灵性更为滋补身子,真假不论,洛阳百姓们都是这么传的。
“嗯,好。”柳喻夏回过神来,眼中闪过冷意,这个和尚,就是对话中的另一个。
万相寺的主持是若祥大师,今年七十有二,和圆寂了的如化大师一同交流过佛法,在大庆朝算是叫的上名号的僧人。
难道都是假象?
若祥大师大多数都在闭关参悟佛法,柳喻夏每年都来万相寺,但若说见面的机会一个手掌都能够数得过来。
“娘,若祥大师是个什么样的主持?”柳喻夏问道。
“若祥大师是个十分有善心的人,当年淮南干旱,大量流民涌入洛阳,万相寺收留了不少流民……”
柳母讲着若祥大师的事情,话里话外若祥大师对佛法的悟性,是不低于如化大师的高僧,柳喻夏听着心里犯琢磨。
这其中应该是有什么蹊跷,若祥大师也不像会和禄寿粉那帮子人掺和的样子。
吃过斋饭,柳喻夏和母亲启程下山,本该在山脚路左拐,柳喻夏特意交代了一声,让马夫往右拐,去鸿鹄街。
鸿鹄街,是尉迟璟和宋妄居住府邸所在的街道。
“怎么变道了?”柳母问道。
昨儿晚上收到帖子之后,柳喻夏便说了她们明日不去,要和母亲上香,虽然邀请帖是指柳家三口人,见女儿不想去,柳母也不强求,柳父更加同意了,反正到时候对尉迟璟解释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怎么上了一趟山,便改变主意了?
“娘,我刚才在梅花林那里……”
柳喻夏和母亲说了当时的情况,还有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当时在寺庙怕隔墙有耳,我便没有说,咱们一进寺庙就接待咱们的大师父,我记得三年前有看过他,说明他已经在寺庙最少三年了,两人之间的对话,他明显是惨和其中知情的,所以我才问了句主持是个如何的人,我不知道是整个万相寺和那帮人有勾结,还是只有部分的僧人……”
禄寿粉背后到底隐藏的那只手到底来自何人,就连寺庙这样的地方,都渗透他们的人,心情不可谓不沉重。